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術清單

2020-11-24 騰訊網

「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升級,製造業者已開始撤離。」在向服務業轉型的口號聲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按捺不住說了真話,那麼,亟待攻克的核心材料、技術有哪些?

目前,信息技術之外,中國「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集中在高端製造及新材料領域,光刻機便是高端製造之一。

「卡脖子」技術清單:

1、航空發動機短艙、適航標準、重型燃氣輪機

2、機器人領域,核心算法及觸覺傳感器

3、雷射雷達

4、高壓柱塞泵

5、醫學影像設備元器件

6、掃描電鏡

7、真空蒸鍍機

8、iCLIP技術

9、高壓共軌系統

10、透射式電鏡

11、掘進機主軸承

12、微球

13、水下連接器

14、高端焊接電源

15、超精密拋光工藝

16、觸覺傳感器

17、頂級光刻機

18、尖端光刻膠

1、航空發動機短艙、適航標準、重型燃氣輪機

航空發動機的製造難度堪比光刻機,被稱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只有能夠獨立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國家,才是真正的工業大國。世界上只有中國和美、英、法、俄等少數幾個國家能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

飛機上安放發動機的艙室,俗稱「房子」,是航空推進系統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成本約佔全部發動機的1/4左右。短艙需要將發動機包覆,減少飛行阻力;其進氣道還要具有防、除冰的能力;飛行中,要保護髮動機不受幹擾正常工作;在地面,需要做到方便發動機的維護和維修,一旦短艙有損,飛行中可能會引起發動機嚴重事故。短艙越大技術難度越高,我國在這一重要領域尚屬空白。查閱所有公開資料,我國尚無自主研製短艙的專門機構,相關院校似乎也沒有設置相關的學科。

一款航空發動機要想獲取一張放飛證,必須經過一套非常嚴格的「適航」標準體系驗證,即適航標準,涵蓋設計、製造、驗證和管理。但目前在國際上,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審定影響力最大,認可度最高。儘管在規章要求層面,中國與FAA基本一致,但由於國產航空發動機型號匱乏,缺乏實際工程實踐經驗,使我國適航規章缺少相應的技術支撐。實際型號的適航驗證工作,成為被卡在別國空域之外的關隘。

燃氣輪機廣泛應用於艦船、火車和大型電站。我國具備輕型燃機自主化能力;但重燃仍基本依賴引進。國際上大的重燃廠家,主要是美國GE、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義大利安薩爾多4家。與中國合作都附帶苛刻條件:設計技術不轉讓,核心的熱端部件製造技術也不轉讓,僅以許可證方式許可本土製造非核心部件。沒有自主化能力,意味著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環,仍然受制於人,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

2、機器人領域,核心算法及觸覺傳感器

中國已經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但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於進口。由於沒有掌握核心算法,國產工業機器人穩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關鍵指標遠不如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日本)、ABB(瑞士)、安川(日本)、庫卡(德國,已經被美的集團收購)的產品。核心算法差距過大,導致國產機器人穩定性不佳,故障率居高不下。算法的差距不只體現在核心控制器上,更拖慢了伺服系統響應的速度。

機器人每完成一個動作,需要核心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機協同作戰。對於單臺伺服系統,國產機器人動態與靜態精度都很高,但高端機器人一般同時有6臺以上伺服系統,用傳統的控制方法難以取得好的控制效果。

觸覺傳感器是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精確、穩定的嚴苛要求,攔住了我國大部分企業向觸覺傳感器邁進的步伐,目前國內傳感器企業大多從事氣體、溫度等類型傳感器的生產。在一個有著100多家企業的行業中,幾乎沒有傳感器製造商進行觸覺傳感器的生產。日本陣列式傳感器能在10釐米×10釐米大小的基質中分布100個敏感元件,售價10萬元,而國內產品多為一點式,一般100元一個。

