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解讀十年小米的AB面

2021-01-13 i黑馬

萬字解讀十年小米的AB面

2020-08-12 18:11 小米 雷軍

月落烏堤 | 文

來源|無冕財經(ID:caijwj)

小米,這家用中國北方一種常見糧食名字命名的商業公司,在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它以網際網路公司特有的速度,成為了這個國家,用最短時間踏入世界500強俱樂部的公司。

2010年3月3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4月6日,包括雷軍在內的13人到公司報到,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便「開始幹革命」。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正式發布,隨後,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開始了一番空前劇烈的競爭。

小米公司的十年,恰好是中國科技公司狂奔突進的十年——技術進步帶來了應用和商業的快速迭代,這其中,有的成為真正的創新,而有的卻留下了一地雞毛。

小米的十年,就像一枚硬幣的AB面——它究竟創造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改變了什麼?都很值得去研究。

就在昨天(8月11日),雷軍以創始人的身份,在小米十周年大會上做了一場的演(dai)講(huo),講述了小米創業十年來不為人知的故事,包括小米創立的初衷、經營理念、上市的故事等。

而如果我們把視線再放遠,小米的十年故事,正是中國波瀾壯闊的消費電子市場裡,輕輕激起的一朵浪花。

雷軍演講的AB面:

明星網紅和被掩蓋的真相

在中國的企業界,雷軍的號召力或許僅次於馬雲,他的那些「七字訣」、「風口論」等金句,都被年輕創業者們奉為案頭寶典,而那首《Are you OK ?》則承包了很多人的笑點。

昨天的十周年演講上,51歲的雷軍依然魅力不減,他那口仙桃普通話贏得了米粉(小米忠實用戶)們的熱烈呼應——這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企業家的風範,他更像是一個明星。

雷軍能成為明星網紅,其實並不意外。

2000年5月開始,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深圳、廣州等地的高校做了一次輪流演講。在中山大學,白巖松的演講題目是《白巖松與你暢談人生》,在演講和後面的問答環節中,白巖松提到了一個詞:

「人生範本」。

這個詞語的意思,應該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潛意識,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然後過什麼樣的日子。

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依舊還是最普通的平凡人,但是即便如此,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將要成為的「人」——這個人就可以稱之為「人生範本」。

按照這個理解來說,雷軍顯然符合這個條件,相對於中國其他明星企業家如馬雲、董明珠或者是任正非,雷軍代表了一個普通人在大學畢業後,通過自身努力達到的一個「上限」。

這個上限在當下看來,是非常勵志的:

少年天才,好好學習;考進名校,受到啟發,投身技術,大學創業,收穫成績;得到賞識,成為領導,勤勤懇懇,步步高升;在東家(金山)2007年上市後,急流勇退,從CEO職位上退下來。再次創業,成立小米,財務自由,成為天使投資人。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比較清楚了,小米用了九年的時間進入了世界500強。而作為天使投資人的雷軍更為成功,剝離老金山的金山辦公上市後,雷軍坐擁2家上市公司,還參股了數家上市公司。

2018年,小米開始啟動港股上市,在小米預披露報告中,小米有這樣的描述:

小米2018年的銷售費用雖然是上升的,但是已大大的減少了在中央電視臺做的廣告費,小米自己最好的代言人是他的 CEO——雷軍。

沒有人想到,一個做了幾十年技術研發的工程師,會變成一家企業的最大的代言人,進而演變成當今網際網路上最大的個人IP之一。雷軍還成為了一個標準的帶貨網紅,成為了網際網路營銷第一高管,甚至超過一眾的直播網紅們。

昨天的演講,雷軍重複了「找人」的故事——充滿著戲劇性並且有著一個完美的結局。

一碗小米粥,拉來了曾任微軟亞洲工程院工程總監、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工程總監、Google全球技術總監的林斌;摩託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摩託羅拉個人通訊事業部研發中心總工程師及硬體部總監,摩託羅拉中國研究院通信專利委員會副主席,摩託羅拉亞太區手機質量副主席的周光平博士;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黃江吉;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甲骨文首席工程師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洪峰。

但是雷軍沒有透露的是,他決定做手機之後,創立小米之前,曾經去與金山同在珠海的魅族呆了半年,多少個日夜是與黃章促膝長談過來的,甚至黃章連M9的UI交互文檔設計方案都交給雷軍過目,但最終,魅族沒有獲得雷軍的投資。

不是當事人,外界無人知曉雷軍從黃章哪裡得到了多少有關手機設計的經驗,包括對Android系統UI的設計;包括怎麼做「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的手機;包括脫胎於魅族社區的MIUI社區,甚至可能還有來自於魅族的供應鏈關係,來自於魅族的渠道,來自於魅族對手機的態度。

只是在完成了這些之後,才有雷軍「三顧茅廬」找來這些「大佬」的故事。

演講上,雷軍強調說,小米最寶貴的是工程師文化。

但就在雷軍一再強調小米「工程師文化」,「重視」工程師的時候,他將努比亞的創始人苗雨、ZUK的創始人常程、小辣椒的創始人王曉燕均招致麾下,另外還有OPPO的產品經理王騰、金立手機總經理盧偉冰帶到了小米,而卻沒有看到小米的工程師們得到「重視」和「提拔」,也許埋頭苦幹,奮鬥在一線,但卻看不到上升渠道,才是小米的工程師文化吧。

