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水庫忽然爆紅,多數在廈門生活的人還未反應過來。這座位於文曾路附近的水庫公園,在廈門旅遊景點和本地居民的生活圈裡一直沒有太多的存在感,多數人經過它的時候,還以為它是一座高爾夫球場。所以面對它的忽然走紅,大家只有一個:莫名其妙。
事實上,它早期的確被圈地用做高爾夫球場。前幾年人們爬東坪山的時候,還能看到掛著「白鷺園高爾夫球場」的路牌。經過梅海嶺公園,還能看到十分氣派的大門和保安,站在高處一看腳下的球場草坪雖近在咫尺,卻與普通大眾隔著一萬裡的距離。
廈門島是一座四面環海的島嶼,國民時期用水十分困難。1924年,在鼓浪嶼華僑黃奕住(鼓浪嶼黃家花園主人)的牽頭下,創辦了廈門自來水廠,並請德國人設計了這座水庫大壩。
竣工之後,直接解決了山腳下居民、廈門大學師生的用水困難,為廈門人的日常飲水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一個可以載入廈門史冊的世紀工程。甚至考慮到其牽頭人是愛國華僑黃奕住等人,都可以列為鼓浪嶼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對這座提供了近百年自來水的水庫,老廈門人是有感情的。但後來不知為何,水庫大壩以及周邊的土地被改造成高爾夫球場,對水庫的生態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這一行徑引起了廈門人諸多不滿,直到最終被取締。
後來的高爾夫球場,種上了一些樹木,修建了公園裡應有的步道、石椅設施,才有了今天大家所見到的上李水庫公園。而作為公園裡的地標歷史景觀,這條長達百米的水庫大壩,也終於有了機會與眾人近距離見面,而不是被圈成高爾夫球場裡的特色。
文曾路一帶,雖然被號稱為廈門最美的公路之一,且離客流量暴增的曾厝垵也不遠。但包括附近的怪坡、梅海嶺都鮮少有遊客到訪,所以平常時間到上李水庫公園的遊客,主要以本地居民為主。
而公園類的景觀,廈門有海灣公園、忠侖公園、五緣灣溼地等公園,本地居民可選擇性太多。再加上經過上李水庫公園的站點不多,交通整體較為不便,除周末節假日以外,平常時間人氣並不旺。
不過原先遺留的球場草坪,卻要比其它公園好許多,倒是很適合在冬季時鋪個墊子曬曬太陽。現在也有不少市民,偶爾會帶著孩子或與親朋好友約在上李公園一起野餐。
個人來看,上李公園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個野餐公園。這種凸顯主題性的公園,可以為其帶來一定的關注度,也能為本地居民帶來可選擇性的目的地。所以相比較這座公園忽然被成為網紅,其實更應該發揮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