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D SAT教研組對今年12月北美的SAT考題進行了解析編寫,現在無條件分享給各位同學。如果你未來還要參加SAT考試,相信這份解析會對你非常有價值。領取方式見文末。
12月北美卷使用了8月多套實驗卷中的一套。這是一套新卷。閱讀部分前四篇包括偉大文獻都較簡單,只有最後一篇自然科學雙篇難(另有幾道題目的題幹較難讀懂);語法部分有難度,考到的非語法規則題多;數學難度正常,但是需要大家重視一些低頻考點。
TD教師點評
閱讀點評 – 熊老師
Passage 1 小說
節選自伊朗裔美國作家多尼亞·比傑安(Donia Bijan)的長篇小說《萊拉咖啡館最後的歲月》(The Last Days of Café Leila)。在現實中,比傑安本人不僅是個暢銷書作家,也是一個有名的大廚。
故事發生在伊朗德黑蘭。Zod和妻子Pari幫父親Yanik和母親Nina經營餐館。Zod每周去一次市場買回新上市的蔬菜和水果,對做這件事感到很來勁。家裡主廚本來是母親Nina,但是她累了,上樓縫衣服去了。每到下午,在妻子Pari從音樂學院回來前要一小時,Zod就開始實驗做新菜,做好幾樣。做好以後,鋪好桌布,擺好餐具,請剛回家的Pari品嘗,然後根據她把哪樣菜吃光了,哪樣菜還剩了,確定哪樣菜做的好。
平常Pari是習慣聽嚴肅音樂的,Zod就慢慢讓她接受搖滾樂。現在Zod也想讓餐館的客人慢慢適應他的改良創新菜。以此同時,他知道要控制自己炫耀的欲望,仍然以母親傳授的那幾道菜當主菜。Zod知道自己做菜的天賦不如母親,始終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母親Nina對此滿意。
Zod做新菜主要是在母親Nina傳授的菜譜上做些改良,比如在做魚或鴿子時,添點新的蔬菜,烤羊肉時放點蘋果花等等
父親Yanik一般下午五點午睡完起來,到廚房來泡茶,正好就會看到Yanik在洗剛剛Pari吃完飯的盤子。這時候Yanik想,在爸媽家開的餐館做事,是他和Nina建議的,這並不是Zod的本人的意願,但現在看起來Zod已經同意和適應了幹這件事。
然後父子兩人坐在一起喝茶,Yanik對Zod說:「選擇子承父業經營父母的餐廳,是需要勇氣的」。Zod回答:「對,我知道(將在自家餐館當廚師作為人生選擇)需要勇氣才行,沒有哪個地方是我寧可去那也不願待在這的」,這是Zod在表達自己選擇接受在自家餐館當廚師這條路。」
這篇文章選自當代小說,且作者的母語不是英語,所以文本難度不高,出題角度也不刁鑽。但出現了四個人物,Passage之前的小字對人物關係做了介紹,如果考生漏看,在閱讀時會搞不清誰是誰。
Passage 2 社會科學
講工作間隙看個幽默視頻不僅可以減壓,還可以讓人更有幹勁。
上班期間看幾個有趣的貓視頻再回來幹活不一定是壞事。最新的研究表明這樣做可以有助於人們完成艱難費力的工作。
之前已經有研究表明幽默可以給打工人打工提供短暫的休息,緩解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賣鞋的Zappos、維珍航空、谷歌公司都在辦公室故意設了玩耍區,減輕工作壓力,鼓舞士氣和提高生產率。2007年,佛羅裡達大學的一個教授在《心理學動態》雜誌上發表論文,認為幽默有助於減緩或抵消工作帶來的心智耗竭(mental depletion)。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兩個心理學家(一個姓陳,一個姓王)在此基礎上提出理論,認為幽默可以讓人更精神,在面對較難的工作任務時,可以堅持更長時間。於是他們招了74個大學生來做實驗,騙他們說這是一個關於人類感覺的實驗。先給他們兩頁書,要他們把上面的所有字母「E」都劃掉。這是個很枯燥很費力的任務。做到一半,叫大學生出去看視頻。第一組看《憨豆先生(Mr. Bean)》的搞笑視頻,第二組看海豚在海裡遊泳,第三組看8分鐘的關於商科管理的視頻。看完後讓學生們立刻寫下自己此刻的心情是什麼(如高興、憤怒、反感等),然後再玩一個遊戲,給他們看一些僱員的簡介,然後讓他們猜這些僱員的幹工作表現。先告訴這些學生,連續猜對10次,就算贏(實際上通過電腦軟體設置了,不可能連續10次贏,學生們不知道),不想玩了可以隨時退出。實驗結果是,看了《憨豆先生》視頻的那一組學生,堅持的時間最久,是其他兩組的兩倍。這符合科學家們的預測。
