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日2》回歸花了二十年,如今你成為了怎樣的人?

2021-01-16 吉良先生

上周去影院刷了《獨立日2》。


想要去看的理由有很多:


有貌美好肉的錘弟Liam Hemsworth:



有期待中毀天滅地的大場面:



有吃完飯想找部電影打發時間但又沒有更好的選擇這種理由:



如果非得找個最冠冕堂皇的藉口——

姑且就算,用來紀念自己已經揮霍殆盡的20年青春。

這樣夠不夠理直氣壯?


在Angelababy出場時,我聽到了身後有學生情侶在嘟囔著:

「鄭愷,OUT! 鄭愷,OUT!」




在場的很多人都淡淡一笑。

也許他們在多年後等來屬於他們的青春續集時,大約就會有著跟我們一樣的感受。


《獨立日2》好不好看?


這個結論我不敢幫別人下。


《獨立日》在1996年上映的時候,口碑爆棚,無論評價還是票房都全線飄紅,以至於這部影片毫無疑問地被譽為影史佳作。




可是它的故事如果放到現在來看,也是幼稚得不堪一擊:

外星母艦來襲,人類所有高科技武器全都對抗無效。各大城市慘遭毀滅,最後依賴電腦病毒破壞了外星母艦的防護牆,人類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個人英雄主義仍能讓當時的觀眾買帳,然而即使拋棄了種族與國家之爭,其主旋律依然唯美國馬首是瞻。




《獨立日》之所以在當年成為神作,完全是因為它在1996年就貢獻出了讓人嘖嘖稱奇的視覺特效。

2016年的當下,好萊塢電影的視覺特效飛速發展,無數科幻魔幻大片都已然養刁了觀眾的胃口——《獨立日2》當然仍擁有著眼下電影行業裡第一流的視覺特效,可是見多識廣的觀眾們不會有當年那種「一眼走入新天地」的震撼感受。


所以你問我好不好看?

我沒法回答你。


但於我而言,20年的情感積累不算太清淡。

無論是收穫喜悅,還是滿心失望,總得進電影院裡走這麼一遭。

就像是種儀式一般,我們人生裡總少不了要給逝去的光陰踐行的機會。


影史上有很多隔了很多年才推出續集的例子:

《教父》的第一部(1971年)和第二部(1974年)只隔了三年,但第三部到1990年才開始拍攝,足足隔了16年。


還有Richard Linklater的「愛在」系列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是1995年的電影了;



《愛在日落黃昏時》則是2004年上映的,與上一部隔了9年;



《愛在午夜降臨前》上映的時間是2013年,與第二部相隔時間又是一個9年。



《星球大戰》系列的正傳電影,《西斯的復仇》是2005年上映的了,一直等了10年,才等來了《原力覺醒》。



別忘了,《侏羅紀世界》與《侏羅紀公園3》的上映時間,也差了足足14年呢!



但《獨立日2》卻與第一部隔了整整20年。

那完完全全是一個青春歲月被燃燒的時間。




所以,就我自己而言,又怎麼會覺得不好看?


更何況,在爆米花電影裡,它比太多影片都有誠意得多!


20年的時間,讓很多人和事都變得有些不一樣。


當年那個挺堅強勇敢的小男孩,



如今接過了繼父的班,成了王牌飛行員;


還記得天真爛漫的總統女兒嗎?


如今也已經成長為優秀的軍人了;



那個看起來有些蠢蠢的電腦工程師大衛,



臉上多了不少風霜的痕跡;



第一次登場就有些瘋瘋癲癲的博士,



20年後還是有點瘋瘋癲癲的……



還有那位記憶中熱血又有擔當的總統,



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卻不曾磨滅他的鬥志啊!



