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一往無前》2、小米手機誕生,分娩的劇痛

2020-12-06 曉書童頻道

三十顧茅廬

我們接著講後面的故事,雷軍下定決定之後,立即開始組建創業團隊。這個項目的難度可想而知,他需要的當然都是最頂尖的人才。

找的第一個人叫做林斌,是當時的谷歌工程院副院長,谷歌全球技術總監。在谷歌退出中國之前,來自公司總部的壓力以及外企在中國的種種不適應,兩面夾擊著林斌。他已經萌生了辭職之後自己創業的想法,打算做一個在線音樂的項目。

這個時候,雷軍找到他,在一張餐巾紙上畫出了鐵人三項的模式圖,邀請他一起幹,林斌很快就答應,成為了小米的2號員工。

緊接著林斌為雷軍介紹了一位微軟的頂級工程師,黃江吉。他1996年進入微軟總部,一直到負責微軟的核心業務大規模資料庫管理,之後又擔任手機作業系統的工程總監。他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親歷者,也親眼見證了微軟在手機系統上的敗落。

黃江吉與雷軍相聊甚歡,決定共同起事。

同樣是在林斌的介紹下又找到了谷歌的高級產品經理,軟體工程師洪鋒,也是位技術大牛。平常沉默寡言的他,見到雷軍一反常態的提出了一大堆問題。與其說是雷軍在面試合伙人,不如說是洪鋒在面試自己將來的老闆。

洪鋒問「你之前做過手機嗎?」「沒有……」「那你認識中國移動的老總嗎?」「不認識……」「你認識富士康郭臺銘嗎?」「郭臺銘我倒是認識,只是他不認識我……」

回答完這三個問題,雷軍覺得已經沒戲了,處於禮貌他堅持尬聊了很久。結果沒想到洪鋒最後總結道:「這件事兒夢想足夠大,邏輯上也算靠譜,但是從規模和瘋狂程度上來說又是非常不靠譜的,但是我決定來挑戰一下。」

雷軍長舒了一口氣,合伙人+1。

在洪鋒的介紹下,又找到了工業設計領域的天才劉德。他此前並未涉足網際網路與科技界,對雷軍的影響力也不曾耳聞,更不知道什麼移動網際網路的趨勢。但是他在工業設計上的藝術造詣賦予了之後的小米產品極大的魅力。

就在雷軍忙著找人的時候,正巧當年金山的老部下黎萬強剛剛辭職,來向老領導辭行。當年黎萬強在金山帶領著一支團隊專門做用戶互動設計的,對於此時的雷軍來說,他正是做手機系統用戶交互界面設計的最佳人選。

黎萬強辭職之後打算發揮自己的業餘專長開個攝影棚,雷軍說別扯淡了,來跟我幹吧。他當即便選擇再次跟隨這位老領導,開啟創業之旅。

雷軍選擇合伙人和員工都堅持一點,就是有沒有創業的心態,是否願意接受降低工資而持有公司的期權就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因為只有相信未來的人才會全力以赴,這才是雷軍最需要的戰友。

團隊組建到現在,全部都是搞軟體的,急需一位手機硬體負責人。找了100多人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其中有一個候選人在摩託羅拉工作了十幾年,各方面他條件都非常合適,雷軍多次邀請他總算是說動了。但是談到薪資的時候,發現這個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高薪,還特別在意每年的休假天數,卻對期權和股票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就是典型的創業者與打工者的思想區別。雷軍果斷放棄了,因為沒有創業心態,哪怕能力再出眾,也不是他想要的人。

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曾擔任美國摩託羅拉總部核心項目組的核心專家工程師周光平博士,他是一位對手機研發和供應鏈都非常熟悉的專家。剛剛跳槽到戴爾,負責戴爾手機的研發。但當時戴爾高層對做手機這件事兒搖擺不定,這讓周光平的處境很尷尬。

