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是誰?是楊振寧的好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但楊振寧卻這麼評價他:如果費曼在中國,要麼坐牢,要麼是神經病。

費曼24歲獲得博士學位,28歲擔任康內爾大學教授,47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曾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具潛力的物理學家之一。
諾貝爾獎得主漢斯·貝特曾說過天才有兩種:一種是普通天才,他完成了偉大的工作,但人們覺得那個工作別人也能完成,只要足夠努力就行了;另一種是特殊天才,他做的工作別人都不能做,而且完全無法想像。貝特認為費曼就是後面這種特殊天才。
楊振寧之所以會評價費曼在中國,要麼坐牢,要麼是神經病,也是出於這一點。楊振寧曾經說過:費曼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與眾不同的人。

費曼在讀博士之前,破格進入曼哈頓工程研製原子彈,這是一個機密度非常高的工作。但是,在這期間,費曼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對開鎖產生了興趣。為了挑戰極限,他竟然徒手撬開了裝有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柜!這可不是要坐牢的事?
費曼做這一切就是為了好玩而已,他一口氣撬開分別裝有原子彈機密文件的9個保險柜,拿走了一份文件,在裡面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撬鎖專家費曼留。然後,他躲在角落觀察。當同事們回來發現保險柜被撬開而驚慌失措時,費曼就從角落裡跳出來笑他們。
費曼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確實讓大家大跌眼鏡,但是他把這樣的思路用在科研上,也就創造出了常人無法做到的成就。

為什麼費曼能成為這種「特殊的天才」呢?
這一切都源自於費曼父親的教育,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給他買了各種顏色的「馬賽克」,讓他擺弄各種花樣,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父親經常和他交流探討自然界的現象,激發他的興趣。等他長大一些的時候,父親還培養他動手修收音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可以使一個人充滿激情,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最終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成就。
如何培養興趣,並把興趣發揚光大呢?
1、想想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我平時比較喜歡看書,看完書以後,我會進行一些思考,慢慢地我就開始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記錄下來,這也是對閱讀的一種內化,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文字,慢慢地看書寫作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2、檢視自己的技能和性格
有時候自己擅長的技能,也是由於感興趣才擅長的。因為喜歡做某類事,經常做就不知不覺進行了刻意練習,然後就越做越好,有了正反饋,就更願意去做,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我有一個朋友平時喜歡做做手工,小時候就喜歡給洋娃娃做衣服,後來我就鼓勵她往手工這方面深入研究,她開始研究各種刺繡的手法,繡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3、注意那些能激發你熱情的東西
一個人的關注點在哪裡,其實就暗暗顯示了他的興趣點。平時可以特別留意一下自己對哪些事物會產生熱情,聽到哪些方面的事會一下子提起勁頭來,自己聊起什麼話題會特別有表達欲,這些能吸引你的事物,就可以進行深入研究,發揚光大。
結語
在面對工作和學習時,從興趣點入手,就可以使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用對地方,更容易做出成績。從興趣點出發,工作和學習就不會是被迫的,內心充滿內驅力,從而激發出內在潛能。
對於興趣在工作和學習中的作用,你有什麼看法和感悟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帶你發現更多美好,分享經驗,為你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