至於雷軍在演講上,提到紅米一代4400萬的銷量,帶動了供應鏈體系的建立,但估計很很多行業內人士聽到只會一笑了之。

小米的模式,大到CPU、屏幕這種直接被人卡脖子的重要部件,小到電阻電容這樣的元器件,要做到「性價比」,很多時候是下下遊供應商傳遞成本壓力,通俗來說就是壓榨供應鏈,可以說,小米可能不但沒有扶植起供應鏈來,一定程度上,還打壓了中國智慧型手機的供應鏈體系。

蘋果是扶持供應商的正面典型。在蘋果手機的供應鏈中,至少有藍思科技、歌爾股份、歐菲光及信維通信等公司,在成為蘋果核心供應商後紛紛上市,甚至還有一家做外包裝的美盈森,以及正在準備上市的立訊精密。

那麼,紅米帶動的供應鏈公司在哪裡呢?我們也很期待,資本市場上出現「紅米概念股」,讓普通投資者也可以分享紅米帶來的紅利。

小米「出道即巔峰」,雷軍「創業即高潮」,但這並不代表他昨晚的演講能掩蓋很多事情的真相。

小米模式的AB面:

硬體還是生態

在雷軍龐大的版圖裡面,小米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圍繞小米,雷軍搭建了一個以智慧型手機為核心的龐大的生態鏈版圖。

但這似乎也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當小米宣稱自己是網際網路公司時,投資者卻認為它是一家硬體公司。而當小米說它是生態鏈公司時,外界卻認為小米只是一個賣場。

網際網路公司的價值是GMV,硬體公司的價值是銷量,生態鏈公司的價值是整合能力,賣場的價值就是規模。

2010年4月,小米拿下A輪融資,投資方是雷軍及團隊代表的順為資本、IDG資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公司估值2.5億美元,融資額4100萬美元。

此時的小米,成績是0,手機團隊亮相還在3個月以後,MIUI的發布還要等到4個月後,米聊的上線還在半年以後,小米手機1則是16個月以後。

加入小米的那些江湖大佬的出現,無疑證明了雷軍的人脈。在還沒有任何實質性產品出來之前,雷軍僅僅只是靠商業計劃書,便獲得IDG等資本的投資。

2011年12月1日,小米迎來B輪融資,A輪融資的投資方均進行了跟投,此外還引入了淡馬錫及高通。短短一年的時間,小米的估值增長了四倍達到了10億美元,融資額也高達9000萬美元。

在中國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歷史中,小米是高通唯一公開參與投資的手機企業。坊間認為,在小米初期供應鏈及其不完善的情況下,以投資方的方式引入高通,是為了更好的獲得高通在晶片方面的支持。

從那以後,小米幾乎都是高通曆代旗艦晶片的國內首發者,而且在幾乎所有的小米發布會上,高通一定會成為主角。

至於小米1的第一輪公開售賣,還要再等18天,當時的備貨也不過區區10萬臺。倒是MIUI的活躍用戶,增長到了超過400萬。

這也許是小米的網際網路公司的第一個故事,大家投的是什麼?是雷軍這個人,還是他未完成的商業計劃書,以及還沒公開發售的高通加持的小米手機1?

這個問題,沒有人說的清楚,但也成為了小米的模式的困局——我究竟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向何方?

2012年6月1日,小米進行了C輪融資,估值40億美元,融資額2.16億美元,領投方為B輪融資引入的淡馬錫,同時DST進行了跟投。

小米手機1的大獲全勝,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小米「網際網路、軟體、硬體」的鐵人三項戰略初見成效。

當年3月初,小米手機1第100萬臺賣出。到C輪融資時,小米手機出貨已經達到了300萬臺,整個2012年,小米手機達成716萬臺的銷量,營收為126.5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2013年9月5日,小米2013年度發布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發布小米手機3。同一天宣布的,還有小米的D輪融資,由C輪融資引入的DST獨家投資,融資額為1億美元,估值為100億美元。

整個2013年,小米手機完成1870萬臺銷售量,增長160%,含稅銷售額316億元,增長150%;MIUI用戶數突破3000萬,小米配件及周邊產品全年營收超過了10億元,小米初步形成了以手機為中心的生態鏈——也可以說是初步形成了小米手機店的雜貨鋪。

2014年12月29日,新年的前兩天,小米進行了E輪融資,融資額達到了11億美元,這是整個智慧型手機史上最大的單筆融資,而其估值則高達450億美元,E輪融資繼續由DST領投,同時引入了雲鋒基金、PSG、厚樸以及2014年才成立的全明星投資。

整個2014年,小米的戰果非常輝煌,超額完成了雷軍既定的6000萬臺的銷量,基於這個基礎,雷軍給小米2015年定下了8000萬臺的目標。

此後,小米直到上市,沒有再進行融資。

2015年,小米全球銷量被華為全面超越,在2015年12月18日,華為官方宣布手機銷量超過1億臺,而小米銷量超過7000萬部,根據IDC估計,小米當年的智慧型手機總銷量為7100萬部。

2015年成為小米手機最為高光的一年。隨後,小米的出貨量和佔有率受到全面的擠壓。

雷軍在發布會上說,「開心就好」,被認為是對於市場下滑的一種妥協。

到2018年小米謀求上市時公布的財報來看,智慧型手機依然是小米集團的重頭戲, 全年智慧型手機銷量高達1.187億部,帶來了收入11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3%,大致佔到小米總營業收入65%,毛利70.4億元人民幣。

不過有意思的是,小米網際網路服務同比增長61.2%,全年貢獻收入160億元,並且網際網路服務毛利為102.7億元,比智慧型手機的毛利70.4億元還要高一大截,這些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廣告——MIUI月活躍用戶達到了2.42億人同比增長41.7%,伴隨小米網際網路服務的廣告,MIUI被打上了「ADUI」的標籤。

這一年,小米生態鏈升級版的LOT持續落地並推進。到年底,搭載小愛同學的終端激活用戶數,超過1億,這可能是全球人工智慧工具中,第一個公布激活用戶數超過1億的公司了。

而且,小米商城成為了僅次於天貓、京東的第三大電商平臺,驚不驚喜?