雷軍的橄欖枝遞的很是時候,雙方溝通的格外順暢。周光平加入之後,還帶來了一支由幾十名頂尖工程師組成的硬體團隊。在摩託羅拉衰落之際,能把這支團隊收入麾下,確實是小米的運氣。

隨著周光平的加入,雷軍、林斌、黎萬強、洪鋒、黃江吉、劉德,7位創始人聚攏。其中5個人有工程師背景,2位有設計師背景,5個人是海歸。分別來自微軟、金山、谷歌和摩託羅拉,大都管理過幾百人的團隊,這無疑就是一隻超豪華創業天團。

很多創業者都抱怨找人很困難,雷軍為了集齊這7顆龍珠,也是煞費苦心。那段時間他80%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找人和面試上。他說找人三顧茅廬是遠遠不夠的,要三十次顧茅廬,必須要拿出足夠的決心,足夠的時間才可能辦到。

2000年之後,中國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這十年培養了很多的人才。此時畢業大學生,去到網際網路行業在高度市場化的陣地錘鍊10年,已經磨礪得鋒芒畢露,正好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展拳腳,小米最初的工程師都是這些年輕人。

為何叫小米?

公司為什麼會叫小米呢?

幾位創始人認真討論過的名字有「紅星」「紅辣椒」「黑米」。他們其實很迷戀黑字,覺得黑色天然就給人端莊酷炫的感覺,所以一開始定的名字叫黑米。

後來雷軍想到了自己喜歡的一句話:「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意思是說在佛祖看來,一粒米的分量也能如同一座山,米雖小卻集結了許多的姻緣所成。功德的多少不在於外在的豐匱,而在於內心的乾淨與虔誠。

那就叫大米?但是網際網路天生迴避大,比方說微軟,那就叫小米吧。進一步闡釋,米的拼音是MI,是英文移動網際網路的首字母縮寫,也是英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首字母縮寫。

2010年4月6日這一天,幾位創始人加上幾名剛加入的年輕工程師,一起在新租的辦公室裡喝了下一碗小米粥,小米正式起航。

這一年,蘋果發布了iPhone 4,在全世界掀起了狂潮,安卓在美國也成為了第一智慧型手機平臺,三星、HTC都推出了自己搭載安卓系統的智慧型手機,而諾基亞的敗相也是在這一年也開始顯現。

在網際網路誕生的MIUI

剛誕生的小米,是怎麼打開市場的呢?雷軍從軟體入手,基於安卓開發深度優化的手機作業系統,MIUI,讓操作儘可能的流程,讓功能儘可能的人性化。

MIUI的開發由黎萬強帶隊,從一開始就貫徹了網際網路思維,建立MIUI論壇,用戶可以直接和工程師溝通交流使用體驗,讓系統在快速的迭代中不斷完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此前網際網路軟體競爭留下的經驗。在MIUI論壇上,有一位特別活躍的用戶小蝦米,用戶們都不知道他就是雷軍。

此前,雷軍總結出了網際網路7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專注和極致是產品目標,快是行動準則,口碑則是整個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MIUI的出路就是做到足夠好,好到依靠口碑來傳播。

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同學應該記得當年的手機市場上水貨橫行。水貨不是假貨,而是非正規渠道銷售的手機,所以有各種港版、美版、日版、韓版的手機。水貨的作業系統多半都是英文的,所以需要通過刷機轉換成中文作業系統。

當MIUI第一版發布的時候,雷軍他們在論壇上徵集了100名極客,請他們把自己的手機刷成MIUI進行測試,小米為了表達這份伴隨MIUI誕生的感情,把100名極客的ID直接寫在了系統開機畫面上,配上一行字:「感謝你,勇敢的上帝。」

之後MIUI就以每周一版的速度快速迭代,整個開發過程用戶都參與其中,許多功能設計都是用戶投票決定的。辦公室裡設置了一個爆米花獎,來獎勵上周得票功能最多的開發者,還設置了一個豬頭獎,頒給上周製造了最多BUG的倒黴蛋。豬頭就是一個綠色的抱枕,要在獲獎者的座位上放一個星期,也算是小小的警示。

