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乳汁是怎麼產生的?是血液變成的還是直接由食物變成的?

2020-12-05 母嬰放大鏡

生了孩子後,媽媽們就會產後乳汁,乳汁也是寶寶的糧食。可是卻有一個留言說乳汁是由血變成的,這是真的嗎?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自古以來都有乳汁是由血液轉化而來的說法,這到底科學嗎?乳汁到底是怎樣產生的?今天就來為您揭曉答案。

傳言一個50多歲的教授,將他太太生完小孩之後的初乳放入了一個玻璃瓶裡,然後用蠟封口放入一個盒子,打算等到小孩長大結婚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小孩。二十多年過去了,小孩要結婚了,教授把封印了二十多年的盒子打開,是一瓶紅色的液體。對,是血。

真相:血液與乳腺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進一步討論這個流言之前,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血液,以及它和乳腺的關係。

血液是在循環系統中,在心臟和血管腔內流動的一種液體,是結締組織的一種。這種液體最基礎的功能是為身體各部分的組織輸送氧氣與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廢物。

當然運輸不是它唯一的功能,血液還承擔著免疫等重擔。

什麼樣的物體會讓人覺得像血一樣呢?

答案很簡單:看起來是紅色的。

哺乳動物血液的紅色來自於紅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血紅蛋

白。血紅蛋白負責輸送氧氣,一個分子內有四個亞鐵離子,在充分與氧氣結合時它是鮮紅色的,二氧化碳結合得多的時候就會變成暗紅色。紅血球的90%是由血紅蛋白組成的,為了完成輸送氧氣的重任,血液中存在著大量的紅血球(約佔血細胞的99%),所以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含量非常高,這就是血液是紅色並且嘗起來有股鐵鏽味兒的原因。

至於乳腺,它其實是由汗腺分化演變而來。女性的乳腺在妊娠期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會迅速發育。妊娠後期至哺乳期,在垂體分泌的催乳激素的影響下,乳腺細胞會合成乳汁裡的各種蛋白質和營養成分,分泌出乳汁。

在這個過程中,血液會經過動脈、毛細血管,為乳腺帶來其所需的氧氣與營養物質。而血液中的紅血球在正常狀態下是無法通過血管壁到達乳腺的,能夠穿越這道關卡的只有司免疫職能的白細胞等,這些細胞是不含血紅蛋白的。

用一個比喻來說明血液與乳腺之間的關係:

乳腺相當於食品製造廠,血液相就當於物流。並且,這個物流公司還混得比較差,連食品製造廠的大門都進不了,只能將貨物送到廠房門口。食品廠的產品則由另外一個物流公司——乳導管送出。

依靠這樣的機制,血液只是為乳腺提供營養,血液中的其他物質在正常的生理過程中都無法進入乳腺當中。而乳汁則是由乳腺細胞合成與分泌的。「乳汁是由血液變成的」這個命題站不住腳。

人類乳汁中富含多種角蛋白、乳白蛋白、乳鐵蛋白,沒有血紅蛋白。並且,乳汁中沒有成血細胞,也沒有合成血紅蛋白的酶,所以乳汁中也不可能再出現血細胞或者血紅蛋白,也就不可能「變成」血。

也許看到這裡,聰明如你心中早已經說:血液變成乳汁或者乳汁變成血液都是不可能的嘛,為什麼還有人信呢?實際上,相信這則流言的人極多。這個流言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傳播之廣,超乎你的想像。

一謬傳千年

經過查找,我們發現,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乳汁是由血液轉化而來的說法。

在西方,人們觀察到很多哺乳期的女性身上都有停經的現象。所以,他們認為,人的乳汁是由月經轉化而來。達文西有一幅畫裡就表現了這種思想:女性的乳房和子宮通過一條管子相連。

在東方,有關血化為乳的記載更多,甚至形成了典籍。北宋末年,徽宗命太醫院編撰的《聖濟總錄》中記載:「在上為乳飲,在下為月事」。這個說法後來的中國傳統醫學典籍中亦很常見,明代的《婦人規》、清代的《本草新編》中都有涉及。另外,佛經中也有「乳為血化」的記載。

中外的古人們因為缺乏人體生理學、解剖學的知識,在觀察到女性哺乳期停經的現象,想當然的認為乳汁是由血轉化而來,也是能夠理解的。不過,女性在哺乳期是否停經,取決於其生理狀況與體內激素的分泌情況,並非所有的女性都會在哺乳期停經。

那麼,是否有可能理論知識並不豐富的古代真有人看到了變成紅色的乳汁,佐證了他們「乳為血化」的理論呢?

