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技術篇:詳解厭氧序批式反應器ASBR的基本原理

2020-12-04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序批式反應器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Iowa州立大學RidRDague教授提出並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它能使汙泥在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SRT大大延長,增加反應的汙泥濃度,並能夠進行充分的泥水混合,從而提高了厭氧汙泥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受到各國學者的關注。

ASBR的基本操作

厭氧序批式反應器的操作過程包括進水、反應、沉澱、排水4個階段。也有設置空轉階段,係指本周起出水結束到下一周期進水開始質檢的時間間隔,可根據具體水質及處理要去進行取捨。

進水階段:廢水進入ASBR反應器,同時由生物氣、液體再循環攪拌或機械進行攪拌,基質濃度迅速增加,根據Monod動力學方程,微生物代謝速率也相應增大,直到進水完畢達到最大值。進水體積由下列因素決定:設計的HRT、有機負荷OLR及預料的汙泥床沉降特性等。

反應階段:該階段是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氣的關鍵步驟,所需時間由下列參數決定:基質特徵及濃度,要求的出水質量、汙泥的濃度,反應的環境溫度等,其中攪拌對COD去除率及甲烷產量的影響,在顆粒成長過程中的有重要作用。

沉澱階段:停止攪拌,讓生物團在禁止的條件下沉降,形成低懸浮固體的上清液。反應器此時變成澄清器,沉降時間可根據生物團的沉降特性確定,典型時間在10~30min間變化,沉降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因生物氣繼續產出會造成沉降顆粒重新懸浮。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進料量與生物團量之比(F/M)是影響生物團沉降速率及排除液清澈程度的重要可變因素。

排水階段:充分的液固分離完成後,將上清液排出,排水體積等於進水體積。排水時間由每次循環排水的總體積和排水速率決定。排水結束後,反應器將進入下一個循環,對於的生物團定期排出。

ASBR的基本特徵

ASBR相對於其他厭氧反應器來說有如下優點:

(1)工藝簡單,佔地面積少,建設費用低

ASBR法的主題工藝設備,只有一個或幾個間歇反應器,同傳統的厭氧工藝相比,此反應器集混合、反應、沉降等功能於一體,不需額外的澄清沉澱池,不需要液體或汙泥回流裝置,同UASB和AF相比,該反應器的地步不需要昂貴的進水系統,具有工藝簡單、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少,建設費用低等優點。

(2)耐衝擊、適應性強

完全混合式反應器比推流式反應器具有較強耐衝擊負荷及處理有毒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能力。ASBR反應器在反應期內本身的混合狀態屬典型的完全混合式,加之反應器內有較高MLSS濃度,進而使F/M值降低,因此具有反應推動力大、耐衝擊負荷及適應性強的優點。