至此為止,小米的模式究竟是什麼?依然是說不清。

從財務數據來看,小米的發展,完全符合網際網路公司的GMV估值定位、完全滿足了市場對於硬體公司銷量對估值的影響程度,同時,生態鏈公司的整合能力以及LOT的發力,造就了雷軍生態鏈龐大的版圖,也給了小米估值的一個額外加分項,小米商城的發展,成為「第三大電商平臺」體現了賣場的規模價值。

看上去很完美。這也是小米在上市時,雷軍說要讓「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一年升值一倍的本錢和底氣。

然而,市場和雷軍開了個不小的玩笑——小米上市後絕大部分部分時間都低於發行價,昨天(8月11日)小米的收盤價為15.02元。

網際網路營銷的AB面:

高管KOL化和產品參數化

2016年11月17日,丁磊在烏鎮網際網路大會第一天議程結束後,邀請了眾多的大佬,參加了他的「豬肉宴」。

席上,除了在商場上殺得火熱的雷軍和周鴻禕,還有華為系的兩個掌門人:剛履新接替劉江峰的趙明和華為終端負責人餘承東。

與餘承東坐一起的,便是華為給了第一款「360特供機」的「教主」周鴻禕,華為提供給360有且只有一款特供機的名稱叫「華為閃耀」。之後,被叫停的「閃耀」被自家的「榮耀」代替,而獨立運營的榮耀,藉助貼身的「模仿戰」,成功拉進了與小米的差距。

與趙明隔著一個張亞勤的雷軍,估計沒想到當他出席第二年的烏鎮會議時,網際網路手機第一品牌已經易主,而後小米再也沒有染指。

「以小米的方式,來迎戰小米」成為了2012年後,整個中國智慧型手機界公開的戰術——「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最先迎上去的,便是周鴻禕的360特供機,隨後中興的努比亞,聯想的ZUK,華為的榮耀等傳統手機廠商的子品牌,開始輪番上陣,而以樂視超級手機、小辣椒手機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則高舉高打,直擊小米腹地。

從現在來看,這一打法也鮮有成功——小米是有護城河的,它不僅僅開創了智慧型手機的網際網路營銷的新局面,還進行了不斷升級迭代。

首先,小米打開了高配置智慧型手機低價化的市場。智慧型手機的價格,並沒有因為小米的出現而被拉低,該走高端高價的依舊走高端高價,該開發低價走低端的依舊在走低端。

小米的出現,迅速掃清了低價低配的山寨機市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從幾百上千家的山寨手機,變成現在「華米OV+蘋果」的「BIG5」結構,小米功不可沒。

對於定價,小米一再強調「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小米一再宣稱「同配置價格最低,同價格配置最高」,小米一直在表示「小米硬體綜合利潤率低於5%」。

但小米沒有告訴大家的是,在中國的製造業企業中,硬體製造的利潤率能夠超過5%的公司,實屬鳳毛麟角。

即使這樣,小米的硬體價格究竟是什麼水平,外界也是不得而知。如果真是「價格厚道」的「良心產品」,那麼以最新的K30 Pro來說,前面小米高管才說自己定價是一步到位,還鼓勵消費者放心購買,「我們做手機就是為了不掙錢賣給大家啊」。結果到了6·18,K30 Pro價格直接減去了700元,前後也不過是5天的時間。

不賺錢交朋友,是不是意味著賺的就是「朋友稅」?

其次,小米沿襲和擴大了行業的「爆品思維」。雖然說,一年一次發布會,發布一款或者兩款手機的方式,來自於蘋果,而國內最好的老師是魅族無疑,但是真正讓智慧型手機爆品、並擴大到生態鏈產品爆品這一思維的,無疑是小米。

小米手機開始的幾代,基本上都是一年一次,一次1-2款手機,2-3個配置,每一款都極具代表性,都會大賣,而且到後期,就算是多款、多配置,也一樣沿襲了這個思維。

擴大到小米供應鏈,不管是「米家」或者是升級後的「小米有品」,上架的供應鏈產品,也同樣沿襲了這個思維,從平衡車、手環、智能手錶,再到充電寶、巨能寫的中性筆,都採用了這樣的方式。

而以這種方式來打開市場的,在我們看來,就是小米的「飢餓營銷」,雖然小米高管們一直在否認「飢餓營銷」的說法,但是小米則的確是這樣做的。小米手機從第一代開始,就採取了分時間段、分批次的上架銷售,並搭配F碼進行預售,第一批多少臺、第二批多少臺這樣的方式,潛意識就是告訴消費者,我這個東西緊俏、貨少、價格低,要買就趁早,要快,該熬夜熬夜,該搶購搶購,早買早享受,買到就是賺到。

