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世界」的構築與操縱——第一屆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後年會優秀...

2020-12-05 中科院物理所

第一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後學術年會於2019年12月10日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為物理所的博士後打造了良好的創新成果展示和學術交流平臺,對在站博士後探尋學術前沿、提升科研創新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第一屆博士後學術年會在物理所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首次設立了優秀博士後獎,以表彰在站博士後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學術成果,同時本獎項也將在未來的每一屆博士後年會中評選產生。

本次會議共選出了兩位優秀博士後獲獎者,一位是來自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01組的博士後王理,表彰其在製備大尺寸單層單晶六方氮化硼方面做出的傑出工作;另一位是來自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04組的博士後陳輝,表彰其在摺疊石墨烯方面做出的傑出工作。

胡江平副所長為優秀博士後王理(右一)和陳輝(左一)頒獎

優秀博士後獲獎者

王理博士

個人簡介:

王理,於2009年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於2016年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期間作為聯合培養博士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田納西大學交流學習。2016年,王理博士於加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F01組開始博士後研究,開展二維材料相關研究工作至今。王理博士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高質量塊體或二維材料的製備,二維材料的生長動力學研究,二維材料超快生長等,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Nanoscale等高水平雜誌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第一屆博士後年會優秀博士後獎獲得者王理博士

獲獎工作介紹:

構築「二維世界」 - 晶圓級(100平方釐米)六方氮化硼單晶單層膜的製備【Nature, 2019, 570: 91–95】

隨著傳統矽基電子器件的發展進入瓶頸期,基於量子材料的新器件研究已成為當今科技領域的前沿熱點。作為量子材料家族的重要分支,二維量子材料僅有原子級厚度,量子效應顯著,在變革性技術研發和先進裝備製造領域極具潛力。總所周知,器件的集成度能直接決定其性能,高集成度器件(例如晶片)的製造是基於高精度微納加工和晶圓級單晶宏量製備的。對於二維量子材料,其器件製造工藝與傳統半導體(矽、砷化鎵、氮化鎵等)器件微加工工藝兼容。因此,在現階段,大面積、高質量的二維單晶製備是實現二維量子器件規模化應用的核心關鍵。

現有研究表明,外延生長是兼顧尺寸和質量的二維單晶生長方法,其主要挑戰就是襯底表面對稱性的調控。常見的二維單晶生長襯底是單晶金屬箔,其表面具有中心反演對稱性,適合於外延晶格也具有中心反演對稱性的材料,例如石墨烯(二維導體)。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其它的二維材料,比如六方氮化硼(二維絕緣體),其晶格是非中心反演對稱的,因而無法在常規金屬單晶上外延生長出單晶材料。針對這一難題,王理博士與合作者設計出了一種具有特殊臺階方向的非中心反演對稱性的單晶晶面Cu(110)/<211>,利用六方氮化硼晶疇中硼型和氮型鋸齒形邊界與<211>臺階邊緣耦合強度的能量差打破晶疇在襯底表面取向的對稱性,從而實現對六方氮化硼晶疇單一取向的控制生長,並無縫拼接為分米級單晶薄膜。同時,結合原位生長技術與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團隊還對單晶氮化硼生長過程進行了深入動力學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生長機理。

圖1. 利用對稱性破缺襯底外延二維六方氮化硼單晶的設計思路

圖2 單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表徵及生長動力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Wang L, Xu X, Zhang L, et al. Epitaxial growth of a 100-square-centimetre single-cryst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on copper. Nature, 2019, 570: 91–95

[2] Geim A K, Novoselov K S. The rise of graphene. Nat Mater, 2007, 6: 183–191

[3] Feng B, Zhang J, Zhong Q, et al.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two-dimensional boron sheets. Nat Chem, 2016, 8: 563–568

[4] Wang Q H, Kalantar-Zadeh K, Kis A, et al. 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NatNanotechnol, 2012, 7: 699–712

優秀博士後獲獎者

陳輝博士

個人簡介:

