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錢的蟋蟀賣一萬元 - 東方網

2020-11-30 東方網

「蟋蟀這蟲子別看它小,沒有價!得看是什麼貨色,誰來買。」有人因為這小蟲一夜暴富,有人為它傾家蕩產。上海「拔蟲」高手如是說——有報載,山東寧陽蟲王的一隻蟋蟀在澳門被炒到了17萬元。近日,記者更驚聞上海的蟋蟀市場同樣火爆,一隻進價三毛錢的蟋蟀最終以一萬元的高價出手,更有人家藏「寶」蟲,開出了18000元的天價。為此,記者這個外行來到了「玩蟲一族」裡看熱鬧。

收蟲的:3800條蟲一鍋端

安國路蟋蟀市場可以算上海最大的蟲市了。在這裡賣蟲子的有上海人、有安徽人、有杭州人、有河北人,還有山東人。而祖籍寧波的「小黑皮」則是這個市場上生意做得最好的。在這裡,蟋蟀(促織)叫「蟲」,不以「只」論,而叫「條」。

「我的蟲最新鮮,想要的趁早!下午又要走了,看到嗎?!」記者見到「小黑皮」的時候,他正向圍觀者甩著手裡的兩張「上海—兗州」的往返火車票大聲地吆喝著。

「小黑皮」其實並不小,但是真的黑。有生意來,「小黑皮」雙手上下翻飛,麻利地將左手竹筒中的蟋蟀拍到右手的網兜中讓人驗貨,還在嘴裡不停地念叨:「看看,這只是黃蟲!」「哎呀,這只是紫殼,起碼三正半,我虧大了!」

「正」是蟋蟀的重量單位,一正大約0.1克。「小黑皮」面前的塑料筐內賣剩下的五、六百隻蟋蟀其實都由他挑選過,大都在二正半左右。難得有幾隻是大的,那是唬唬人的。「小黑皮」每年只做八、九、十三個月的生意。每個星期他要去山東兗州兩次。每次總要收三、四千條蟲回來。在兗州,每條蟲的收購價大概在一毛到五毛,到了上海可以賣到二元到五元,當然五元的蟋蟀要經過挑選。

「小黑皮」在前邊吆喝,他老婆就在攤位後面收錢以及給蟲子餵飯。按她的話說,「小黑皮」是一線工人,她是搞後勤的。雖然「小黑皮」一年只做三個月的生意,可是就這三個月,他們能賺五、六萬元。因為「小黑皮」懂「蟲經」,收來的蟲子質量好,所以老客戶不斷,賣得最好的一次,當天進來了3800條蟲子給大家一鍋端了。

拔蟲的:「出」蟲好比中獎

在玩蟲這行當裡,有眼光的,經驗足的人一般不亂買,而是要看蟲子的品相,這就叫「拔」,可能有「拔尖」的意思。老「拔客」一眼就能說出蟲子的名堂來,什麼「紫殼白牙」、「夾尾」、「後脆」……一大兜蟲子中間有了一條好蟲子,那就叫「出蟲」。

安國路上的「小禿頭」現在一定懊悔不已。前一陣子,「小禿頭」在兗州用三毛錢收到了一隻奇怪的蟲子,腦袋特大,樣子怪怪的。他跟同行說起了這件事,同行告訴他,那叫「虎頭」,是山東的好品種,能賣大價錢。「小禿頭」記在了心裡。拿到市場上,果然有「拔」蟲的人識貨,開價500元。「小禿頭」沒答應,硬是「斬」了人家1000元。可是沒想到的是,幾天後有人告訴他,那隻「虎頭」在南浦大橋蟲市被人用10000元買走了。

而如今,據說「拔蟲」高手又開出了天價,一個綽號「毛鬍子」的有隻蟋蟀已經開到了18000元。「小黑皮」說,有時,二十元十隻的小蟲子中也會「出蟲」,小孩子隨手買回去一大把,結果鬥出了好蟲子,被一些「拔蟲」高手追著高價收購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鬥蟲的:賭錢也得講規矩