(3)布局簡單、易於設計、運行

在UASB、AF等工藝中,布水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厭氧工藝的成功與否,因為設計難度大,而ASBR工藝中水是批式進水,無需複雜的布水系統,也就不會產生斷流、短流的問題,降低了設計難度,保證了處理的效果。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解析厭氧序批式反應器ASBR的基本原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序批式反應器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Iowa州立大學RidRDague教授提出並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它能使汙泥在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SRT大大延長,增加反應的汙泥濃度,並能夠進行充分的泥水混合,從而提高了厭氧汙泥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受到各國學者的關注。
  • 【詳解】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技術特點和分類
    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技術 是指將汙水處理設施中的主體構築物埋在地下或半地下的汙水處理技術。其主要有佔地面積小、噪音低、無異味、受氣候影響小、管理方便、處理效率高等特點。本文結合國內學者對地埋式汙水處理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介紹了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技術的特點、分類。
  • 有機廢水處理技術:UASB厭氧反應器的工作原理
    厭氧反應處理方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有機廢水處理方法,被廣泛應用到汙水處理中,本文將詳解UASB厭氧反應器,具體見下文:1)UASB厭氧反應器的工作原理待處理汙水首先被引入UASB厭氧反應器的底部,水流按一定的流速向上流經汙泥床、汙泥懸浮層至三相分離器及沉澱區,UASB厭氧反應器中的水流呈推流形式,進水與汙泥床及汙泥懸浮層中的微生物充分混合接觸並進行厭氧分解
  • 汙水處理設備篇:為您詳細解析UASB反應器
    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是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的有效工藝,升流式厭氧汙泥床(UASB)是厭氧生物處理反應器一種,UASB(Up-flowAnaerobicSludgeBed
  • 汙水處理技術篇:SBR工藝與CASS工藝的比較
    北極星環保網訊:SBR是序批式間歇活性汙泥法的簡稱,是近年來被國內外引起重視、研究並大力推廣應用的一種汙水生物處理新技術。CASS工藝是一種循環式活性汙泥法,是SBR工藝的更新變型。之所以出現CASS工藝,是因為SBR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點,但CASS工藝不可完全替代SBR。本文在分析這兩種工藝原理的基礎上,對兩者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比較。
  • 汙水處理技術篇:正滲透膜生物反應器原理(圖)
    北極星環保網訊:正滲透膜是一種低能耗的膜處理工藝,而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高效的汙水處理工藝,其最大的瓶頸就是嚴重的膜汙染問題,將正滲透膜應用到膜生物反應器中,即正滲透膜生物反應器。根據傳統膜生物反應器的膜汙染特點,研究SMP和EPS的主要組成成分中的糖類物質對膜的汙染情況,利用海藻酸鈉模擬糖類物質,並根據生活汙水的特點,在海藻酸鈉中加入鈣、鎂離子,研究其在含有不同金屬離子時膜不同放置方式時的膜汙染情況
  • 【乾貨】膜生物反應器(MBR)培訓資料 先進汙水處理解決方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浸沒式膜生物反應器(MBR)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末期的美國。1969年Smith等報導採用超濾膜來替代傳統活性汙泥工藝中的二沉池,用於處理城市汙水。70年代末期,日本由於汙水再生利用的需要,膜生物反應器(MBR)的研究工作有了較快的進展。自1983年到1987年日本有13家公司使用好氧膜生物反應器(MBR)處理大樓汙水,處理水作為中水回用。
  • 汙水處理技術篇:五種典型的工藝
    北極星環保網訊:汙水處理工藝多種多樣,小編通過汙水處理技術篇向大家介紹五種典型工藝。一、間歇活性汙泥法(SBR)間歇活性汙泥法也稱序批式活性汙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
  • 汙水處理技術篇:檸檬酸廢水處理方案
    汙水處理技術篇:檸檬酸廢水處理方案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廢水處理規模:1000m3/d,進水CODcr=12000mg/L,BOD5=3000 mg/L,SS=3500 mg/L,採用二相厭氧-延時曝氣為主體的處理工藝,同時輔以清水回流稀釋,出水達到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低。
  • 汙水處理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和
    1、沉澱和曝氣、間歇和連續相結合實現自動控制的序批式(SBR)反應器  傳統SBR反應器在運行操作上形成了曝氣和沉澱相結合的特點,這體現了SBR反應器最為本質的特點之一。同時,這要求SBR反應器必須充分利用了現代電子和自動化技術。SBR反應器的發展過程呈現了多樣性,有CASS、CAST、ICEAS、MSBR等多種新型SBR反應器。
