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核心技術待攻克

2021-01-21 環球網

是什麼卡了我們的脖子——

我們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本報記者 張佳星

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9時準時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幾天後,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並解出生命運轉機理。

這期間,冷凍電鏡中的電子槍將持續發射電子,每次看一個小單元。為了解釋這個「小單元」,張森森為科技日報記者示意了一個「鑷子尖」大小的小金片,「金片上約有200個左右的均勻小孔,每個小孔中再分150個小孔,電子束一次只『看』其中一個小孔。」金片類似蛋白質的「載玻片」,與光學顯微鏡不同的是,載玻片透光,小金片要透電子,容許電子束透過樣品時受到散射。散射信號被捕捉記錄下來,計算後可呈現分子結構。

透射式電鏡的生產能力是冷凍電鏡製造能力的基礎之一。「國內沒有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賽默飛公司技術支持陳寶慶說得不假思索,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專業,對行業非常了解,他介紹,「之前還有幾個企業製造,比如原江南光學儀器廠現在就不造了。」

能做到單電子束控制的燈絲,只有進口

「理論上說,只要施加足夠強的電場,電子就會從材料中『遊』出來。」陳寶慶說。但「遊」的狀態與可以使用的電子狀態相距甚遠。

什麼樣的電子才能為蛋白質拍攝高清3D彩照呢?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萬克樹教授描述了理想的狀態:速度完全一樣的電子,從「源頭」的一個點上、非常多地發射出來。

「這些要求是相互矛盾的。」萬克樹解釋,電子從材料表面溢出,要發射電子多,面積就要大,但是面積大了就難以滿足一致性要求。

如果把電子槍想像成一把槍,它必須以「狙擊」的精度完成機槍的掃射,「子彈」的角度、速度完全一致。

「電子的能量要做到高度一致,雖還達不到雷射的程度,但也必須是很窄的分布。」陳寶慶解釋,電子「子彈」一致性是提高圖像解析度的前提。

為此,電子槍的核心構造其實是一根極細的「陀螺針」,形似陀螺,尖端卻比針還細。電子從尖端出發,在真空的環境下,前去與大分子「相撞」,進而反映出分子構象。

「之前的技術路線是通過加熱讓電子槍發射電子,發射源(俗稱「燈絲」)用鎢絲或六硼化鑭,需要2500℃左右,高溫促使電子發射,但也使電子異常活躍、難以控制,因此熱發射電子槍的電鏡精度低。」萬克樹說。

「場發射是通過高壓電場,把電子從『燈絲』裡拉出來,室溫下可完成。」萬克樹說,「所用燈絲國內沒有生產,全部依賴進口,每根上萬美元左右。」

他提到的常溫場發射槍(肖特基電子槍)是將氧化鋯沉積在單晶鎢的晶體的特定面上。FEI公司後來在電子槍生產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將熱和場結合起來,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在清華大學冷凍電鏡實驗室的儀器介紹中可以看到,一臺2013年購買、2015年到貨的最新型號電鏡在電子槍一欄標明「X-FEG」,有中文翻譯為超穩定高亮度電子槍。「所用燈絲在材質上與之前的一致,工藝不同能夠使亮度更強。」陳寶慶介紹。

上了郵票的科研成就,被中斷

場發射的另一個關鍵部分是牽拉出電子的外加電場,電場電壓高達300千伏。「在這樣的高壓下保持電壓穩定,才能『拉』出穩定一致的電子,專業上稱為『單色性好』。」萬克樹說。

據題為《中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程》的文章記載,1963年,我國就開始了高壓100kV電子槍穩定因素探討的實驗,1965年完成樣機,中國自主研製透射式電鏡於1979年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還專門為國產的電子顯微鏡發行過紀念郵票。

該領域的研發卻由於種種原因一度中斷。「直到幾年前,中國也試圖重啟這方面的公司,也曾立項想要完成場發射透射電鏡的自主研發。」陳寶慶回憶,曾經有相關的科研人員,輾轉找到他詢問,為什麼FEI公司沒有相關專利。

「他們想到的捷徑之一是把生產廠商的專利拿來參考,但是其中很多生產工藝是秘方級別的,根本不會外傳。」陳寶慶說。

從「看人影」到「辨雀斑」,中國研發沒使上勁

「如今,中國只有一家企業生產掃描電鏡,透射電鏡完全不生產了。」陳寶慶說,德國蔡司公司也停止了透射電鏡的生產,目前世界上生產透射電鏡的廠商只有3家,分別是日本電子、日立、FEI(2016年被賽默飛公司以42億美元收購。)