大家回憶起來,那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日子,人們興奮忙碌到凌晨兩三點才下班。組織極度扁平、文化極度開放,氣氛也非常的炸裂。從來沒有打卡制度,也沒有辦公室政治。大家為了好的想法而競爭、辯論,通常都能平心靜氣的解決,但也有聲嘶力竭,甚至一氣之下摔掉手機,揚言要把對方裝進麻袋的時候。

被摔在地上的手機總會被撿起來,激烈的爭吵最終被一頓烤串化解,而所謂的被裝進麻袋之後也就成為了玩笑的談資,畢竟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把事情做好。

因為MIUI的便捷與高效,以口碑為核心的思維奏效了,在沒有任何推廣的情況下,用戶數量以每周翻一倍的速度增長。後來在一個很著名的國際極客論壇上,有位圈內資深大佬發了一個帖子,用不可思議的設計高度讚美了MIUI。

這一下就火到國際上了,各個國家的極客紛紛為MIUI製作當地語言包,適配各種各樣的機型。

不到一年的時間MIUI依靠「專注、極致、口碑、快」積累了超過30萬的用戶。在作業系統方面小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靈魂已經有了,那身體呢?硬體方面的進展又如何呢?

「新來的」都不受歡迎

雷軍的設想是頂級配置,非蘋果、三星的供應商不用。硬體的第一步是解決晶片,那就只能找高通,高通這家公司還是非常大氣的,接觸之後就決定與小米這家初創企業合作。很快就收到了高通方面的格式合同,但是拿到的時候大家都嚇了一跳。整本合同有1000多頁,裡面全都是艱深晦澀的英文商務法律條款,即便是林斌這樣在美國留學,並且在谷歌工作多年的人,哪怕藉助英文法律詞典都難以讀懂。

林斌埋頭研究了一個月,準備與高通就合同問題討論的時候,得知合同上任何的修改都需要經過總部的審核,時間需要三個月到半年,這是小米無法承受的時間成本。雷軍和林斌看了看對方:「算了,閉著眼睛籤吧。」

合同真就一個字都沒改就籤了,這在雷軍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還是第一次。

高通晶片是小米解決供應鏈的第一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雷軍完全想不到巨大的挑戰在後面等著他。

周光平帶領的硬體團隊是從摩託羅拉出來的,本身就有很多的供應商資源,雷軍本以為完全不用操心。直到有一天,周光平跑來跟雷軍說,供應鏈完全搞不定,哪怕是一顆最簡單的螺絲釘廠商都不願意跟小米合作。這是為什麼?

周光平的團隊確實有很好的供應商資源,都是老熟人了,但是當以小米的名義與對方聯繫之後,人家的答覆都是,吃飯沒問題,但是生意就別談了。甚至有一家做觸控的供應商,派了兩個代表來,直接半躺在沙發上說:「老闆讓我們來,我們只是走個過場,不會有生意的。」這把周光平的人給氣的,當年在摩託羅拉的時候,都是被供應商給供著,哪裡受過這種委屈?

為什麼供應商都不願意與小米合作呢?當然不是因為供應商的傲慢,難道有錢不掙嗎?

手機硬體的供應鏈和我們熟悉的組裝一臺電腦兼容機,採購硬體完全不同。組裝電腦我們拿著錢在市場上挑選各家的硬體,買回來組裝起來就行了。但做手機卻完全不行,必須要各大供應商配合進行研發、定製和調試,工作量極其繁瑣。這就意味著供應鏈廠商要與手機品牌緊密合作,前期要有大量的投入。

如果手機品牌的銷量不行,供應商收不回成本。再加上之前山寨機橫行,很多手機廠商搞一頭就跑路了,不少供應商血本無歸。

周光平在這個行業很多年了,他說自己眼看著無數的供應商倒下,也看到了多少以美好開頭的故事,最後卻落得狼狽不堪的結局。所以大家都很謹慎,他們只選擇正確的合作者,而現在的小米,顯然不在正確的名單之列。