3、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是個傳感器,自帶光源,主動發出雷射,感知周圍環境,像蝙蝠通過超聲波定位一樣。它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必備組件,決定著自動駕駛行業的進化水平。但在該領域,國貨幾乎沒有話語權。目前能上路的自動駕駛汽車中,凡涉及雷射雷達者,使用的幾乎都是美國Velodyne的產品,其雷射雷達產品是行業標配,佔八成以上市場份額。

4、高壓柱塞泵

液壓系統是裝備製造業的關鍵部件之一,一切工程領域,凡是有機械設備的場合,都離不開液壓系統。高壓柱塞泵是高端液壓裝備的核心元件,被稱作液壓系統的「心臟」。

中國液壓工業的規模在2017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產業大而不強,尤其是額定壓力35MPa以上高壓柱塞泵,90%以上依賴進口。國內生產的液壓柱塞泵與外國品牌相比,在技術先進性、工作可靠性、使用壽命、變量機構控制功能和動靜態性能指標上都有較大差距,基本相當於國外上世紀90年代初水平。

5、醫學影像設備元器件

目前國產醫學影像設備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賴進口,至少要花10年、20年才能達到別人的現有水平。在傳統醫學成像(CT、磁共振等)上,中國最早的專利比美國平均晚20年。在專利數量上,美國是我國的10倍。這意味著整個產業已經完全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裡了,所有的智慧財產權,所有的原創成果,所有的科研積累都在國外,中國只佔很少的一部分。

6、掃描電鏡

掃描電子顯微鏡,一種高端的電子光學儀器,它被廣泛地應用於材料、生物、醫學、冶金、化學和半導體等各個研究領域和工業部門,被稱為「微觀相機」。

目前我國科研與工業部門所用的掃描電鏡嚴重依賴進口,每年我國花費超過1億美元採購的幾百臺掃描電鏡中,主要產自美、日、德和捷克等國。國產掃描電鏡只佔約5%—10%。

7、真空蒸鍍機

OLED面板製程的「心臟」。日本Canon Tokki獨佔高端市場,掌握著該產業的咽喉。業界對它的年產量預測通常在幾臺到十幾臺之間。有錢也買不到,說的就是它。Canon Tokki能把有機發光材料蒸鍍到基板上的誤差控制在5微米內(1微米相當於頭髮直徑的1%),沒有其他公司的蒸鍍機能達到這個精準度。

目前我國還沒有生產蒸鍍機的企業,在這個領域我們沒什麼發言權。()

8、iCLIP技術

iCLIP是一種新興的實驗技術,是研發創新藥的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它的發明,讓人們拋棄精密的觀測儀器,也能確定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在哪個位置「交匯」,甚至可以讀出位點「密碼」。iCLIP技術難,猶如萬千人海中找一個人,要從幾十億個鹼基對找到一個或幾個確定的結合點,精確度可想而知。國外研究團隊已在此領域展開「技術競賽」,研究論文以幾個月為周期輪番上漲。國內實驗室卻極少有成熟經驗。

9、高壓共軌系統

電控柴油高壓共軌系統相當於柴油發動機的「心臟」和「大腦」,其品質的好壞,嚴重影響發動機的使用。柴油機產業是推動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社會運行的重要裝備基礎。中國是全球柴油發動機的主要市場和生產國家,而在國內的電控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市場,卻被德國、美國和日本等企業佔據了絕大份額。和國外先進公司的產品相比,國產高壓共軌系統在性能、功能、質量及一致性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成本上的優勢也不明顯。

10、透射式電鏡

冷凍電鏡可以拍攝微觀結構高清3d「彩照」,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利器,透射式電鏡的生產能力是冷凍電鏡製造能力的基礎之一。目前世界上生產透射電鏡的廠商只有3家,分別是日本電子、日立、FEI,國內沒有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

