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閃電!竟然能引發核反應!!

2021-01-16 科學解碼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Photonuclear reactions triggered by lightning discharge稱,閃電能夠引發一項大氣核反應,並產生放射性同位素。


閃電引起的核反應。例如,閃電可以產生高能的伽馬射線把14N原子核裡的中子移除出去,從而產生不穩定的13N同位素。同位素再衰變成中微子、正電子和穩定的13C原子核。最後,正電子和大氣分子中的電子湮滅產生一對有各自能量的伽馬射線。



一般認為,閃電中伽馬射線的能量可以導致大氣中的光核反應,從而產生中子和正電子(電子對應的反物質)。然而,該反應並未有決定性的觀測證據。


日本京都大學的Teruaki Enoto和同事用四臺輻射探測器,在2017年2月6日發生在日本的一場雷暴中檢測到中子和正電子信號。


根據他們的數據,作者提出閃電引發的一波伽馬射線光子與大氣核碰撞,並產生核反應。大氣中的光核反應產生中子和不穩定的放射性同位素,並在衰變中產生正電子。


作者表明該發現使閃電成為已知地球上第二條可在宇宙射線互作後產生13C、14C和15N等同位素的自然通道。

藉助這個新聞,順手科普一下 14C測年原理!


在大氣層上部,宇宙射線產生的中子與大氣中的氮核發生核反應,生成天然14C,14C在幾小時內最多幾天快速地被氧化成二氧化碳(14CO2),在大氣同溫層風作用下與原有的非放射性CO2充分混合後,擴散到整個地球大氣層中,在植物光合作用和動物對食物中碳的吸收過程中天然14C就進入生物圈,大氣層中CO2還通過與海水交換,14C溶解於海洋,這樣水圈和生物圈中都含有宇宙輻射成因的14C。