沒辦法,雷軍只得親自出馬,想盡辦法動用一切關係引薦供應商的負責人,然後親自去登門爭取合作。要知道他可是在網際網路界的傳奇人物雷軍,網際網路圈內的人要見到他那都要爭著搶著的約時間,可轉過身他去到供應商的會議室,還要站起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叫雷軍」。

無論是雷軍,林斌還是之後負責供應鏈管理的劉德,他們從來都沒有處理過這一類的問題,但他們依然毫不含糊的提槍上馬。創業公司就是這樣,沒有什麼明確的專業分工,都是有困難就解決,有缺位就頂上。

英華達與夏普

舉小米解決兩個供應商的案例吧,一個是提供手機屏幕的夏普,還有一個是代工廠英華達。

先說英華達,在包括富士康在內的全球前幾大代工廠都明確的拒絕了小米之後,英華達 成了唯一的希望。越是頂級的品牌,挑選合作方就越是謹慎,不愁沒訂單,他們的產能和資源,當然更願意留給靠譜的老客戶。

英華達是一家臺灣企業,南京英華達的負責人叫張峰,他也是和小米頗有淵源的一個人。我們後面還要說到他,話說在2001年的時候,張峰帶領英華達是做小靈通的。

小靈通和我年紀相仿的同學們應該用過吧,其實這是基於2g技術,作為座機電話的一種補充和延展。雖然信號不好,只能在城市使用,但是小靈通的電話便宜,資費也便宜,所以在鼎盛時期使用人數一度有9000萬之多。當時最有名的牌子UT斯達康,有沒有印象?我們這些80後的青春,對吧?

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女朋友也是我現在的老婆就是用的小靈通,話費是包月,隨便打。那時候寫完作業也沒有什麼電腦平板可以玩,晚上就是躺在床上和她打電話。

張峰從2001年開始就選擇了小靈通行業,也賺了不少錢,但是他自己知道這是一條邪路,為什麼?因為小靈通的技術是註定要被3g手機淘汰的。到了2009年,工信委就發出通知,要求小靈通於2011年退網。

政策的變化當然帶來了巨大的打擊,2010年英華達的生產線就大量閒置。2011年2月的一天,小米劉德來到了張峰的辦公室。英華達是小米唯一的希望,其實小米也是英華達未來的希望。小米願意支付前期的研發費用,而張峰也給予了小米一個非常厚道的價格。這對於小米來說,是軟體世界與硬體世界第一次握手的重要時刻。

搞定了代工廠,我們再說夏普。

夏普是全球頂級的屏幕供應商,也是iPhone的主要供貨商。想要對標蘋果,小米必須拿下夏普。但是小米才提出見面請求,就被夏普直接拒絕了。

之後雷軍繞了一大圈,通過金山日本金山分公司的負責人找到了日本一家叫做三井商社的財團幫忙引薦,夏普才同意與小米進行一次商談。

可就在談判日期快到的時候,發生了一件震驚全世界的黑天鵝事件,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電站洩漏,整個日本都成了災區。

怎麼辦?幾位創始人幾經討論,一再權衡之下這次機會萬萬不能錯過。於是雷軍、林斌和劉德三人踏上了飛往大阪的飛機。此時離大地震剛剛過去13天,很多國際業務都被迫中斷,整個夏普公司大樓冷冷清清,這次商談進行得很順利。

前有三井商社的信任背書,後有雷軍等人這次涉險前往,都給這一次合作達成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之後,小米都是帶著存款證明去談合同,直白的告訴對方:「放心吧,我們有錢」。同時夏普成功合作,給小米帶來了背書效應,供應鏈體系總算是慢慢的跑通了。小米模式,軟硬體齊頭並進。

一鳴驚人

2011年,7月12日。此前一直保持低調的雷軍,第一次向公眾披露秘密運行了一年多的小米模式。讚許之外,當然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

當時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公司標杆的谷歌,在這一年間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機,但是就在運營了200天之後手機就停售了,標誌著谷歌在線直銷的模式徹底失敗,這當然加劇了人們對小米的質疑。