這種營銷方式好不好呢?好。作為一個老米粉,搶米2用了三輪,同時用了電腦和手機作為工具,並四處從黃牛手中買F碼的過程,現在還記憶猶新曆歷在目。之後,隨著可選擇性的擴大,這種搶購行為就放棄了,能買到就用用,不能買到就換唄。

缺貨,一方面製造熱銷假象,另一方面,就是製造了龐大的黃牛,這些人對手中的手機進行加價,二次銷售的行為,我們不評價是否好壞,只不過小米曾經的這種營銷方式,是值得商榷的。直到小米手機10,這種情況才少有改觀。

簡單的把「飢餓營銷」的鍋,推到供應鏈的身上,是對供應鏈的不尊重,如果不走「輕資產」路線來降低風險,那麼,多備貨,多給供應鏈利潤,比什麼都強。

與小米飢餓營銷遙相呼應的,應該就是小米高管的KOL化,智慧型手機行業高管KOL化,起始應該就是小米。

從黎萬強開始,小米手機所倡導的「參與感」,實質上就是高管下場互動的行為而已,當這種互動開始商業化,高管個人微博開始進入商業帶貨之後,自然而然就成為了KOL,甚至「帶貨網紅」。

小米手機的高管群體,自始至終是智慧型手機行業最為活躍的一群人,他們組成了小米手機在網上的引導性聲量,從他們開始,培養了一大批圍繞在他們身邊的大V或者忠粉,這些人為外延,形成了小米在網際網路上最為龐大的宣傳陣容。

從小米1開始,小米每一次開放購買、每一次新品發布、每一次活動預告都會有著有組織的預熱、開始、後續的完整連接步驟,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完美的網際網路營銷模式,包括這次「十周年」演講,演講三分鐘,準備半個月,各種預熱,開始演講,演講後續的通稿及宣傳,一整條營銷組合,完美詮釋了小米的網際網路營銷實力。

如果小米真像他的高管們所說是「一個不懂營銷的品牌」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會營銷的品牌了。

只不過這種模式,很容易造成反噬,或者互相打臉,這方面,我們就不展開細說了,上文中K30 Pro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畢竟,「重複小米那堆高管的話,什麼擰螺絲啊,什麼53秒售罄啦,什麼PPT手機,什麼有本事來賣,什麼現貨,什麼855獨佔兩個月,就是打小米的臉。」

此外,小米「專注,口碑,極致,快」的執行戰略,是小米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一直認為,將一個產品做到極致是很難的,小米手機從一代開始,到現在的十代,實際上,在同時期的主流手機中,沒有很明顯的短板,也沒有特別有競爭力的賣點,也就是說,小米手機傾向於設計一款「水桶機」。

這樣的設計,就很符合小米的「7字訣」,專注、快速的做出一款時下主流配置的極致手機,而且沒有太明顯的缺點,以獲得一定的口碑,從而實現快速推向市場,這個過程,需要的就是把控。

針對這一戰略,小米選擇了非常有效的方式:參數具體化。

這種方式,很容易將年輕人已經培養起來的網上購物的習慣,繼續在智慧型手機行業延續。以前買手機,基本上都會去手機店裡面買,消費者關心的可能是品牌、售後、體驗等等賣點。

而小米,選擇了最為直觀的一種方式,來讓這些人在網上選擇手機,那就是將手機主要配件的參數具體化、透明化。比如CPU的頻率、攝像頭的像素、內存組合的大小、屏幕的尺寸和材質、電池的容量和充電功率等等,甚至小到一顆馬達,都可以具體化、透明化地列出來。

這種對比是直觀的、可供選擇的,也是有效的。但參數在手,未必就是體驗在手。

一個常見的場景是,在面對同一個景色,明明你手上的小米手機攝像頭的參數,或許可以碾壓你朋友手上的蘋果手機,但無論怎麼拍,你總會感覺,你拍出來的照片還是讓你感覺沒有競爭力。

這就是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區別吧,原因你懂的。

品牌屬性的AB面:

民粹和屌絲

2018年7月10日,雷軍在慶功宴上承諾:「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畢竟,這是「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說到「年輕人的第一xxx」,就有必要說一下小米的「愛國營銷」,這個帽子,不是別人扣的,而是小米高管們自己給自己帶上的。

發布S1的時候,「我心澎湃」的「中國芯」;

發布紅米手機時,就成了「國民手機」;

發布小米電視2S時,開始導入「新國貨」,

進入DXOMARK榜單後,自己就是「中國明珠」;

展開一次3·15促銷,也要帶上國貨的標籤;

甚至發布一個吹風機,都先給自己貼一個大大的標籤。

與這種風格及其相似的,是「惡俗營銷」,可以說智慧型手機行業的惡俗營銷,起始也源於小米。

屌絲這個詞,來自於小米,自嘲也好,中性也好,至少,這個詞語體現的還是惡俗,好玩的是,還將Adidas的商標抄過來,叫「Adiaos」,拆開看,不就是「a diaos」麼?