之前的觀點一般認為雖然幽默可以減輕工作壓力,但是也會讓人分心分神,所以幹活的中途還是不要看幽默視頻。而上述研究表明,可以看。幽默不僅可以減壓,還可以讓人更有幹勁。
文章涉及的理論假說易理解、實驗過程簡單,文本難度低。文章帶兩個圖。第15題出了一個assumption題,略有一點難度。第19題讀圖題,correct prediction的次數兩個圖都沒有的信息,考生如果將其和attempt的次數混淆,就容易做錯。
Passage 3 自然科學
講研究表明睡眠有助於狗狗鞏固新學的技能;訓練狗學一種技能後,緊接著可以讓他們睡覺、散步、玩耍,但不要緊接著讓他們再學其他東西。
狗睡覺對人的好處是可以看狗睡覺可愛的樣子。狗睡覺對狗自己的好處是睡夢中他們可以記住東西。「明天要考試,今晚要好好睡一覺」,因為我們知道睡覺可以鞏固記憶(Memory consolidation)。
人是這樣,狗也是這樣嗎?工作犬(working dogs)學的技能必須要記住,寵物犬(companion dogs)也要學一些基本技巧然後記住。科學家們想知道,狗也是需要睡覺了鞏固記憶嗎?訓狗時是否要教他們一些技能後就安排他們好好睡一覺,這樣訓練效果會更好?
匈牙利的幾個科學家找了一些匈牙利寵物狗來做實驗。先用英語「sit」和「lie down」指令,教狗狗聽令「坐下」和「趴下」(匈牙利語的指令這些狗早就會了),初步教會後,讓狗狗睡幾個小時覺,同時測他們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狗狗醒來後,對他們用英語下「sit」和「lie down」指令,看他們還記得不,還會不會聽令坐下或趴下。然後拿狗睡覺時的腦電圖和他們醒後的表現對比,結果發現,睡眠確實有助於狗醒來後記住學過的東西。結果還表明,睡前學習還有助於提高狗的睡眠質量。
然後又進行了一個實驗。再找來53條匈牙利寵物狗,還是先用英語「sit」和「lie down」指令,教狗狗聽令「坐下」和「趴下」(匈牙利語的指令這些狗早就會了),初步教會後,接下來的一小時,讓一部分狗睡覺或散步,一部分狗繼續學其他技能,還有一部分狗吃東西玩玩具。一小時後,對他們用英語下「sit」和「lie down」指令,看他們還記得不,還會不會聽令坐下或趴下。實驗結果是,所有狗的表現都差不多。
有過了幾周,把這些狗都找回來再試一下,對他們用英語下「sit」和「lie down」指令,看他們還記得不,還會不會聽令坐下或趴下。結果發現,睡覺或散步的狗和吃東西玩玩具的狗,都記得學的英語指令;繼續學其他技能的狗,記不起來。
所以科學家們建議,訓練狗學一種技能後,緊接著可以讓他們睡覺、散步、玩耍,但不要緊接著讓他們再學其他東西。科學家們還說,睡眠超過1小時,醒後緩個幾分鐘,對狗狗鞏固新學的技能,會更好。
文章帶一個表,研究對象是人類最熟悉的一種動物,同學們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包括多輪實驗,略有一點難度。第25題考實驗設計,提問的方法很新穎,題幹比較難理解。題幹中的inform的意思是 「給予特性或本質」(to give character or essence to;give an essential or formative principle or quality to),恐怕大多數考生不知道inform的這個義項。
Passage 4 偉大文獻
節選自內茲佩爾塞(Nez Perce)部落印第安人酋長約瑟夫酋長( Chief Joseph,另一個名字叫「山雷」)1879年在華盛頓發表的一次演說。約瑟夫(山雷)酋長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印第安人領袖,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是為了本族人民的生命和利益,忍辱負重,堅持和白人儘量談判不開戰。