陳輝,於2011年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光信息與技術專業,於2017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期間作為聯合培養博士到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州立大學林肯學校交流學習。於2017年12月加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04組開展博士後學研究,合作導師為高鴻鈞院士。陳輝博士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石墨烯納米結構與有機單分子的結構調控與物性研究,低溫強磁場STM搭建,原子級精準的石墨烯摺疊,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研究等,在Science,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等高水平雜誌發表學術論文數篇。

第一屆博士後年會優秀博士後獎獲得者陳輝博士

獲獎工作介紹:

「二維世界摺紙術」 - 原子級精準控制、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疊【Science 36, 1036 (2019)】

「摺紙術」是一種把紙張折出各種特定形狀和花樣的藝術。藝術家們通過精妙的手法,把簡單與單調的二維紙張變成豐富多彩的三維結構。受這種藝術的啟發,摺疊操縱經常被巧妙地用在很多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用來構築形狀與功能各異的結構、器件甚至機器。在宏觀尺度下,受摺紙術的啟發,科學家已經能夠構建出石墨烯功能器件甚至機器模型。理論預測發現,在原子尺度,通過對石墨烯的彎曲摺疊,可以構築出具有新奇電子學特性的納米結構。然而,石墨烯彎曲結構的電子學性質容易受到局域的空位、增原子、邊界等缺陷結構的影響。在單原子尺度精確地摺疊石墨烯,特別是根據特殊需要沿特定方向對石墨烯進行摺疊,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陳輝博士及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疊,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紙。通過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原子操縱技術實現了:1. 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原子級精準摺疊與解摺疊;2. 同一個石墨烯結構沿任意方向的反覆摺疊;3. 堆疊角度精確可調的旋轉堆垛的雙層石墨烯納米結構;4. 準一維碳納米管納米結構的構築;5. 雙晶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可控摺疊及其異質結的構築。

該工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疊。基於這種原子級精準的「摺紙術」,還可以摺疊其它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和複雜的疊層結構,進而製備出功能納米結構及其量子器件,研究其新奇物理現象。例如,探索魔角旋轉堆垛雙層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超導電性、拓撲特性和磁性,以及研究一維異質結的輸運性質及其應用等等。該工作受到了英國物理學會《Physics World》、美國物理學會《Phys. Org》、美國國家石墨烯協會《National Graphene Association》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等學術評論網站的關注與報導。

圖1 摺疊方向精確控制以及角度連續可調的旋轉堆垛雙層石墨烯的構築

圖2 原子級石墨烯摺疊示意圖

除了摺疊石墨烯的工作外,陳輝博士還在馬拉約那零能模的研究中做出了傑出的工作。陳輝博士及其合作者利用自主搭建的矢量磁場-30 mK STM 系統,在FeTe0.55Se0.45 上發現了伴隨馬約拉納零能模出現的渦旋束縛態能級序列半整數嬗移,反映了超導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拓撲本質,相關工作發表在【Nat. Phys. 15, 1181 (2019)】(獲獎人是共同第一作者)。最近,通過電導精確可控技術在 FeTe0.55Se0.45上發現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電導臺階與量子化電導,得到了鐵基超導渦旋中存在馬約拉納零能模的強有力證據 【Science (2019), in press】(獲獎人是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給出了鐵基超導體中存在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關鍵性實驗證據,為研究馬約拉納零能模和推動未來拓撲量子計算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Hui Chen, Xian-Li Zhang, Yu-Yang Zhang, et al, Atomically precise, custom-design origami graphene nanostructures, Science 365, 1036 (2019)

[2] V. Meunier, A. G. Souza Filho, E. B. Barros, et 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ow-dimensional sp2-based carbon nanostructures. Rev. Mod. Phys. 88, 025005 (2016)

[3] V. Georgakilas, J. A. Perman, J. Tucek, et al, Broad family of carbon nanoallotropes: Classification, chemistry, and applications of fullerenes, carbon dots, nanotubes, graphene, nanodiamonds, and combined superstructures. Chem. Rev. 115, 4744–4822 (2015)

[4] M. J. Allen, M. Wang, S. A. V. Jannuzzi, et al, Chemically induced folding of single and bilayer graphene. Chem. Commun. 41, 6285–6287 (2009).