沒有市場是設備巨頭紛紛放棄透射電鏡的原因。「透射電鏡之前的清晰度,使得冷凍電鏡在科學研發上基本沒有實際作用。」陳寶慶說。可以理解為,以前只能看清楚個人影,現在卻能辨認清楚臉上的雀斑。

除了電子槍的原理變化,冷凍電鏡上其他的技術精進,例如三維重建算法的實現、樣品製作機器人的研發成功等,使得冷凍電鏡的解析度大規模提升,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利器。

在冷凍電鏡從「看人影」到「辨雀斑」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沒有使上勁。在冷凍電鏡實驗室中,從耗材到配件都必須進口。「加樣臺10萬元一個、小金片50元一個、外託150元一個……」張森森說,所有匹配冷凍電鏡使用的工具都需要原裝,根本不存在「山寨版」。零件壞了找不到人修理,只能等待零件郵寄到貨後進行更換。對於中國的冷凍電鏡使用者們來說,這樣的體驗可能還要持續不短的時間。

相關焦點

  • 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9時準時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幾天後,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並解出生命運轉機理。
  • 中國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為何只能依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國產透射式電鏡,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早在1963年,我國就開始了高壓100kV電子槍穩定因素探討的實驗。1979年,中國自主研製透射式電鏡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還專門為國產的電子顯微鏡發行過紀念郵票。 然而後來,研發卻由於種種原因一度中斷。如今,國內已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想要拍蛋白質3D高清照片,就只能從國外進口設備。
  • 我國急需攻克的儀器儀表「卡脖子」技術清單
    晶片製造技術的落後,國外對我國進行卡脖子,對該行業是致命威脅。那麼在儀器儀表及其相關方面,急需攻克的「卡脖子」技術有哪些?  精確、穩定的嚴苛要求,攔住了我國大部分企業向觸覺傳感器邁進的步伐,目前國內傳感器企業大多從事氣體、溫度等類型傳感器的生產。
  • 2020年中國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術清單
    在向服務業轉型的口號聲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按捺不住說了真話,那麼,亟待攻克的核心材料、技術有哪些? 目前,信息技術之外,中國「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集中在高端製造及新材料領域,光刻機便是高端製造之一。
  • 這些核心技術,中國仍受制於人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這幾天《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的演講刷屏了朋友圈。劉亞東痛斥:中國科技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本是常識,但卻被嚴重忽視,一會兒「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超越美國,世界第一」。
  • 中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程
    當時,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也很支持,並將新引進的一臺透射式電鏡提供給試製者作參考。黃蘭友利用他在國外掌握的電子光學理論和公式對新引進的透射式電鏡進行了各項參數的推算,這也有利於他順利進行自己的透射式電鏡的加工、安裝和調試,實現了王大珩提出的:要麼「十一」獻禮,要麼不考慮。
  • 工業製造難以明察秋毫 掃描電鏡核心技術亟待攻克
    掃描電鏡「弱視」,工業製造難以明察秋毫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實習記者 陸成寬對材料微觀結構的觀測離不開「微觀相機」——掃描電子顯微鏡,一種高端的電子光學儀器,它被廣泛地應用於材料、生物、醫學、冶金、化學和半導體等各個研究領域和工業部門。
  • 為何我國是化工大國,卻有那麼多被卡脖子的技術?
    國產高端光刻膠依賴進口的現狀,在現在的國際貿易形勢之下,核心技術及材料的缺失將帶來整個行業的癱瘓。中國科學院、京東方、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地區)佔據申請量前3位,申請量分別為238件、216件、150件,另外還有幾家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TCL集團、臺灣積體電路、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蘇州華飛微電子、友達光電。但是,總體上國內申請人僅有10%的實效專利,主要還是在研究院和高校,技術轉化率待提高。
  • 透射電鏡主流廠商大揭秘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學也購入了中國首臺該型號的電鏡,也是中國大陸第一臺STEM球差校正透射電鏡。之後,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物理所,神華集團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等也陸續上馬。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晶片晶片製造更不用說了,華為晶片源頭被美國封殺,已是中美貿易核心戰役。中國在這方面被卡得死死的,作為資訊時代核心基石,離開晶片世界將無法運轉。目前,我國LCD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至今被德國、日本等企業所壟斷。因為開發所涉及的技術難題眾多,所以要自主研發生產,技術難度非常之高。