如果說「屌絲」惡俗還有點牽強附會的話,那麼劉詩詩代言的紅米手機,就不那麼有意思了。

如果還覺得這個可能是手誤的話,繼續往下看。

如果不夠,再來點其他的;

如果這些年代久遠,沒有啥印象,可以看看小米10青春版:

當然,對於生態鏈產品來說,也許情趣用品這麼做是無可厚非的。

小米可能是,智慧型手機或者說所有行業中,唯一一家拼了命的貼「愛國營銷」,又同時從官方到高管在做惡俗營銷的公司。至於這樣做的效果怎麼樣,其實是可以看到的,當一個公司一個品牌開始用「新國貨」這樣的民粹主義極強的標籤化詞語來做營銷時,意味著極有可能這個品牌已經陷入到非常巨大的公關危機之中,畢竟這種愛國營銷的反噬作用會非常巨大。

而惡俗營銷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這種涉及到代言人——還是女性代言人,當季主推機型如小米手機5、小米手機10青春版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就真的適得其反。

看起來一個比一個low的宣傳詞,的確對於一家公司來說,無法不讓人懷疑及猜測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或者員工素質,尤其是這些高管。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交給新媒體運營團隊來運營的,高管們並不知道,但是,網民們只看到是你高管或者官方的帳號發出來的,其他的,who care?

企業文化是個飄渺的東西,你說他有吧,他就有,你說他沒有,那他就真的沒有。你說他有用,他就有用,你說他沒用,那他就沒用。但是,一家跨國企業、上市公司的一群高管,像是一群噴子,活躍在微博第一線,說著一些不合時宜的話,看起來真的不是那麼回事。

這話說的就是小米。

性價比的AB面:

壓榨和閹割

我們從小米的發家、營銷等各方面再看小米的AB面的時候,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那就是小米對於中國智慧型手機行業的意義在哪裡?

小米10年,是中國智慧型手機行業高速發展的十年,小米也是這十年間,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

小米代表了一家初創公司利用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迅速找到風口,以高舉高打的方式,利用資本,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和市場佔有,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這一模式,逐步擴大到了整個中國智慧型手機行業。

小米做對了什麼,這是不言而喻的。小米成功地將智慧型手機這個品類的產品,迅速利用低價將其在中國普及開來,而且小米生態鏈上推出的產品,幾乎都複製了這一套成熟的打法——不出則已,一出必定是低價暢銷。

但是,這樣的方式,小米無法回答外界的質疑:小米的方向在哪裡,小米要成為偉大公司的基因在哪裡?

小米做錯了什麼?這個不好說,事實上小米很少犯錯——幾乎在每個階段都走得很穩。小米至少在這十年中,在當時的階段和市場中,小米所做的決策,在當時都應該是對的。

如果真要說,小米做錯了什麼,也只能是事後諸葛亮的論述。

首先,小米對供應鏈的傳遞成本壓力,是行業中比較高的。坊間一直傳聞,說周光平在管理供應鏈的時候,在屏幕上得罪了三星的高層,導致三星要對小米進行斷貨,而得罪的原因,就是在小米如日中天的時候,試圖利用龐大的銷量來讓三星在價格上讓步,最終的結果是,雷軍飛了四次韓國,解決了屏幕的供應,周光平則將供應鏈交出,由雷軍兼管,而周光平,則逐步淡出小米的管理。

面對強勢如三星這樣的公司,小米都進行這種供應鏈的壓迫,對於中國競爭激烈的元器件、代工廠而言,那就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論是手機,還是供應鏈產品,小米在找代工企業的時候,都會進行兩種談判,一種是來料加工,一種是包工包料,據了解,小米更多的是包工包料的加工行為。

在採購方面,小米會代表代工廠出面,找供應商談價格,通常的行為就是,拿量壓價。

這種方式是否有效?十分有效。但是在我們看來,是不利於行業發展的,供應鏈是一個整體,一環的利潤低了,意味著這一環的投資就少了,那麼在這一環,極有可能出問題,導致供應鏈脫節。

就拿電子產品最為常見的電阻電容來說,國際主流的品牌是韓國的三星、日本的村田,中國臺灣地區的國巨與厚生,國內主要是風華,但是在MLCC(疊層式電容)這個品類,目前就三星、村田、國巨、厚生有,風華的產能非常有限,而中國電容電阻的廠家超過數百家,那為什麼這數百個廠家搞不定這個東西呢?最大原因就是長期低價低利潤導致企業沒有錢去投入研發。

此外,重營銷,輕研發的現狀,也是小米被人詬病的地方之一。

前期的小米,對「黑科技」一直有自己的見解,於是有雄心勃勃的晶片計劃,哪怕「九死一生」也要將晶片拉到沙子價。

但是後來就變成,造汽車為什麼要造發動機這樣的言論了。

如果造汽車不用造發動機,是雷軍給自己找個一個臺階。那麼,小米高管的「豬肉論」則是將小米自研打入到了谷底。有網友甚至在「豬肉論」出來之後,這樣評價這件事:

「說到底,小米就是高通、三星在中國的打手,為什麼一個佔有率第四的會拿到驍龍865、一億像素、LPDDR5的首發,而不是第二三名的OV,因為小米在網上的KOL聲量最大,以8%的佔有率佔了超過60%的聲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花的錢多,養得多。」

