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透射電鏡:不僅用好,還要好用—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高分辨場發射透射電鏡 FEI Talos 200X

■本報見習記者 卜葉

「電鏡雖好,但價格昂貴,並不是每家研究機構都能買得起。」日前,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一些參會學者表示,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電鏡共享資源利用率。

近年來,電子顯微鏡(電鏡)正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物理、能源、化學、化工、醫療、生物等研究領域,科研人員利用電鏡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也發現了些問題。

微小改變帶來巨大產出

16世紀發明的光學顯微鏡可以將物體放大1500倍以上,微小動物、植物及其內部構造能夠清楚地呈現在鏡頭下。但隨著科研的需求,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的納米級材料、新型半導體、疾病治療靶點等材料亟待研究,這對顯微鏡提出了更高要求。

20世紀,電子顯微鏡應運而生,最大放大倍率超過1500萬倍,打開了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電子顯微鏡通常包括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兩種,前者呈現的圖像具有一定的立體性,用於觀察樣本的表面結構;後者可以直接獲得樣本的二維投影,用於分析樣本的晶體結構、內部結構等。

近年來,掃描透射電鏡(STEM)因兼具透射電鏡和掃描電鏡功能,正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電子顯微鏡。最近的一個典型應用被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做了展示。

通常,國內外產業界從石油中提取化學化工產品,其中需要使用擇型催化劑讓石油中的低碳烯烴產率大幅度提高。為此,魏飛課題組通過STEM觀察到分子篩不同晶面選擇性控制產物進出,通過定向控制分子篩不同晶面的產物進出,可以很高選擇性地得到丙烯,而使副產的芳烴減少5倍。

如今,這項技術已被成功運用到煤、甲醇等常見的能源中,推動了煤制烯烴的產業化。比如,利用STEM技術,在甲醇製取低碳烯烴(MTO、MTP )成套工業化技術中,甲醇的轉化率近100%,低碳烯烴選擇性達90%,截至2017年底,MTO、MTP技術已實現全國烯烴產能的1/3以上。

電鏡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

2011年,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以下簡稱半導體所)在讀博士閆方亮也遇到了本文開篇專家提到的困境。為了開展博士課題研究,他經常要到北京大學、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單位預約電鏡,但這些電鏡的機時非常緊張,通常需要排隊2周以上,影響了科研進展的速度。

「一臺電鏡的價格動輒幾百萬至上千萬,球差校正電鏡一般在兩千萬到三千萬之間,一個研究機構很難覆蓋所有種類,半導體所安裝了掃描電鏡卻沒有透射電鏡,因此需要到其他單位借用,借用能夠解決問題,但時間的延誤也令科研人員惋惜。」閆方亮說。

在借用電鏡的過程中,閆方亮對各大研究機構、院校擁有哪些門類的電鏡也瞭然於胸。「為什麼不建立一個科研資源共享平臺讓更多科研人員使用到這些電鏡呢?」在讀博的幾年時間裡,這一想法一直縈繞在閆方亮的心頭。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指出應加快推進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

以此為契機,閆方亮開展了共享實驗室的事業。截至目前,閆方亮已經與350多家實驗室展開合作,成功幫助1500多家單位對接了檢測設備,其中,電鏡實驗室共享平臺是比較重要的業務之一。

「這歸功於視野開闊的院所企業,是他們勇於拿出大型儀器。」閆方亮說,「對比我國擁有的電鏡總量和電鏡總需求,電鏡共享仍有巨大上升空間。可以說,電鏡共享仍在走向公共化的路上。」

科研對配件研發提出要求

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還有科研人員提出這樣一個難題:「有先進的電鏡,有高價值的樣品,但放在一起就是不能出結果,儀器與樣品不匹配影響著科研進度。」

有問題的提出,就有問題的解決。從事電鏡研究20餘年的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白雪冬已由一開始的常規電鏡使用轉向開發研究多種原位電鏡裝置。這些原位裝置不僅提升了樣品和儀器之間的匹配度,而且能夠在電鏡中操控樣品、獲得樣品結構在工作狀態下的演變,從而促進科學目標的達成。

閆方亮介紹道,當前,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正推動包括掃描透射電鏡在內的透射電鏡技術朝多個方向快速發展。一個方向是對極高解析度的追求,當前300kV球差校正透射電鏡的最高解析度為0.04nm,它們使用了聚光鏡球差校正技術和物鏡球差校正技術,很多電鏡都配置了雙球差校正系統;二是對原位透射電鏡技術的發展,包含了原位高溫、原位催化反應、原位力學及多重原位觀察等;三是通過超低電壓獲得高分辨情況下的軟物質結構信息;四是對超快電鏡技術的發展,在電鏡中配備超快相機或者電子槍和樣品的超快控制系統,以實現樣品變化中的超快信息捕捉和機制分析。