成千上萬地買蟋蟀,不用說都知道是賭錢的。記者曾試圖打入賭客內部觀看這樣驚心動魄,動輒傾家蕩產的比賽,可是內行告訴說,那是想都別想。

輸贏在幾萬幾十萬元以上的,兩撥人會找一個彼此信得過的「莊家」,就是裁判。「莊家」一般黑白兩道都能照應。為了防止「藥水蟲」(在蟲子身上抹一種「興奮劑」),兩家在「莊家」的監督下擲骰子決定比賽的日期,而「蟲子」在此期間由「莊家」收養。

「決戰」那一天,大夥先上車,由「莊家」臨時決定「堂子」(賭場)設在哪裡,再「進棚」。擺開架勢後,先定「尺寸」,人數少的一方先講價,人數多的一方再加價或者確認。定好價位後,開始看蟲。「莊家」會有一個稱蟋蟀的秤,叫做「網」,稱量單位就是「正」,一般兩隻蟲子重量相差在0.2正之內就一定要「開戰」了。

開戰前,雙方的賭資要亮在桌上,用毛巾蓋好。然後「入夾」(將蟋蟀放入有隔板的鬥蟋蟀盆),再拉開隔板開鬥。第一次分出勝負後要下隔板,負方「補草」(用蟲草激發蟋蟀鬥志),再進行第二輪比賽,分出勝負後比賽結束。「莊家」將賭資交給贏家,並抽去5%的「堂費」。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蟲子的高價就是這樣的賭客炒作出來的。在一般的蟋蟀市場上,這樣的蟲子根本無法見到,大都藏匿在「拔蟲」高手的家中。有的等賭客輸紅了眼,乘機奇貨可居,哄抬價格。於是,下一場的賭局又將開始,小小的蟋蟀又將引發一幕幕人間悲劇……