當初跟電腦工程師大衛有過舊情的女科學家,大概是變化最大的了……



她早早就退出了跟外星人鬥智鬥力的日子,去紐約上東區嫁了人,做了時裝設計師,還生了個女兒,名叫Blair Waldorf。



但有些卻經歷了20年的歲月流轉,依然沒什麼變化。

Will Smith那位做脫衣舞娘的火辣女友,相貌已改,身材也不再火辣——



可是她對孩子和他人的關愛與真誠,卻始終不曾改變。



導演Roland Emmerich喜歡在電影裡展現同志情結的習慣依然沒改。

當年Will Smith與戰友在大戰前的一段對話,是為20年前打造的表情包:


"Do you scare?" "No.You?" "No......Hold me!"


20年後,博士與醫生之間的感情,雖然看起來癲狂又荒唐,可是在命懸一線的時刻依然關心對方的深刻與真摯,卻總能讓人看得動容。



20年的光陰,很多細節我們都已記得不大清楚。

然而那些於危亂中不妥協的原則,於倉皇中不敷衍的情感,於流散中不泯滅的希望,我們大致都還記得。

甚至連那些不慌不忙的幽默,也會走心的。


就像這次《獨立日2》裡大衛的父親堅持自己慢吞吞地開車,也絕不讓別人來代駕,因為他對於有沒有駕照這件事看得很重。

這老頭子的規矩,20年前其實早就預演過——



許許多多的呼應,懂的人,看《獨立日2》時,當然會心一笑。


《獨立日》剛上映時,最讓觀眾驚心動魄的,就是那巨大到遮天蔽日的外星戰艦。

在第一部裡,這艘帶給人類絕望的戰艦,直徑超過了24000米:


這幕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景象,是所有人在看《獨立日》時印象最深的場面。

可是啊,2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電影也還是做不出好萊塢當年的特效。

想想無限期延期的《三體》,就讓人只剩嘆息……


這艘戰艦的體積之大,在包括電影、動漫和遊戲在內的整個科幻領域,都算得上名列前茅。

2014年Dirk Loechel製作了一張《StarShip Size Comparison Chart》,羅列出眾多相當知名的戰艦,並按照各自的大小做了直觀的體積對比圖。


可以點擊圖片放大看原圖喔:


左下角那個大圓盤就是《獨立日》裡的外星戰艦。左上部幾乎全是《星球大戰》裡的戰艦,右側則被《星際迷航》系列佔據——眼神好的話,你還能找到GUNDAM系列的各式母艦。


到了《獨立日2》裡,戰艦的尺寸又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按照影片裡大衛父親的話,它比上一代戰艦「大多了」!



它有多大呢?

