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舌蜥蜴太會玩 青蛙背上捕蟋蟀

2020-12-05 人民網國際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1日報導,印尼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坦託(Tanto Yensen)近日在公園裡抓拍到一組有趣的照片。畫面中的蜥蜴步步緊逼正在樹枝上休息的青蛙,最後卻一伸舌頭,捲走了青蛙背上的蟋蟀。

  該蜥蜴和青蛙正是攝像師坦託的寵物,分別叫做艾克託爾(Hector)和梅(May)。當天坦託帶著它們去附近的公園散心。一隻蟋蟀偶然跳上了正在枝頭休息的青蛙梅背上。坦託回憶道,「這隻蟋蟀在梅背上停留的時間也就10秒鐘左右,但還是被艾克託爾當作盤中餐了。」

  開始的時候他見蜥蜴步步緊逼,擔心它要去攻擊青蛙,後來才意識到它是看中青蛙背上的蟋蟀了。只見蜥蜴的長舌一伸一縮,就把蟋蟀吞了。而此時仍坐在枝頭的青蛙卻是一副又驚又呆的樣子。(實習編譯:林紅 審稿:朱盈庫)

(責編:唐萌(實習生)、常紅)

深度閱讀

安倍否認與「安倍小學」有關 自民黨支持者近半對此不滿因為涉及日本大阪市學校法人「森友學園」低價收購國有土地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發表聲明否認自己與夫人昭惠等人涉及其中。針對安倍否認自己與夫人昭惠等人涉及「安倍小學」的聲明,自民黨支持者中的46.3%表示「無法接受」。【詳細】

「六大經濟走廊」助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在當前我國「一帶一路」具體實施和推進中,「六大經濟走廊」成為走廊組織的基本框架。這「六大經濟走廊」分別為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詳細】