我很高興這次能來華盛頓。有些好像沒人能解釋的事,我想搞明白。我不理解為什麼美國政府派人(Miles將軍)去跟我們印第安人打仗,然後又反悔不跟我們打了。我不理解為什麼美國政府的各級官員說的都不一樣,給我們的承諾都不一樣。我這次見了總統海耶斯、多位部長、多位參議員,他們都口口聲聲說是我們印第安人的朋友,會讓我得到公正的 ,但是我沒有看到我的人民得到公正。美國政府光說,沒有實際行動,口惠而實不至。你們說的這些好話並不能補償犧牲的印第安人民,被白人佔去的土地。我對你們這種空頭承諾已經感到厭倦。沒有履行諾言的能力的人,卻給了我們很多諾言。白人和我們印第安人之間的誤解和誤會已經太多了。美國政府想要和平,只要對白人和印第安人一視同仁就行了,對他們實行同樣的法律,給他們同樣的生活和發展的機會。土地是共有的,所有人擁有土地的權利是平等的。現在你們美國政府要把我們這些生來自由的印第安人圈到一個封閉的區域去,不給我們自由遷徙去想去的地方的自由,怎麼可能做到呢?你們還不如希望河水倒流呢。綁在一個地方的馬,不可能變強壯。你們把我們印第安人限制在一塊地方,我們怎麼能發展好呢。我問了很多美國政府的領導,你們讓白人自由活動,卻限制我們印第安人的自由,你們是從哪裡獲得這樣的權力的?你們的權力依據是什麼?他們都答不上來。我現在的心情很沉重,因為美國政府把我們印第安人當不法之徒對待,肆意射殺,驅趕我們離開自己的家鄉。我承認我們印第安人必須改變生活方式,但是我們希望給我們平等的生活的機會,要把我們當人看。法律面前,印第安人和白人應該是平等的,如果違法,就同樣受罰。只要美國政府平等對待我們,我們就不再和白人打仗了。
因為英語不是約瑟夫酋長的母語,這篇演說實際上翻譯成英語的,所以文本難度很低。為增加難度,出題出的修辭目的題比較多,也問了文章焦點從什麼轉移到什麼(答案應為 critical appraisal shifting to a desire for an improved future state)。問了作者對美國政府的態度,答案應該是weary。第37題中的image的意思是「比喻」,大多數考生可能不知道,但是不影響做題。整體來說,文章本身邏輯比較清晰,正確選項和原文也比較好找對應,所以這篇偉大文獻比12月亞太卷的偉大文獻容易不少。
SAT考過同類文章。18年6月北美卷考了切諾基酋長John-Ross的演說,今年10月17日的PSAT考了塞尼卡部落酋長「紅外套」(Red Jacket)的演說。
Passage 5 自然科學(雙篇)
講關於水分子可以幾乎無摩擦地通過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分子的研究,及利用這一點來淡化海水。
Passage 5-1
碳納米管不是一種管子,而是一種管狀的碳分子。具體為由排列成六角形,石墨狀晶格的碳原子形成的中空圓柱體,直徑為納米級。
水通過碳納米管時的速度比從宏觀流體動力學預測而得出的流速快了3-4個數量級。這在流體動力學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對此現象的解釋是:由於碳納米管的管壁光滑,管壁與流體之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從而致使流速加快。但水和碳納米管交互面的機制到底是怎樣的,沒有人給出過一個令人滿意的理論來解釋。給不出理論,是因為整個科學界做的實驗不夠多。為什麼所有科學家都不去做實驗呢?因為一個技術問題:目前的測量精度,根本不能夠精確測出碳納米管可滲透性。所以即使做再多的、系統的實驗都沒有用。而且因為做不了實驗,所以已經有人對水可以無摩擦通過碳納米管表示了懷疑,Secchi等科學家想辦法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使得水通過單個碳納米管的速度可以精確測出來。