根據影片裡的描述,它的直徑超過了三千英裡,也就是4828032米……

簡直大到難以想像。


輕輕鬆鬆就可以覆蓋多個城市……


相比起來,GUNDAM系列裡最大的戰艦,也不過才617米……



在我們童年裡有著重要回憶的「太空堡壘」,也僅僅1210米長……



但《獨立日2》裡的這艘戰艦,卻並非是史上體積最大的機體。

以星球大小為單位的戰艦,在科幻史上比比皆是。

下圖裡有《星球大戰》裡的帝國級殲星艦,也有MACORSS F裡的移民飛船……可是它們真的也算不上什麼。


已知科幻作品中體積最大的機體,應該是日本動畫《天元突破 紅蓮之眼 螺嚴篇》中的主角機體。

從完成形態恐怖的52.8億光年長度,



進化到了1500億光年的大小……


最終形態是1.5兆光年……比星系大得多得多。


……好吧,扯遠了。


經歷了20年的漫長時間,人類從上一作墜毀的外星戰艦裡學習到了先進的科技,所以在《獨立日2》的一開端,人類的飛行工具也有著最尖端的技術。




Will Smith已經不在了,總統也早已卸任了,偶爾有熟悉的身影入鏡,可是這20年來他們都發生了什麼,卻鮮有人知。


《獨立日2》還特地架設了一個網站,用與現實世界時間平行的方式,來一一交代這20年裡,《獨立日2》世界裡都發生了些什麼。


1997年,在96大戰結束後,人類開始重建被毀壞的城市。



1998年5月25日,為了抵禦未來可能再度來襲的外星敵人,世界多個國家聯手成立了太空防衛署(Earth Space Defense)。



1999年,美國把從外星科技中研究掌握的防護罩技術,運用於F22戰機的研發中。



2000年,在被外星戰艦完全摧毀的拉斯維加斯廢墟之上,人們開始在殘垣斷壁上重尋賭城的狂歡氣氛。



2001年,一隊剛果士兵在軍閥的率領下,拒絕來自聯合國的援助,選擇獨自與殘餘在地球的外星人抗戰並建立了自己的基地。



2003年,科學家把從外星武器上研究得來的成果,混入了新型武器的製造之中,並成功研製出全新武器投入戰場。



2005年2月7日,在51區囚禁外星人並進行實驗的傳聞不脛而走,公眾對於這種做法充滿憂慮,但相關部門並未作出回應。


2007年4月27日,上一作Will Smith扮演的主角Steven Hiller,在試飛一架結合了外星科技的新型戰機時,因為機械故障導致機體爆炸,不幸遇難。



2009年2月21日,太空防衛署月球基地正式啟動,該基地由中國北京監控。



2011年6月,上一作裡的電腦工程師大衛,以太空防衛署指揮官的身份召開了新技術記者會。宣布通過對外星科技的研究,可以將更多先進技術運用於日常產品的設計。觸屏智慧型手機、無扇葉電風扇、無人機等因此誕生。



2013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大選,新一任女總統正式就任。



2014年8月,融合了最新人類科技與外星科技的H-8全球防禦戰機誕生。


2016年,中國、法國和俄羅斯分別在月球、火星和土衛五建立了基地,用以檢測和防衛外星人的再次來襲。月球基地作為最後一道防線,在太空防禦計劃裡起到關鍵作用。



中國在整個太空防衛署(Earth Space Defense)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你們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月球基地的司令是中國人,而作為王牌飛行員的代表——Angelababy可以從頭演到尾,戲份多到完全就是主角陣營中的一員了吧。



以及……

ESD用來連接月球與地球的官方通訊軟體,竟然是QQ……





而太空人的日常飲品,也就「順理成章」地被蒙牛承包了……



這倆植入,從笑點上來看,才是《獨立日2》的真正彩蛋啊……


雖然,外星人懂得裝殺毒軟體之後捲土重來,這點更是細思極笑。


20年的時光沒有被導演Roland Emmerich扔掉。

這些年來,他一直活躍在大銀幕上,拍了《哥斯拉》,導了《愛國者》,《後天》、《史前一萬年》和《2012》的視覺特效都被他玩到了極致。


可是對他來說,《獨立日》始終是個情結,20年也揮之不散。


這種情結,不只是對於「外星人襲擊地球」的執拗,更是一種無論哪個時代,「希望」與「愛」絕不可負的堅決。


所以儘管《獨立日2》裡有一眾美好的小鮮肉:


可是在Roland Emmerich的心中,時代的主角一定不是他們。


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

但長輩們傳承下來的愛,才能驅動出最強大的力量。


大衛仍是針對外星人捲土重來的最重要策略引導者:


Will Smith在上一部的女友,如今已經投身到醫務工作者的陣營中:



博士從漫長的昏睡中醒來,仍要第一時間衝上前保護先進的外星文明:


那位曾經用演講打動了我整個學生生涯的總統閣下,20年後依然堅持開著飛機衝鋒陷陣啊!



你看!

誰說歲月不饒人,20年後的滅頂危機,照舊全看的是「老人」戲。


甚至連大決戰的舞臺,Roland Emmerich也不捨得換——

《獨立日》裡最終擊潰外星戰艦,是在猶他州的鹽灘:



《獨立日2》裡擊殺外星女王的戰場,依然是這裡:



Roland Emmerich應該會感謝《獨立日》當年帶給他的榮光吧?