匹配冷凍電鏡使用的工具都需要原裝,零件壞了找不到人修理,只能等待零件郵寄到貨後進行更換。對於中國的冷凍電鏡使用者們來說,這樣的體驗可能還要持續不短的時間。

11、掘進機主軸承

主軸承,有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的「心臟」之稱,承擔著掘進機運轉過程的主要載荷,是刀盤驅動系統的關鍵部件,工作所處狀況十分惡劣。與直徑僅有幾百毫米的傳統滾動軸承相比,掘進機主軸承直徑一般為幾米,是結構最複雜的一種軸承,製造需要上百道工序。

就掘進機整機製造能力而言,國產掘進機已接近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最關鍵的主軸承全部依賴進口。德國的羅特艾德、IMO、FAG和瑞典的SKF佔據市場。

12、微球

微球,直徑是頭髮粗細的三十分之一。手機屏幕裡,每平方毫米要用一百個微球,撐起了兩塊玻璃面板,相當於骨架,在兩塊玻璃面板的縫隙裡,再灌進液晶。少了它,你正盯著的液晶屏幕將無法生產。沒有微球,晶片生產、食品安全檢測、疾病診斷、生物製藥、環境監測……許多行業都會陷入窘境。

僅微電子領域,中國每年就要進口價值幾百億元人民幣的微球。2017年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出貨量達到全球的33%,產業規模約千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這面板中的關鍵材料——間隔物微球,以及導電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兩家公司可以提供。這些材料也像晶片一樣,給人卡住了脖子。

13、水下連接器

除了船舶、遙感衛星,海底觀測網已成為第三種海洋觀測平臺——通過它,人類可以深入到水下觀測和認識海洋。如果將各類纜系觀測平臺比作胳膊、腿,水下連接器就好比關節,對海底觀測網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水下連接器市場基本被外國壟斷。一旦該連接器成為禁運品,整個海底觀測網的建設和運行將被迫中斷。

14、高端焊接電源

我國是海洋大國,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正在大力發展高端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維權裝備。海裡的設備一旦出現開裂等故障,需要用有工業製造「縫紉機」之稱的焊接裝備修補。深海焊接的實現靠水下機器人。雖然我國是全球最大焊接電源製造基地,年產能已超1000萬臺套,但高端焊接電源基本上仍被國外壟斷。我國水下機器人焊接技術一直難以提升,原因是高端焊接電源技術受制於人。國外焊接電源全數位化控制技術已相對成熟,國內的仍以模擬控制技術為主。

15、超精密拋光工藝

超精密拋光工藝在現代製造業中有多重要,其應用的領域能夠直接說明問題:集成電路製造、醫療器械、汽車配件、數碼配件、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它是技術靈魂」。目前,美日牢牢把握了全球市場的主動權,其材料構成和製作工藝一直是個謎。換言之,購買和使用他們的產品,並不代表可以仿製甚至複製他們的產品。

16、觸覺傳感器

精確、穩定的嚴苛要求,攔住了我國大部分企業向觸覺傳感器邁進的步伐,目前國內傳感器企業大多從事氣體、溫度等類型傳感器的生產。在一個有著100多家企業的行業中,幾乎沒有傳感器製造商進行觸覺傳感器的生產。可見,對賣方而言,工藝門檻太高;對買方而言,國產貨沒有障。「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的局面,形成了依賴進口、內生乏力的惡性循環。

除了生產工藝,材料純度也是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的「扼咽之處」。日漸複雜的技術也讓國產產品落得越來越遠。

17、頂級光刻機

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密布千萬電線,紋絲不亂,需要極端精準的照相機——光刻機。光刻機精度,決定了晶片的上限。高精度光刻機產自ASML、尼康和佳能三家;頂級光刻機由ASML壟斷。

我們國家的光刻機主要是以上海微電子設備研究所(SMEE)的為主,它做的是國內比較先進的了,它的SMEE200系列光刻機只有90nm。其它的就更不能提了,例如合肥芯碩半導體公司都只能夠擁有200nm工藝。