小米哪管得了這些閒言碎語,第一部手機發售在即,成敗在此一舉,公司上上下下都得是昏天黑地。

在這期間還有個插曲值得一提,就是金山的兩位創始人也是雷軍20年的好友求伯君和張旋龍多次來找他。在他離開金山的這3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他們來懇請雷軍能重新出山,擔任金山董事長,兩位創始人願意把投票權全都給他,這樣也意味著之後的金山全由雷軍說了算。

眼看小米1就要發布了,雷軍當然是選擇婉拒。但是兩位老哥一再懇求,再加上金山畢竟凝結著他全部的青春,他最終還是不忍心在金山最困難的時候袖手旁觀。最後他決定,在操盤小米的同時,回到金山出任董事長,由此可見雷軍確實是個情深意厚的人。

2011年,8月16日這一天,小米1的現場發布會在北京798藝術中心舉行。

本來只能容納500人的現場,擠進來了800多熱情的粉絲,作為發布會唯一主角的雷軍來到現場之後發現自己竟然進不去。後來是他打電話叫了4個壯漢同事,幫他擠出了一條路。

進去之後發布會總導演黎萬強慌慌張張跟雷軍說:「老大,我們趕緊開始吧,再不開始怕要擠出人命啊。」於是小米的第一場發布會就這麼提前開場了。

在發布會上,雷軍亮出了小米1,硬體配置全球無敵,軟體系統流暢給力。整個過程都伴隨著米粉的尖叫聲。

那這樣一款手機賣多少錢呢?雷軍身後的大屏幕,4個金色的數字如同夜空中的隕石般砸下來,1999。幾乎把房頂掀翻的尖叫和掌聲持續了半分鐘。同等配置的手機售價都在4000元以上,而小米的售價僅僅只是其他手機的一半。

