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所在建築物發生爆炸後,該核電站3號反應堆當地時間14日11時1分發生氫氣爆炸,不過放置反應堆的容器沒有損壞。此外,該核電站2號反應堆面臨著堆芯熔毀的危險。
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洩漏事故為4級。根據日本官方提供的數據,當前遭受輻射汙染的人數為22人。不過,媒體卻認為可能有超過190人有核輻射汙染症狀。福島縣已經計劃對12萬名避難者進行核輻射檢查。
綜合新華社電
日本為何由於自然資源匱乏,日本一直夢想著通過發展核能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日本現在有數十座核電站,全國三分之一的電力源自核能。日本計劃到2018年,再建造8座核電站,並提高現有核電站的容量,將更多常規核電站升級為「鈽鈾再利用」燃料核電站。
日本從2009年開始升級「鈽鈾再利用」燃料核電站。政府認為「鈽鈾再利用」計劃比正常核反應堆效率更高,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也更少。從去年3月份開始,日本松山市附近的Ikata核電廠,成為第二座使用MOX燃料的核電站。日本原子能委員會主席近藤俊介和其他官員稱:「使用MOX混合燃料可以讓日本回收利用其資源。日本目前將乏燃料運往歐洲,在那裡重新加工成MOX燃料,然後再運回來。MOX燃料已經在歐洲使用多年,被證明是安全的,而日本使用這種燃料的簡單理由就是,我們可以儘可能有效地利用我們的資源」。
原因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多國政府認為,在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核能是比風能和太陽能更為簡單的方式。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2月16日宣布,美國政府將提供83億美元的貸款擔保,30年內在美國建立第一座核反應堆。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也曾承諾,到2020年,日本要在1990年基礎上削減溫室氣體排放25%。日本原子能委員會主席近藤俊介(音譯)說:「如果我們想削減25%的溫室氣體,我們就必須建造更多核電站。」
[動態]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發言人宮生龍(音譯)確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14日11時01分(北京時間10時01分)氫氣爆炸。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畫面顯示,爆炸現場冒白煙,3號機組反應堆外層混凝土結構的防護罩受損,露出金屬框架。
這座核電站的運營機構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說,反應堆壓力容器和直接保護反應堆的金屬防護罩未受損。金屬防護罩壁厚大約15釐米,外部有混凝土保護體。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說:「我們判斷,大量放射物質飛散的可能性不大。」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呼籲以核電站為中心方圓20公裡範圍內的民眾進入室內躲避。東京電力公司說,11名傷員入院治療。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說,向3號機組灌注海水的降溫作業14日1時左右因水箱缺水暫停,3時20分恢復。灌水作業暫停導致反應堆容器內壓上升,輻射水平升高。
按這家機構的說法,3號機組氫氣爆炸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兩處地點核輻射超標。14日2時20分(北京時間1時20分)測到一處地點核輻射量為每小時751微西弗,20分鐘後另一處地點核輻射量為每小時650微西弗。可接受輻射量為每小時500微西弗。人體每年可承受的最大核輻射量大約為1000微西弗。
2號反應堆堆芯可能熔毀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4日晚說,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反應堆水位快速下降,導致燃料棒在一段時間內完全露出水面,如果積聚的熱量不能順利排出,反應堆也將面臨堆芯熔毀的危險。
據東京電力公司介紹,當天中午反應堆水位曾經回升,但可能由於向反應堆注水的裝置在之前相鄰的3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時受損,水位轉而快速下降。當地時間16時34分,工作人員開始向2號機組反應堆灌注海水,但最終燃料棒還是幾乎全部露出水面。初步確定,這可能是用於灌注海水的水泵燃料用盡所致。
目前,2號機組周邊的放射線劑量已經上升,可能是堆芯已經出現部分熔毀。
不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14日晚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目前2號機組反應堆的冷卻作業已重新開始,如果順利進行下去,狀況應該會變得穩定。
他還表示,3號機組發生的爆炸使2號機組的混凝土保護體損壞,氫氣得以向外排出,因此2號機組發生大規模氫氣爆炸的可能性很低。即使事態發展到最糟糕的狀況,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也不會嚴重到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程度。
[女川核電站]「日本當局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日本東北電力公司匯報在女川核電站出現緊急情況。」國際原子能機構13日聲明。
女川核電站位於重災區宮城縣石卷市女川鎮附近。11日大地震發生後,女川核電站渦輪機室曾發生火災。該核電站的另一座反應堆還曾報告漏水。