所以這20年來,他過得充實又感恩,在《獨立日2》裡也念念不忘要去重溫曾經擁有過的美好。


我猜這大約也是他去找來Charlotte Gainsbourg出演的原因——



「安靜的人身體裡,總會流淌著強大的力量。這是因為,歲月會在她們的骨血裡,沉澱許多珍貴的雜質。」


這位因《女性癮者》而被全球影迷關注的法國女演員,向來只挑文藝片出演,卻願意在這部商業大片裡露一小臉,或許便是尊重了Roland Emmerich的情懷。


Roland Emmerich之所以花了20年時間,才去將續集拍出來,是因為他一直在等。

等視覺特效技術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996年《獨立日》的上映,開創了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史上一個嶄新的視覺境界。



Roland Emmerich在之後的每一部影片裡,都在嘗試最新的特效技術。

整整過去了20年,直到他發現《阿凡達》的瑰麗特效,幾乎是全在棚內靠動作捕捉並後期使用CG技術去實現的時候,他覺得,「捲土重來」的時機到了。


這20年,是累積情懷的20年,也是技術提升的20年。

在《獨立日:捲土重來》裡,Roland Emmerich毫無疑問又打造了一個全新的震撼視覺世界。

上一次還僅僅只是美國受創嚴重,而這一次,則是全世界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只是啊,已經被各種超級大片輪番轟炸到審美疲勞的90後們,真的再也體會不到20年前我們初遇《獨立日》時那種目瞪口呆的心情了……

這種感覺就像,我們從紅白機FC一路玩到PS4,會越來越感嘆遊戲素質發展之迅猛;而童年就直接從PS4開始玩的孩子們,他們很難再去體會遊戲進化所帶來的震撼。




好可惜,他們又少了一種樂趣……


「Independence Day」從來都不是指某一個國家自己的節日。

在Bill Pullman飾演的總統的演講裡,這是全人類團結反抗的日子:



《獨立日》系列最重要的主題,其實並不是抵抗外星入侵,而是——

打破一切因文化、地域、宗教、種族的差異而形成的隔閡,讓全人類能夠不再相互冷漠、仇視、敵對,可以和平共處、並肩前行。


這是一個巨大的空想。至少目前是。


但《獨立日》系列卻以一個假想的全人類共同的敵人作為前提,讓人們可以看到,在生存危機面前,人類完全可以拋開一切隔閡,共同奮戰。

所以在《獨立日2》開端登場的這一隊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年輕人們,他們就承載著電影團隊最純真的,對於未來的期望。



總統的演講,是整整一代人記憶中最勵志的力量。

這個場面太過成功,以至於自《獨立日》之後,有無數美國電影都會在決戰前安排重要角色做演說。


Roland Emmerich也借總統之口,說出了於20年來潛藏心底的心聲——


是啊,《獨立日》確實讓整整一代人相信:

只要有信念在,就無法被打倒。


就如同所有青春裡曾經教會過我們人生經驗的那些劇一樣,不管有用,或者沒用,都會成為成長中的一部分:


有的愛情偶像劇告訴過我們:想要哭的時候,如果能倒立起來,眼淚就不會流出來了。


有的室內情景劇教會了我們:愛情原來是這麼一種讓人痛苦卻又不能割捨的東西。


有的災難電影裡感動了我們:生命有限,要勇於去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



有的玄幻電影讓我們相信了:愛是不分性別不分種族不分形式的事。



有的勵志劇情片督促著我們:一生都要繼續奔跑。


真的很想回到過去的某個時刻——這個念頭縈繞在我們的人生裡。


我們越是長大,就越是孤單。

可是記憶裡的那些曾感動我們的人和事,卻會融化在腦海裡,成為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啊。


因此,我才會覺得《獨立日:捲土重來》很好看。

這讓我邊看邊回憶著,這20年來,我都做了什麼,以及,成為了怎樣的人。


我不知道20年前的自己,會不會喜歡如今的自己。

我只知道,這20年我經常會想起:

7月4日,是獨立日,應該放焰火。




點擊下面的文章標題,即可快速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人物】

For Paul

為什麼說Cate後媽才是灰姑娘真正的仙女教母?

