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67歲老婦生女?要麼是「人類奇蹟」,要麼是有虛假信息

2020-11-25 騰訊網

黃先生夫婦老年得女,按理說是非常值得祝福的,但從醫學的角度看,67歲女性自然受孕,完全不符合人的生理規律,所以這事兒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是「人類奇蹟」,要麼是新聞中有虛假信息。

如果真如田女士所說她的卵巢功能又恢復到育齡女性的健康狀況,只能說她「中大獎」,相當於返老還童、時間倒流。不過專家一再強調,大家沒必要對60多歲懷孕生子抱有幻想。

記者 | 黃 祺

這兩天,山東棗莊67歲媽媽生女的新聞,傳遍大江南北。相信很多人和記者一樣,腦海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不科學!

據「棗莊頭條」報導,10月25日上午,67歲的田女士在棗莊市婦幼保健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生下一個女孩,孩子的爸爸、68歲的黃先生稱,妻子是自然懷孕。報導稱,田女士以67歲高齡自然受孕產下嬰兒為全國首例。

面對記者採訪時,黃先生高興地說:「孩子是天賜給我們老兩口的,既然來了我們就會好好照顧他。現在她們娘倆平安,我也是從心底高興。」孩子因此被取名為「天賜」。

1

消息一出,網友們一開始以為是假新聞,但很快,有媒體探訪棗莊市婦幼保健院,院方證實田女士正在醫院恢復中,孩子還在ICU觀察,生孩子的事確有其事。

27日,棗莊市婦幼保健院發布情況說明,詳細介紹了田女士到醫院檢查和生產的過程。

根據情況說明,今年5月田女士到醫院進行產檢,醫院認真對其進行妊娠風險篩查評估,評估結果為紅色高風險。25日在田女士懷孕36周時,醫院為其進行了剖宮產,分娩一重2560克的女嬰。術後,考慮到產婦年齡與既往病史,以及新生兒未足月等因素,醫院將產婦送入監護病房、新生兒送入新生兒監護室作進一步觀察。

情況說明中提到:此病例超高齡自然受孕屬罕見個案,幸運的是最終母嬰平安。不過還是提醒公眾,高齡妊娠發生妊娠併發症、合併症的風險顯著增加,母嬰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建議公眾適齡婚育。

生下孩子後,田女士一直只有老伴黃先生照顧。夫妻倆此前有一兒一女,都已經成家立業,大孫女18歲已經上大學,小的在上初中。據稱,田女士的兩個孩子聽說媽媽懷孕,都反對留下孩子,「女兒還說,如果生下來就和我們斷絕關係」。

黃先生對探訪的媒體說, 「刀口還是疼,但恢復很好,只是飯量小一點。」「由於還沒有供暖,醫生說怕出院後田女士適應不了,有可能供暖後再出院,但還沒確定。」黃先生笑稱自己現在是24小時陪護,偶爾有空回家看看孫女。

2

黃先生夫婦老年得女,按理說是非常值得祝福的,但從醫學的角度看,67歲女性自然受孕,完全不符合人的生理規律,所以這事兒只有兩個可能:要麼是「人類奇蹟」,要麼是新聞中有虛假信息。

記者就67歲女性生子的可能性,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副所長、主任醫師孫曉溪教授。「如果田女士真的是自然受孕,那麼這個年齡生孩子堪稱奇蹟。」不久前肯亞選手埃魯德·基普喬格跑出1小時59分40秒的馬拉松成績,讓人類馬拉松成績首次邁入2小時大關,這個成績被體育界譽為「登月般的壯舉」,孫曉溪教授笑言,67歲自然受孕生子,可能堪比人類馬拉松跑進2小時。

孫教授解釋說,人的自然受孕,從女性一方來說要具備兩個生理條件,而正常女性在50歲左右就一定會喪失這兩個條件,這是人的生理規律。

這兩個條件中首要的是可以排出健康卵子的卵巢。大家都知道,女性月經生理周期,是生育能力的標誌,絕經就意味著卵巢功能衰退,激素不再分泌,卵巢不會再有卵子排出。

中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是49歲,如果以這個平均年齡算,田女士已經絕經十多年,按照正常生理規律,她的卵巢早就衰退萎縮,不可能排出卵子。

女性自然受孕的另一個要件是健康的子宮。孫曉溪教授說,子宮在絕經後也會衰退萎縮。

輔助生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上面這兩個難題。通過激素治療,醫學可以讓已經衰退的子宮重返生機,讓它具備懷孕的條件。對於卵巢早衰的病人,也已經有卵巢組織體外激活技術等,幫助病人恢復卵巢功能,但這個技術也僅僅只能讓部分病人的卵巢重返健康。