  • 10個村鎮汙水處理案例詳解
    本次案例徵集活動共徵集了36個村鎮汙水處理案例,8月27日已發布第一波26個村鎮汙水處理典型案例(相關閱讀:第一波來啦!26個村鎮汙水案例詳解),以下為第二波10個村鎮汙水治理典型案例具體名單:  (註:文中案例按項目推薦單位首字母排序)
  • 汙水處理主流技術發展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汙水處理的需求是伴隨著城市的誕生而產生的,城市汙水處理技術歷經數百年變遷,從最初的一級處理發展到現在的三級處理,從簡單的消毒沉澱歷經有機物去除、脫氮除磷再到深度處理回用;其中,活性汙泥法的問世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文帶領大家一起回顧一下「那些年」城市汙水處理主流技術走過的路。
  • 汙水處理工藝之SBR工藝介紹
    1914年,英國學者Ardern 和Locket 發明了該工藝,但由於受當時自動化水平的限制,尤其後來工業廢水的處理規模不斷擴大,其操作困難、工作量大的缺點日益突出,SBR 工藝的研究一度被人們放棄。因此,SBR 工藝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推廣。近年,由於電腦技術的飛快發展及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快速進步,SBR 反應器操作困難,工作繁瑣的缺點逐漸得以解決。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22個汙水處理技術大全
    活性汙泥技術的基本流程: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曝氣系統以及汙泥回流系統組成。由初次沉澱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澱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汙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在曝氣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氣,並使活性汙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汙染物被活性汙泥所吸附,並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淨化。
  • 簡述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的原理及發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著重介紹了厭氧處理技術原理及第一代反應器到第三代反應器的發展過程,分析了新型第三代工藝-ABR反應器的性能特點及發展。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資源和環境等問題日趨嚴重,近30年來,能源的短缺變的突出。採用傳統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處理廢水要消耗大量能源,發達國家用於廢水的能耗已佔到了全國總電耗的1%左右。
  • 汙水處理技術篇: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全解析
    汙水處理技術篇: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全解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與普通活性汙泥法相比,具有有機負荷高、佔地面積小(是普通活性汙泥法的1/3)、投資少(節約30%)、不會產生汙泥膨脹、氧傳輸效率高、出水水質好等優點[1~3],但它對進水
  • 厭氧技術的應用介紹!
    厭氧技術的應用介紹!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投資省、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沼氣能源、產泥少、耐衝擊負荷。針對不同的厭氧處理技術,指出了各種厭氧技術的工作原理,介紹了厭氧技術在化工廢水處理中的應用,並展望了厭氧技術工藝今後的研究方向。
  • 汙水處理技術篇:廢水厭氧處理原理
    北極星環保網訊:在汙水處理過程中,廢水厭氧生物處理在早期又被稱為厭氧消化、厭氧發酵;是指在厭氧條件下由多種(厭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機物分解並產生CH4和CO2的過程。一、厭氧生物處理中的基本生物過程1、三階段理論厭氧微生物學的研究表明,產甲烷菌是一類十分特別的古細菌(Archea),除了在分類學和其特殊的學報結構外,其最主要的特點是:產甲烷細菌只能利用一些簡單有機物作為基質,其中主要是一些簡單的一碳物質如甲酸、甲醇、甲基胺類以及H2/CO2等,兩碳物質中只有乙酸
  • 常見汙水處理工藝原理、優缺點及處理效率對比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應網友要求,我整理了常見汙水處理工藝的相關原理、處理效率、工藝對比特點等內容;儘管每一種工藝有各自的特點,但不同處理工藝、不同的構築物由於停留時間、汙泥濃度等不盡相同;所以處理效率要結合實際生產過程之中的汙泥狀態來最終確定。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 汙水處理設備篇:中空纖維簾式與平板膜的比較
    中試結果表明,在該類廢水處理中,中空纖維簾式膜組件的最佳氣水比為24,平板式膜組件的最佳氣水比為20;在相等曝氣強度下,用流量階梯法測得,中空纖維簾式膜組件的臨界膜通量為20L˙m-2˙h-1,平板式膜組件的臨界膜通量為25L˙m-2˙h-1;兩組膜在處理和分離效果上相差不大;在抗汙染性能上,平板式膜組件更具優勢,而且平板式膜組件更容易通過物理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