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稱之為做人要有平和的心態:
對於一些不想聽的話你能夠接納;對於你想的話,能夠做到自持。這樣的人才能胸藏「心機」,成就偉業。
每個人希望聽到的都是讚美之辭,但是在社交場合中,當你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聽到逆耳之言的時候,好多人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往往是怒在心頭,有的人還會發作出來。
其實,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缺點,不能用十全十美的標準去要求別人。當你遇到上述情況時,下面三種做法,比較適當,可以參考。
1.不失態。當逆耳之言向你襲來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考驗你做人態度和處世修養的時候。當然,你若能做到安之若素是最好的了。可事實上人們又往往不易做到這點,逆耳之言會在你的內心激起強烈的反應,這種反應又會表現在面部表情上。應該說這種內心和外表的變化都是正常的,但是這種變化應該有個限度,這種限度就是一個人的分寸感、素質、修養的結合體。應該把這種限度控制在一定的情理範圍之內,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就是表現失常,這種失常的表現就是失態了。一個人的失態往往是在感情衝動的情況下發生的,嚴重者會失去自控能力。這些都是在社交場合應竭力避免的。
2.不失言。聽到逆耳之言,感情一衝動,一失態,緊跟而來的就是失言。失言只能引起激烈的爭論,使矛盾升級,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感情,同時也造成自傷。建立相互信任難,破壞這種信任則很容易,而一旦要重新建立就更難了。在人為地造成尷尬的局面時,應以一種相互諒解和理解的方式進行溝通。聽到逆耳之言時,應冷靜地多想想對方的話是否有根據,應採取一種得體的方式作答。
3.不失禮。失態、失言必然會帶來失禮。平心而論,對你提出意見和看法,本身就是對你的一種尊重,你應該對他表示感謝。至於對你有某些誤解,你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和消除,如此方顯大度,不失禮於人。 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逆耳之言,不意氣用事,這樣才能不失風度,應對得體,尊重對方也尊重自己。
杜絕勉強應付的心態
誰都不願意吃夾生飯,但在社交的有些場合,常遇上欲罷不能,只能勉強應付的尷尬境地,與其強扭在一起,不如退卻則海闊天空。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性格怪異、孤僻的人,對這些人,你即使施展了渾身的解數,也無法跟他們接近,或者性格怎麼也合不來,或者是猜不透他們的脾氣,什麼時候就冒犯了他們。對於與這種人交往,與其勉強不如放棄。
如果客觀上即使不和這種人交往也還過得去,或者無論怎樣與對方交往也得不到什麼益處(包括精神和物質的),那麼就乾脆和對方斷交算了。因為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跟所有的人都保持良好的關係。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幹好的話,那肯定是天才人物。雖然無論和誰交往都應該真誠對待,但如果交際對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的話,還是不交際的好,還不如把精力轉移到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因為十減一還有九,百減一有九十九,少了一個並不會破壞你的整個人際關係網。
你稍微有點「心機」就會發現那些無論什麼時候都笑眯眯的,既不惱怒也不發火,只是緘默不語,讓別人單方說話的人很難交往,因為這種人深不可測,即使你費勁地跟他結交,也是干著急,對這種人你可以敬而遠之,或只表敬意而不主動接近。不過,你沒有必要對其惱怒進而懷有敵意,因為被對方覺察到的話他也會對你產生敵視態度,我們又何必自己去樹一個敵人呢? 有時在一個公司裡,碰到一個自己十分討厭但又不得不與其打交道的人,這真是件不幸的事。這時候可以採取敬而不近的策略,表面上對其十分尊敬,但沒有必要對其大獻殷勤,隨便敷衍過去就行了。不過,還是要忍耐,等待有利時機,扮演好「喜在臉,厭在心」的角色,不能被其覺察出來。這時你可能會說:「這樣生活多累啊!」確實,活著不易,要活得好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只是任由自己性子去幹而不「委屈一下」自己的話,怎麼可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