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2020-07-17 中科院物理所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BeO的自然穩定相為纖鋅礦結構,陰陽離子沿<0001>晶體方向存在極性表面,理論認為在低層數下結構不穩定(極化災難),陰陽離子會塌縮到同一層形成二維結構。在液相反應系統中自下而上的實時觀測表徵為實驗驗證這一預言提供了可能,而且石墨烯的表面無懸掛鍵,避免了襯底界面應力影響,是理想的本徵熱力學研究模板。原位顯微成像及電子能量損失譜分析表明石墨烯液相池中BeO晶粒的結構明顯有異於纖鋅礦結構,為面內六角結構,呈現二維層狀特徵;進一步的原位角分辨EELS表徵證實石墨烯反應池中BeO的化學鍵構型存在明顯的面內面間的各向異性。實驗還發現在層數相對較多的厚度內BeO仍然保持穩定的六角結構,理論計算分析表明,其與纖鋅礦相之間的相變勢壘以及無外延應力的石墨烯模板是結構穩定的動力學原因。

該工作以「Synthesis of Honeycomb‐Structured Beryllium Oxide via Graphene Liquid Cells」為題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59,2-9(2020)上。文章在線發表後,被Science雜誌編輯選為亮點文章,以「Graphene templating of hexagonal BeO」為題在Science Editors』Choice欄目進行報導和評論(Science 369,46-47 (2020))。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實現了實時觀測表徵結晶生長過程和微觀結構變化,是一種獨特的反應環境用於生長新型二維材料。

物理所王立芬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排名1/3)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高尚鵬教授和美國田納西大學顧工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這項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青促會等機構的資助。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圖1. BeO纖鋅礦結構極性原子模型與石墨烯液相反應池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圖2. 石墨烯反應池合成BeO納米晶粒與外延生長BeO薄膜的TEM/EELS結果對比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圖3. 液相反應池中BeO納米晶與外延薄膜纖鋅礦BeO的角分辨EELS結果對比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圖4. BeO兩種結構EELS模擬與相變勢壘的第一性原理計算

文章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2007244 Science Editors』Choice 報導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499/46.7?utm_campaign=ec_sci_2020-07-02&et_rid=489217147&et_cid=3387132

編輯:fengyao

相關焦點

  • 進展|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科學家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科院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
    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模板法即石墨烯包裹化學反應溶液隔絕於透射電鏡中超高真空的方法,通過原位顯微成像和顯微譜學研究,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在受限液體環境中具有新型二維結構的BeO結晶生長機制。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JACS: 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Li-O2電池的液相放電過程
    對此,有人利用氧化還原介質可在液相中產生穩定且可溶的中間體絡合物,並抑制在電極表面上形成絕緣Li2O2膜。此外,對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的理解可進一步優化電池設計、電解質選擇和電極材料設計,以確保提高能量密度和可逆循環性,但這些都因為不能實現原位檢測而受阻。因此,液相電池的原位透射電鏡(TEM)觀察可作為一個合適的契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條件。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2020-04-0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蜂窩狀單層結構。2004年,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用剝離方法成功製備石墨烯並發現了其新奇的量子特性,他們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需求很火熱,發展正當時——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側記
    其中的「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更是火爆異常!  原位電子顯微分析方法是實時觀測和記錄位於電鏡內部的樣品對於不同外部激勵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的方法,該方法在繼承常規電鏡高空間解析度和高能量解析度優點的同時,在電子顯微鏡內部引入力、熱、電、磁以及化學反應等外部激勵,實現了物質在外部激勵下的微結構響應行為的動態、原位實時觀測。
  • 石墨烯液體電池的雙金屬核殼納米管各向異性溶解動力學成像
    在過去的十年中,原位液相透射電子顯微鏡已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用於觀察以前看不見的和難以接近的動力學,這些動力學在相關的長度和時間尺度上都有納米晶體生長,溶解和自組裝。人們已經可以從多金屬納米晶體的受控刻蝕或脫合金來合成具有難以通過自下而上合成方法獲得的形狀和組成的非平衡納米結構,但用這種方法很難探測短壽命的中間體。
  • 蘇大:石墨烯液體電池的雙金屬核殼納米管各向異性溶解動力學成像
    在過去的十年中,原位液相透射電子顯微鏡已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用於觀察以前看不見的和難以接近的動力學,這些動力學在相關的長度和時間尺度上都有納米晶體生長,溶解和自組裝。人們已經可以從多金屬納米晶體的受控刻蝕或脫合金來合成具有難以通過自下而上合成方法獲得的形狀和組成的非平衡納米結構,但用這種方法很難探測短壽命的中間體。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經典代表,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物理性質,自2004年從其母體石墨中剝離以來,短短幾年間成為舉世矚目的研究熱點,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把不同物理性質的二維晶體材料疊加,極有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材料結構和物理性質,例如,在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疊層結構中,觀測到了新的物理性質,證實了40多年前的理論預測(霍夫施塔特蝴蝶(Hofstadter’s butterfly)——描述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狀況的絕妙分型圖案)。
  • 在掃描電鏡下襯度較低的二維材料,如何準確表徵?
    生長的石墨烯片層很多科研工作者都會通過掃描電鏡進行石墨烯的形貌觀察,然而觀察到的究竟是否是石墨烯?石墨烯質量、厚度如何?這些問題卻不是僅用SEM能夠知道的。、厚度信息 目前,有關石墨烯質量和厚度的測試方法還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行業上比較認可的方法有光學對比度法、原子力顯微鏡法和拉曼光譜法。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石墨烯一直被認為是假設性的結構,無法單獨穩定存在,直至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實驗中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而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兩人也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而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兩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兩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
  • 「邊緣能」使三維納米顆粒生長成二維材料
    用二硫化鉬製成的超薄柔性微處理器(圖片來源:Stefan Wachter/維也納技術大學) 像石墨烯這樣的材料中,二維結構是自然形成的。然而,某些科學家試圖通過稱為「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半導體來製造二維材料。這種化合物由氧原子綁定過渡金屬例如鈷組成。但是,雖然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如何製造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納米顆粒,但是卻沒人找到一種可控的方法,用這些三維納米顆粒生長納米片,而這種納米片就是只有幾個原子厚度的超薄二維材料。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VSe2的製備及其準二維量子相干輸運
    具有本徵磁性的二維晶體材料及其磁性是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應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下一代低功耗的信息處理與存儲及自旋器件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理論計算及實驗表明,單層二硒化釩(VSe2)具有本徵鐵磁性,居裡溫度高於室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