幫兇就是你們:乳血與微生物汙染

前面提到過血液與乳腺間因為血管壁的存在,使血液無法與乳汁直接接觸,包括紅血球在內的大部分血細胞以及絕大部分大分子物質都難以逾越。

但是,這層屏障並非牢不可破,如果毛細血管與乳泡(Alveoli)之間的幾層細胞被破壞,血液就能夠進入乳汁,造成血乳。

能夠造成乳血的病因很多,例如,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乳血患者也並不少見。而乳血病人可能會給他人「血乳同源」的錯覺,這是「乳為血化」流言的一種可能來源。

另外,微生物汙染導致長時間放置的乳汁變紅,也可能是「乳為血化」 或者「乳化為血」流言的一種來源。

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是紅色的。如果這樣的微生物汙染了乳汁,並且在乳汁中順利繁殖,就可能讓久放的乳汁變成紅色。

紅曲菌屬( Monascus )的微生物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們所產生的色素對蛋白質的染色能力很強,能夠將蛋白質染成血紅色——想想紅腐乳,它的顏色就是拜它所賜。

紅曲菌屬的微生物也很常見,分布廣泛。只要是未經過高溫殺菌的紅腐乳或者是未經蒸餾的由紅曲發酵而成的米酒,裡面就會有紅曲菌。一碗被遺忘的乳汁,被紅曲菌汙染,被人發現時已經變成了紅色,並非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

為了驗證紅曲菌是否能夠在乳汁中生長並且讓它變成紅色,我們特地做了一個實驗:選取消毒後的牛奶(人奶與牛奶對微生物的生長來說沒有什麼差別),在其中加入釀酒用的紅曲米培養三天,並保證試管中的奶水不被其它雜菌汙染。隨著時間的流逝,接種過紅曲菌的牛奶確實變紅了。在紅曲米周圍的牛奶顏色更深,有一點像凝固的血塊兒。

不過,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乳血,還是乳汁被微生物汙染變成紅色,都不能讓乳汁真正成為血液。

結論:謠言破解。流言「乳為血化」 或者「乳化為血」,來源於人體生理學、解剖學知識極端匱乏的古人。因為包括紅血球的大部分血細胞以及絕大部分大分子物質在正常的人體中都無法通過毛細血管進入乳腺,乳汁內的物質幾乎全部由乳腺細胞合成、分泌,它並不是由血「變成」的。乳汁中不會生成血細胞或是血紅蛋白,所以,它也不會「變成」血。

乳汁是這樣產生的......

製造乳汁的原材料和營養成分由血液運送到媽媽的乳房。乳房把這些原材料轉變成寶寶的完美食物——乳汁。

乳房是由一些分泌腺組成的。在這些分泌腺中有一些象葡萄似的一串串細胞,這些細胞串被稱為細胞泡。乳汁是由這些細胞泡分泌出來的的乳汁沿著輸乳管流到乳頭上的出乳口。

乳房的大小隻決定於其中乳房脂肪組織的多少,並不影響到乳房分泌乳汁的能力。所以,不能以乳房大小作為判斷奶量多少的依據。

懷孕早期,乳房由於雌激素和孕酮刺激細胞泡的生長而增大,為乳汁的分泌做好準備。

◆懷孕期間,乳房已經開始製造乳汁——初乳。但大量的乳汁的產生是要靠寶寶出生後荷爾蒙的改變來實現的。

寶寶分娩後,雌激素和孕酮的水平迅速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泌乳激素(通過細胞泡分泌乳汁的荷爾蒙)。乳汁的分泌量在寶寶出生後的最初幾天迅速增加,「下奶後」,媽媽的乳房也會很快脹起來。

◆當寶寶開始吸吮媽媽的乳房時,他的吸吮刺激了乳暈上的神經,向媽媽的大腦發出信號。大腦釋放出另一種荷爾蒙——催產素。催產素引起乳腺細胞泡周圍的細胞收縮,把細胞泡中的乳汁擠到輸乳管中,進而輸送到乳頭。這就是非常重要的「噴乳反射」,有效地「排空」乳房,讓寶寶得到充足的乳汁。