  •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
    與中國合作都附帶苛刻條件:設計技術不轉讓,核心的熱端部件製造技術也不轉讓,僅以許可證方式許可本土製造非核心部件。沒有自主化能力,意味著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環,仍然受制於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而我國的制軸工藝已經接近世界頂尖水平,但材質——也就是高端軸承用鋼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高端軸承用鋼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軸承巨頭美國鐵姆肯、瑞典SKF所壟斷。前幾年,他們分別在山東煙臺、濟南建立基地,採購中國的低端材質,運用他們的核心技術做成高端軸承,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中國市場。煉鋼過程中加入稀土,就能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透射電鏡技術與應用
    為了滿足儀器信息網用戶對透射電鏡技術的知識需求,解決學習及工作中的問題,本文特整理了儀器信息網的絡講堂欄目中透射電鏡技術相關會議報告,專家們講解精準專業,歡迎感興趣的用戶保存下載觀看學習。
  • 盤點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總覽
    與中國合作都附帶苛刻條件:設計技術不轉讓,核心的熱端部件製造技術也不轉讓,僅以許可證方式許可本土製造非核心部件。沒有自主化能力,意味著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環,仍然受制於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而我國的制軸工藝已經接近世界頂尖水平,但材質——也就是高端軸承用鋼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高端軸承用鋼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軸承巨頭美國鐵姆肯、瑞典SKF所壟斷。前幾年,他們分別在山東煙臺、濟南建立基地,採購中國的低端材質,運用他們的核心技術做成高端軸承,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中國市場。
  • 冷凍電鏡:新時代蛋白質科學和藥物研發的利器
    冷凍電鏡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將為蛋白質科學、生物醫學及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機遇。在國家大力倡導新基建的背景下,建設電鏡中心等先進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必將有效推動上海及張江生物蛋白質科學和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中國在這方面被卡得死死的,作為資訊時代核心基石,離開晶片世界將無法運轉。目前,我國LCD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至今被德國、日本等企業所壟斷。因為開發所涉及的技術難題眾多,所以要自主研發生產,技術難度非常之高。
  • 燕山大學透射電鏡單傾冷凍拉伸樣品杆系統和透射電鏡旋進電子衍射...
    項目名稱:燕山大學單傾冷凍拉伸樣品杆系統和透射電鏡旋進電子衍射及納米晶體分析系統進口科研設備採購項目   項目編碼:HB2019043601070001   項目聯繫人:韓楊   項目聯繫電話:0311-83055039   採購人:燕山大學   採購人地址:秦皇島市河北大街西段438
  • 透射電鏡原理
    1.透射電鏡原理--簡介  透射電鏡,即透射電子顯微鏡,通常稱作電子顯微鏡或電鏡,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類電鏡。透射電鏡是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顯微鏡,是材料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能提供極微細材料的組織結構、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等方面的信息,它具有較高分辨本領和放大倍數,是觀察和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重要工具。
  • iCEM 2016特邀報告:透射電鏡低溫樣品製備技術
    第二屆電鏡網絡會議(iCEM 2016)特邀報告透射電鏡低溫樣品製備技術祝建 教授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報告摘要:  透射電鏡低溫樣品製備的目的除了與常規樣品製備一樣,既要符合電鏡觀察、分析的需要(樣品足夠薄,而又有足夠的強度,不被電子束破壞
  • iCEM 2016特邀報告:透射電鏡制樣技術
    第二屆電鏡網絡會議(iCEM 2016)特邀報告透射電鏡制樣技術 鞠晶 高級工程師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報告摘要:  介紹透射電鏡中常用的幾種制樣技術,如超薄切片技術,離子減薄技術等等。
  • 透射電鏡的主要性能參數及測定
    透射電鏡的主要性能參數及測定2.3.1 點解析度透射電鏡剛能分清的兩個獨立顆粒的間隙或中心距離。測定方法:Pt或貴金屬蒸發法。 如圖所示。 將Pt或貴金屬真空加熱蒸發到支持膜(火棉膠、碳膜)上,可得到粒徑0.5-1nm、間距0.2-1nm的粒子。高倍下拍攝粒子像,再光學放大5倍,從照片上找粒子間最小間距,除以總放大倍數,即為相應的點解析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