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 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Li-O2電池的液相放電過程

2020-11-27 測試狗科研服務

【研究背景】

在鋰-氧電池中,非質子鋰-空氣/氧氣(Li-O2)電池雖具有高的理論能量密度(3450 Wh/kg),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放電產物對空氣電極的過早鈍化。對此,有人利用氧化還原介質可在液相中產生穩定且可溶的中間體絡合物,並抑制在電極表面上形成絕緣Li2O2膜。此外,對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的理解可進一步優化電池設計、電解質選擇和電極材料設計,以確保提高能量密度和可逆循環性,但這些都因為不能實現原位檢測而受阻。因此,液相電池的原位透射電鏡(TEM)觀察可作為一個合適的契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條件。

【研究成果】

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的Kisuk Kang教授和Jungwon Park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利用原位透射電鏡(TEM)實時監測Li-O2電池的放電過程。利用TEM直接原位觀察,發現在氧化還原介質的輔助下,副產物Li2O2在電解液中逐漸生長。此外,通過對產物剖面的定量分析,發現Li2O2的生長分為兩個步驟:前期以側枝為主生長為盤狀結構;隨後垂直生長,由形態轉變為環狀結構。該工作以題目為「Direct Observation of Redox Mediator-Assisted Solution-Phase Discharging of Li–O2 Battery by Liquid-Phas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發表在著名期刊JACS上。

【本文亮點】

原位透射電鏡(TEM)實時監測液相Li-O2電池的放電過程;

在氧化還原介質的輔助下,副產物Li2O2在電解液中分兩步生長。

【圖文解讀】

1、微型Li-O2電池的基礎表徵

如圖一所示,作者首先構建了一個微型Li-O2電池,利用TEM原位成像觀察液相電池放電反應過程。此外,為了驗證微電池系統的可靠性,作者還比較了相同組件的微電池和大電池的循環伏安曲線(CV),其一致性表明具有氧化還原介質的微電池系統可以替代氧化還原反應條件的大電池。

圖一(a)TEM中Li-O2微電池的圖示;(b)放電時微電池的恆電流電壓曲線;(c)含有DBBQ和TEMPO的微電池和大電池的CV曲線;(d)放電時Li-O2微電池的時間分辨原位TEM圖;(e)拉曼光譜和(f)放電產物(Li2O2)的TEM衍射圖。

2、產物Li2O2的形貌表徵(原位TEM/SEM)

通過單個顆粒的時間分辨TEM圖,作者還發現了更多關於Li2O2在放電過程中的生長機理,表明其獨特的形態轉變與生長動力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此外,作者還通過原位掃描電鏡(SEM)研究證實了Li2O2顆粒的環狀形貌的兩步生長演化過程。開始是盤狀的橫向生長階段,隨後是環面形態的縱向生長階段。

圖二(a)放電期間各個Li2O2顆粒的時間分辨TEM圖像;(b)圖2a中Li2O2顆粒的負對比強度的輪廓;(c)Li2O2顆粒的中心-外圍強度比分布。

3、Li2O2的生長機理解析

根據Li2O2的晶體結構,如圖三所示,環形Li2O2中心凹面的垂直的方向為001。Li2O2顆粒前期主要是沿垂直於001方向進行生長,以形成圓盤形狀;後期主要沿著001方向生長,形態朝周邊縱向區域發展。

圖三 在DBBQ存在下,從Li-O2電池的放電提出溶液介導Li2O2生長過程的兩步機制,插圖是Li2O2在不同電池容量下的SEM圖像。

【小結】

綜上所述,作者通過原位TEM研究了液相Li-O2微型電池,並直接觀察到存在DBBQ的Li-O2電池,其在放電過程中是通過兩步形成Li2O2。先是橫向生長形成盤狀顆粒,然後沿周邊區域垂直生長形成環狀。其中,Li2O2的生長速率取決於與DBBQ減少的正極的距離。隨著析氧反應(OER)氧化還原介質的使用,鋰氧電池成為含氧還原反應(ORR)氧化還原介質的標準方法。作者設想通過原位TEM直接觀察,進一步理解複雜的鋰氧電池化學反應過程。

文章題目:Direct Observation of Redox Mediator-Assisted Solution-Phase Discharging of Li–O2 Battery by Liquid-Phas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J. Am. Chem. Soc., 2019, DOI: 10.1021/jacs.9b02332.

聲明:本文版權屬於測試狗,投稿轉載請聯繫GO三思,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有原文連結,謝謝!