近期,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將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臺28nm工藝的國產沉浸式光刻機。國產光刻機將從此前的90nm工藝一舉突破到28nm工藝。

但相比之下,國外已經做到了十幾納米。ASML的EUV光刻機更是已經達達到7nm,甚至5nm。

18、尖端光刻膠

假如我們把光刻機比作一把菜刀,那麼光刻膠就好比是要切割的菜,沒有高質量的菜,即使有了鋒利的菜刀,也無法做出一道佳餚。光刻膠是整個光刻工藝的重要部分,也是國際上技術門檻最高的微電子化學品之一,主要應用在集成電路和平板顯示兩大產業。

光刻膠的研發,關鍵在於其成分複雜、工藝技術難以掌握。光刻膠主要成分有高分子樹脂、色漿、單體、感光引發劑、溶劑以及添加劑,開發所涉及的技術難題眾多,需從低聚物結構設計和篩選、合成工藝的確定和優化、活性單體的篩選和控制、色漿細度控制和穩定、產品配方設計和優化、產品生產工藝優化和穩定、最終使用條件匹配和寬容度調整等方面進行調整。因此,要自主研發生產,技術難度非常之高。

在光刻膠研發上,我國起步晚,2000年後才開始重視。近幾年,雖說有了快速發展,但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事實上,工藝技術水平與國外企業有著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尖端材料及設備都仍依賴進口。

結語: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上述所列項目都是該領域的核心技術或核心部件。如果像晶片一樣,國外對我國進行卡脖子,那麼對該行業是致命威脅。

我國雖然已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依舊存在,尤其是在部分高端製造領域,與歐美國家差距較大。期盼著不遠的將來,我們不僅僅是製造業大國,也能成為製造業強國,早日解決高端製造等關鍵領域「卡脖子」的隱憂。

