2016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地球

2020-11-25 新東方

  各地2016高三一模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完整榜單)

    《地球》

  1、 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1)微觀:水金地火(類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遠日行星)

  (2)宏觀: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從地球的外觀、所處的位置、運動特徵而言,地球與其它八大行星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於地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②有液態水;③地球體積質量適中,使地球能夠吸引住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④太陽的光照條件穩定。 ⑤九大行星繞日運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間不會發生碰撞。故地球所處的行星際空間安全穩定。簡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氫核不斷聚變為氦核能。

  (2)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這種現象被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如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生物生長發育離不開太陽。

  (3)太陽輻射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提供能量。如工業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

  4、太陽活動對地球的主要影響

  (1)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由裡往外:

  ①光球:黑子(標誌,變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標誌,以稱色球爆發,最激烈)

  ③日冕:太陽風(帶電粒子流)。

  (2)對地球的影響: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與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黑子的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②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幹擾無線電短波通訊。(黑子和耀斑增多時,發射的電磁波擾動電離層,電離層: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對地球磁場的影響:高能帶電粒子流使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的現象,對地質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響。④兩極地區的夜空出現極光現象。

  5、地球自轉

  北極星與地平面的夾(1)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2)速度:①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快,南北緯60°減為赤道的一半。南北極點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線速度計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時×COSф(其中ф為緯度)。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衛星的角速度與地球角速度一樣

  (3)周期:①恆星日(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期)

  注意:同一顆恆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觀測的時間,每天提前4分鐘,15天提前1小時,一個月提前2小時;亦即每個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4)意義:①晝夜更替 (周期24小時,一個太陽日)

  ②地方時(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經度差1°=時間4分鐘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例如:與河流侵蝕岸、堆積岸的關係,與河流建港的關係,與三角洲的發展關係。【注意】:彎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積岸,緩坡岸;凹岸是侵蝕岸,陡坡岸。

  右圖中的D岸侵蝕最厲害;A岸比B岸侵蝕厲害。

  ④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北極不動,在北半球,角(仰度)=所在緯度。

  ⑤地球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狀(因赤道離心力較大,向兩極遞減)

  6、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00,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00

  7、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晨昏線與經線交角=直射點緯度

  8. 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 途中時間

  9、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 區時差=時區差(同區減,異區加)

  10. 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準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或國際標準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1、日期分割:0:00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或稱「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或稱「舊一天」。若0時經線為西經度,則新一天大於一半;若0時經線為東經度,則新一天小於一半;若0時經線與180°經線重合,則全球處於同一日期;若0時經線為0°,則新舊一天各佔一半。

  12、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即自西向東越過0時經線日期加一天。

  13、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1)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2)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3)實例: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4、地球公轉

  (1)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2)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15、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1)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緯度與所求點的緯度差)

  (3)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5)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樓房間距越大。

  (6)正午太陽高度(H)因緯度而不同:同一時刻,H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春秋分時:太陽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注意:等太陽高度分布規律——以直射點為中心,呈同心圓分布。晝半球的中心點是直射點

  (7)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①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時,此時日影最短,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

  ②確定房屋的朝向。為了獲得更充足的太陽光照,確定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位置有關。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位於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位於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④根據正午太陽高度判斷所在的地區,並進而判斷該地區的其它地理特徵。

  ⑤計算樓距。為了使樓房底層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樓距較大。解題關鍵是計算當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並計算影長。

  ⑥計算熱水器安裝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合理設計太陽能熱水器的傾斜角度,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

  ⑦判斷山地自然帶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況下,由於向陽坡正午太陽高度大,得到的光熱多,背陽坡得到的太陽光熱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陽坡溫度較高,陰坡溫度較低,從而影響到自然帶在陽坡和陰坡的分布高度。

  ⑧影響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因素:緯度、氣候、地勢高低

  16、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1)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該半球晝長夜短,為夏半年;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晝長夜短,此時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後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3月21日晝夜平分,6月22日晝最長。之後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晝漸短,12月22日晝最短。

