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宇宙自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誕生以來,通過快速膨脹已經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由於我們不知道宇宙的平均膨脹速度是多少,自然也無法知道現在的宇宙到底膨脹到什麼程度了。只是以人類目前的的科技水平,觀測範圍已經達到930億光年,而這個範圍可能只是浩瀚宇宙的冰山一角。
由於人類的可觀測範圍並不是全部的宇宙,所以任何的觀測發現都只是局限於這個有限的範圍之內,而在這個可觀測的範圍之內,星系,恆星等天體的數量多到無法估計。科學家觀測宇宙尋找天體,主要依靠的還是光學類的尋星方式,也就是先要觀測到恆星這個光源,然後再在這個光源附近尋找其它的天體。
如果沒有反射恆星光的天體,天文望遠鏡就很難發現,除非它本身能夠發出非常強烈的電磁波,才能夠被射電望遠鏡探測到。所以,在宇宙中,我們經常能夠觀測發現的基本都是恆星,它們是宇宙中最亮麗的存在,如果沒有這些發光發熱的恆星存在,天文望遠鏡基本就是一個瞎子。
宇宙中的恆星是非常多的,就拿銀河系來說,其數量可能也有數千億顆,如果放大到整個宇宙,那是無法估計的。那麼在如此多的恆星中,最大的恆星是誰?它又有多大呢?可能喜歡天文學的朋友都知道,人類目前觀測發現的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這個最大指的是體積最大,而不是質量。
在盾牌座UY之前,人類觀測到的體積最大的恆星是大犬座VY,為什麼後來又變成了盾牌座UY?其實跟人類的科技發展不斷增強有關。事實上,早在1860的時候,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盾牌座UY的蹤跡,但是當時的科技和觀測技術並沒有覺得它特別大。
到了2012年,科學家發現了大犬座恆星VY,認為它是人類發現的最大恆星。後來科學家改進了恆星體積的測量方法,又重新對大犬座VY進行了測量,發現大犬座VY的體積並沒有最早測量時的那麼大,差不多只是太陽的1420倍。同時也對盾牌座UY也進行了測量,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它才是隱藏的真正巨無霸。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分析,盾牌座UY的直徑達到了237611000千米,可能很多人對於數字沒有什麼特別的認知。如果將它跟地球的直徑相比,大約是地球直徑的18000多倍。如果將它跟太陽做一個對調,取代太陽的位置,那個時候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軌道有一半會被它吞噬掉,可見它有多麼的巨大。這個體積足可以裝下46億個太陽。
可能很多人認為,盾牌座UY的體積是太陽的數十億倍,那麼它的質量也一定非常大了?事實上,盾牌座UY的質量只有太陽的32倍,質量比跟體積比相差如此之大,這是怎麼回事呢?可能有的朋友已經想到了,這應該是一顆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超巨星。
沒錯,盾牌座UY的體積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為它的生命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不斷膨脹才有現在的體積。我們都知道,恆星根據質量的不同,壽命也不同,像太陽一樣的質量的恆星,壽命可達百億年左右。可是像盾牌座UY這樣質量的恆星,它的壽命可能只有幾十億年甚至更短。
當恆星內部的氫燃燒完之後,它也就進入了紅巨星階段,開始不斷向外膨脹,體積會不斷變得非常巨大。就算是太陽一旦進入紅巨星階段,也會不斷吞噬掉水星,金星,地球的軌道。盾牌座UY是一顆特超巨星,它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認為,可能只有幾千年的壽命了。
等到生命徹底結束之後,盾牌座就會發生劇烈的超新星爆炸,外圍物質向外拋出,核心向外坍縮,最終演化為一個黑洞。雖然像盾牌座UY這樣巨大的恆星,其壽命比較短暫,但是最後的結局卻是不錯的,要知道黑洞可是宇宙中最強大無比的天體,沒有什麼天體敢在黑洞面前得瑟。
反而是像太陽這樣質量的恆星,雖然壽命比較漫長,通達達到百多億年,但是最後的結局可不美好。等到生命走到盡頭之後,也只能夠演化為一顆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種死星,最後會徹底失去光和熱。
宇宙中恆星的周期演化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恆星的質量大有大的好處,自然也有大的壞處。而對於想要誕生生命的星系來說,自然是不希望恆星的質量特別大,因為質量大意味著壽命短,不足以支持生命星球完成一系列的進化演化發展,最終誕生智慧生命。
即使大質量的恆星系誕生了智慧文明,可是由於恆星的壽命太短,等到智慧文明誕生之後,可能恆星也進入了紅巨星階段,這個文明星球也無法成長起來,成為星際文明,最後的命運也只能是終結,失去宇宙文明爭霸的資格。
由此可見,地球能夠誕生在太陽系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以太陽的質量,它的壽命可達100億年。如今太陽已經燃燒50億年,生命走完了一半。而人類也進入了科技時代,後面太陽留給我們的發展時間還有數十億年,如此漫長的時間足可以讓人類成為星際文明,從而擺脫太陽系的束縛,向其它星系移民殖民。
如果太陽的質量再大一些,可能壽命只有50億年左右,那麼現在的太陽已經是紅巨星,這個時候地球成為了一個烤箱,超高的溫度讓生命無法生存,而以人類現在的科技也不可能進行移民,那麼等待我們的只有滅絕。
所以,宇宙中的任何一個強大文明的誕生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僅需要自身的各種潛力,努力,而且更重要的還是各種外部條件的配合。如果沒有良好的外部條件,即使這個文明的潛力再巨大,發展速度再快,有可能也無法最終成長起來,成為強大的星際文明,反而是更容易夭折在半路上。
通過這些,也為科學家尋找宇宙中的強大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線索。如果宇宙中存在強大的星際文明,所在的星系大概率也是像太陽這樣質量的星系,質量比較大的恆星系,即使有幸誕生了生命星球,也很難誕生智慧文明並成長起來。
因此,科學家尋找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行星,重點也是在適宜質量的恆星系。只有質量較小的恆星,其壽命才較長,才有足夠的時間供生命的演化,文明的發展。即使是比太陽質量還小的恆星,誕生文明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只不過其中的生命星球可能距離主恆星更近。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