那些帥到讓人心動的時裝設計師們

同志時裝設計師和他們的情人們

不爭,才是楊紫瓊。

Louis Vuitton有個時代叫做Marc Jacobs。

那些年與張震一起滾過草地的男人們

Miranda Kerr,人生裡沒有「湊合」與「將就」

Natalia Vodianova:她的人生,就像開掛

我愛麥當娜。

他用四十年,寫了本名叫《Giorgio Armani》的人生書。


【時評】

Gucci 2017 Cruise | 新出爐的Fashion Icon,竟然是英國女王。

那位巴黎名妓,168年後穿上了Valentino。

中國時裝正在蹣跚卻堅定地前行

何時柳暗花明?高級時裝的瓶頸迷思

倫敦時裝周為什麼被嫌棄?

Gucci的秀場上響起了睡神的詠唱

在米蘭辦秀的趙卉洲,讓中國時裝擁有溫度


【事件】

法網 | 紅土上不僅有美好肉體,還有時裝。

歐冠決賽 | 直男吶喊看球。我們尖叫看肉。

雲集了安娜溫圖爾、小馬哥等時尚圈半壁江山客串,但真的是部大爛片…

沒去的都不紅 | Met Ball中國女星大亂鬥

九月刊撕叉大戰!誰是最後贏家?

致中國時尚行業的各種「咖」 | 他們永遠在路上


【旅行】

在洛杉磯片場看《生活大爆炸》錄影是種怎樣的體驗?

關西,四城印象。

騰衝,歲月悠悠,那就從容地揮霍。

在黃山,值得留戀的,不僅僅只有一座山。


【隨筆】

哆啦A夢不能走,大雄不能長大。那是童年過後,我們聽過最殘酷的話。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往期與明星們的貼身熱聊:


【吉星高照】我問了孫儷,黃歇、秦王和義渠君,她最愛誰?

【吉星高照】劉濤:羋姝沒有變壞,她只是必須得長大。

【吉星高照】跟《星戰》主創聊完天之後,我似乎覺醒了…

【吉星高照】姚晨:倍耐力年曆上那個不脫衣服也性感的中國女人

【吉星高照】霍建華:與長留上仙的下午茶

【吉星高照】「靖王」王凱——歷史上沒有蕭景琰,但我們心頭有他。

【吉星高照】彭于晏體脂3%的肉體是什麼樣?

【吉星高照】貼身熱聊奧斯卡影后格溫妮絲·帕特洛

【吉星高照】專訪007裡的大反派:該如何幹掉007?

【吉星高照】塞上牛羊空許約 生平須見鍾漢良

【吉星高照】我家我家我家反正就是我家的劉雯

【吉星高照】不愛張無忌的周芷若才是高圓圓

【吉星高照】長腿高智商女神林志玲評論小S?!

【吉星高照】私聊奚夢瑤:維密天使穿不穿秋褲?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 微信公眾帳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裡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臺,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為)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臺。

三種關注方式請任選:

1.直接點擊文章最上方作者名,即可一鍵關注(強烈推薦)

2.請搜索帳號:mr_kira_xoxo

3.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添加:


相關焦點

  • 《獨立日2》捲土重來,主創談20年後再回歸
    2》捲土重來,主創談20年後再回歸   (文/小麥)1996年經典科幻災難片《獨立日》的續集《獨立日2:捲土重來》( 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日前結束拍攝,進入後期製作,將在暑期獨立日檔期與北美和中國觀眾見面。
  • 災難片《獨立日2》將映 李響獻聲20周年紀念特輯
    共15張 特輯進一步透露了即將於6月24日上映的《獨立日:捲土重來》(媒體簡稱《獨立日2》)的劇情。《獨立日2》是執導過《獨立日》《後天》《2012》的好萊塢「災難片大師」 羅蘭·艾默裡奇的最新力作,他也將於6月22日來中國參加《獨立日2》的宣傳活動。
  • 《獨立日2》首款中文預告片
    時光網訊 今日,由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的科幻災難片《獨立日:捲土重來》發布了首款中文預告,這部電影的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是科幻災難片的大師,執導過《2012》、《哥斯拉》、《後天》等經典作品,那些震撼眼球的超大場面還歷歷在目,至今難忘,此次他的新作備受影迷期待
  • 重磅福利 IMAX3D《獨立日:捲土重來》免費看
    20年前導演艾默裡奇成就了打破格局的經典災難史詩巨作,《獨立日》。時隔20年,視覺特效、科技發展更加發達的今天,《獨立日:捲土重來》擴大了《獨立日》宇宙的神話,把小隊重新集結在一起 第一部電影的原班人馬回歸 同時引入了來自各地的新成員。20年前經歷過外星人大舉入侵地球後,地球各國運用回收的外星科技,共同合作組成了龐大的防禦計劃保護這顆星球。
  • Angelababy:《獨立日2》裡我演女漢子戰機飛行員
    《獨立日2》歷經波折,終於正式開拍。  時光網阿爾伯克基訊時隔19年,《獨立日》終於開拍續集,曾經給地球帶來毀滅打擊的外星大船將再次降臨。近日,劇組在攝影棚裡舉行了首場記者會,正式確定了續集的片名《獨立日:捲土重來》。
  • 《獨立日2》曝新片段外星人將至
    時光網訊 好萊塢科幻災難片《獨立日2:捲土重來》將於6月24日同步北美在中國內地上映。日前,片方二十世紀福斯發出了3張中文海報,外星人大舉來襲摧毀地標,美國的自由女神像、英國的大本鐘、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無一倖免。
  • 《獨立日》將在上影節展映 這部電影會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
    這部影片的主演威爾·史密斯也憑藉這部電影平步青雲,逐漸成為好萊塢的一線明星。     對於中國的70、80影迷來說,《獨立日》或許是很多人人生中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另外一部好萊塢大片《鐵達尼號》次年才上映。這部電影所創下的視覺效果,在20年後的今天觀看依然讓人驚嘆,而片中美國總統的演講以及那句經典臺詞「末日到了,你想到最後一天還是處女嗎」也讓人記憶尤新。
  • 《獨立日2》值得期待!
    《獨立日:捲土重來》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羅蘭·艾默裡奇執導,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傑西·厄舍、麥卡·夢露、傑夫·高布倫、
  • 【遊俠導讀】《獨立日2:捲土重來》預告片正式發布。本片將於2016...
    今日,由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的科幻災難片《獨立日:捲土重來》發布了首款中文預告,這部電影的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是科幻災難片的大師,執導過《2012》、《哥斯拉》、《後天》等經典作品,那些震撼眼球的超大場面還歷歷在目,至今難忘,此次他的新作備受影迷期待。
  • 《獨立日》20年後「捲土重來」 新作引入「蟲洞」概念
    20年前,《獨立日》創下票房奇蹟,白宮被摧毀的鏡頭仍為影迷津津樂道。  20年後,新技術之下如何重續神話?本文將為您梳理續作的看點和幕後。  【前作篇】  《獨立日》:重新定義「大片」  1996年,《獨立日》驚豔放映。
  • 《獨立日2》再曝中文預告 外星人歸來摧毀地球