聲明說,日本政府13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在女川核電站外檢測到過量核輻射,核電站設施周圍的放射物質檢測讀數超出容許水平,政府正在調查放射源。日本政府在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情況的同時,強調現階段女川核電站全部三個反應堆 「處於可控狀態下」。
國際原子能機構說,女川核電站一個受影響反應堆13日「藉助釋放蒸氣方式」緩釋內壓,「日本當局通告說,存在氫氣積聚的可能」。
對女川核電站的情況,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將 「繼續與日本當局保持溝通,監控事態發展」。
國際原子能機構方面14日稱,日本當局告訴該機構,女川核電站周邊的輻射能指數已經恢復正常。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聲明說:「在女川核電站的調查顯示,女川核電站3個反應堆沒有發生輻射外洩的現象。」
[東海第二核電站]距東京120公裡的東海第二核電站13日晚間發出公告,這家核電站兩套冷卻系統中一套系統的冷卻泵失靈。
核電站運營機構日本原子能發電公司一名發言人告訴法新社記者,「我們冷卻系統中的一個由柴油發電機供電的海水泵因海嘯衝擊而失靈,我們隨後手動停止了這套冷卻系統。 」
「另一套冷卻系統和其他的海水泵運行正常,反應堆溫度持續平緩下降。」這名發言人說。通常情況下,反應堆停堆後,核燃料需冷卻數日才能恢復常溫。
[影響]福島縣政府13日發布消息稱,新確認有19名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3公裡撤離的人員遭到核輻射,加上之前確認並進行搶救的3人,已確認遭核輻射的人數由此上升至22人。福島縣的雙葉厚生醫院消息說,19名醫護人員已經被診斷出受到核輻射,他們從昨天晚上開始一直為遭受核輻射的市民進行檢查和護理。
日本總務省消防廳也發布消息稱,該核電站方圓10公裡內醫院的15名住院患者及救護車受到了放射性物質汙染。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這些消息中涉及受輻射人員是否有重合,目前尚無法確認。此外,雖然官方宣布的數字為22人,但是媒體卻認為可能有超過190人有類似的核輻射症狀。
福島縣13日晚些時候宣布,決定對全縣533個避難所的12萬避難者進行全體核輻射狀況的檢查。一個由80人組成的檢查隊伍將從15日開始在全縣的各個避難所進行核輻射檢查工作。在郡山體育館等三處設為檢查的中心,檢查從在核電站居住生活的居民開始。福島縣立醫科大學表示,對發現的核輻射患者提供醫療支持。
另據日本氣象局官員消息,日本受損的福島核電站產生的核輻射雲將繼續從南部吹向北部,致使核電站北部的居民置身於輻射帶上。福島核電站位於日本東北部海岸,東京以北240公裡處,風向將是判斷福島核電站洩漏對環境造成破壞的關鍵因素。
中國 近期不會影響東海海域記者14日從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了解到,海洋部門已加強對管轄海域的放射性應急監測,東海海域採集的首批樣本未發現異常;第二批兩艘監測船將於15日出發。
據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徐韌介紹,日本福島核電站12日出現放射性物質洩漏後,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啟動應急監測預案,第一時間調集海上巡邏的海監船在相關海域進行現場監測與海水採樣。目前,首批樣本正在做進一步的實驗室分析,暫未發現異常情況。
根據預案,東海分局將在距離福島1500公裡至2500公裡的管轄海域內,每隔100公裡設置一個監測點。15日,第二批兩艘監測船和監測人員將攜帶儀器設備,分別從上海、廈門出發,密切跟蹤、監測放射性物質的動態。
徐韌分析說,從海洋環流結構來看,黑潮自西向東和東北方向流動;從氣象條件來看,高空以西風環流為主,因此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的放射性物質近期不會影響東海海域。
另據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報導,據專家檢測,核輻射物質暫時未對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造成影響。
美國美國核管理委員會13日表示,日本地震災區發生的核洩漏事故不會對美國人的健康造成有害影響。
核管理委員會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目前的信息表明,日本福島核電站洩漏出的少量放射性物質已經因天氣原因遠離人群, 「考慮到兩國相隔數千英裡,夏威夷、阿拉斯加、美國海外領地以及美國西海岸都不會經受任何達到有害程度的輻射」。
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已派遣兩名冷卻水反應堆領域的專家作為美國國際開發署團隊的成員前往日本參與救災。
世衛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3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核輻射量已超過安全水平上限,但不會「立即威脅」民眾健康。
作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機構,東京電力公司發布最新消息之際,其他國家的核能專家推斷日本核電站事件影響日本本土以外民眾健康的機率「相當低」。
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秘書長馬爾科姆·克裡克說:「現階段沒有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問題。 」
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公眾健康因日本核電站事件所面臨的風險「相當低」。
