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手賤,看了《獨立日2:捲土重來》。這個電影,2016年時沒進電影,現在電腦上看,少了對特效的感受,覺得確實一般了點。但同看的朋友說,其實《獨立日2:捲土重來》還是挺好看的。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在1996年看《獨立日》……
重刷一遍,好多回憶泛起,才覺得當年的《獨立日》確實是經典的科幻片。現在看來,也許不怎麼樣了。但在當年,可是很牛的。
在那個電腦病毒都可以當科幻武器使用的年代,巨大的外星母艦,釋放出眾多飛船攻擊地球,實在是大膽的想像。包括對外星生物形象,以及跟地球人的交流方式等等,都是讓當時人們很震撼的。當然,還有羅蘭艾默裡奇最拿手的特效。當年大量使用電腦特效,實在開了先河。此後,羅蘭艾默裡奇執導的《哥斯拉》《後天》《2012》《驚天危機》等等,無不採用讓人震撼的特效而取勝。
自然,還有當年的世界觀。當地球遭遇危機,人類不再有爭端,而成為同一個種族,為生命和生存而戰。實在是激情澎湃。
然而20年之後的2016年,新拍的《獨立日2:捲土重來》,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思想觀念,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關係,都沒能得到真正的突破。所以才讓人感覺失望,在豆瓣電影僅得5.6。要知道1996年的《獨立日》,20多年過去,依然保持在7.9分。
有人在吐槽電影裡的女飛行員楊穎。其實在我看來,這根本不是槽點。這樣的電影裡,出現一個中國面孔,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一部20年之後的續作,到底有沒有超越前作,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想要傳達的思想觀念。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