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2021-02-19 瑞雪迎春

八月底的一天,我家中忽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奏著美妙的樂曲,悠揚婉轉,著實讓我感到新鮮。

這位不請自到的「客人」是一隻蟋蟀。在我家衛生間的角落裡安營紮寨,獨自演奏,「吱吱吱、吱吱……」不時地發出長短不一的樂聲。我只聞其聲,不見其容,頗有些遺憾。

身居鬥室,好久未聽到這種聲音了,倍感親切而熟悉。多年沒有聽到,仿佛失去了大自然的天籟之聲。時隔多年,聽到此聲,我回憶起鄉下的日子,在鄉下那無憂無慮的日子裡,在那伴著蟲鳴鳥唱的日子,時光匆匆,令人嚮往。

秋季的夜晚,農作物趨於成熟,到田間地頭一走,不是青蛙那「滾瓜、滾瓜……」的叫聲,就是蟋蟀那「吱吱吱、吱吱……」的歌聲不絕於耳。它們唱響了大地的華美樂章。走近,那聲音會因你的腳步聲突然中斷,一片寂靜。不過,你剛剛走過的瞬間,那蛙鳴蟲叫聲立刻又響了起來。那種鄉間動物音樂會常常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讓人百聽不厭。倘若在回家的夜路上,聽著這種聲音會讓人膽量倍增,懼怕之意跑到九霄雲外。

好多年來我也沒有弄明白蟲鳴聲音是何緣故,一說是求偶聲,一說是天性,只是道聽途說,不過它們大膽而熱情的率性倒讓我為之一驚。它們也是有靈性的自然物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草木為證,天地可鑑。

在田間勞作,偶有跳來跳去的蟋蟀環顧左右。它們追逐著,打鬧著,遊戲著。頂著一對搖來晃去的觸角,從農作物間飛奔而過,非常敏捷。要想逮住一隻,頗費些心思和力氣。需將手掌半握住,形成弓形,從它的頭部方位猛地向地上一扣,感覺一隻毛茸茸亂動的東西就是蟋蟀,再以拇指緩緩夾住,一隻活蹦亂跳的蟋蟀收入囊中。把一隻只蟋蟀用狗尾草穿起來,繫於籃子邊,頗似打了一次大勝仗的戰利品。

傍晚到家,忙於吃飯、做作業,忽而聽到蟋蟀「吱吱吱、吱吱……」一連串的叫聲,打開手電筒一照,那根狗尾草早已被「受刑」的蟋蟀咬成幾段,而蟋蟀早已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深秋,大白菜裹芯時節,溪水沿著壟溝、菜畦慢慢灌下去,一隻只蟋蟀騰空而起,東躲西藏,有的徑直撲向你的身體。原來在菜地安家的蟋蟀遭到了「水患」,四處逃竄。它們逃跑時略顯狼狽,那叫聲也略有變化,「吱吱、吱——」拉起長長的聲音,帶有一種倉皇和迷茫。

在小學課本上曾經學過有關蟋蟀的文章。講到蟋蟀建築巢穴特有講究,有隱蔽、光滑、透風等優點,對於築巢從不隨遇而安。深秋的夜晚,蟋蟀聲聲,佔據了半壁江山。聽著它的叫聲,人們似乎感到了親和、自然。那聲音忽高忽低,忽長忽短,有節湊,有韻律,有時窸窸窣窣,有時纏纏綿綿,又像是一群天生的音樂家在演奏。難怪法布爾說蟋蟀是建築家和音樂家於一身的大師。

蟋蟀俗稱蛐蛐,古時也稱促織,生性好鬥。在人們的挑逗下,它們面對面,虎視眈眈,不時抖動翅膀,發出威脅的叫聲,另一隻晃動觸鬚,沉著應戰。說時遲那時快,兩隻蟋蟀同時咬住對方,轉瞬間它們已騰空翻轉……其實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爭奪食物、鞏固領地、佔有雌性,這種驚心動魄的爭鬥隨時上演,這就是自然界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

而今翻牆入室的蟋蟀,我雖然沒有目睹其芳容,聞其聲足以令我欣慰。是它的叫聲讓我想起鄉下的日子,想起年少時的點點滴滴。說句實話,能夠這麼近距離欣賞它美妙的歌聲,實屬意外。我在衛生間巡視良久,始終沒有見到它的影子,我的腳步聲一響,它的叫聲戛然而止。我靜下腳步,它的樂聲又響起,這樣與我捉著迷藏,玩著心跳。