孫教授說,如果絕經後的女性實在有生育的需求,比如失獨家庭這種特殊情況,唯一的辦法也只有借卵生子。醫生會先為高齡媽媽做激素治療,等子宮恢復功能後,醫生把無償捐獻的卵子與求助者丈夫的精子在體外做人工授精,然後將受精卵移植到媽媽的肚子裡,最後得到一個寶寶。

孫曉溪教授的病人中,用自己的卵子在輔助生殖技術的幫助下成功得到寶寶年紀最大的女性,是46歲。

因此,這位67歲媽媽,如果她沒有接受任何輔助生殖技術的幫助,在絕經十多年後還擁有具備排卵功能的健康卵巢,這一點是非常讓人吃驚的。「如果新聞是真的,只能用奇蹟來解釋。」

3

田女士會不會因為某種特殊情況恢復了卵巢功能呢?

《山東商報》的報導中,黃先生講述了妻子懷孕前的一些細節。

時間要回到2015年。當年,田女士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跟老伴黃先生生了一場氣。高血壓,難受,走路也沒勁,中醫告訴田女士,她是氣滯血淤。為了調理身體,田女士吃了一陣子的中藥。一段時間下來,田女士說見到她的人都說她臉色紅潤了,整個人看上去也顯得年輕了,走路也有勁了。

田女士原是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的醫生,退休後被返聘回醫院工作。但後來因為視網膜脫落,做過幾次手術,田女士便辭去了醫院的工作。2018年時,田女士患過一次腦梗死。在醫院治療期間,用了一些活血化淤的藥。「早上用了藥,晚上就來例假了。」自那之後月月來,而且還很正常。對此,田女士表示剛開始很害怕,怕自己身體出了問題,因此到處去醫院做檢查。在今年一月份的時候,田女士再次到醫院做檢查的時候,被告知懷孕了。

早上用了藥,晚上就來例假了。」自那之後月月來,而且還很正常。——這句話,似乎正好回應了孫曉溪教授提出的卵巢功能不可能恢復的論斷,但真的是這樣嗎?

孫教授告訴記者,臨床上他也遇到過絕經多年又出現陰道出血的患者。「基本上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激素變化,子宮內膜變得非常薄,導致內膜脫落帶來出血;另一種是一些女性吃補品,造成子宮內膜變厚,也會有出血現象。這些出血都是病理性的出血,跟排卵沒有關係,卵巢功能並沒有恢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月經。」

總之,如果真如田女士所說她的卵巢功能又恢復到育齡女性的健康狀況,孫曉溪教授說,只能說她「中大獎」,相當於返老還童、時間倒流。孫教授一再強調,大家沒必要對60多歲懷孕生子抱有幻想。

4

高齡生子到底是不是值得羨慕?

孫曉溪教授給出了一串數據:高齡產婦(35歲以上)出現妊娠併發症的可能性要明顯高於平均值,出現產後出血的可能性高1.46倍,出現妊娠高血壓的可能性高2.36倍,出現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高2.39倍,出現前置胎盤的可能性高2.56倍,出現胎兒早產的可能性高1.33倍,出現死胎的可能性高1.91倍,出現胎兒生長受限的可能性高1.66倍。

數據來源:《新生育政策下孕婦年齡的變化及對母嬰併發症的影響》作者:陸蓓亦等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2019年3月第22卷第3期

還有一個數據是,43歲以上女性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懷孕後,活產率也只有4%。也就是說,高齡女性即便求助於醫學幫助,能夠成功懷孕並生下健康孩子的機率,也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高。

從上面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到,67歲田女士不管是什麼方式懷孕生子,其實都冒了很大的風險。

高齡生子對媽媽來說非常危險,對於孩子的健康來說,也難以保證。孫教授說,一些研究認為,高齡父母生下的孩子,自閉症發生率比較高。

父親高齡,同樣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因此醫生們並不主張高齡夫婦生育。《上海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規範》明確提出,輔助生殖技術的服務對象:女性原則上在50歲以下,男性原則上在55周歲以下。這樣的規定,就是為了保護女性和孩子的健康。

不管怎麼看,棗莊67歲田女士生子的消息,都很難讓每天奮戰在輔助生殖一線的專家們理解,「這不科學」——同樣是醫學專家們心中的疑惑。

高齡老婦生子,印度可以說是此類新聞的富礦。

2016年就有《印度時報》報導,印度哈裡亞納邦市一名72歲的老婦和現年已滿79歲丈夫通過試管受精成功得到一子。今年9月,有報導稱印度安得拉邦73歲的Erramati Mangayamma通過試管受精(IVF)和剖宮產,生下一對雙胞胎。10月14日又有媒體報導,印度一名75歲居住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老婦近日產下一名女嬰,創下了高齡產婦的新紀錄。

孫曉溪教授說,印度老人開掛生孩子的新聞,真假存疑。印度很多年前就開始發展商業化代孕產業,記者懷疑,這些消息很可能是各家輔助生殖中心炮製出來招徠生意的。

要不然,為什麼咱不能生就印度老太能生?這不科學!