而且,在華為被美國圍追堵截一年多以後,陷入非常被動的情況下,小米的高管還不忘記懟一下華為。明眼人都知道。,友商就是華為。

王陽的這句簡單的話,被解讀為這就是小米內部對現階段華為的態度。

如果小米真的在以後的發展中,能腳踏實地的做到「技術為本」,真正的重視工程師,培養強大的工程師文化,少懟友商,少黑化友商用戶,那肯定是所有人都樂見其成的。

畢竟「供應商技術」,有什麼好說的呢?十年演講上讓人大開眼界的透明電視,如果韓國LG某一天斷供屏幕了,估計小米也只能宣傳軟體了。

對於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也許在未來三五年內,會有所改觀吧。小米一路走來,的確有不少的經驗教訓需要總結,在這個混亂的時局下,未來的發展也面臨著各種未知的困難,希望雷軍能在十周年之際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小米的價格很低麼?是的,很低,相對於市場的主要競品,以及主流品牌,小米的價格是比較低的,但是,如果擴大到整個行業呢?還有很多沒辦法統計的產品,他們的價格是高或者低呢?這個問題,問問「非洲之王」傳音,問問在深圳華強北還在堅持做山寨機的那些小廠家們,看看他們的價格與小米的價格誰高誰低。

那麼,小米就真的是良心產品了麼?我們看來,也是未必。

「性價比」意味著「低溢價」,意味著在有小米品牌背書的情況下,小米的產品都能實現標稱的功能,溢價低,意味著可能要在手感、外觀、體驗等看不見的地方動手腳。

我們以搭載驍龍765G處理器的K30來說,這款機器標稱「支持 移動 5G / 4G+ / 4G / 2G,聯通 5G / 4G+ / 4G / 3G / 2G,電信5G / 4G」,的確,從宣傳來看,是都支持,但是我們看看他支持這些網絡的頻段,官網是這樣顯示的:

再看看同樣基於驍龍765G的OPPO Reno 4(標準版對標準版)來說,其官網支持的網絡頻段如下:

你可以說Reno 4比K30貴很多,這個的確。而且也可以狡辯說K30的5G的確支持啊,是的,5G功能的確是實現了的,畢竟有兩個5G頻段支持。但是,對於手機來說,最主要的功能是通信,頻段的缺失,意味著斷流、掉線和信號不好。

如果在特殊情況下開車自駕,走著走著,信號沒了,就問你慌不慌?

「性價比」與「高溢價」永遠是矛盾的。「性價比」就像緊箍咒,已經將小米系的產品逼迫到去「看不見」的地方動手腳降成本——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性價比」。

在最近一兩年,性價比也讓小米吃到了「苦果」。在上探「高端」之路上,小米走得十分艱辛:從小米NOTE到小米MIX,再到如今的小米10,小米一次次努力,才勉強獲得2.6%的佔有率。而如果無法上探高端,也就意味著小米無法獲得品牌的「高溢價」。

對於損失功能而實現的性價比,的確沒什麼價值及意義。至於「性價比為綱」這樣的公司戰略,看起來更像是說給韭菜們聽的,畢竟公司存在的意義是以獲取利潤為前提的,所有利潤的前提就是成本和定價,一個可以為了銷量不顧及原價購買的首發用戶,短短5天時間可以降價700元的公司談「性價比為綱」,是真的麼?

也許,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意義,畢竟,「存在即是合理」。

說到底「性價比」不過是「價格戰」的變種。曾經的中國家電行業深受價格戰之苦,其中尤以電視機行業最為典型。如今,小米再次用「性價比」這一武器,成為了電視機行業的第一,整個行業被攤薄的利潤率,對中國整個電視機行業、面板顯示行業、甚至電視機晶片行業來說,都是一個沮喪的壞消息。

小米AB面的背後:

為什麼而奮鬥

小米手機發展的十年,實際上依託的是中國智慧型手機龐大的市場。

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3G牌照,中國正式進入3G時代。

而在3G牌照發放之前,中國為了醞釀和發展中國標準的TD-SCDMA制式,將3G牌照拖了至少5年以上,這5年的時間,是中國打造TD-SCDMA全供應鏈的時間,後來市場的發展,雖然TD-SCDMA受到了不少的非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標準的3G網絡,是中國試圖第一次在通信主權上發起的全面衝擊,以此為代表,中國由中國移動承建,舉全國資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單一3G網絡,依靠3G網絡的覆蓋和完善,中國終於迎來了在4G時代的磅礴發展。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布4G牌照。由於中國移動在TD-SCDMA上的巨大投資並沒有帶來網速、應用等方面的進步,中國移動迅速開展了4G網絡的搭建和鋪設,並迅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網絡。至2019年底,中國移動的4G基站有288萬、中國聯通有141萬、中國電信159萬,佔到全球4G基站數量的一半以上,覆蓋了超過97.3%的行政村,這是中國無線通信的最偉大的勝利。

藉助最大、最快的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優質的運營商服務,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們,迎來了通信時代最大的風口——智慧型手機。3G時代的「中華酷聯」到4G時代的「華米OV」,中國智慧型手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同時,中國製造業的紅利、供應鏈的完善,才能培育出小米這樣的輕資產、重營銷的網際網路基因的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完美的利用了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甚至包括最核心的設計都可以外包出去或者直接採用公版,他們不需要投資新建工廠,因為有富士康之類的代工企業幫他們完成製造和組裝並直接發貨到市場,中國這個龐大的世界工廠,掌控了供應鏈的玩家,基本上都能做出規模來。

另外,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網際網路發展、物流行業發展帶來的便利性,造就了「網際網路基因」背景的一大票公司的崛起,小米就是其中一個。

但「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從之前10年來看,小米似乎就是個圍繞智慧型手機而發展起來的公司,它為什麼而奮鬥,按照小米公開的宣傳,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麼?