本文綜合科技日報、數據寶報導。

—— END ——

相關焦點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面對經濟實力、技術基礎比較薄弱,受國外技術封鎖等困境,黨中央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盡最大力量最大可能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圖為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
    到揭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其組裝機制,再到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組亞單位疫苗……近年來,充分發揮多學科綜合和建制化優勢,中科院產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引領帶動我國若干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前沿,攻克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
  • 我國急需攻克的儀器儀表「卡脖子」技術清單
    晶片製造技術的落後,國外對我國進行卡脖子,對該行業是致命威脅。那麼在儀器儀表及其相關方面,急需攻克的「卡脖子」技術有哪些?  精確、穩定的嚴苛要求,攔住了我國大部分企業向觸覺傳感器邁進的步伐,目前國內傳感器企業大多從事氣體、溫度等類型傳感器的生產。
  • 中國科學院傳來好消息,美國卡脖子的清單已被攻克
    這段時間以來,美國因為忌憚中國的發展速度做出了不少損人利己的事情,其中,打壓中國留學生針對中國大使館和壓制中國華為5g的發展都是美國的傑作。但儘管如此,美國依舊沒有對我國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美國的種種行為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真實面目,讓其他國家也看清楚了美國的野心勃勃。
  • 中國科學院傳來好消息,美國卡脖子清單已被攻克
    撰文丨考拉編輯丨米高這段時間以來,美國因為忌憚中國的發展速度做出了不少損人利己的事情,其中,打壓中國留學生針對中國大使館和壓制中國華為5g的發展都是美國的傑作。美國不光對自己國內的疫情視若無睹,甚至還大肆鼓吹他們所謂的&34;,但越是如此,中國就越淡定。而美國對於華為5g的壓制,更是讓中國意識到了&34;的重要性,從而更加投入到自身發展中。
  • 中科院:將「卡脖子」問題和國外出口管制清單轉化為任務清單
    中新網9月16日電 卡脖子的技術領域問題下一步要攻克的難關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16日的發布會上介紹說,將在「率先行動」的第二個階段目標當中,進一步加強部署,將「卡脖子」的問題和國外出口管制的清單轉化為自己的任務清單。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 觀察 |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堅清單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面對經濟實力、技術基礎比較薄弱,受國外技術封鎖等困境,黨中央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盡最大力量最大可能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圖為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 變「卡脖子」清單為任務清單,「B計劃」是科研創新必答題
    圖片來自國新辦網站「我們把『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前者在各國國家意志和競爭的項目中多有體現,如「曼哈頓工程」「阿波羅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在中國也有「兩彈一星」。可以說,強有力的國家意志,是技術研發的重要推動力。很顯然,從當下的環境看,某些核心技術的缺位早已超越個別企業的難題,而上升為整個國家的危機。因此,聚焦「卡脖子」清單、構建中國的B計劃,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與核心技術突破的必答題。
  • 中國科學院:將「卡脖子」問題和國外出口管制清單轉化為任務清單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廖丹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程程 攝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白春禮介紹說,2018年啟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潛航器三個C類專項。2019年新啟動了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一共5個C類專項,和A、B類不一樣,和企業合作,希望專項完成之後能夠替代。
  • 未來十年攻克卡脖子領域,光刻機成為核心重點
    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今日重要性:✨今天,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發布會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面臨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能做一些工作。我們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我們爭取將來在第二期,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的領域,集中我們全院的力量來做。
  • 中科院院長: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
    國新辦網站消息,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攻堅「卡脖子」清單,中科院大有可為
    來源:微信公眾號「風雲之聲」(ID:fyvoice)、環球時報,作者:陳經日前,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要將美國「卡脖子」的設備清單,轉變成科研任務進行布局。該言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表明社會對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高度重視,中科院的上述決心能否成為實際行動也是網友關注的焦點話題。 公眾眼中,中科院是最能代表中國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的機構。在代表高水平論文發表情況的「自然指數」國際排名中,中科院連續8年位居全球所有機構第一名。
  • 中科院院長: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
    我國在數十年的發展中,長期受到一些國家的技術封鎖。五六十年代,科學家們想的是壯大我們的國防實力就能不受欺負。然而後來發現我們還必須在諸多科技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否則還是受制於人。近些年,我國科學家從未停止在諸多科技領域的研究,希望我國科技創新能在若干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
    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從2021年到2030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當前,國家科技的發展正在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科技高質量發展。同時還面臨著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希望在這方面能夠做一些工作。
  • 周漢民:掌握了規律,才能攻克集成電路「卡脖子」問題
    然而,自2018年中興事件以及2019年華為被美國納入實體名單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著美國各個層面的封鎖,尤其是今年以來密集出臺了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出口管制政策。可見,我們要攻克難關,關鍵領域之一就是集成電路。當下,滿懷豪情,集中力量,打響集成電路「卡脖子」技術攻堅戰,應成為我們的戰略選擇。
  • 攻堅「卡脖子」清單,中科院大有可為|陳經
    要掰開美國卡脖子的手,中科院必須有所作為,也大有可為。日前,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要將美國「卡脖子」的設備清單,轉變成科研任務進行布局。如近來成為焦點的光刻機,中科院半導體所1981年推出了2.5微米製程的接近式光刻機,上海光機所1985年開發了掃描式投影光刻機,光電所1990年驗收了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光刻機。中科院這幾家單位,與電子工業部45所一起,是中國光刻機研發的支柱。
  • 中科院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原標題:白春禮: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一步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中科院:將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集中攻關
    南都訊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稱,「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集中全院力量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攻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 美國卡脖子清單變科研任務,中科院未來10年將全面實現「四個率先」
    文\唏兮近年來,美國持續針對中國,在多項技術上對中國實施制裁,制約中國的產品進程。由於中國對於個別方面的研究起步晚,所以也造成了一定的缺陷,美國的卡脖子清單對於中國確實是嚴重的影響,但是有壓力就有動力,中國人自然是不會屈服的。
  • 被美國「卡脖子」,如何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報導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我們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還有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