部分資料來源 | 棗莊頭條、山東商報

相關焦點

  • 67歲產婦出院 丈夫:餵的母乳 專家困惑:這相當於"返老還童"
    來源:新民周刊、閃電新聞、澎湃新聞、梨視頻10月25日,67歲超高齡孕婦產女,一時間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驚嘆、質疑、祝福聲、嘲笑等聲音紛至沓來。嘈雜的聲音似海,但並不能將老兩口淹沒。「這個孩子是老天賜給我的,我要好好養她,別人說啥,隨他們去吧。」丈夫說。近日,山東棗莊「67歲高齡產婦誕下一女」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10月29日,產婦和孩子出院。
  • 職場只有三個字: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答:30歲正是風華正茂,你讓50多歲的人,情何以堪?先找找原因,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沒有道理不給你提工資。送你一句話: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1、要麼忍:沒有培訓,自己自學,關係複雜,學著適應,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要麼不來要麼亂來 今年颱風有個性
    要麼不來 要麼亂來今年颱風有個性王美麗 吳 鵬 本報記者 付麗麗10月20日,今年第17號颱風「沙德爾」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預計後期將經過海南島南部近海,目前不排除登陸海南島的可能性。有公眾表示,今年颱風很有個性,要麼不來要麼亂來。
  • 人類未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未來的結局到底如何?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地球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跟地球環境變化因素有關係。不管是冰河時期或者全球氣候變暖,都會對人類的生存條件造成巨大的影響。雖然小範圍的氣候變化不會直接造成人類的滅亡,但是氣候變化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就會引發人類的糧食危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全球至少數億人會因為飢餓導致死亡。除了地球本身的環境變化,宇宙中也存在著很多威脅地球安全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了隕石和小行星。
  • 人類未來的結局如何?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未來的結局到底如何?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地球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跟地球環境變化因素有關係。雖然小範圍的氣候變化不會直接造成人類的滅亡,但是氣候變化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就會引發人類的糧食危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全球至少數億人會因為飢餓導致死亡。除了地球本身的環境變化,宇宙中也存在著很多威脅地球安全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了隕石和小行星。宇宙中除了有固定軌道的衛星和行星以外,還有大量的「流浪天體」,它們有些會「流浪」到地球附近,這樣就可能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而撞擊地球。
  • 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要麼寥寥無幾,要麼根本沒有
    有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例如宇宙中有一個星球上出現一個文明,但這個文明所在的恆星突然爆炸了,於是這個文明就和恆星一起煙消雲散了,但相比較恆星爆炸,隕石撞擊這些不可預知的因素,技術發展的停滯,可能是人類找不到外星人的主要原因。
  • 2050年前,人類要麼進入前所未有的光明時代,要麼消逝在至暗之中
    文|何啟真現在,人類尚且生活在人間,在未來2050年前,人間將不復存在,要麼進入天堂時代,要麼進入地獄時代。我們將告別現有認知下的世界人類將進入一個可能走向兩極的全新紀元。不要認為這完全不可能,因為科技的成指數進步,在30年內保守估計能夠對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20-30年,在多出的二三十的時間足以迎來技術的二次飛躍。隨著壽命的不斷延長,未來技術的更快發展,在發展中有足夠的時間來突破技術瓶頸,出現技術爆炸,人類個體生命將接近永生。
  • 叔本華人為:一個人,要麼是孤獨,要麼是庸俗
    有多少人僅僅因為這個問題而變成酒鬼!他們總是在尋找某種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強烈的刺激,亦即通過與自己同類的人的接觸和交往而獲得的興奮和刺激。如果不能達到這種目的,他們的精神和思想就會因不堪重負而沉淪,他們也會陷入一種悲慘的萎靡渾噩中。追求肉體的歡愉,往往以收穫一個個又一個的空虛而告終。不論是追求情慾,還是追求口腹之快。
  • 楊振寧為何如此評價費曼:如果他在中國,要麼坐牢,要麼是神經病
    但楊振寧卻這麼評價他:如果費曼在中國,要麼坐牢,要麼是神經病。楊振寧和費曼費曼24歲獲得博士學位,28歲擔任康內爾大學教授,47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曾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具潛力的物理學家之一諾貝爾獎得主漢斯·貝特曾說過天才有兩種:一種是普通天才,他完成了偉大的工作,但人們覺得那個工作別人也能完成,只要足夠努力就行了;另一種是特殊天才,他做的工作別人都不能做,而且完全無法想像。貝特認為費曼就是後面這種特殊天才。楊振寧之所以會評價費曼在中國,要麼坐牢,要麼是神經病,也是出於這一點。