[5] B. Wang, M. Huang, N. Y. Kim, et al, Controlled folding of single crystal graphene. Nano Lett. 17, 1467–1473 (2017).

[6] J. Mu, C. Hou, H. Wang, Y et al, Origami-inspired active graphene-based paper for programmable instant self-folding walking devices. Sci. Adv. 1, e1500533 (2015).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是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評估的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擁有凝聚態物理、光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等基礎研究方向為主多學科、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物理所憑藉著在基礎物質科學研究領域積累的深厚底蘊以及先進高端的科研平臺,吸引了國內外許多優秀的博士畢業生來此開展博士後科研工作。此外,中科院物理所「一村三湖」的戰略布局正在快速穩步的推進,基於此戰略布局,物理所以優厚的待遇常年面向海內外竭誠選聘崗位博士後研究人員,不受名額限制,並將崗位博士後研究人員作為物理所遴選、培養高水平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徑。

中科院物理所於2019年12月10日成功舉辦的第一屆博士後學術年會是對物理所廣泛學術交流及科研合作這一優良傳統的全新體現形式,是吸納更多優秀博士後人才投入到物理所科研建設中去的重要途徑。本次學術年會不僅為物理所的在站博士後提供了展示學術成果及尋求科研合作的平臺,同時也將博士後這支年輕的「生力軍」緊緊凝聚在一起,為物理所「建成國際一流物質科學研究基地」的發展目標做出更多的貢獻。