雖然這句話在小米的各種發布會中不斷地重複的出現,從小米不斷調整的方向來看,我們可以認可小米的產品以及小米試圖通過產品表現出來的「價值觀」。

但是這並不能說,小米真的對整個智慧型手機行業、以及小米生態鏈所在行業產生了多大的影響,亦或者將這種影響通過產品傳遞給消費者。

從公開的信息分析,小米所能傳遞的,似乎只剩下「低價格」一個途徑。而其他,不怎麼會講故事的同行們,不見得對行業的貢獻,比小米的低。

目前,中國所有的高新技術行業、通信技術行業,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這些壓力不僅僅是面對市場競爭時帶來的,更多的是外部不可控制的環境所帶來的。當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來對研發進行反哺,當供應鏈沒有足夠的利潤來支撐其完整的狀態,那麼,自身的研發實力和供應鏈的脫節,一定會導致製造業的空心化。

沒有製造業的國家,是沒有科技創新的。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給消費者的價格便宜了,消費者能夠更多消費得起了。要是這麼理解,自然也行,但是,可能就永遠不能消費更為先進、更有優勢的產品了,為什麼?因為廠家沒錢開發了。

我們認為,如果小米模式繼續下去,從高管開始都KOL化、繼續以「性價比」的名義進行「價格戰」,並且在各行業開始蔚然成風的話,長期來看,對於產業來說,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尤其是重營銷、輕研發的過往如果繼續下去,也和目前強調的自主創新,強化核心競爭力等方針相違背。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隱患。我們原本也期待小米十周年的演講及發布會,能帶來不一樣的東西,雷軍真的能用聊天的方式,來和大家聊聊,他想成為的小米,和消費者們想要的小米。

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我們只看到了小米十年的回顧,和一場所謂面向未來十年的產品發布會,發布會上,依舊充斥著各種第一,各種「黑科技」,各種數不清的牛逼之處,但是,依舊沒有給人們說道說道,小米是誰。