相關焦點

  • 冷血的「小可愛」,鬃獅蜥蜴如何飼養?
    鬃獅背部及頸背上覆滿有棘狀鱗。 一些錯誤的飼養方法會讓鬃獅的壽命,生理受到一定的影響,今天我就來帶領大家了解一下鬃獅是應該怎麼飼養的
  • 蟋蟀
    秋季的夜晚,農作物趨於成熟,到田間地頭一走,不是青蛙那「滾瓜、滾瓜……」的叫聲,就是蟋蟀那「吱吱吱、吱吱……」的歌聲不絕於耳。它們唱響了大地的華美樂章。走近,那聲音會因你的腳步聲突然中斷,一片寂靜。不過,你剛剛走過的瞬間,那蛙鳴蟲叫聲立刻又響了起來。那種鄉間動物音樂會常常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讓人百聽不厭。倘若在回家的夜路上,聽著這種聲音會讓人膽量倍增,懼怕之意跑到九霄雲外。
  • 好奇蜥蜴目不轉睛觀看青蛙交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2月8日報導,日前,印度尼西亞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在朋友家的花園裡發現了「色情」的一幕:兩隻青蛙在石頭上忘情地交配,而一隻蜥蜴則好奇地守在一旁靜靜觀看。  蜥蜴常常以青蛙為食,而在愛情面前,食物鏈似乎也暫時停滯了。沉浸在激情中的兩隻青蛙渾然不覺天敵近在咫尺,而這隻蜥蜴也無法把眼睛從眼前的這一幕移開。還好,兩隻青蛙很快意識到了危險,倉皇逃竄,免去了成為午餐的厄運。
  • 常常會在河邊看到青蛙出沒,你了解過它們嗎?
    黑斑蛙是一種沒有頸部的黃綠色青蛙? 黑斑蛙是一種頭部是三角形、頭的長度大於寬度,沒有頸部,嘴巴很大的青蛙,鼻孔靠近嘴巴,鼻孔裡長有鼻瓣,可以控制氣體的進出。它的身體是與頭部直接連接在一起的,由於沒有頸部,黑斑蛙的頭無法自由的轉動。 黑斑蛙是一種只吃活物的青蛙?黑斑蛙常常是幾隻或十幾隻聚集在一處,和蟾蜍生活在同一個水域。
  • 蜥蜴可以當寵物嗎,要如何飼養
    蜥蜴大多數是沒有毒性的,尤其是用來當寵物的蜥蜴,譬如守宮蜥蜴、變色龍、綠鬣蜥等就是市場上很受歡迎的品種。由於國內繁殖蜥蜴數量較少,造成很多蜥蜴是從野外捕來的,這就要特別注意了。它們身上可能帶有細菌病毒,造成傳染。另外,它們不適應人工養殖環境,也會造成死亡和疾病。購買蜥蜴一定要去專業的寵物店。飼養蜥蜴,首先要準備一個恆溫箱。
  • 4種適合新手飼養寵物蜥蜴
    【家庭飼養】  飼養箱: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墊材:最好是厚20-30cm的乾燥沙礫,也可用泥土,幼沙(例如:爬蟲沙,鈣沙),樹皮(例如:樹皮,碎椰殼  溫度:23—26°C  食物:麵包蟲、螞蚱、蟋蟀,這些在花鳥市場都有出售(如果你眼明手快的話,可以抓蟑螂餵它)。要準備一個小的水容器供其飲用,水深不宜超過它身體。
  • 旅行青蛙青蛙會死嗎 青蛙沒有保護符會怎麼樣
    許多網友都開始養蛙之旅,時刻擔心自己的蛙兒子會出什麼意外。最近日本網友爆料旅行青蛙會死,而且死得很悽慘,是不是真的,一起來看看吧。一個日本網友的帖子在養蛙圈激起了軒然大波。這個貼只是這麼寫的:洋子(蛙兒子)兩天前出門,一直沒回來,看到身邊的人也有這種情況,所以我就沒太放在心上。可是今天上午我打開遊戲。
  • 大蜥蜴闖入民宅 消防員用捕蛇器將其捕獲
    9月13日中午,新北區銀河灣第一城一戶居民家中闖入一位不速之客——一隻大蜥蜴。中午12點28分,119接到報警後,飛龍路救援站隊員迅速攜帶異物夾趕到現場。只見一樓近陽臺的客廳角落裡,有一隻綠色的大蜥蜴,長約70釐米,通體碧綠,頸背長刺,尾巴細細長長,綠色中間隔著黑褐色,四足著地,足尖鋒利。見有人靠近,昂著三角腦袋瞪著眼睛似作進攻狀。
  • 夜間照明捕青蛙 無證狩獵觸了法
    李軍沒有辦理捕獵資格證件,聽說賣青蛙可以賺錢,每公斤青蛙可以賣10塊錢,而且成本低廉,只要到河段裡捕撈即可。一心只想發財的李軍遂打起了捕青蛙賣錢的念頭。2016年8月18日、19日兩天夜裡,李軍來到濉溪縣某鎮河段處,利用照明燈照射的抓捕方法,共抓到青蛙172隻,總重共4.6千克。
  • 盤點8種常見蟋蟀類鳴蟲的捕捉方法
    在找到它藏身之處後,若在晚上,用電筒照著,用捕蟲網去罩捕,然後將它放進紙制的臨時放養處——紙筒之中,以便回家之後放進陶質飼養器或塑料飼養箱中。此外,還有兩種捕捉蟋蟀的方法:其一是在遇到蟋蟀躲在很深而且彎曲的洞穴中不肯出來時,可用向洞中灌水的方法將它逼出來,然後將它捉住;其二是切開的梨或蘋果放置在它的洞穴口,以水果的香味將它引誘出來,然後用捕蟲網將其捕捉。