一早一晚,一天兩天……心中釋然。

相關焦點

  • 蟋蟀——童年的記憶
    (原創)戴新閣 /文不知為什麼,現在蟋蟀越來越少了。記得小時候,每當秋天,山中、叢林裡蟋蟀的叫聲不絕於耳,秋季來臨,小夥伴們就一起去抓土蚱(蟋蟀),抓蟈蟈、撲螞蚱,其中抓蟋蟀、鬥蟋蟀是最為開心的事。孩子們用書本紙卷出一個個小圓桶,捉到蟋蟀後把它封在裡面,帶回家小心翼翼地放進鋪好黃土的瓶子或罐子裡,精心飼養。然後約定個時間,把各自的蟋蟀放進土罐裡,讓它們相互廝殺。兩隻雄性好鬥的蟋蟀放在一起,如同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張開翅膀,露出兩顆八字型的大牙齒,滴滴地叫個不停,然後就相互撕咬,失敗者轉身就跑,而勝利者則鼓起翅膀,發出得意的鳴叫。
  • 四年級上《蟋蟀的住宅》: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四年級上《蟋蟀的住宅》: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一、學習目標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是怎樣建築成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領悟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 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
    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時間:2016-12-15 12:3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 蛩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在寂靜無人的時候獨自吟唱呢?
  • 南京舉行鬥蟋蟀大賽 2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圖)
    全國賽事首次落戶南京  想到鬥蟋蟀不少人印象中可能都是小孩子拿著草根圍在一起看兩隻蟋蟀捉對廝殺。而記者在現場看到的蟋蟀大賽,正規程度著實讓人吃驚。比賽場地就設在大廳主席臺上,一盞檯燈照著一個透明的橢圓形盒子,其中由一個格擋分為兩邊。「賽場」邊有各種飲水的小盅,裝蟋蟀的網子,盒子,個個都是精緻小巧,可以說周到之致。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
  • 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在德州寧津當地有個這樣的說法:抓兩個月的蟋蟀可以讓千家萬戶致富,個頭大、戰鬥力強的蟋蟀更是可能賣出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年處暑之後,上千外地客商齊聚蟋蟀產地寧津,在蟋蟀的江湖裡你來我往,你爭我鬥。如今,寧津市場已經接近尾聲。據說,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高價。
  • 在飼養蟋蟀時你們有沒有發現蟋蟀好鬥,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些現象都表明,雄蟋蟀見面廝咬是天生的爭雌。 人們知道,蟋蟀的眼睛早已退化,對於同類的相遇,根本 不可能用眼睛辨認。那麼,它們依靠什麼識別敵友呢?這是由 於総繂頭上生有一對長約三四釐米、感覺靈敏的觸鬚,隨時隨 地都在向前方和左右掃測,當同類的觸鬚相碰時,只需接觸二 三下,便能判斷出對方是雄是雌,並作出戰鬥或友好的準備。
  • 蟋蟀的文化
    蟋蟀文化編輯蟋蟀在神話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們認為有蟋蟀存在便等於好運和智慧,傷害蟋蟀便帶來不幸。
  •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獲得 一品蟋蟀獲的方法分享
    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 1...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這個在遊戲中也是非常的稀有,許多的小夥伴也是想盡了辦法,卻發現還是沒有,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捉蟋蟀
    捉 蟋 蟀金秋季節,在玩蟋蟀中,從養、鬥上,不僅有些技巧,在捕捉時也有一定方法。首先,要懂得蟋蟀的種類,以便取捨。蟋蟀是個總稱,細分起來,在我國已定名的即達30種以上。捕捉此種蟲,主要是觀其形、聽其鳴;再就是倍受人們所青睞的蟋蟀了。俗稱蛐蛐兒、促織等。此種蟲反應敏捷,蹦得極快,捕捉較難。正因如此,須備一套實用的工具。蒲松齡在「促織」文中,提到了「竹筒和絲籠」。他所說的「竹筒」是用來汲水、澆洞捉蛐蛐兒,「絲籠」用來盛蛐蛐兒。現在人們捕捉時,除這兩種工具外,還備有撬蟲窩的鐵撬子,扣蟲的銅絲、不鏽鋼絲罩,以及盛蟲的小罐、細竹筒等。