現場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已經告訴雷軍,小米成了。

相關焦點

  • 讀完小米《一往無前》,我讀到了什麼?
    拍攝/文風2.《一往無前》的作者並不是雷軍,而是範海濤,她是一位記者、作家。作品有寫李開復的《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自傳《就要一場絢麗突圍—— 30 歲後去留學》以及寫周鴻禕的《顛覆者:周鴻禕自傳》等。
  • 李開複評小米傳記《一往無前》:創新不是靈光一閃而是翻山越嶺厚積...
    今年是小米成立十周年,祝賀小米和雷軍。這篇文章是我為小米傳記《一往無前》寫的書評。收到《一往無前》樣書後,隨手一翻就被書中的情節深深吸引。這本書既是小米公司10年櫛風沐雨的創業史,也是移動網際網路風起雲湧的商業社會變革史。因為有幸參與和見證,這段創業故事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
  • 小米再出肥宅快樂機,二次元定製手機是如何誕生的?
    時隔一年之後,小米再一次牽起了初音未來的手。這不是小米第一次推出肥宅快樂機。早在2017年2月,小米就針對紅米4x機型推出過初音定製款,定價1299元。此次小米帶來的機型為小米6x,售價2099元,套餐內容依舊為手機、保護殼和移動電源三件套,但在鐳射工藝等細節方面給予了足夠誠意。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同為初音定製款,承載的機型卻大有不同:2017年小米官方選擇落地的機型為千元機紅米4x,等到2018年年中,初音定製機的產品定位便攀升至1500元檔的小米6x,目標消費人群層級提高了一個檔次。
  • 雷軍「加碼」小米11,這一次小米能衝上高端市場嗎?
    年初,雷軍喊出「小米10是我們過去十年積累的集大成的作品,同時也開啟了小米未來新的十年。」口號,推出了小米10。年中,在小米10周年之際,雷軍公開演講《一往無前》。上半場,把小米的十年過往濃縮成了五句話,給自己貼上「重新創業」的標籤,動情之處,雷軍哽咽,米粉抹淚;下半場,雷軍重推小米10至尊紀念版、紅米K30至尊紀念版和小米透明電視。
  • 小米手機七周年,你是否還記得你的第一款小米手機
    自2011年小米發布第一款手機起,到今天已經七個年頭了,今天雷軍在微博向粉絲求祝福,並曬出了小米第一代手機。小米1於2011年10月發布,是一款3G手機,CPU採用高通1.5GHz雙核的處理器,4英寸電容屏,配有1GB內存、4GB手機存儲,支持32GB MicroSD內存卡,電池有1930mAh,後置攝像頭為800萬像素,並無前置攝像頭,售價為1999元。
  • 小米生態鏈三部曲(1):為什麼小米能第一個創建生態鏈?
    文章從小米的發展歷程出發,對此進行了梳理解讀,一起來看看~說起小米的生態鏈,恐怕對小米有點了解的人都不陌生。但在小米之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比小米更強大的國內企業、國際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個創造出生態鏈這種模式呢?為什麼小米生態鏈能夠成功?小米生態鏈當下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小米生態鏈該如何應對?在2017年,小米生態鏈穀倉學院出過一本書《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以及2020年8月份新出版的新書《一往無前》中也記錄了小米生態鏈的部分故事。
  • 手機材質進化史 王自如大讚小米手機做陶瓷
    在所有國產手機品牌中,小米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大規模使用陶瓷材料的,儘管成本高昂、良品率很有限,但小米依然堅持做了下來。如今,小米MIX 2已經成為全面屏+陶瓷材質手機的代表,在行業內也樹立了標杆。今日,ZEALER創始人、CEO王自如來來一段手機材質進化史的漫談視頻,對塑料、玻璃、金屬、陶瓷材料的發展,進行了解讀。在很多年以前,手機上最主要的材料是塑料,但是後來當消費者的品味提升了,即便花再多的精力在塑料上,也很難表達一種其他材質天然的優勢。很多高端手機在蘋果之後,就開始喜歡大面積的使用玻璃和金屬,去表達手機的高貴和品質感。
  • 雷軍:小米一代原計劃賣1499但要虧2億 自己好幾天睡不著
    2011年8月,小米的同事找到雷軍,說由於我們找的都是優質供應商,成本大概要2000元,雷軍聽完嚇了一跳,因為如果只賣1499元的話,估計就要虧損2億元了。
  • 小米MIX一代,算是小米歷史上顏值最好的手機嗎?
    要說小米手機從性價比路線往高端打造,小米MIX這部手機絕對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要知道,現在的全面屏手機的概念就是從這部手機誕生的,它讓手機的屏佔比追求更上一層樓,它的出現可以說讓手機的發展直接實現大飛躍。
  • 人氣強機跑分翻倍 四核小米手機2評測