乳汁的持續分泌靠的是寶寶從乳房有規律地取出乳汁。

所以,成功哺乳的關鍵之一就是在最初幾周允許寶寶不設限地、頻繁地、有效地哺乳。

相關焦點

  • 乳汁是怎麼產生的?是血液還是食物?別瞎猜,來看看正確答案吧
    寶寶出生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是只能喝奶的,母乳正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但是,乳汁又是怎麼來的呢?那麼,乳汁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是血液,還是食物?別瞎猜了,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首先有一點必須明確,血液之所以是紅色的,是因為其中含有血紅蛋白,承擔著輸送氧氣的重任,在與氧氣結合時它是鮮紅色的,而與二氧化碳結合得多時則是暗紅色。
  • 你知道乳汁是怎樣形成的麼?原來都是媽媽的血液啊!
    母乳是寶寶最天然、最營養的食物,其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強免疫力,豐富的鈣和磷含量促進身高發育,是任何奶粉都不能替代的寶寶最佳食物。可你知道母乳是如何形成的,前奶、後奶到底哪個更有營養麼?母乳的產生過程:一個成年女性的乳腺組織由15~20個乳腺葉組成,腺體的營養來源是媽媽的血液。乳房小葉負責分泌及存儲乳汁,再由輸乳管輸送到媽媽乳頭處。在擠壓乳頭時會看到乳汁從多個小口中出來,這就是因為乳頭上有很多輸卵管開口。
  • 乳汁等於媽媽的血液?看完真的很心疼媽媽,男人們都該好好看看
    每個媽媽都是偉大的,她們十月懷胎生下寶寶,總是希望能夠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寶寶,很多的媽媽不放心寶寶吃奶粉,她們願意暫時放下工作而在家照顧寶寶,給寶寶為母乳,這樣更加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餵母乳對於媽媽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媽媽休息不好是一個方面,另外為了能夠有充足的母乳,媽媽也可能要吃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
  • 多吃鹼性食物能變成鹼性體質?揭秘體質真相
    在社交網站上,經常能看到有人在發一些關於酸鹼體質的言論,他們宣揚鹼性體質,認為身體健康與否,取決於你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鹼性體質好,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想要變成鹼性體質應該多吃鹼性食物。這些理論看似都很有道理,說得一套一套的,但其實都是歪理。
  • 哺乳期女性要少食用這些食物,可能會影響乳汁質量,導致寶寶脹氣
    不過為了寶寶能夠健康,好多父母都是做了很多的努力,有的人是首次當父母,所以對於照顧寶寶身體上,還是有很多不了解的事情。其實要想寶寶更加的健康,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母親的乳汁,因為寶寶在小的時候都是喝母親乳汁的,所以乳汁就成了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
  • 男人也有乳房 而且也能產生乳汁?
    【男性也能產生乳汁?】   男性乳腺癌已經很罕見了,男性產乳就更罕見了。   對,在特定情況下,男性也能產生乳汁。   在動物界,雄性的貓、山羊和豚鼠在特定情況下能產乳。只有雄性的水果蝙蝠能夠很正常地產生乳汁,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目前科學還沒有解釋。
  • 這6種情況下,母乳會變成毒奶,母乳媽媽一定要慎重!
    母乳,被稱作「上帝的禮物」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母乳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比擬的營養聖品,是寶寶從出生到初步成長期的最佳食物。不過人吃五穀雜糧,總會患病,寶媽和寶寶也不例外。 所以在生病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餵母乳,成了寶媽們最關注的事。
  • 癌症是由幹細胞產生的?
    這不僅因為癌症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而且還因為癌症到目前為止都是人類沒有弄清其產生機理的疾病之一。那麼癌症的背後,到底存在著怎樣的秘密呢?癌症細胞是由普通的細胞變異而來的,還是有其更為獨特的產生機理呢?但是不久,它們的功能就會分化變成幾種特定的類型,成為專門的細胞,比如神經、血液、肌肉細胞等等。在它們分化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幹細胞會停止分裂,深深地隱藏在特定的組織中,成為組織幹細胞。當完全分化的專門細胞隨著年齡的增長或受到損傷而死亡後,肌體中儲存的幹細胞就會分裂增生以補充死亡的細胞,從而維持組織、器官的正常運行,支持整個生命。這一點和腫瘤細胞不斷分裂很相似。
  • 哺乳期寶媽少吃這些食物,可能會加重寶寶脹氣,還會影響乳汁分泌
    很多第一次生寶寶的寶媽們,對於怎麼照顧剛生下來的寶寶沒有很多充足的經驗。有些時候會給寶寶吃一些不好的東西,導致寶寶消化不了,嚴重得還有可能要去醫院診治。所以關於吃的方面,寶媽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否則不僅寶寶的身體會被折騰,寶媽們也會因此擔心難過。
  • 方臉和國字臉的區別,方臉怎麼變成瓜子臉?
    方臉怎麼變成瓜子臉?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每個人都想要瘦臉,可是臉型不是說變就能變的,尤其是方臉和國字臉,可能很多人還搞不清方臉和國字臉的區別,今天就從方臉和國字臉的區別入手,來說說方臉的人要怎麼變成瓜子臉。方臉和國字臉的區別是臉型不同。