  (3)南北回歸線之外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現;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緯度數相同的兩地,晝長=夜長。

相關焦點

  • 掌握地理必背知識點 再也不用怕高考了
    掌握地理必背知識點 再也不用怕高考了相信像地理等這類知識點繁多的科目,是所有高考學子們很頭疼的地方,下面小編總結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識,供大家參考。100條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說、地圓說、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宇宙學說。
  • 高考文綜必背知識點總結
    高考文綜必背知識點總結:政治世界是永恆發展知識點  1.原理內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變化之中,世界是永恆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方法論意義:  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 高中地理全部知識點歸納: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可以列印收藏!
    第一單元地圖專題作為文科的同學們都深有體會,高中地理方面知識點難記,地理不像歷史或者政治,只需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背熟了,再加靈活運用就行了。而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習地理需要把所學的知識點串起來,要求你記清每課每小節的內容,同時要多畫知識框架圖。當然也不能忘記多背地圖,必要時還應該多畫,還有就是要看最近出現的一些地理題。並不只是限制於考試題,高考題或者是各省各市的模擬測試題。可能你在路邊發現了一個現象,或者是新聞上讀到的某段材料都可能成為高考測試題。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地圖專題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地圖專題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地球五個基本氣候帶的劃分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地球五個基本氣候帶的劃分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考地理乾旱及形成原因必背知識點
    乾旱及形成原因必背知識點  ⑴溫帶沙漠塔克拉瑪幹(卡拉庫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變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亞沙漠的成因:地處溫帶,盛行西風,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處於背風坡,降水稀少。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我國航天發射基地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我國航天發射基地分布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考地理必背口訣
    高考地理必背口訣在最後階段的複習中,考生還是要保持一定題量的訓練,通過訓練、歸納、總結來提高自己複習的效率。下面是有途高考網小編整理的高考地理必背口訣,希望對你有幫助!1.一近快,七遠慢。1月初地球公轉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公轉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
  •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
    高考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夥伴的比較頭疼的科目,下面有途網小編跟大家說說高考地理答題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必背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模板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意義:①晝夜更替 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 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洋流知識專題複習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洋流知識專題複習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中地理,必背的690個知識點匯總,學渣提分必備
    高中地理知識繁多,而且雜亂。地理這門學科我們本身就不陌生,在初中就接觸過,但是高中地理的知識含量遠遠的超過了初中的知識含量。什麼天體分類、太陽主要成分、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這些你都背會了嗎?馬上就要高考,那麼如何讓在短時間裡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績呢?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沙塵暴成因及防禦策略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沙塵暴成因及防禦策略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高中地理空間定位和區域圖分析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高中地理空間定位和區域圖分析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2020高考地理必背18種大題,掌握這些地理滿分不用愁
    而且高中地理知識點零亂又不利於記憶,所以把它們串起來,形成一個體系,就有助於知識的掌握了。我們要找到並運用方法作為「紅線」把知識「串」起來。(每框題、每節、每課和一本書)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只有「會學」才能「學會」。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熱帶草原氣候成因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小結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太陽周日視運動軌跡小結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政治高考必背知識點總結
    政治高考必背知識點總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1)認識的本質: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2)認識的發生: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
  • 中考中國地理必背考點:地形地勢
    (點擊標題查看文章)  【語文】  語文必背手冊 | 背誦默寫篇目——歸園田居(其一)  語文必背手冊 | 背誦默寫篇目——國殤(屈原)  查看更多,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數學】  2016年高考數學必考之——數列  2016年高考數學必考之——三角函數  查看更多,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英語】  2016年高考必備|高考英語十大疑難句分析(五)  2016年高考必備|高考英語十大疑難句分析(四)  查看更多,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 2020高考必背知識點:高中物理全部知識點結構圖
    2020高考必背知識點:高中物理全部知識點結構圖 2020-02-14 09:41:17 來源:高考網整理
  • 生物高考必背知識點
    生物高考必背知識點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1.概念及其反應式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