  • 蟋蟀蟈蟈是不是同一種昆蟲?
    記 者 湯佳駿    昨日快報第5版報導了小女孩「夢幻水晶」的床底下跑進了一隻蟋蟀,她被蟋蟀的叫聲吵得影響睡眠,外公外婆也想不出辦法(詳見快報昨日第5版)。  見報後,有讀者打電話來出主意:「用開水澆一下床底,不管它躲在什麼角落,準燙死。以前也有隻蟋蟀跑到我家裡過,我就是這麼解決的。」
  • 蚱蜢、蟋蟀和狗尾巴草
    蟋蟀喜歡在有風的日子拉住狗尾巴草蕩鞦韆。  這一天,剛好有太陽又有風。
  • 夏天的演奏家,蟋蟀、蝗蟲與蚱蜢
    夏天的演奏家,蟋蟀全世界蟋蟀約有2400種,大部分蟋蟀都衣,角細面長,後足適於跳躍,背腹部略扁,腹上有2根細長的尾須。一對翅膀,平時摺疊於背上。前翅是革質,較硬;後翅膜質,用於飛行。我們經常聽到草叢中蟋蟀發出的「蛐、蛐」之聲為寧靜的夜晚帶來一絲喧鬧,其實這些響亮的聲音並不是從蟋蟀的嘴裡發出的,而是通過翅膀相互摩擦產生的。
  • 蟋蟀博弈,蟲王爭霸見分曉
    「我市屬於黃河衝擊平原,農作物和礦物質比較豐富,為蟋蟀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其體質好、勇猛善鬥的品性。同時,我市土壤呈弱鹼性,適宜蟋蟀生長,骨骼、牙齒比較堅硬,菏澤蟋蟀以兇猛、善鬥、骨碩、色純、品全等著稱,也為我市養蟋鬥蟋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菏澤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宋新明說,「近兩年,菏澤蟋蟀已成功吸引外地廣大蟋蟀愛好者的注意。
  • 無脊椎動物之蟋蟀
    蟋蟀又叫蛐蛐,屬於無脊椎動物,皮膚顏色為黃褐色或黑褐色,圓腦袋和又細又長的觸角,擅長跳躍,好咬鬥,咬鬥目的就是爭奪食物和異性,在古代就被當作是玩鬥的對象,一般是穴居,多出現在磚石下或者草叢堆裡,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分布範圍極廣。
  • 「蟋蟀南飛」
    2.蟋蟀會怎樣與陽臺告別?它會對陽臺說些什麼?  3.大雁和白雲會怎樣互相叮嚀?它們會說些什麼?  4.在豐收的田野上,歡樂的人們會說些什麼?  這樣的問題多麼有趣!我當時想,學生們的發言一定非常踴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除個別同學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外,大部分學生一臉茫然。我很納悶:學生們怎麼就說不上幾句呢?
  • 新手必讀:怎樣正確的養蟋蟀
    田野蟋蟀又稱黑蟋蟀,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有時進入室內。家蟋蟀頭部色淺,並有深色橫帶;已從歐洲引入北美;見於建築物及垃圾堆中;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布廣泛,日夜鳴叫。在美國售作魚餌,又用於生物學實驗。田野蟋蟀屬常出現於詩、文中。如狄更斯的《爐邊蟋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 泰國老闆賣「蟋蟀蛋糕」受歡迎
    近日,來自泰國信武裡府的一間蟋蟀培育飼養場走紅,因為飼養場出售的蟋蟀副食品中有聽起來很奇葩的「蟋蟀蛋糕」。飼養場老闆娘稱,蟋蟀蛋糕是指在普通的蛋糕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的蟋蟀研磨粉,食用起來更加健康。蟋蟀研磨粉就是把成長到一定程度的蟋蟀收集起來烤乾磨粉,該飼養場中培育的食用類蟋蟀都使用南瓜和雞蛋餵養,清潔乾淨、無異味,蟋蟀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高蛋白、纖維、卡路裡抑制素,因此蟋蟀蛋糕和其它蟋蟀副食品都受到消費者歡迎。
  • 有很多人喜歡鬥蟋蟀,你知道蟋蟀有多少種,產地在哪嗎?
    蟋蟀在古代擁有很多很多的粉絲,鬥蟋蟀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大家都是參與其中但是真正了解蟋蟀種類,和產地的卻是少之又少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蟋蟀的種類與產地。我國蟋蟀到底有多少種,歷來各說不一。有的說近代文獻記載一共有64種,有的稱與「七十二地煞」相符為72種,持這種論點的認為按正統的諸色有,五黃、八白、九紫、十三青,為35例,加上異品佳種35例和各種顏色之首的紫黃、天藍青2種共72種,這些大家都知道嗎,原來在文獻中,一個小小的蟋蟀竟然有這麼多種。但是呢但我國古代文獻資料中,《促織經》記載的能叫上名字的,又能描述出形態顏色或鬥性強弱的就達190多種。
  • 「中華蟋蟀第一縣」為啥是山東省寧津縣
    促織,即蟋蟀,又名蛐蛐、秋蟲等,常常在北方的秋夜裡,鳴響整個村莊。而寧津縣的蟋蟀叫聲格外響亮,且體健力足、牙齒尖利、剽悍好鬥,在鬥蟋「江湖」上歷來小有名氣,也因此衍生出蟋蟀陶製作等諸多相關行當,全縣形成80多個蟋蟀專業村,養蟋蟀、做陶器、賣器具,相關從業人員2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