    9月22日上午10點小米手機2工程機紀念版首發活動就已經正式啟動了,沒搶到小米手機2工程機的朋友也不用太遺憾,這款手機同樣到達了ZOL評測中心,我們也在9月21日搶先為大家帶來了小米手機2的開箱視頻,感興趣的米粉可以點擊《1999最猛四核登場 小米手機2視頻搶先看》查看小米手機2的相關配件。
  • 萬字解讀十年小米的AB面
    這也許是小米的網際網路公司的第一個故事,大家投的是什麼?是雷軍這個人,還是他未完成的商業計劃書,以及還沒公開發售的高通加持的小米手機1?這個問題,沒有人說的清楚,但也成為了小米的模式的困局——我究竟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向何方?2012年6月1日,小米進行了C輪融資,估值40億美元,融資額2.16億美元,領投方為B輪融資引入的淡馬錫,同時DST進行了跟投。
  • 雷軍:冒險和務實創造了小米
    放眼全球市場,iPhone的誕生宣告著智能機的時代正式來臨了,全球經濟高速增長,一批龐大的中產階級崛起,製造業迎來轉型升級。 這是一個令雷軍感到隱隱激動的歷史性機遇。 「順勢而為」是後來雷軍對小米成功總結的經驗之一。
  • 萬字長文深度解讀:小米的蝴蝶效應
    小米的三個「戰略機遇期」   大部分業內人士對小米講述的故事耳熟能詳。   大體有三個邏輯:第一個關於「財富奇蹟」,雷軍樂觀的表達是:「小米的估值應該騰訊乘蘋果」,此前有媒體宣稱——小米上市後,持有股權的7000人員工中將會誕生9個億萬富翁,1000個千萬富翁。
  • 沙溢體驗分娩十級陣痛,痛苦表情都能做成表情包了,太萌了!
    最近,沙溢體驗分娩十級的視頻一播出,真是紅透半邊天,成為各大網絡熱播,在《我們仨》這檔綜藝節目中,沙溢和沈楠兩個人體驗了女人生孩子分娩的劇痛,看來劇組拍攝這段視頻,肯定是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做母親不容易,生個孩子更不容易。
  • 售價2萬元的小米MIX Alpha,比摺疊屏手機更好嗎?
    昨天,小米發布了電視、配件、手機等眾多新品,其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5G時代概念手機」MIX Alpha。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研發MIX Alpha耗時兩年、耗資5億,其意義在於小米希望「不惜代價、不考慮量產性,做出一款真正顛覆性的產品。」
  • 科學家發現分娩無痛的「秘訣」,未來生孩子或將不再劇痛|...
    如果按照網絡上流傳的12級疼痛等級歸類,被棍棒毆打的強烈疼痛是7級,而孕婦分娩時的疼痛可以達到頂級。為什么女性分娩時會有這麼強烈的疼痛感?這主要與第一產程過程中的子宮收縮和宮頸擴張有關。不過,有些女性生孩子時似乎疼痛感並沒有如此強烈。據悉,這可能與孕婦活動量有關,平時活動量大的孕婦,生產過程比較順利且痛感會相應減輕;而活動量較小的孕婦,可能會因極度緊張和恐懼加劇疼痛感。
  • 英華達工廠實測 小米手機輻射是否超標?(全文)_小米 M1_手機...
    英華達是一家知名的代工廠商,其在國內上海和南京各有一個代工工廠,其中南京的工廠是目前小米手機主要的代工工廠。2012年6月8日,筆者去到了南京英華達的工廠車間,實地參觀了小米手機的部分組裝過程,並且在南京英華達工廠的實驗室裡實地測試了小米手機的輻射情況。
  • 小米火力全開,256GB小米9價格再次刷新,這是要給手機市場降溫?
    ,所以手機廠商想變得獨特,只有在基於自身研究技術對硬體配置進行開發,然後在交互、優化、充電體驗、性價比等方面進行競爭,不然還是很難衝出手機市場包圍圈,特別是現在的手機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時候,手機廠商也只能火力全開,盡最大的能力去打造手機,就拿小米手機來說,近期就屬於火力全開的情況。
  • 菲利普·斯塔克稱全面屏將終結手機設計,小米MIX2已經完美!
    前幾天,小米科技、蘋果和三星都相繼發布了全面屏手機,相信在這三大廠商的帶領之下,會有越來越多手機廠商推出自己的全面屏手機推出。其實說到全面屏這個概念,是伴隨著小米MIX的發布而誕生的,去年發布的小米MIX可以說給所有的手機廠商指明了未來手機的方向,而設計小米MIX的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就是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其不僅設計了有爭議的檸檬擠壓器,東京的一個標誌性的奇特啤酒館等產品,就連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遊艇也是其參與設計。
  • 小米Max 2發布:外觀拍照是亮點,但手機性能讓人無力吐槽
    如今智慧型手機的屏幕尺寸已經越來越大,人們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小米Max搭配了6.44吋的巨屏,意外地受到了市場上的追捧。5月25日下午,小米Max 2正式發布。這次發布會選擇了在了北京的演播廳,也是小米冠名贊助的《奇葩說》的錄製現場。硬體配置小米Max 2屏幕尺寸保持了上代產品的6.44吋,但在處理器性能上有所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