生物在活著時由於新陳代謝作用使活著有機體內14C濃度與大氣中的14C濃度保持大致平衡,如果一旦動物或植物死亡後,停止與外界交換,生物體中14C得不到新的補充,處於封閉狀態,其體內原始14C濃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按指數定律減少,根據樣品現存的碳十四含量,推算生物死亡年齡,從而確定活動構造年齡 測年範圍。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最新發現:閃電時會產生放射性同位素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Photonuclear reactions triggered by lightning discharge稱,閃電能夠引發一項大氣核反應,
  • 為何閃電電不死人?特斯拉如何利用閃電?誰在控制閃電?閃電真相
    但是,沙利文竟然在法拉利籠當中被閃電擊中了。兩股氣流在這裡不斷碰撞,就把這裡創造成了閃電天堂。閃電能讓空氣中的氧氣被激活,變成臭氧。大氣層中10%的臭氧都是從這裡的閃電中生成的。除了土壤中能產生氮肥的細菌,植物獲取氮的另一大來源就是閃電。空氣中有78%是氮氣,被閃電轟擊以後,這些氮氣會變成離子形態的氮,然後,就可以被植物利用了,尤其是那些高大的植物。
  • 閃電的威力竟然這麼可怕!
    一道閃電的長度可能只有數百千米,但最長可達數千米。閃電的溫度,從攝氏一萬七千度至二萬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熱使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移動迅速,因此形成波浪並發出聲音。閃電距離近,聽到的就是尖銳的爆裂聲;如果距離遠,聽到的則是隆隆聲。
  • 被稱為閃電的主人,隨時能將地球劈成兩半!特斯拉真有這麼厲害?
    人類科技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很大程度上是離不開那些偉大科學家的助力,總有那麼些科學家能將人類的科技直接往上抬起一個臺階,如果讓人列舉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有哪些,我想大概率都是在說牛頓,愛因斯坦等等。特斯拉真的有這麼厲害?在這點上面我覺得這是營銷號們的國度吹捧了。
  • 說說原子核反應過程中的結合能
    看到結合能這個名詞,很容易想像成物質在結合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事實上恰恰相反,結合能指的是將原子核拆成核子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也可以以理解成核子在結合成原子核的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由這一層概念可知,結合能越大,物質就越穩定。
  • 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中成都元素驚豔亮相引發觀眾熱議
    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正在熱映,該片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順應時代呼聲,將祖國的發展和成就呈現於大銀幕上。據貓眼數據顯示,截至10日晚8點,該片的票房已經突破2.1億元,刷新國產紀錄電影票房紀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成都元素引發觀眾熱議,在「萬億俱樂部」中第一個介紹成都。
  • 主序星中的核反應
    作者:晉童 銀河說原創原文發於知乎問題:恆星在主序帶時,核心進行核反應產生什么元素,並寫出核反應方程式?主序星中進行的一般是氫聚變為氦的核反應,生成的元素是氦。(*註:重元素:此處指除氫、氦以外的其他元素)1938年,英國物理學家貝特和德國物理學家魏茨澤克分別發現了發生於恆星內部的兩種氫聚變為氦的熱核反應(另一說是魏茨澤克於1937年提出,貝特於1938年提出)。
  • 夏天,關於閃電的奇怪知識,需要增加這些→
    閃電竟然有這麼長不這不是我認知裡的閃電於是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單次持續時間最長閃電於2019年3月4日發生在阿根廷北部(原來不是我相機舉得不夠快而是閃電持續時間沒那麼長對,都是閃電的問題
  • 我的世界:大型魔法法術,閃電球有跟蹤的效果,電擊球更厲害
    很多小夥伴們在遊玩《Minecraft》我的世界的時候,肯定有想過魔法之類的,要知道我們的這個遊戲裡面,是以中世紀為背景的,所以魔法這個東西可以說是基本上也算是蘊含在這個遊戲裡面了,不過我們主要還是需要注意一點的就是,我們的這個魔法的可以經過一些提純或者其他的工具臺進行一個加工,然後就能夠將這個東西變得更加的厲害了
  • 重離子核反應與核物質狀態方程
    通過重離子核反應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來確定對稱能的密度依賴關係及其在核反應以及緻密星天體事件中的物理效應,是當代核物理基礎研究的重要前沿。文章介紹了中能重離子核反應和核物質狀態方程的一些背景知識和研究方法,以及近年來的一些進展。
  • 《閃電俠》逆閃電復活,他竟然說自己才是閃電俠最好的朋友!
    而逆閃電帶著笑匠的徽章竟然活著出現在了蝙蝠俠的蝙蝠洞中。他的襲擊讓蝙蝠俠受了重傷,但是他自己也因為觸犯了某個存在變成了一堆殘骸。閃電俠並沒有將逆閃電埋葬,他覺得逆閃電的殘骸一定隱藏了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
  • 看完了這篇,關於閃電的奇怪知識增加了這些→
    而此前的記錄發生在2007年6月20日的美國俄克拉何馬州長為321公裡700多公裡是什麼概念閃電竟然有這麼長不這不是我認知裡的閃電於是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單次持續時間最長閃電於2019年3
  • 球狀閃電究竟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閃電大家一定都見過吧。夏天下大暴雨的時候在天空閃過一道道火弧大家經常見到閃電大都是條形的。大家一定想不到還存在著一種球狀的閃電。這種閃電他的所有事滾地雷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可怕了。它是真實存在的他亮度十分的高去近球形直徑呢?
  • 深圳女子家中遭雷擊燒傷面積40%,初步調查:球狀閃電引發
    社區工作站初步推測,是雷電擊中擋雨棚後引起球狀閃電隨氣流進屋形成衝擊波,才引發事故。雷暴天氣下,連躲在家裡都不安全了嗎?廚房傳來一聲巨響,市民燒傷面積近40%6月6日深圳雷電預警信號生效,寶安、光明、南山等多區出現強降雨和雷暴天氣。
  • 球閃電終於現形了
    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中國科學家發表對球形閃電的首個光譜分析,引起全球媒體的興趣。科技日報記者電話採訪了論文通訊作者袁萍,這位西北師範大學教授是球形閃電的目擊者。   2012年7月23日夜裡將近10點,袁萍和她的博士研究生岑建勇、薛思敏在青海省的高原上,用光譜儀監視著一場雷暴。「那是一次非常強的閃電放電,聲音更響,像爆炸一樣。亮光打到地上,引發出一個球。」
  • 你有「上帝之手」馬拉度納,我有「閃電五連鞭」馬保國
    應該說,這個有著「上帝之手」美譽的球星,其輝煌的足球戰績和跌宕的人生,已經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記憶——或前無古人,或後無來者,誰又能確定呢。我們為馬拉度納而驕傲,世界人民為馬拉度納去世而惋惜。好了,我們繼續。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天地奇觀──閃電
    光從閃電發生處傳到地面的時間,一般不過幾十萬分之一秒,可是聲音通過同樣的距離就需要較長時間。所以打雷時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當然根據這個道理,我們還可以利用從看見閃電到聽到雷聲相隔的時間,算出閃電距離我們大概多遠。     2.閃電為什麼能劈開樹木?     閃電內部的溫度可高達3×104℃。
  • 核反應背後的質能方程,其實很多人理解錯了,真正的解讀在這裡
    很多人都知道,質能方程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用公式表示為E=mc^2。其實很多人對它的理解是存在誤區的,很多人認為:在核反應中發生質量虧損,少掉的質量轉變為能量釋放出來,就以為核反應質量不守恆,其實這種觀點不正確,那真正的質能方程的含義是什麼?這得從方程的起源說起。
  • 核反應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太陽能夠發光發熱是因為太陽上進行著熱核反應。熱核反應肯定不符合經典化學反應的定義。我在初中剛學習化學的時候,化學老師講了如何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說有新物質生成就是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就是物理變化。
  • 上周六在北極附近發現了幾次「閃電」,引發爭議
    上周六在北極附近發現了幾次閃電,這在北冰洋地區是罕見的。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的國家氣象局說,閃電是在美國夏令時10號下午4點到6點之間,在北極以北85度的300英裡範圍內被記錄下來的,它位於西伯利亞莉娜河三角洲以北700英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