白雪冬表示,雖然歐美、日本掌握了掃描透射電鏡系統的主幹部分,使電鏡的解析度更高、穩定性更強,但當前中國的電鏡和電鏡配件研究也呈現出一定的中國特色,特別是與國內科研方向緊密結合的配件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要揚長避短,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重複性工作,在有限時間、有限經費的支持下,爭取最大效率」。

《中國科學報》 (2019-06-20 第8版 裝備製造)

相關焦點

  • 從原理、功能到結構,細數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的區別
    現如今,具有高解析度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鏡(SEM)在材料分析研究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已經成為現代實驗室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研究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的綜合儀器。透射電子顯微鏡常用於觀察普通顯微鏡不能分辨的細微物質結構,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用於觀察固體表面的形貌。有時,將兩者有機結合可以得到比較全面的材料分析結果。下面將從多方面比較,細數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的區別。
  • 用掃描電鏡竟可以做這種事兒……
    本文使用冷凍超薄切片機,把HIPS在-120℃下切成80-100nm薄片直接轉移至銅網上,經過四氧化鋨染色,並利用蔡司Sigma 500場發射電子顯微鏡中掃描透射模式(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TEM)實現橡膠粒子在聚苯乙烯中分散結果的觀察。
  • 透射電鏡原理
    1.透射電鏡原理--簡介  透射電鏡,即透射電子顯微鏡,通常稱作電子顯微鏡或電鏡,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類電鏡。透射電鏡是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顯微鏡,是材料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能提供極微細材料的組織結構、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等方面的信息,它具有較高分辨本領和放大倍數,是觀察和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重要工具。
  • 用掃描電鏡竟可以做這種事兒̷̷
    ,當電子束與薄樣品相互作用時,會有一部分電子透過樣品,這一部分透射電子也可用來成像,其形成的像就是掃描透射像(STEM像)。掃描電鏡的STEM圖像與透射電鏡類似,也分為明場像(bright field,BF)和暗場像(dark field,DF)。
  • 日本電子推出透射電鏡用制樣設備
    日本電子推出透射電鏡用最簡單的制樣設備    透射電鏡的樣品製備非常關鍵,但卻非常麻煩,且需要很好的經驗,對於一些例如含有軟硬兼有成分的樣品,幾乎無法製備。針對這種情況,日本電子株式會社開發出了一步到位式離子制樣儀EM-09010IS,它使用氬離子切割樣品,實際上就是一臺超小型的FIB。
  • 掃面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測試20問
    透射電鏡樣品必須在高真空中下檢測,水溶液中的納米粒子不能直接測。一般用一個微柵或銅網,把樣品撈起來,然後放在樣品預抽器中,烘乾即可放入電鏡裡面測試。 如果樣品的尺寸很小,只有幾個納米,選用無孔的碳膜來撈樣品即可。
  • 10秒搞定掃描和透射電鏡圖像標尺:Photoshop快速處理電鏡圖像
    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漂亮的配圖。電鏡類(掃描電鏡SEM、透射電鏡TEM)圖片大多以灰度為主,合適的尺寸、較高的清晰度、恰當的黑白場、豐富的層次等是一幅漂亮的電鏡圖片應該具有的基本屬性。
  • 透射電鏡主流廠商大揭秘
    同年,日立高新就推出了實時三維結構分析聚焦離子束掃描電鏡(FIB-SEM)新品NX9000。  你知道嗎?  日立高新科學儀器營業本部本部長Okada Tsutomu曾說過,儘管日立高新的分析產品有很多,其他儀器的銷售臺數比電鏡多很多,但是銷售額卻遠趕不上電鏡業務!可以看出,電鏡業務的利潤有多大,但是沒辦法,我們做不出來嘛!!!
  • 掃描電鏡選購指南
    掃描電鏡是介於透射電鏡和光學顯微鏡之間的一種微觀形貌觀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樣品表面材料的物質性能進行微觀成像。現在市面上的掃描電鏡分為臺式掃描電鏡以及大型場發射掃描電鏡等。掃描電鏡選購因素1、掃描電鏡速度臺式掃描電鏡的真空要求和小容量的抽真空使臺式掃描電鏡抽真空的時間更短,因此比傳統落地式掃描電鏡能更快地呈現圖像。飛納臺式掃描電鏡的抽真空時間只有15秒。
  • 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