Secchi的實驗設計是,兩個水池被一個被單個碳納米管刺穿的水密膜隔開。通過提高一個水池上的壓力,迫使水流經納米管到達另一個水池。經過碳納米管的水量極小,Secchi及其同事無法跟蹤水本身的運動。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因為水分子流到另一個水池,會把另一個水池中的聚苯乙烯納米顆粒給擠出來,聚苯乙烯納米顆粒足夠大,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通過跟蹤它們的運動,可以對流經管的水進行超靈敏的測量。打個比方,這就像通過觀察被擠出球坑的球的數量來計算滑入球坑的兒童的數量。
Secchi及其同事的研究結果是:碳納米管表面的滑度很大,且這種滑度和碳納米管的半徑有很大關係,管越窄,滑度就越大,摩擦就越小;在使用的碳納米管的半徑為15納米時,水就可以幾乎無摩擦地流過碳納米管。
Passage 5-2
勞倫斯·利弗莫爾(LLNL)研究所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製成了可以出去海水中鹽分的碳納米管孔。研究小組還發現,碳納米管直徑低於0.8 納米時,其透水性就可以提高十倍(大一個數量級)。
碳納米管是由碳原子以獨特的排列方式製成的中空結構,比人的頭髮細50,000倍以上。納米管的超光滑內表面是其極高的水分子滲透性的原因。碳納米管直徑非常小,而鹽離子體積大,這樣水分子可以通過,鹽離子通不過,就能分離鹽和水了。
世界對淡水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全球性威脅,導致40億人缺水。如果利用碳納米管的特性開發出可模仿和生物蛋白一樣高效過濾水的濾水膜,將大大有利於提高水進化技術。
「我們發現直徑小於1納米的碳納米管具有能夠增強運輸的關鍵結構特徵。狹窄的疏水通道迫使水以單排形式運動(single-file arrangement,),這種現象類似於最有效的生物水運輸器中的現象。」LLNL研究所的一位科學家說。
此前用計算機仿真進行的水分子傳輸實驗研究表明,直徑大於1 納米的碳納米管可以增強水分子的移動,但是仍然比不上大自然中生物蛋白對水的傳輸效率。所以直徑大於1 納米的碳納米管並不能有效從海水中分離出鹽,尤其是在較高鹽度下。最新的 LLNL研究所團隊使用了直徑小於1納米的碳納米管,所以取得了關鍵突破。
最後這個雙篇在整張卷子中難度最大,且超過SAT正常自然科學文的難度。題材涉及微觀領域,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比較陌生。兩篇文章的關係不是對立,而是相關,這在雙篇中是最難的一種。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實驗過程很難visualize,有考生在考試時試著用手在空中比劃幫助自己visualize這個實驗,被監考老師以為他是想作弊,提出了警告;第二篇文章中利用水分子通過碳納米管的速度遠大於鹽離子來實現海水淡化,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兩篇文章實驗的差別也表述得比較隱蔽;第71行提到的biological water transporter、第94行的cellular water transport channels、以及第97行提到的nature’s own都是指的同一樣東西,有的考生可能看不出來。文章不帶圖表,硬核地考查考生是否看懂了兩篇文章提到的實驗,這是最難的一種雙篇。
語法點評-Ada老師
12月的北美卷語法所涉及的主要考點依然和SAT語法的經典考點保持一致,並沒有出現先考點,SAT改革以來已有5年,考點基本已經固定,未來出現新考點的概率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較低,所以SAT語法是完全可以通過複習來攻克的一門考試。
