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博弈,蟲王爭霸見分曉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孟 欣
發展產業,菏澤蟋蟀的路還很長
此次比賽為我市自主舉辦的第六屆蟋蟀大賽。
「我市屬於黃河衝擊平原,農作物和礦物質比較豐富,為蟋蟀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其體質好、勇猛善鬥的品性。同時,我市土壤呈弱鹼性,適宜蟋蟀生長,骨骼、牙齒比較堅硬,菏澤蟋蟀以兇猛、善鬥、骨碩、色純、品全等著稱,也為我市養蟋鬥蟋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菏澤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宋新明說,「近兩年,菏澤蟋蟀已成功吸引外地廣大蟋蟀愛好者的注意。相比於寧陽、寧津等地已成規模化的蟋蟀市場,菏澤蟋蟀市場潛力巨大,就像一座富礦,等待更多人來開採。」
據悉,我國蟋蟀文化南方以江、浙、蘇、杭、滬為代表,北方以京、津、冀、魯為代表。而真正的蟋蟀名產地,當屬齊魯北方大平原。山東蟋蟀之鄉,首推德州寧津和泰安寧陽。但近年來,寧津、寧陽已經逐漸顯現出蟋蟀資源被過度開發帶來的危害,我市正好借勢擴大自己的影響。
2010年,我市成立蟋蟀文化委員會時,會員只有4人,如今接近500人。為讓更多人認識蟋蟀,了解蟋蟀,蟋蟀文化委員會每年都邀請外地的蟋蟀愛好者來菏澤進行鬥蟋蟀比賽,並免費進行有關蟋蟀方面的培訓。
「這兩年,捕捉蟋蟀的人明顯增多,小規模的蟋蟀交易場所已經成立,蟋蟀用品也成為小的產業鏈,但與寧陽和寧津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宋新明說,「我市有優質的蟋蟀資源,老百姓可以通過農閒時間逮蟋蟀得到實惠。相信菏澤的蟋蟀市場會越做越大!」
9月27日,2017菏澤中華蟋蟀博弈邀請賽在牡丹區小留鎮舉行 (右圖),14支代表隊的幾十名隊員帶著蟋蟀參賽,吸引了百餘名蟋蟀愛好者觀賽。經過一天的激戰角逐,成武隊獲得冠軍,牡丹區一隊獲得亞軍,牡丹區二隊獲得季軍。
「只見紅牙青的大牙一口鉗住白牙青的下顎,使勁往前側面甩去,白牙青也不示弱,鉗住了紅牙青的觸鬚。兩隻蟋蟀你來我往,幾個回合下來,紅牙青發力一口,白牙青逃到一邊,這邊紅牙青高聲鳴叫。比賽結果,中國蟋蟀網隊獲勝。」9月27日,有著我市「蟋蟀界泰鬥」之稱的裁判長黃自力在邀請賽現場解說道,「看,這隻紅牙青就出自小留。」
在熱鬧非凡的鬥蟋室內,來自各縣區的蟋蟀愛好者齊聚一堂,相互切磋、交流。「這兩隻蟋蟀鬥得可真兇啊,都快5分鐘了,還沒分出勝負!你看,一個個『呲牙咧嘴』的,估計平日脾氣都不太好。」蟋友劉文軍邊看比賽邊與身邊的朋友議論著,「吆喝,這隻被咬翻了,可這腿還在『踹』對手,爬起來了繼續啊!我暈,怎麼跑了啊?」此時,得勝的蟋蟀則發出「耀武揚威」的鳴叫。
「從2014年,我就來小留收購,小留蟋蟀帶給我很多樂趣。今年,我已經從小留收走近4萬元錢的蟋蟀。聽說今天有這麼個鬥蟋大賽,我一早就趕來了。真別說,還真是高手在民間啊,這一隻只精神飽滿、體態雄壯的蟋蟀讓我大開眼界,與外地蟋蟀相比一點兒也不遜色。」來自蘇州的蟋蟀收購商溫良彬告訴記者。
這次高水準的賽事吸引了百餘名蟋蟀愛好者觀戰,為秋收農忙時節增添了別樣的情趣。家住小留鎮李公珍村的李秀軍高興地說:「活了大半輩子,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咱小留舉辦這麼大規模的鬥蟋比賽,之前都是在村口看大家自己鬥著玩,希望以後這樣的活動多在咱小留舉行。」
經過一天的激戰,從循環賽到半決賽再到決賽,最後,成武隊獲得冠軍,牡丹區一隊獲得亞軍,牡丹區二隊獲得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