編輯:小林綠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組從事
  • 人事部表彰全國優秀博士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等
    為了宣傳表彰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優秀博士後管理工作者,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決定授予歐陽鍾燦等127名同志「全國優秀博士後」榮譽稱號,授予清華大學水利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等73個集體「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榮譽稱號,授予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等22個集體「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榮譽稱號,授予馮支越等30名同志「
  • 2020中科院大連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組(05T6組)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研究組(05T6組)因工作需要,擬招聘博士後3名,具體信息如下:課題組主頁:http://deng.dicp.ac.cn/目前研究興趣包括:(1)二維材料及其雜化材料的可控制備:重點研究石墨烯、硫化鉬、層狀金屬及其氧化物等的可控制備;(2)二維材料及其雜化材料的表界面調控研究
  •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博士後培養工作紀實
    他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指導教師稱號,還是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他培養的博士後大多數成為教授,還有在部委和中國氣象局和地方氣象局等業務單位中出任重要崗位。他始終強調科學研究的國際化,強調合作、提倡團隊精神,主張科學研究實施「大生產」的理念,為國家發展及滿足國家需求作貢獻。
  • 二維材料,今年第一篇Nature
    第一作者:Ariel J.發展了一種計算控制二元蛋白質二維材料組裝的新方法。2. 實現了在無序基底上構建有序二維陣列。二維材料,大有可為。連生物學家,都開始對二維材料產生了興趣。有序二維蛋白材料由柔性連結形成單個晶格,這些連結往往只由一種蛋白質成分構成。很自然地,科學家覺得由兩個蛋白質成分組成的材料更具優勢。
  • 28年前北大畢業,中科院讀博,德國做博士後的河南女孩,現狀如何
    28年前,馬旭村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在中科院博士畢業後,她也和許多畢業生一樣,選擇了出國留學,赴德國馬普研究學會微結構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但是她並沒有留戀他國的優厚待遇,而是在2003年,毅然選擇回國,加入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 慶祝「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博士後聯誼會成立十周年會議」召開
    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博士後聯誼會的領導、老師以及博士後3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在歡聲笑語的輕鬆氣氛中開始。首先由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劉榮華老師向各位匯報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工作回顧與展望,她從五個方面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工作取得的成績。
  • 中科院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
  • 中科院物理所2021年新年致辭
    2021-01-01 14:09:51 來源: 中科院物理所 舉報
  • 北大/電子科大,中山大學,固體物理所,三篇Nature子刊齊爭豔
    一篇來自北京大學劉開輝教授課題組與成都電子科大熊杰老師等團隊,報導了氟的添加極大地加快了二維材料的生長速度;一篇來自中山大學張杰鵬團隊,報導了一種可選擇性分離,中等尺寸分子的MOF材料,更大或更小的分子均無法通過MOF孔道;第三篇來自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的吳學邦及其合作者,為氫導致材料損傷的物理過程建立了可靠的模型方程。以下是研之成理小編帶來的快速解讀。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新聞—科學網
    在那個夏天,無論在中科院機關還是各個研究所,大家都在討論同一個問題:作為我國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如何才能把中國科學帶到世界前沿?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梁棟材,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愉都是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我國第一批建立的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也是生物物理所,30年來積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可以說,在這個領域,生物物理所是全國的排頭兵。」許瑞明介紹道,自建所開始,生物物理所就定位於基礎研究,瞄準世界前沿科學進行技術攻關。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高薪誠聘海內外優秀博士後
    2011年至2019年,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取得各類科研成果280餘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0餘項,其中獲得國家獎勵8項,中科院、省部級一等獎15項。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是1985年國務院首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現有化學和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個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2018-02-09 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針對如何利用二維半導體材料構築短溝道電晶體的問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07組博士研究生謝立等在研究員張廣宇、時東霞的指導下,針對器件結構中的溝道、電極、及柵介質等幾種核心材料,設計了一種基於全二維材料構築的新型短溝道電晶體器件。
  • 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召開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院所以及美國、日本、韓國等120餘家單位的近600名代表參加了本屆大會。  10月28日上午,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6年光譜年會在福州開幕,研究員郭國聰主持了開幕式。
  • 提高半導體性能&降低功耗,中科院在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據中科院微電子所重點實驗室消息,微電子所和物理所近日在器件物理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類似於三維半導體材料的表面態,單層二維材料(如二硫化鉬和石墨烯)在邊界原子的終止和重建可以產生邊界態,這使二維材料產生了許多獨特的現象,使其得到廣泛的應用。
  • 【學術視頻】第五屆二維材料國際會議 | 北京理工大學孫家濤教授
    Graphene, Silicence, Germanene, Hafene, Antimonene2DM-based layered superstructuresLayered MXn (HfTe3-HfTe5)Layered Graphene-Silicene孫家濤,1998年至2005年在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習並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中科院物理所納米實驗室
  • 中科院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2019學術年會在京召開
    李樹深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祝賀中科院建院70周年的賀信和李克強總理的批示、劉鶴副總理的講話精神,希望大家勇挑時代重擔、勇做創新先鋒,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李樹深充分肯定了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建設以來取得的成績,指出卓越創新中心是中科院在基礎研究方面的一個重要舉措。
  • 中科院物理所迎來80華誕 與臺灣"中研院"物理所籤署合作協議
    9日上午,中科院物理所會議廳內大家雲集,周光召、楊振寧、冼鼎昌、陳難先、李蔭遠等物理學界泰鬥與中科院物理所師生齊集一堂,共慶物理所成立80周年慶典。他勉勵物理所科研人員在既有成績的基礎上不斷進取,務實創新,多出廣為學界認同的、有生命力的成果。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說,一個世紀以來,各領域在中國都已萌芽、成長,達到「本土化」的階段了。其中,物理學的發展與中科院物理所有密切的關係。「值此物理所80周年大慶,請容許我謹祝此後20年物理所達到世界一流物理研究所的目標」。
  • 中科院物理所Nature Electron.:大規模,MoS2構建柔性透明電子器件!
    第一作者:Na Li, Qinqin Wang通訊作者:張廣宇、楊蓉通訊單位:中科院物理所實現了高性能柔性透明電晶體陣列的可規模化製造光電器件學術QQ群:474948391二維材料學術QQ群:1049353403原子級超薄二硫化鉬(MoS2)具有優異的力學、光學和電學性能,在集成柔性半導體電子材料器件領域備受關注。然而,製造具有高器件密度和高性能的大規模MoS2基柔性集成電路仍然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