  • 「你要麼辭職伺候我媽,要麼離婚!」男人的威脅迎來報應
    隨著社會進步、文明發展,女人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女人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不再是「嫁之前靠父親生存、嫁之後依賴丈夫生存」的局面。 女人的地位得以提高,在家庭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但是將女人看得低下、並以離婚相威脅的大有人在。
  • 要麼不來,要麼亂來!今年颱風怎麼了?
    要麼不來,要麼亂來。未來還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嗎?今年颱風偏少與暴雨偏多有沒有關係?小編請來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黃奕武為大家解答。01「沙德爾」會登陸我國嗎?昨天(21日)20時,「沙德爾」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今天8時,其中心位於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偏東方向約435公裡的南海中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0級(強熱帶風暴級,28米/秒)。
  • 全球變暖致使王企鵝要麼搬家要麼死掉
    如果我們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應對氣候變化,那麼到本世紀末,根據最新研究,70%的王企鵝將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要麼找個新家,要麼死掉。王企鵝生活在環南極洲的南大洋的島嶼上。它們可以遊到310英裡(500公裡)的地方,以環遊大陸的食物帶中的燈籠魚、魷魚和磷蝦為食。
  • 比特幣未來價值要麼零,要麼天文數字
    在OKCoin幣行分析師蔡晴看來,「如果以投資品種的角度來說,比特幣肯定存在一定泡沫,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一是比特幣誕生距今已經有快10年時間,這近10年的時間內它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的安全事故;二就是比特幣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從2015年到現在的兩年多的時間內,受到了很多投資機構、政府和金融機構的應用。」
  • 全球各地正午影子的朝向:要麼朝正南、要麼朝正北,要麼沒有影子
    全球各地正午影子的朝向 不過有極晝極夜現象發生的地區情況又有所不同 正午影子朝向 同樣道理,正午時刻物體的影子方向,主要是由正午時刻太陽的方位決定的,而正午時刻全球任何地方太陽的方位只有三種可能,那就是要麼位於某地正上方
  • 矽谷入侵華爾街:銀行業要麼打敗他們 要麼加入他們
    而對於銀行業來說,要麼打敗他們,要麼加入他們。華爾街淪為矽谷的配角上個月,蘋果公司宣布了一項引人注目的重大聲明,宣布將與高盛聯手推出信用卡業務。但在3月25日的產品發布會上,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臺上侃侃而談,將他們的努力稱為「50年來信用卡體驗的最重大變化」。
  • 警句 | 霍金:人工智慧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
    其中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對人類影響與日俱增的變化,是人工智慧的崛起。簡單來說,我認為強大的人工智慧的崛起,要麼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事,要麼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說,是好是壞我們仍不確定。但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確保其未來發展對我們和我們的環境有利。我們別無選擇。
  • 朱民:這是生死之變,要麼跟上這個潮流,要麼被淘汰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在會上表示,科技和數位化轉型的大潮正在到來,所有人、企業和國家都別無選擇,這是生死之變,要麼跟上要麼淘汰。疫情正在深刻地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金融市場巨大波動,國際政治生態惡化,但是所有的東西攏在一起,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是科技。
  • 【德班氣候大會】NGO:美國要麼加快步伐,要麼靠邊站!
    【財新網】(記者 徐明)「美國,要麼加快步伐,要麼靠邊站!」  德班氣候大會談判進入第二周時,國際非政府組織(NGO)的幾位高管12月5日發表措辭強烈的呼籲,要求美國積極轉變談判態度,停止設置障礙,促成氣候談判的順利推進。
  • NGO呼籲:美國,要麼加快步伐,要麼靠邊站
    但整個談判進程並沒有向著一個有決心的減排目標前進,這並非是談判程序和機制的問題,而是像美國這樣的政府的問題。實際上,目前還沒有一個讓我們逃離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的方案。 如果沒有一個有決心的減排目標和2020年開始實施的具體時間表,世界很可能面臨4度升溫的危險,這是我們無力承擔的。在政治家們就著談判問題打口水戰的時候,我們希望看到本周有真正的引領者出現。
  • inDeco工程師的故事:要麼成長,要麼出局
    我叫段亞超,2012年加入「程序猿」這個大家族,有過開心滿足的時光,也有過迷茫掙扎的日子,不過還算順利地從一隻職場小菜鳥轉變為了一名資深划水員。 2. 在加入inDeco之前你做什麼?何時及為什麼加入inDeco團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