相關焦點

  • 南科大等採用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電池反應過程!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谷猛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孫學良院士和麻省理工學院楊紹紅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在原位透射電鏡(TEM)中觀察到的Na-O2電池中可逆氧還原反應(ORR)和析氧反應(OER)過程,並利用原位電子衍射和透射電鏡研究了反應機理和相演化。
  • 燕大:先進的原位透射電鏡技術,揭示鈉空氣電池機理
    導讀:本文利用先進像差校正的環境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對Na-O2/CO2電池與Na-O2電池進行了原位研究,空氣正極為碳納米管(CNTs)或Ag納米線,揭示了電化學反應過程機理,表明C和CO2的存在顯著提高Na-O2電池的性能。
  • 燕大:先進的原位透射電鏡技術,揭示鈉空氣電池機理
    導讀:本文利用先進像差校正的環境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對Na-O2/CO2電池與Na-O2電池進行了原位研究,空氣正極為碳納米管(CNTs)或Ag納米線,揭示了電化學反應過程機理,表明C和CO2的存在顯著提高Na-O2電池的性能。
  • 燕大ACS Nano:先進的原位透射電鏡技術,揭示鈉空氣電池機理!
    導讀:本文利用先進像差校正的環境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對Na-O2/CO2電池與Na-O2電池進行了原位研究,空氣正極為碳納米管(CNTs)或Ag納米線,揭示了電化學反應過程機理,表明C和CO2的存在顯著提高Na-O2電池的性能。
  • 物理所發展原位透射電鏡技術表徵離子輸運動力學過程
    離子輸運是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過程,其性質對儲能、催化和阻變存儲等器件性能有重要的影響。在實驗上高分辨表徵離子輸運過程和表界面電化學反應對揭示器件工作機理和開發新型器件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來致力於原位透射電鏡-掃描探針聯合技術的開發與納米表徵研究。
  • Nano Letters:法蘭西公學院應用液體電化學技術在電鏡原位研究Na-O...
    目前,研究者們通過改善電解液、電極結構等途徑來提升鈉氧電池的性能,但是針對其反應機理及失效機制的研究比較少,尤其是原位監測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反應機理與失效機制的研究對於鈉氧電池的進一步研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原位透射電鏡技術的發展為此研究的深入開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 進展|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王立芬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科院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家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透射電鏡技術與應用
    >過去幾十年間,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和定量納米力學的結合能將材料晶格缺陷的實時演化與變形應力應變曲線直接一一對應,為人類打開了認識傳統材料變形機制以及微納尺度材料新行為的大門。(報告視頻連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白雪冬報告題目《原位透射電鏡研究進展:從納米操縱到量子調控》原位透射電鏡實驗方法是研究材料性質-結構關係及其調控與動態變化過程的先進手段。
  • 從原理、功能到結構,細數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的區別
    現如今,具有高解析度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鏡(SEM)在材料分析研究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已經成為現代實驗室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研究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的綜合儀器。透射電子顯微鏡常用於觀察普通顯微鏡不能分辨的細微物質結構,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用於觀察固體表面的形貌。有時,將兩者有機結合可以得到比較全面的材料分析結果。下面將從多方面比較,細數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的區別。
  • PicoFemto透射電鏡原位STM-TEM光電一體測量系統
    安徽澤攸科技-透射電鏡原位STM-TEM光電一體測量系統透射電子顯微鏡原位TEM-STM測量系統是在標準外形的透射電鏡樣品杆內加裝掃描探針控制單元,通過探針對單個納米結構進行操縱和電學測量,並可在電學測量的同時,動態、高分辨地對樣品的晶體結構、化學組分、元素價態進行綜合表徵,極大地擴展了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功能與應用領域。
  • 廈門大學80後博士研發出原位晶片,獲千萬元級融資
    不過,傳統電子顯微鏡存在一定局限性,只能在真空環境中,無法在氣相、液相環境中觀察。且在氣相、液相環境中,大家只能通過「照片」的形式,無法通過「視頻」的模式獲得結果。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超新芯科技創始人廖洪鋼,這位廈門大學80後博士通過研發原位晶片,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
  • PicoFemto透射電鏡原位MEMS加熱/電學測量系統
    安徽澤攸-PicoFemto透射電鏡原位MEMS加熱/電學測量系統 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在較高時間解析度下得到原子級空間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原位加熱/電學測量系統是在標準外形的透射電鏡樣品杆內安裝MEMS工藝製成的微加熱晶片和電學測量晶片。微加熱晶片可對樣品進行可控溫度的加熱,電學測量晶片可對樣品進行電性質測量。
  • 原位直接觀測鋰離子電池電極動力學特徵
    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的過程主要包含Li+在固相中的擴散、在液相中的擴散,以及在電極界面處的電荷交換過程,其中固相擴散過程屬於限制環節,會對電池的倍率性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而近日,德國達姆施塔特應用科技大學的Florian Rittweger(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等人開發了一種基於原位光學觀測的測量磷酸鐵鋰電極動力學特性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對於電極擴散的動力學特徵進行直接的觀測。
  • 掃描透射電鏡:不僅用好,還要好用—新聞—科學網
    電子顯微鏡通常包括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兩種,前者呈現的圖像具有一定的立體性,用於觀察樣本的表面結構;後者可以直接獲得樣本的二維投影,用於分析樣本的晶體結構、內部結構等。 近年來,掃描透射電鏡(STEM)因兼具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功能,正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電子顯微鏡。最近的一個典型應用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做了展示。
  • 南科大谷猛副教授通過環境透射電鏡技術「看見」原子律動
    環境透射電鏡研究PtPb@Pt催化劑的相分離過程 研究催化劑在實際催化反應過程中的狀態對於理解催化劑的催化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比能量可達900Wh/kg,環境透射電鏡揭示Li
    Li-O2電池之所以有如此該的比能量主要是得益於其正極材料O2在空氣中的儲量幾乎是「無限」的,因此正極的比容量也就是「無限」的,所以Li-O2電池容量的唯一的限制因素就是負極Li的數量。Li-O2電池的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正極的反應機理、反應產物的形貌等因素都會對鋰空氣電池的放電特性產生較大的影響,而這些因素都主要依賴於電解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