本次主要涉及的考點如下:
1.同位語的標點使用
句末同位語雖說按理既可以用冒號,也可以用逗號,還可以用破折號,但是大多數的題目最後都會以冒號作為正確選項,同學們需要對這個考點非常熟悉,此類題目也是可以快速得分的。句中同位語本次也考到了,此時的同位語就是插入語,只需要用雙逗號隔開即可
2.主謂一致與時態
關於謂語動詞的考點是每次考試的必出點。時態題和主謂一致的題也經常放在一起考,一般建議同學們先考慮主謂一致,如果能直接把做出來(如果這道題的考點確實是主謂一致的話就是可以馬上選出答案的),那麼就省下了考慮時態的時間。
3.邏輯主語一致
本次考試考到了一種比較少見的邏輯主語一致的情況,即前面的從句的主語it需要和主句的主語保持一致。以前SAT語法針對邏輯主語一致一般考doing或者done打頭的句子,這次考了狀語從句前置,其主語採用了it的形式,那麼就需要和主句的主語保持一致,這一點同學們需要記住,可以算是舊考點引申出來的一種新考法。
4.平行結構
本次考試所涉及的平行結構,沒有涉及標點符號,而主要涉及的是平行結構的對稱性,比如名詞一定只能和名詞並列,doing只能和doing並列。同學們只要看出來了這個對稱性這樣的題就幾乎是送分題了。
5.狀語涉及的標點符號
狀語及狀語從句和主幹(主句)連接時的標點符號用法是固定的,基本上可以用公式寫出來,同學們只要掌握好這些固定的語法規則,此類題目應當不在話下。這是屬於考前必須複習到的內容哦~
6.從句的關係詞
本次考試涉及到了定語從句關係詞的選擇,涉及in that / on which / whichever / that。這不是一個很高頻的考點,有可能一次考試中一題關於定語從句的都沒有,但是我們要對所有曾經出過考點的地方都加以重視,一旦考到了,那就是100%考到了。
7.篇章理解
篇章理解題本就做起來比較耗時間,本次考試的篇章理解題也不在少數,在Passage 1當中就出現了連續四道篇章理解(句子排序,句子合併,選過渡句,選細節支撐主旨),這容易給同學們造成一種錯覺,覺得本次考試怎麼都是篇章理解題。其實每一次考試,篇章理解大約的篇幅都是一半,可能出現略多或略少,但不會出現特別多或特別少。
數學點評-李蘭心老師
2020年12月北美的這套考卷難度適中,但是個別題目考法比較新穎。除了高頻的方程組,函數圖像, 不等式,單位換算等常規題目。
出現了很多交叉考點的題,如section3第一題,不是簡單的讀圖像得出答案,而是理解文字描述和圖像後,再進行計算才能完成。同時也對考生的細心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解帶平方根號的等式時,需要保證恆正。對圓的一般式進行配方,寫成標準式才能判斷圓心和半徑,此時一定要注意x ,y前係數必須是1.
三角函數方面,要求考生熟記常見的sin cos tan值,或者查reference裡的special right triangles快速計算 。另外,兩個角互餘,正弦餘弦的關係也在最近幾次考試中多次出現,sin(90°-A)=cosA。
這套題目出現了久違的boxplot,箱線圖是一種基於五位數摘要(「最小」,第一四分位數(Q1),中位數,第三四分位數(Q3)和「最大」),在箱體中間的線代表的是數據的中位數值,兩組數據是可以根據這條線來比較median的大小的。
另外在其他的data analysis 題目中,考生應該了解,如果樣本數量為奇數,那麼第(N+1)/2 個樣本是中位數,如果樣本數量為偶數,那麼中位數是第N/2 和 N/2 + 1,這兩個樣本的平均數。
整體來講,為了拿高分或滿分,低頻考點需要引起學生的重視。實際生活中也需要多積累生活經驗,存錢,消費稅,泡茶,種花,騎車,都是需要有初步的認知才能進行problem solving的。
解析領取方式
後臺私信發送暗號「2012」即可無門檻領取2020年12月北美SAT真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