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如今不少夫妻提起生孩子,都希望能在自己經濟實力更充足的時候再要,於是生頭胎的年齡一再往後推遲,從三十歲推到三十五歲,甚至推到三十七八歲。還有的寶爸寶媽在四十來歲的時候生下二胎,兩個孩子的年齡差在十五歲以上。
很多人覺得,什麼時候生孩子是自己的自由,只要錢到位,養孩子就不愁。甚至有兒媳不願意生二胎,婆婆情急之下自己懷孕的新聞,原因是家裡有礦,反正養得起。那麼,高齡生子真的只需要考慮手頭錢夠不夠這個問題嗎?
說起這個,不得不提一下盛海琳,10年前她因60歲生雙胞胎而轟動一時。2009年,因為煤氣中毒,盛海琳夫婦痛失獨生愛女。為了從陰影中走出來,在不能領養孩子的前提下,盛海琳決定自己做試管嬰兒生一個。
吃了很多苦後,她成功懷孕,誕下一對雙胞胎。本來她以為,憑著自己和老伴一個月將近三萬塊的退休金,再加上退休後返聘,養活兩個孩子不成問題。可十年後的今天,他們一家一路走來,還是被現實給了沉重一擊。
做過試管嬰兒的夫婦都知道,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前提身體調理,促排針、營養補充,再到胚胎移植、定期觀察等,都需要花錢。只試管嬰兒這一項就是十幾萬的支出。再加上孩子是雙胞胎,生下來早產又進了保溫箱,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十萬人民幣,相當於花掉了她半生積蓄。
儘管夫妻兩人在孩子出生後拼命工作,利用做醫生的經驗四處奔波開講座,但老伴中途得了偏癱,喪失了勞動能力不說,還需要別人照顧。這樣一來,給兩個女兒請保姆、給老伴請護工、孩子的教育費......全都落在了她肩上。已近70歲的盛女士自身也開始有不少小毛病,需要堅持吃藥。目前自己一個人的收入要涵蓋一家人的開支,實在是太勉強。
提起十年前的大膽舉動,她顯然有些後悔。也發愁自己若是健康上出什麼問題,一家人該怎麼辦。
由此可見,年紀已達高齡的夫妻倆(尤其是四十歲以後),在考慮生不生孩子或者二胎問題上,只參考自己目前的存款顯然是不妥的。
一個孩子需要二十年才擁有真正成人並養活自己的能力,在這期間,父母自身的財富能保值多久?隨著時間推移,積蓄會慢慢花光,還有沒有額外的開源渠道?
在這期間,父母雙方的健康狀況會不會有所變化?如果健康條件不佳,醫藥費會不會成為全家的負擔?此外,父母的精力是否足夠,能不能保證給孩子高質量陪伴?要知道,因為自己體力不佳,照顧孩子可以交由保姆代勞,但若陪伴缺席,錯過和孩子親密相處的時光,孩子將來變得和自己不親,自己這麼辛苦奔波又圖的是什麼呢?
四十歲以後生孩子,需要考慮各種綜合因素,絕不是覺得有錢了想要就能要的。成年人若考慮問題不成熟,將來必然要承擔由此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