相關焦點

  • 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二月富萬戶,一釐值千金」。在德州寧津當地有個這樣的說法:抓兩個月的蟋蟀可以讓千家萬戶致富,個頭大、戰鬥力強的蟋蟀更是可能賣出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年處暑之後,上千外地客商齊聚蟋蟀產地寧津,在蟋蟀的江湖裡你來我往,你爭我鬥。如今,寧津市場已經接近尾聲。據說,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高價。
  • 山東「蟋蟀」經濟:寧陽縣今年最貴蛐蛐賣了11萬
    數十年下來,泗店鎮已形成國內數一數二的蟋蟀交易市場。據當地人稱,參與捕蟲的人家,每年這個把月光靠抓蟲賣蟲就有數萬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會「季節性遷移」返回家鄉,加入捕蟲大軍。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
  • 山東小夥靠捉蟋蟀,10年買兩套房!最貴一隻賣了1萬2!網友:哎,我的...
    山東小夥靠捉蟋蟀,10年買兩套房!最貴一隻賣了1萬2!>孟光寶說他一開始養蟋蟀只是為了自己玩後來發現這小傢伙居然能賺錢>多的時候一晚能抓100多隻蟋蟀少的時候能抓二三十隻最貴的一隻賣了1.2萬元
  • 鬥蟲大賽下月開戰 臨清最貴的蟋蟀賣到9000元
    雖然這距離該市蟋蟀歷史最高成交價6.5萬元少了許多,但也足以讓聊城不少玩家羨慕不已。  當然,相比這樣一隻小蟲帶來的經濟收益,更多的玩家還是期待下月底,在臨清舉行的蟋蟀大賽。對於他們而言,養兵千日,就為等待那關鍵的用兵一時。
  • 蟋蟀市場出現高價蛐蛐 一隻賣3萬(圖)
    [摘要]因為遭遇乾旱,今年每隻蛐蛐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一隻極品「紅牙」最高價賣到3萬。即便這樣,愛蟲者仍趨之若鶩。一些地方將鬥蟲當成一種賭博。三秋主人說,這裡的蟋蟀市場一般5~6點開市,8~9點結束。偌大的市場,吸引了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蟲友。因為遭遇乾旱,今年每隻蛐蛐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一隻極品「紅牙」最高價賣到3萬。即便這樣,愛蟲者仍趨之若鶩。為逮蟲賣錢,附近村莊不管老人還是孩童,幾乎個個都是行家裡手。用蟲友的話說:他們都是「為蟲瘋狂」之人。
  • 濟源多地蟋蟀泛濫成災 網友:吃碗米線跳碗裡
    「相融共生」說,蟋蟀彈跳力超好,他在路邊米線攤上吃個米線,蟋蟀兩次跳進碗裡。記者看到此爆料帖子下面有不少網友評論,同時網友反映,今年河南好多蟋蟀,小區裡整晚都能聽到蟋蟀叫聲;網友「無臉洋蔥」說「快撮一簸箕油炸去」;還有網友問:這東西能吃嗎?能吃就發動吃貨來解決。
  • 上海蟋蟀玩家豪擲億元北上收蟲 稱能修身養性
    顧海芳表示,蟋蟀喜歡露水,溼潤的天氣更適宜其生長,反之則不然。「蟋蟀和大閘蟹一樣,到了時間就要蛻皮,蛻一次皮就長大一圈,但乾旱天氣會讓它減少一兩次的蛻皮,甚至於死亡。」因此今年大規格的蟋蟀明顯減少,價格也因此翻了幾番。  「對於玩家來說,3、4斟的蟋蟀夠級別,賣相也好,是可以拿出來鬥一鬥的。今年在河南當地,這樣的蟋蟀要賣到一兩百元一隻。而往年只要20元到50元一隻。
  • 泰國老闆賣「蟋蟀蛋糕」受歡迎
    近日,來自泰國信武裡府的一間蟋蟀培育飼養場走紅,因為飼養場出售的蟋蟀副食品中有聽起來很奇葩的「蟋蟀蛋糕」。飼養場老闆娘稱,蟋蟀蛋糕是指在普通的蛋糕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的蟋蟀研磨粉,食用起來更加健康。蟋蟀研磨粉就是把成長到一定程度的蟋蟀收集起來烤乾磨粉,該飼養場中培育的食用類蟋蟀都使用南瓜和雞蛋餵養,清潔乾淨、無異味,蟋蟀本身含有豐富的營養、高蛋白、纖維、卡路裡抑制素,因此蟋蟀蛋糕和其它蟋蟀副食品都受到消費者歡迎。
  • 玩蟋蟀1套裝備上萬 青島資深玩家1次買200隻
    記者這兩天在南山花鳥市場打探後發現,現在賣得最火的秋蟲是蟈蟈和蟋蟀,平均價格在幾十元一隻,全市場一天能賣上千隻。記者還探訪到,秋蟲的裝備價格普通走高,行家介紹,想要玩得好,一套下來怎麼也得好幾萬。而玩秋蟲的群體也越來越壯大,「一玩上就扔不了了」。    蟈蟈蟋蟀之後 油葫蘆、黃蛉上市    還沒走到南山花卉市場,各處傳來喧鬧的蟈蟈叫聲。
  • 鬥蟋蟀裁判50天內收入過萬 杭州人擲重金北上收蟲