  • 旅行青蛙會死是真的嗎?青蛙什麼時候會死
    旅行青蛙會死是真的嗎?青蛙什麼時候會死?最近不少網友都看到了網上流傳的青蛙死亡畫面。被吃,被肢解,甚是恐怖。事實真的如此嗎,下面就來一起看下。
  • 【英語輕鬆學】《Quick as a Cricket》像蟋蟀一樣快
    Quick as a Cricket 像蟋蟀一樣快 I’m as hot as a fox.
  • 網友自創零一新形態,蜥蜴青蛙齊上陣,野豬螳螂三角龍!
    假面騎士零一變色蜥蜴形態零一目前表現的最出色的形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那就是金屬簇蝗蟲形態,但是,零一的形態也就那麼幾個,因此網友又給零一弄了一個變色蜥蜴。看這造型,是在零一的基礎形態使用變色蜥蜴升華鑰變身而成的,頭部有一個象徵著蜥蜴頭部的面甲,然後在胸甲附近增添了蜥蜴的「圍脖」,使得這一形象更加生動化,然後就是增加了一個腿甲,增加防禦力。
  • 寶可夢No.252,No.253,No.254——木守宮,森林蜥蜴,蜥蜴王
    這裡介紹下在森林裡培育樹木的家族——木守宮,森林蜥蜴,蜥蜴王。木守宮木守宮是草屬性寶可夢,最早的非官方的常用譯名有草青蛙。遊戲《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版本中,木守宮是豐緣地區的初始寶可夢並提供給新人訓練家,喜歡居住在樹上。木守宮的細節原型為葉尾守宮,一種壁虎,分類為林蜥寶可夢,身高0.5m,體重5.0kg。
  • 捕鳥蛛的飼養及選擇
    一  飼養環境中最好不要放置一些沒有意義的觀賞裝飾,特別是帶尖狀物物體和假花假草,這些對蜘蛛有傷害外還阻礙捕食;二  新手建議從大苗養起,3L左右的小苗免疫力比較低,難照顧,容易容易「菊花」;三  食物選擇上,幼體建議選擇小櫻桃紅或去大腿的蟋蟀(蟋蟀有些攻擊力太強,對幼體最好慎選)大麥蟲、麵包蟲有個缺點就是容易跑到土裡,蜘蛛不好捕捉;四  對於某些不開食個體
  • 昆蟲專家推出公式 蟋蟀叫聲可算溫度數預報天氣
    這不,有人就對蟋蟀產生了興趣,說是蟋蟀的叫聲和溫度有關,通過計算蟋蟀叫聲的頻率可以得知當下的溫度,而這個公式就是(N÷2+9)÷2,N代表蟋蟀一分鐘內叫的次數,得出的結果就是當時的攝氏溫度。  蟋蟀我們知道得最多的也就是它適合賞玩,但什麼時候蟋蟀還有「溫度計」這一妙用,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所以當這一說法提出後,很多網友反響熱烈,還有人做了實驗,但是實驗做完後發現上面的公式並不適用。
  • 玩蟋蟀1套裝備上萬 青島資深玩家1次買200隻
    記者這兩天在南山花鳥市場打探後發現,現在賣得最火的秋蟲是蟈蟈和蟋蟀,平均價格在幾十元一隻,全市場一天能賣上千隻。記者還探訪到,秋蟲的裝備價格普通走高,行家介紹,想要玩得好,一套下來怎麼也得好幾萬。而玩秋蟲的群體也越來越壯大,「一玩上就扔不了了」。    蟈蟈蟋蟀之後 油葫蘆、黃蛉上市    還沒走到南山花卉市場,各處傳來喧鬧的蟈蟈叫聲。
  • 科學家「重新拼接」青蛙肢體:眼睛長在背上
    麥可·列文(Michael Levin)博士已經創造出了許多奇怪的動物,包括眼睛長在背上的蝌蚪和長著6條腿的青蛙,他認為未來在人身上也能進行類似的「重新拼接」,獲得任何想要的體形。列文博士在美國塔夫茨大學從事有關人體器官位置的研究。他相信自己的工作很快就能從動物擴展到人類身上。舉例來說,利用類似的技術,殘疾士兵可以重新長出在戰場上失去的手臂。
  • 蜥蜴有沒有毒,當寵物養到底安不安全?
    現在很多人都會養一些寵物來解悶兒,比如小貓小狗等等,當然還有一些人口味比較獨特,可能會養一些平常人不太會養的生物,比如蜥蜴!一般人有時候會認為蜥蜴是兩棲動物,其實蜥蜴不是兩棲動物,而是爬行動物,可以完全脫離水體環境生存,更重要的是蜥蜴的心室特徵完全符合爬行類的特點,而且也不像兩棲動物那樣需要依靠皮膚等外呼吸輔助器官進行呼吸,繁殖後代也完全脫離了水體的環境依賴。那麼如果蜥蜴在野外遇到危機,它們會怎麼保護自己呢?
  • 《旅行青蛙》青蛙會死嗎 青蛙會不會死
    《旅行青蛙》青蛙會死嗎?青蛙會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