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是只能喝奶的,母乳正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但是,乳汁又是怎麼來的呢?
有一種說法,稱乳汁是媽媽的血轉化來的,傳言有一個五十多歲的教授,將他太太生過小孩後的初乳放進了玻璃瓶中,用蠟封好,準備在日後孩子結婚時送給他,當作一份特殊的禮物,結果二十多年過去後,再次打開,瓶子裡卻是紅色的液體——血。
相比於這個略帶「血腥」的故事,另一種說法看起來還要好些,也有人認為乳汁是媽媽消化食物分泌出來的。
那麼,乳汁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是血液,還是食物?別瞎猜了,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
首先有一點必須明確,血液之所以是紅色的,是因為其中含有血紅蛋白,承擔著輸送氧氣的重任,在與氧氣結合時它是鮮紅色的,而與二氧化碳結合得多時則是暗紅色。
乳汁是在乳腺產生的,妊娠期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孕媽乳腺迅速發育妊娠後期至哺乳期,在垂體分泌的催乳激素的影響下,乳腺細胞會合成乳汁裡的各種蛋白質和營養成分,分泌出乳汁。
在此過程中,血液會經過動脈、毛細血管,為乳腺帶來其所需的氧氣與營養物質,但含有血紅蛋白的紅細胞是無法通過血管壁進入乳腺的,因此我們平時看到的乳汁都是潔白的。
這麼講可能有些抽象,我們來打個比方來幫助理解。
乳腺就像一家食品製造廠,製造乳汁,而血液則相當於負責運送原材料的物流公司,還是混得比較差的物流,連食品製造廠大門都不許進,只能把原材料放在廠房門口。
也就是說,血液只是為乳腺運輸營養,其真正的組成物質在正常生理過程中並不會進入乳腺中,「乳汁是由血液變成的」的說法實在站不住腳。
你可以說「離開血液就產不出乳汁」,可話說回來,離開血液,人體本來就什麼也幹不了啊!
追本溯源,血液運輸的營養物質,其根本來源就是寶媽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變成營養物質,由血液攜帶運輸往身體各部位。
也就是說,乳汁的根本來源,實際上還是食物。
至於說「乳汁放久了會變成血」,實際上那並不是血,而是乳汁被一些微生物汙染,就比如紅曲菌屬的微生物,代謝產物就有一種對蛋白質效果很強力的色素,會把乳汁染成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