    《獨立日:捲土重來》(媒體簡稱《獨立日2》)曝光了第二款正式預告片,預告中有眾多讓人嘆為觀止的大場面鏡頭,外星人大舉來襲,摧毀全球城市,與人類死磕對戰,讓人不禁對這部年度重磅電影更為期待。  《獨立日:捲土重來》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是好萊塢拍攝科幻災難大片的第一把好手,其作品《後天》、《獨立日》、《2012》都是影史經典。特別是1996年上映的《獨立日》,曾轟動一時,並拿下第69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這部電影對於很多80後的人來說,可謂是人生中的第一部好萊塢特效大片,而另一部我們熟知的好萊塢大片《鐵達尼號》次年才上映。
  • 重刷1996年《獨立日》,知道為啥2016《獨立日2》為啥被吐槽
    周末手賤,看了《獨立日2:捲土重來》。這個電影,2016年時沒進電影,現在電腦上看,少了對特效的感受,覺得確實一般了點。但同看的朋友說,其實《獨立日2:捲土重來》還是挺好看的。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在1996年看《獨立日》……重刷一遍,好多回憶泛起,才覺得當年的《獨立日》確實是經典的科幻片。現在看來,也許不怎麼樣了。但在當年,可是很牛的。在那個電腦病毒都可以當科幻武器使用的年代,巨大的外星母艦,釋放出眾多飛船攻擊地球,實在是大膽的想像。
  • 獨立日:捲土重來,觀影前你需要知道的8件事
    本片距離第一部獨立日上映已經時隔20年,20年前,小編還是個 蘿莉,《獨立日2》,勢必要漲漲姿勢,那麼,今天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來普及有哪些是你在觀影之前需要準備的吧!現在二十年後,終於迎來續集。在擦拳磨掌急不可耐要去影院一睹為快之前,寶寶們對它又真正了解多少呢?下面讓咱們來聊一聊觀影前應當知道的事。
  • 時隔20年《獨立日》捲土重來 特效奇觀將升級
    原標題:時隔20年,《獨立日》捲土重來     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災難大片《獨立日:捲土重來》(以下簡稱《獨立日2》),將於6月24日同步北美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電影集合了科幻、災難、動作、星際、怪獸等眾多賣點元素,也因為有20年的IP影迷積累而備受期待。
  • 《獨立日:捲土重來》曝片段 外星人慾摧毀地球
    2:捲土重來》將於6月24日同步北美在中國內地上映。日前,片方二十世紀福斯發出了3張新的中文海報,從海報上我們能看到這次外星人大舉來襲,依然如第一集一樣,喜歡摧毀地標,美國的自由女神像、英國的大本鐘、法國的艾菲爾鐵塔無一倖免。同時曝光的還有一支片段,片段中第一集中被抓獲的外星人開始出現了異常反應,這也讓人類察覺到新的末日危機即將帶來。
  • 揭秘《獨立日2》外星人如何捲土重來
    在1996年暑期上映時,首部影片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還取得了奧斯卡最佳視效獎項,當然也捧紅了一位國際巨星威爾·史密斯。在內華達設下重重布景,《獨立日》講述了一群毫不相干的人在一股毀滅性的外星攻擊後聚集起來,一同與倖存的地球人在美利堅獨立日那天對外星敵手發起反擊。
  • 《獨立日2》外星人及巨大外星母艦曝光
    今年最受期待的災難大片《獨立日:捲土重來》(媒體簡稱《獨立日2》)曝光最新中文預告片,全長四分半的超長版預告片中曝光了影片的大量新畫面,不僅有外星人入侵毀滅地球的壯觀景象,還有外星人真容、巨大外星人母艦以及人類運用外星科技製造的先進武器等等。
  • 《獨立日2:捲土重來》:艾默裡奇的「災難」魔咒
    比爾·普爾曼《獨立日》演講曾經是中學生們英語朗誦的必備節目。作為一代人的燃點,1996年,《獨立日》第一次帶領人類擊退了外星人攻擊,第一次創造了史上最高票房8億美元,第一次定義了一個新類型片「災難片」,直到兩年後《鐵達尼號》才超越了它。
  • 《獨立日》讓你看了是什麼樣的感受?給人這麼震撼
    未來某年的7月2日,美國各地的監視站發現一艘直徑達數百英裡的巨大飛船接近了地球。飛船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幹擾了地球的通信衛星信號,並放出了多艘直徑達15英裡的子飛船飛抵地球上各大城市的上空。外星飛船敵友未明,人們陷入了恐慌和迷惑。
  • 《獨立日2》加長版預告登場!四分半帶你「看完」全片
    《獨立日2》超長版預告今年最受期待的災難大片《獨立日:捲土重來》曝光最新中文預告片,全長四分半的超長版預告片中曝光了影片的大量新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