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架無人機近日出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空,它們閃著耀眼的七色光,通過不停地變換陣型,在天空這張大畫卷上呈現出火箭圖案、太空人圖案、「歡迎同學們回家」字樣,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而在300個無人機飛上天空、進行燈光秀表演時,有一批人密切地觀察著它們,時刻做好著防止意外發生的準備。他們就是無人機表演中的「飛手」。
與普通人所想的不同,飛手們的主要工作,並不是操控每臺無人機進行表演。在全電腦編程的無人機表演中,「飛手」不再是負責指導飛機的起飛、走位、降落,而是負責時刻緊盯無人機的後臺系統,一旦系統檢測到某架飛機狀態異常,便分配給預備著的「飛手」。此時,他便要立刻接管此無人機,在複雜的飛行環境中,避開其他正在表演的飛機,將此架飛機降落。「因此,對於一個無人機表演的『飛手』來說,心理素質強是最重要的。」此次表演的總負責人、南航畢業生、深圳大漠大智控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鈺霖說。
據了解,想成為職業「飛手」,駕駛7公斤以上的無人機,必須考取AOPA證書,取得無人機駕駛證。考證之前一般會有一個類似駕校的培訓班,培訓1個月左右,基本就可以過了,難度不是很大。獲得了專業無人機駕駛的資質後,「飛手」可以從事無人機表演、無人機航拍、植保飛手、地質勘測等工作。
在王鈺霖的公司,「飛手」們多為95後,1997、1998年出生的非常普遍。雖然年輕,但他們都有著豐富的飛行經驗,絕大部分畢業於專門學習無人機駕駛的專科院校,在成為無人機表演的「飛手」之前,有著三四年的無人機駕駛經歷。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無人機表演在城市上空呈現,王鈺霖團隊也接到了更多的無人機表演項目,對於「飛手」的需求也逐漸變多。
因為從事不同的行業,所以「飛手」所需的綜合素質、能力並不一樣。航拍攝影師,是「飛手」的另一個分支。 畢業於南京傳媒學院的李子滔就是其中的一位。曾經拍攝過刷屏級城市宣傳片《the best of Nanjing》的他,大學期間學的是編導專業,大三在途牛網實習期間接觸無人機。
「第一次遇到無人機這個東西,就覺得它視角非常獨特,就產生了興趣。而後來反覆琢磨,發現學得非常快,就越來越喜歡,自己買了一臺無人機拍。」他說。
產生興趣之後,李子滔帶著自己買的無人機,穿梭於城市上空,不斷地從各個角度收集南京城的風景,前前後後用了兩年時間,「炸」了兩架無人機,拍出了《the best of Nanjing》城市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在2016年爆紅網絡,掀起一波城市宣傳片拍攝浪潮,而李子滔也因此得到了去北京大疆傳媒做導演的機會。在大疆工作期間,參與拍攝《邪不壓正》《北京冬奧會宣傳片》等電影,而後與兩位無人機攝影師一起,創立悟影韜翊傳媒公司,獨立承接航拍項目,拍攝了《大興機場》等宣傳片。「得會攝影、剪輯等技能,在拍攝時有導演思維,更重要的是對航拍保持熱情。」他這樣點評這個職業。
對於「飛手」們的收入,王鈺霖坦言,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高。「總體來說,接的項目越多、經驗越豐富,收入會越高。」而李子滔介紹,搞航拍的「飛手」們收入差距較大。
南報融媒體記者 談潔
實習生 杜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