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

2020-12-01 騰訊網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BeO的自然穩定相為纖鋅礦結構,陰陽離子沿晶體方向存在極性表面,理論認為在低層數下結構不穩定(極化災難),陰陽離子會塌縮到同一層形成二維結構。在液相反應系統中自下而上的實時觀測表徵為實驗驗證這一預言提供了可能,而且石墨烯的表面無懸掛鍵,避免了襯底界面應力影響,是理想的本徵熱力學研究模板。原位顯微成像及電子能量損失譜分析表明,石墨烯液相池中BeO晶粒的結構明顯有異於纖鋅礦結構,為面內六角結構,呈現二維層狀特徵;進一步的原位角分辨EELS表徵證實,石墨烯反應池中BeO的化學鍵構型存在明顯的面內面間的各向異性。實驗還發現,在層數相對較多的厚度內BeO仍然保持穩定的六角結構,理論計算分析表明,其與纖鋅礦相之間的相變勢壘以及無外延應力的石墨烯模板是結構穩定的動力學原因。

王立芬為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教授高尚鵬和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顧工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青促會等的資助。

BeO纖鋅礦結構極性原子模型與石墨烯液相反應池

石墨烯反應池合成BeO納米晶粒與外延生長BeO薄膜的TEM/EELS結果對比

液相反應池中BeO納米晶與外延薄膜纖鋅礦BeO的角分辨EELS結果對比

BeO兩種結構EELS模擬與相變勢壘的第一性原理計算

該工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59,2-9(2020))上。文章在線發表後,被《科學》雜誌編輯選為亮點文章進行報導和評論(Science 369,46-47 (2020))。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實現了實時觀測表徵結晶生長過程和微觀結構變化,是一種獨特的反應環境用於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文獻:

相關焦點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科學家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
  • 進展|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2020年7月17日 五月廿七 星期五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4、南京古生物所等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遺蹟化石研究中獲進展5、聲學所提出一種基於卷積循環神經網絡的單通道漸進語音增強方法6、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7、上海矽酸鹽所等提出電弧放電法一步合成高穩定性單原子催化劑的新策略
  • 「二維世界」的構築與操縱——第一屆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後年會優秀...
    現有研究表明,外延生長是兼顧尺寸和質量的二維單晶生長方法,其主要挑戰就是襯底表面對稱性的調控。常見的二維單晶生長襯底是單晶金屬箔,其表面具有中心反演對稱性,適合於外延晶格也具有中心反演對稱性的材料,例如石墨烯(二維導體)。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其它的二維材料,比如六方氮化硼(二維絕緣體),其晶格是非中心反演對稱的,因而無法在常規金屬單晶上外延生長出單晶材料。
  • JACS: 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Li-O2電池的液相放電過程
    對此,有人利用氧化還原介質可在液相中產生穩定且可溶的中間體絡合物,並抑制在電極表面上形成絕緣Li2O2膜。此外,對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的理解可進一步優化電池設計、電解質選擇和電極材料設計,以確保提高能量密度和可逆循環性,但這些都因為不能實現原位檢測而受阻。因此,液相電池的原位透射電鏡(TEM)觀察可作為一個合適的契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條件。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在掃描電鏡下襯度較低的二維材料,如何準確表徵?
    生長的石墨烯片層很多科研工作者都會通過掃描電鏡進行石墨烯的形貌觀察,然而觀察到的究竟是否是石墨烯?石墨烯質量、厚度如何?這些問題卻不是僅用SEM能夠知道的。而掃描電鏡-拉曼聯用技術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確實成為石墨烯研究最強大的「神器」。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貴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徐志平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快速、高質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方法:以液態金屬為催化基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原位生長石墨烯薄膜
  • .: 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引領二維材料研究新熱潮
    化學氣相沉積法可以製備大面積的二維材料,但對於不同材料製備工藝差異很大,在單晶性、缺陷、層數等方面難以控制,為深入研究二維材料的性質帶來了挑戰;分子束外延法可以獲得單晶質量很高的樣品,但對於真空度、元素的物理性質以及基底的選擇都有極高的要求,很多二維材料難以通過MBE方法製備,並且在某些材料體系中(如單層FeSe),分子束外延法生長的二維材料與基底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影響到對於材料本徵物性的研究。
  • 中科院物理所|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利用像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實時原子成像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揭示了CeO在激活條件下氧原子各向異性擴散的原子機制。
  • 「邊緣能」使三維納米顆粒生長成二維材料
    背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用一種簡單方法,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為此,他們二人也榮獲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透射電鏡技術與應用
    :(1)應力場作用下Au納米線塑性和贗彈性形變,CuO納米線滯彈性行為;(2)Fe/Fe3O4氧化還原反應以及ZnO納米線的生長;(3)電場作用下CuO電極材料的Na離子嵌入與脫嵌;(4)電子束輻照對材料結構進行原子尺度調控。
  • 我國科學家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黃逸凡合作,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材料科學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價的石墨或膨脹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剝離法、液相或氣相直接剝離法來製備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對簡單,合成的石墨烯的純度高、缺陷較少,但費時、產率低下,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實驗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學方法來製備,該法最早以苯環或其它芳香體系為核,通過多步偶聯反應取代苯環或大芳香環上6個,循環往復,使芳香體系變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結構的石墨烯(化學合成法)[3]。
  • 石墨烯液體電池的雙金屬核殼納米管各向異性溶解動力學成像
    在過去的十年中,原位液相透射電子顯微鏡已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用於觀察以前看不見的和難以接近的動力學,這些動力學在相關的長度和時間尺度上都有納米晶體生長,溶解和自組裝。人們已經可以從多金屬納米晶體的受控刻蝕或脫合金來合成具有難以通過自下而上合成方法獲得的形狀和組成的非平衡納米結構,但用這種方法很難探測短壽命的中間體。
  • 蘇大:石墨烯液體電池的雙金屬核殼納米管各向異性溶解動力學成像
    在過去的十年中,原位液相透射電子顯微鏡已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用於觀察以前看不見的和難以接近的動力學,這些動力學在相關的長度和時間尺度上都有納米晶體生長,溶解和自組裝。人們已經可以從多金屬納米晶體的受控刻蝕或脫合金來合成具有難以通過自下而上合成方法獲得的形狀和組成的非平衡納米結構,但用這種方法很難探測短壽命的中間體。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傅強、包信和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實驗室自行研製的光發射電子顯微鏡/低能電子顯微鏡(PEEM/LEEM)並結合其他表面技術開展了二維原子晶體表界面過程的原位動態研究,發現二維原子晶體與固體表面形成的二維空間可以作為表面反應的納米反應器,並提出了
  • Carbontech 2020-石墨烯論壇首日精彩來襲
    6 後石墨烯時代的新型單原子層材料 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 7 石墨烯量子點在腫瘤快速診斷中的應用探索 楊思維,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