俄羅斯 24小時監測大氣情況針對日本核電站接連發生的危機,俄羅斯政府計劃全天24小時監測大氣情況,並著手籌備移動式醫療站,以防患於未然。俄方表示,日本正在控制事態,預計福島核電站的爆炸事故不會對俄羅斯構成威脅。
日本核事故程度如何?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14日發生氫氣爆炸,2號機組喪失冷卻功能,面臨堆芯熔毀的危機,多人被確認遭到輻射,但總體來看,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大規模核洩漏的可能性較低,這一核電站與災區其他核電站都處於可控狀態。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當地時間11時01分(北京時間10時01分)發生氫氣爆炸,上空升起大量濃煙,反應堆所在建築被炸,只剩下「骨架」。但是放置反應堆的容器沒有損壞。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14日說,3號機組的爆炸可以認為和此前1號機組的爆炸同屬氫氣爆炸,即反應堆內部產生的氫氣溢出接觸外界氧氣發生劇烈反應,並非核爆炸。
東京電力公司當天下午向日本政府通報2號機組也喪失了冷卻功能。可能由於向反應堆注水的裝置在之前相鄰的3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時受損,午後2號機組反應堆水位快速下降。工作人員開始向2號機組反應堆灌注海水,但最終燃料棒還是幾乎全部露出水面。
經檢測,2號機組周邊的放射線劑量已經上升,可能是堆芯已經出現部分熔毀。為降低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中的壓力,工作人員已開始釋放其中的蒸汽。
另外,枝野幸男在14日晚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3號機組發生的爆炸使2號機組的混凝土保護體損壞,氫氣得以向外排出,因此2號機組發生大規模氫氣爆炸的可能性很低。即使事態發展到最糟糕的狀況,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也不會達到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
14日,有多名核電站工作人員和自衛隊隊員被確認遭受核輻射,其中包括東京電力公司和來自合作夥伴公司的職員共6人,給3號機組反應堆灌注海水的一名男性自衛隊隊員等。
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洩漏事故,澳大利亞核科學和技術組織前任主席齊吉·斯威特科夫斯基1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對於這次地震和海嘯,日本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所造成損害較小,與美國三裡島核事故不能等量齊觀。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反應堆還沒有損壞到那個程度。目前看來,這一核電站發生大規模放射性物質洩漏的風險較小。
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全國共有4座核電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上述核電站共有11座核反應堆停止運轉。
日本原子能發電公司14日宣布,該公司在11日大地震中自動停止運轉的東海第二核電站重新獲得外部電力供應,將代替應急柴油發電機來冷卻其反應堆溫度。預計反應堆近期將進入穩定的「低溫停止狀態」。
我國核電站是否安全?日本特大地震引發核電站洩漏事件使核電站的安全性問題,以及核電站如何應對重大突發自然災害引起了社會關注。
中核集團公司首席快堆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快堆工程部總工程師徐銤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核安全法規標準採用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研究成果,核電站建設和運行安全可控,但也應從日本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提高對自然的認識,制定更加周全的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安全預案。
徐銤表示,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核事件分級表,這次福島核電站的事件等級被日本官方評定為4級,低於5級的美國三裡島事件,更遠低於7級的車諾比事件。按照現在掌握的信息看,反應堆處於受控狀態,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採取了準確有效的應對措施,不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洩漏的放射性物質是有限的,不會大範圍波及群眾,更不會遠距離飄散。但對後續情況仍應密切關注。
據他介紹,核電站發生意外時確保安全有三大要素,一是安全停堆,二是導出餘熱,三是包容放射性。日本福島核電站基本做到了上述三點,但由於1號機組和3號機組備用冷卻系統失靈,剩餘裂變產物產生的衰變熱量無法導出,高溫燃料和水反應產生氫氣,釋放出來的氫氣在核島密閉廠房內發生爆炸,帶出了部分放射性物質。
徐銤介紹說,日本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為上世紀60年代末建成的首批商用核電站,我國正在運行和建設的核電站多為80年代和90年代後改進型或革新型核電站,安全性能優於首批投運的商用電站。
他說:「我國核電站"門檻"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電站的選址更加保守、安全,均遠離地質斷裂帶,建在穩定的基巖上。抗震標準、防洪標準等都做到了"高一級"設防,並且受國家核安全局的嚴格審查。」
(責任編輯:U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