    「之前的技術路線是通過加熱讓電子槍發射電子,發射源(俗稱「燈絲」)用鎢絲或六硼化鑭,需要2500℃左右,高溫促使電子發射,但也使電子異常活躍、難以控制,因此熱發射電子槍的電鏡精度低。」萬克樹說。  「場發射是通過高壓電場,把電子從『燈絲』裡拉出來,室溫下可完成。」萬克樹說,「所用燈絲國內沒有生產,全部依賴進口,每根上萬美元左右。」
  • 掃描電鏡制樣要求和方法
    ←掃描電鏡(SEM)是介於透射電鏡和光學顯微鏡之間的一種微觀形貌觀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樣品表面材料的物質性能進行微觀成像。  4、脫水  樣品經漂洗後用逐級濃度的酒精或丙酮脫水,然後進入中間液,一般用醋酸異戊酯作中間液。掃描電鏡生物樣品製備技術大多數生物樣品都含有水分,而且比較柔軟,因此,在進行掃描電鏡觀察前,要對樣品作相應的處理。掃描電鏡樣品製備的主要要求是:儘可能使樣品的表面結構保存好,沒有變形和汙染,樣品乾燥並且有良好導電性能。
  • OPTON微觀世界|第33期 掃描電鏡新技術——同軸透射菊池衍射(TKD...
    掃描電鏡中的被散射電子衍射技術(EBSD)在確定材料結構、晶粒尺寸、物相組成以及晶體取向甚至是應力狀態標定都有一定的涉及。雖然此時TKD的說法已經不能十分貼切的描述實際情況,應該改為掃描電鏡中的透射衍射(Transmission Diffraction )更為合理。由於傳統上TKD縮寫已經被普遍接受,所以我們在本文中以共軸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來表述此種新方法。這種新型的接受方法比傳統的非共軸TKD(off-axis TKD)方法得到更高的信號強度。
  • 掃描電鏡「弱視」,工業製造難以明察秋毫—新聞—科學網
    對材料微觀結構的觀測離不開「微觀相機」——掃描電子顯微鏡,一種高端的電子光學儀器,它被廣泛地應用於材料、生物、醫學、冶金、化學和半導體等各個研究領域和工業部門。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透射電鏡技術與應用
    、價態 (能譜儀EDS、特徵能量損失譜EELS)和掃描透射成像分析(STEM)等。多年來我們通過開發原位透射電鏡技術,開展從納米操縱到量子調控的研究工作,在原子尺度觀測和理解低維結構與性質。白雪冬老師在報告中介紹了利用自主研製的原位透射電鏡中的掃描探針裝置,在納米操縱和納米尺度下光電力耦合與物性調控研究的結果、以及複雜氧化物氧空位序和鐵電疇調控研究的最新進展。
  • 中國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為何只能依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國產透射式電鏡,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早在1963年,我國就開始了高壓100kV電子槍穩定因素探討的實驗。1979年,中國自主研製透射式電鏡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還專門為國產的電子顯微鏡發行過紀念郵票。 然而後來,研發卻由於種種原因一度中斷。如今,國內已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想要拍蛋白質3D高清照片,就只能從國外進口設備。
  • 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核心技術待攻克
    「之前的技術路線是通過加熱讓電子槍發射電子,發射源(俗稱「燈絲」)用鎢絲或六硼化鑭,需要2500℃左右,高溫促使電子發射,但也使電子異常活躍、難以控制,因此熱發射電子槍的電鏡精度低。」萬克樹說。「場發射是通過高壓電場,把電子從『燈絲』裡拉出來,室溫下可完成。」萬克樹說,「所用燈絲國內沒有生產,全部依賴進口,每根上萬美元左右。」
  • JSM-6360LV數位化、低真空鎢燈絲掃描電鏡
    和光學顯微鏡及透射電鏡相比,掃描電鏡具有以下特點:  (一) 能夠直接觀察大樣品表面的結構,樣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  (二) 樣品製備過程簡單,不用切成薄片。  (三) 樣品可以在樣品室中作三度空間的平移和旋轉,因此,可以從各種角度對樣品進行觀察。  (四) 景深大,圖象富有立體感。
  • 了解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從這裡開始
    作者:Mix + CCL     前言:  球差校正透射電鏡(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CTEM)隨著納米材料的興起而進入普通研究者的視野
  • TEM透射電鏡的樣品製備方法
    將支持膜放在銅網上,再把粉末放在膜上,送入電鏡分析。3. 粉末或顆粒樣品製備的關鍵取決於能否使其均勻分散到支持膜上。4. 用超聲波分散器將需要觀察的粉末在分散介質(不與粉末發生作用)中分散成懸浮液。5. 用滴管滴幾滴在覆蓋有支持膜的電鏡銅網上,待其乾燥(或用濾紙吸乾)後, 即成為電鏡觀察用的粉末樣品。6.
  • 2019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5月16日,由天津理工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天津理工大學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的「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在濱海之城天津順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