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時,神長倉望美(左)和山本麻裡在雜草叢生的操場上相擁。兩人是從小長大的玩伴。
因為十年前的那場大地震,走進日本福島縣浪江町,還能看到"避難指示區域(避難場所)"的牌子。一座被封閉多年的校園,如今已雜草重生。1月9日,校園的一角,兩個穿著長袖和服的女孩擁抱在一起。
日本全國新聞網12日報導,十年前那場大地震發生時,神長倉望美和山本麻裡是小學4年級的學生,她們是鄰居,也是小時候的玩伴。地震後,她們失散了,去了不同的地方避難。當天的重逢,雖然兩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但是到了分離時刻,她們的眼淚還是都掉下來了。
雜草叢生的校園
苅野小學當年的學生們,畢業後來到母校舉辦成人禮。
1月9日,即將迎來日本大地震10周年的浪江町,舉行了一場成人禮。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座位是隔開的,口罩只在拍紀念照的時候取下。聯誼會和酒會也不能舉行。
曾經在町立苅野小學讀書的11個同學,在儀式結束後與家人一起參觀了母校。這所學校將會被關閉,校舍也將被拆除。大家一起玩耍的操場上雜草叢生,校舍也很暗,遊樂設施也生鏽了。
與冷清的學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1名學生的表情非常明朗。有人在回憶往事時拍手大笑,有人在拍照,爽朗的聲音不絕於耳。一起來的父母們也很高興地拍下了孩子們的照片。
"已經不是熟悉的浪江了"
這是核電站事故後時隔10年,當時的同學第一次在小學重聚。"你現在住在哪裡?"
"你真的還記得我嗎?" 即使是司空見慣的對話,也能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漫長。"還沒準備好,就分開了。"有人說。
11個同班同學聚在一起,已經是10年沒見了。
核電站事故後,浪江町全鎮人都離開了這裡,去了不同的避難所,每個人都在避難處附近上學。在仙臺市上大學的神長倉望美曾經在浪江町生活過,她那裡的住處現在還無法返回。
她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山本還是互相叫著小時候起的暱稱,那個時候,她們夏天在附近的河裡玩,冬天在山上滑雪橇,幾乎每天都在一起玩。她們沒想過會長期見不到面。
神長倉望美透露,那時本打算避難之後馬上就回去的,沒想到再次見面已是10年後的今天。「避難指示區域」的字牌還在那裡。她和父母轉移到別的城市生活。
有一部分城鎮已經解除了避難指示,但過去的購物中心和住宅都被拆除了,讓人感到"已經不是熟悉的浪江了"。
然而,和關係很好的同學在記憶中的小學重逢,即使見面已時隔很久,也能馬上聊得很開心。
大家都在說:"你沒變,我很高興。"
最後的集體照
在橫濱市就讀專科學校的學生吉田穗裡,地震發生當天正在搬到浪江町新建的家。地震發生後,一家人又搬家了,至今那個新房還沒有人居住過。
現在一家人搬到了福島市,差不多3年沒一起來浪江了。她說:「不過來浪江的話還是會平靜下來的。」記者問她原因,她害羞地笑著說:「可能是因為是鄉下吧,從現在的風景來看,很複雜。"
記者稍微改變了一下問題,問她浪江的朋友是怎樣的存在。她說:"是特別的存在。"吉田看著身邊聽她說話的朋友的眼睛笑了。
他們曾經就讀的小學將被關閉,校舍也被拆除。
11個人在校舍前拍了集體照。這是同學們最後一次在學校聚會。當初讀小學4年級的學生,現在已經穿著西裝、長袖和服長大成人。
校舍裡掛著的橫幅上寫著"苅野孩子的心中永遠感謝苅野小學"。拍完紀念照,太陽快要落山了,11人仍然沒有離開小學。"保重,保重,再見吧。"記者把發自內心的話重複了好幾遍。
身著長袖和服、站在苅野小學操場上的神長倉望美(左)和山本麻裡。
瀟湘晨報實習生鄧舒文 編譯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