[本文作者財經無忌,i黑馬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caijwj)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以十年致敬未來,小米手機工藝探索歷程
    小米10至尊紀念版擁有陶瓷黑、亮銀版、透明版三款配色,款款經典,也恰好是對小米手機十年工藝的最精煉總結。每一次產品迭代,都是對工藝的再次理解,對美學的重新詮釋,對材質的淬鍊再造。也正是因為過去十年的工藝積累,才有了現在的至美呈現。小米手機的十年,是工藝探索的十年。
  • 人類圖線上1對1解讀、萬字全盤解讀報告 訂購須知
    常見應用場景,如原生家庭問題、家人關係及親密關係、親子互動、洞悉天賦、事業選擇、人才篩選、價值觀和動機解讀、消除內耗糾結等等。如想預約解讀,解讀前請思考通過解讀,想要消除的困擾,或者希望了解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解讀,事半功倍。4. 由於精力所限,每天只接1-2位1對1解讀,解讀報告則會在訂購1周內發送。
  • 雷軍演講:小米過去十年做了啥,未來十年要做啥
    7cXEETC-電子工程專輯當然,今天的小米,可能離各位的期望,還有一些距離,但未來成長的速度註定會超過大家的想像。7cXEETC-電子工程專輯5.2   這十年,小米改變了什麼?小米的十年,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十年。和這個偉大的時代同行,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 小米全新OS來了!十年夢想之作,主流應用已適配
    ▲ 點擊藍字「小龍軟體工作室」,關注最新IT資訊4月27日消息,小米公司將於今天下午正式召開新品發布會,屆時面向年輕人打造的小米10 青春版和全新作業系統 MIUI 12 將正式亮相,最引人注目的是小新全新設計的 MIUI 12 作業系統,在發布會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小米官方曝光的 MIUI 12 作業系統的功能細節!
  • 小米10 至尊紀念版評測:壓上十年家底 能一戰成名?
    雷軍也在微博上對這個頗接地氣的名字進行了解讀,至尊意味著它是超大杯,而紀念版則表明它是小米十周年的結晶。小米10 至尊紀念版包裝盒雖然這款手機被稱作是小米10 至尊紀念版,但其實它已經是一款全新的產品,超脫了小米10 Pro,聚集了小米迄今為止最高超的技術和工藝。那麼今天我們就詳細聊聊這款米10超大杯,看看它究竟至尊在哪?
  • 法官方金剛因公殉職 曾4天寫出1.5萬字解讀法律文章
    4天寫出1.5萬字解讀法律文章  位於鄭州第四巡迴法庭的1005辦公室,還是方金剛在世時的模樣。當天合議案件的材料放在辦公室一進門左側的低矮茶几上,下級法院的裁定書、摁著當事人紅手印的再審申請書、案件相關審查報告鋪了滿滿一桌子。  三位法官正合議的是一起涉及土地登記的行政再審案件,承辦人是方金剛。
  • 男子潛心十年創作40萬字小說 素材來源於身邊人被騙故事
    近日,有消息稱男子被騙寫40萬字小說。據了解這些故事都取材於身邊,姜迪偉說「身邊人受騙,而我卻無能為力。」於是將拯救的目光投向文學。他的小說《寄生》,批判現實主義風格濃厚頗有巴爾扎克的遺韻,但是其中語句也不乏中國古典文學的影子。他表示自己潛心創作十年,多虧了家人的支持與幫助。
  • 十年米粉搶到小米11雷軍籤名版 12GB+256GB售價4699元
    近日,一位十年小米老用戶幸運搶到了小米11雷軍籤名版。點擊京東購買入口  這位米粉表示,搶到雷軍籤名版小米11的那一刻簡直太激動了,這款手機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塊好屏幕,作為一個視覺設計工作者來說,選手機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屏幕,小米11這塊屏幕簡直直戳心房。
  • 數據應用系列(1)-ab測試
    雖然控制變量法已經被創造了百十年,但這個「古老」的方法也是後期設計實驗、設計平臺以及數據分析上的一個基本依據。 03 ab測試有哪些優點 那麼ab測試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有哪些優點呢?
  • 晉級世界最年輕五百強,小米憑什麼?
    分享人 |劉德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小米集團首次登上美國《財富》雜誌發布的2019年世界500強名單。成為繼京東、阿里、騰訊之後第4家登榜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是全球第7家登榜的網際網路企業。小米從成立僅8年就急速登榜,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為什麼能有這麼快的速度?以下是小編整理出的一份萬字筆記,邀你共讀。
  • 南極電商的AB面
    在服裝服飾行業,南極電商的「AB面」尤為扎眼。A面,高毛利率、低費用率、低庫存、輕資產、現金流充沛等指標,都在述說一家優質公司的傳奇;B面,品牌授權的模式、高頻的品類擴張,卻遭受到品質管控、侵權糾紛、甚至財務真實性等質疑。二級市場的劇烈波動,無疑讓投資者更加聚焦於B面。靠經營品牌高速成長的南極電商,能度過這次信任危機嗎?
  • 雷軍:冒險和務實創造了小米
    創立十年,小米成功上市,躋身世界五百強,手機出貨量重返世界前三的位置。可以說,小米用十年時間交上了一份可觀的成績單,雷軍也早已擁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這位「勞模」如今依舊保持著不停歇的高速運轉,他的這個煩惱依然沒有消失。
  • 萬字長文深度解讀:小米的蝴蝶效應
    目前,小米實體店有三種,自營叫小米之家,授權加盟經營的叫「小米專賣店」(小米委派店長),還有一種叫「授權體驗店」(小米不派店長)。為了激勵經銷商信心,小米7月1日將之前運營小米之家的所有團隊調度到授權體驗店支持經銷商,並計劃將五彩城和世貿天階這樣被稱為「朝聖的門店「之外,全部交給經銷商激勵其「搶堡壘」。
  • ab血型為什麼不能獻血 ab血型輸血需要注意什麼?
    ab血型為什麼不能獻血 ab血型輸血需要注意什麼?時間:2017-07-29 13:14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ab血型為什麼不能獻血 ab血型輸血需要注意什麼? 現在獻血都要檢測是何種血型,然而ab型血的人有的時候不能獻血,為什麼呢?
  • 文具行業新巨頭誕生:一支筆能寫17萬字,號稱最能寫的中性筆
    但是,最近又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中性筆,號稱最能寫字的中性筆,一支筆能夠寫17萬字,一支能夠頂4支筆使用。文具行業誕生的新巨頭,不是新出來的公司,而是我們熟悉的小米公司,可能誰都沒有想像到小米會做中性筆,而且價格還賣得如此便宜,這次小米的中性筆,價格比晨光還要便宜,9.99元就能買10支,堪稱巨能寫巨順滑巨便宜。
  • 一文解讀嫦娥五號月面起飛
    「月面起飛前 8小時左右,探測器的『大腦』——GNC(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開始工作。3000牛發動機點火、上升器起飛後,GNC系統迅速判斷出上升器的實時狀態,進而將其調整成垂直狀態。」502所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 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楊巍說。理想的狀態是落區平坦。考慮到採樣後上升器要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上升器選擇「發射場」的過程。
  • 雷軍「加碼」小米11,這一次小米能衝上高端市場嗎?
    年初,雷軍喊出「小米10是我們過去十年積累的集大成的作品,同時也開啟了小米未來新的十年。」口號,推出了小米10。年中,在小米10周年之際,雷軍公開演講《一往無前》。上半場,把小米的十年過往濃縮成了五句話,給自己貼上「重新創業」的標籤,動情之處,雷軍哽咽,米粉抹淚;下半場,雷軍重推小米10至尊紀念版、紅米K30至尊紀念版和小米透明電視。
  • 「中科館大講堂」大自然的AB面——當詩詞遇見科學
    時間:5月4日(周六)14:00—15:30地點: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題目:大自然的AB面——當詩詞遇見科學嘉賓:陳徵(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教師,第21屆茅以升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嘉賓簡介】陳徵 第2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 盤點字數超過2000萬字的男頻小說,書友:水不動了就別寫了
    盤點字數超過2000萬字的男頻小說,書友:水不動了就別寫了在男頻小說中裡面,玄幻、都市都是最火的題材。個人感覺男頻小說一般是男主狂拽酷霸泡妞打架,沒啥好寫的,水很多啊,但是今天小編就是要跟大家聊聊五部字數超過2000萬字的男頻小說。這些作者真是太能寫了,我真佩服他們的毅力。第一部:《帶著農場混異界》目前已經更到2770.35萬字,八千多章,寫了將近十年了。
  • 解讀《一往無前》2、小米手機誕生,分娩的劇痛
    2000年之後,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這十年培養了很多的人才。此時畢業大學生,去到網際網路行業在高度市場化的陣地錘鍊10年,已經磨礪得鋒芒畢露,正好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展拳腳,小米最初的工程師都是這些年輕人。為何叫小米?公司為什麼會叫小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