  • 女性哺乳期最好少吃這些食物,可能會影響乳汁分泌,造成寶寶脹氣
    但是有些寶媽會因為乳汁不夠,導致寶寶沒有辦法吃飽,所以只能喝牛奶,其實,在哺乳期間,寶媽的飲食是很重要的,可以通過飲食的調理,有很多的食物是具有催乳的功效的,這就很適合寶媽去吃,這樣一方面也能夠給寶寶提供足夠的乳汁,另外一方面也能更加放心,因為現在市面上的奶粉並不一定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食物也是寶媽要忌口的,那麼,女性哺乳期最好少吃這些食物,可能會影響乳汁分泌,造成寶寶脹氣。
  • 《逍遙遊》中的大魚是怎麼變成大鳥的?
    在變化的過程中,書中並沒有談及鯤是如何變成鵬的,或者是為何鯤一定要變成鵬,至少從生物的角度,並不容易找到它們可以互變的依據。先來看一下鯤變化前後的特點。之前「不知其幾千裡也」,到後面的「不知其幾千裡也」,同樣都是非常大。一般來講,變化有兩種,一種是外表外形的變化,一種是本質內在的變化。
  • 由二極體搭建的整流橋是怎麼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的?
    在之前給大家講述過可以用二極體搭建一個整流橋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但是整流橋是怎麼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的呢?是交流電的兩個輸入端,至於電壓波形既有大於0的部分也有小於0的部分,具體波形參考一下下圖當此時電壓位於X軸的上半部分時,假設輸入1接的是電網的火線,二極體D1和D4導通,當電壓位於X軸的下半部分時D2和D3導通,儘管此時電壓是負的,但是流到輸出1上的電流仍舊是正的,所以這個整流橋可以把位於負半周期的電壓折合到X軸的上方,這樣電壓波形就變成了下圖中的這種
  • 寶寶一喝奶就拉肚子,乳糖不耐受是怎麼一回事?
    寶寶一喝奶就拉肚子,乳糖不耐受是怎麼一回事?都含有豐富的鈣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許多的精華就濃縮在這小小一滴當中但是被稱為「白色血液」的它有時候喝了可就不是那麼舒服了
  • 蛹是怎麼變成蝴蝶的 蝴蝶在蛹裡都幹了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蛹是怎麼變成蝴蝶的 蝴蝶在蛹裡都幹了什麼?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好季節,許多植物在春天發芽,許多動物也從冬眠中甦醒過來。夏天萬物都蓬勃生長。許多生物在春天、夏天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是,有什麼動物的變化能比毛毛蟲變蝴蝶還大呢?
  • 食物的酸鹼性能夠決定體質的酸鹼性嗎?
    如果吃太多的肉、主食等酸性食物,就會成為酸性體質,而吃海帶、豆類等鹼性食物可以變成鹼性體質。其實,這是偽科學的,因為人的體質根本就沒有酸鹼性之分,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保持相對恆定,變動範圍在7.35~7.45之間。當血液pH低於6.9或高於7.7時,就會發生生命危險。
  • 尿蛋白突然從「+」變成「±」,是怎麼回事?
    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現象: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高或者其它急性情況入院,檢查尿蛋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複查尿蛋白,突然變成「±」。 提問者 這是怎麼一回事? 尿蛋白「++」,是不是說明腎臟病變很嚴重?
  • 體味為何變成了難聞的體臭?通常是由細菌引起
    那麼,人為何會產生體味?體味為何會變成體臭?有人發現,運動可減輕或消除體臭,這種說法是真的嗎?2015年12月1日晚,騎行結束,在教練的帶領下300名騎行愛好者進行舒緩訓練。(郝亞鑫/人民圖片)體味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長沙市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湛韜在接受《長沙晚報》採訪時解釋了體味的來源:「人體很大部分氣味來自於食物,其次是因汗腺分泌出來的。」
  • 怎麼判斷食物的酸鹼性?
    三、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怎麼判斷食物的酸鹼性?根據味覺,是酸味就是酸性食物,是澀味就是鹼性食物?如檸檬、醋、橘子是酸味的所有屬酸性?對不對?其理由乃是因黃瓜是強鹼性食物,吃黃瓜時,破壞了我們的舌頭黏膜蛋白質,一時喪失感覺故。由上表可以看出,好吃的東西幾乎都是酸性的,如:魚、肉、米飯、酒、砂糖。相反,不易引起食慾但卻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如海帶、蔬菜、白蘿蔔、豆腐等多半是鹼性食物。
  • 「留了水和食物,結果還是沒想到……」養的烏龜竟然變成了幹烏龜
    「留了水和食物,結果還是沒想到……」養的烏龜竟然變成了幹烏龜!近日武漢科技大學一名同學宿舍裡養的烏龜上了新聞,小傢伙是真的慘呀,主人都已經留好了水和食物可還是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其實想想也不意外,宿舍裡什麼人都沒有,也是封閉的,沒有空氣流通,除了烏龜之外也要和其他的微小時生物共同使用水和食物,肯定不夠用,即便沒有這些因素烏龜又不是人不可能那麼聰明,還是奉勸大家儘量不要在宿舍裡養動物吧,如果長時間不回宿舍還是應該把宿舍裡養的小動物帶回家去,離開了大自然,生活環境又是封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