    而據協會秘書長呂君估算,杭州範圍內專業的蟋蟀玩家,大概不下2000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中。「從全國來看,鬥蟋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業很風靡,以前每年秋天一到,杭州的蟋蟀玩家都要跑到上海去,但這幾年,上海人鬥蟋的文化慢慢有些衰退,不少上海人都喜歡跑到杭州來鬥蟋。」
  • 「中華蟋蟀第一縣」為啥是山東省寧津縣
    促織,即蟋蟀,又名蛐蛐、秋蟲等,常常在北方的秋夜裡,鳴響整個村莊。而寧津縣的蟋蟀叫聲格外響亮,且體健力足、牙齒尖利、剽悍好鬥,在鬥蟋「江湖」上歷來小有名氣,也因此衍生出蟋蟀陶製作等諸多相關行當,全縣形成80多個蟋蟀專業村,養蟋蟀、做陶器、賣器具,相關從業人員2萬餘人。
  • 夜新聞丨「蟋蟀獵人」凌晨兩點下地淘金 這裡的蟲子能換車
    在山東寧陽縣的泗店鎮,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們大多數會選擇請假回鄉來抓蟋蟀,運氣好的一個蟋蟀就能賣到上萬元,甚至幾萬。前幾天老王已經捉到了一個3000塊的蟋蟀,「去年這裡一隻最貴的蟋蟀賣到了11萬,到了上海又被炒到16萬,一個蟋蟀能買一輛車啊」老王對記者說。
  •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獲得 一品蟋蟀獲的方法分享
    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 1...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這個在遊戲中也是非常的稀有,許多的小夥伴也是想盡了辦法,卻發現還是沒有,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靠蟋蟀產業給全縣帶來6億年產值
    為了助力「蟲經濟」,寧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舉辦「鬥蟋比賽」,規範蟋蟀資源的開發。今年受疫情影響,寧陽蟋蟀在網絡上的銷售,逐漸成了「主力軍」。據村民回憶,寧陽縣這幾年身價最高的蛐蛐曾賣出過11萬元。網友評論:「會不會分不清是誰的了?」蟋蟀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
  • 一種常見的「昆蟲」,竟帶動了6億經濟,一隻賣到了11萬的天價
    要說蟋蟀在中國的什麼地方比較出名,那麼就不得不說一說山東泰安寧陽縣了,這裡自古以來就盛產蟋蟀,而且寧陽鬥蟋還有著「天下鬥蟋第一蟲」的美譽。如今這小小的蟋蟀更是形成了當地的產業,很多蟲客都會來到此地。而這些蟲客在這座縣城中的吃、穿、住、行、購物、娛樂等等方面的消費,都會為這個縣城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有消息稱一年這些消費能夠給全縣帶來6億元左右的年產值,而且據當地的居民說,這些年來有一隻身價最高的蟋蟀被賣到了11萬元的天價。
  • 山東寧陽蛐蛐身價連年攀升 今年最貴的賣了11萬
    數十年下來,泗店鎮已形成國內數一數二的蟋蟀交易市場。據當地人稱,參與捕蟲的人家,每年這個把月光靠抓蟲賣蟲就有數萬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會「季節性遷移」返回家鄉,加入捕蟲大軍。  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
  • 蟋蟀博弈,蟲王爭霸見分曉
    相比於寧陽、寧津等地已成規模化的蟋蟀市場,菏澤蟋蟀市場潛力巨大,就像一座富礦,等待更多人來開採。」   據悉,我國蟋蟀文化南方以江、浙、蘇、杭、滬為代表,北方以京、津、冀、魯為代表。而真正的蟋蟀名產地,當屬齊魯北方大平原。山東蟋蟀之鄉,首推德州寧津和泰安寧陽。但近年來,寧津、寧陽已經逐漸顯現出蟋蟀資源被過度開發帶來的危害,我市正好借勢擴大自己的影響。
  • 蟋蟀
    秋季的夜晚,農作物趨於成熟,到田間地頭一走,不是青蛙那「滾瓜、滾瓜……」的叫聲,就是蟋蟀那「吱吱吱、吱吱……」的歌聲不絕於耳。它們唱響了大地的華美樂章。走近,那聲音會因你的腳步聲突然中斷,一片寂靜。不過,你剛剛走過的瞬間,那蛙鳴蟲叫聲立刻又響了起來。那種鄉間動物音樂會常常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讓人百聽不厭。倘若在回家的夜路上,聽著這種聲音會讓人膽量倍增,懼怕之意跑到九霄雲外。
  • 蟋蟀仙貝救地球?高蛋白低排碳、味似蝦餅推出就大賣
    早在2019,日本無印良品就曾經宣布要和位於四國的德島大學共同研發以蟋蟀製成的仙貝。今年5月,無印良品真的就在網路商場正式推出這項產品,單價一包190日圓(約1.8美元),而且一開賣就被搶光。早在數年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就提出警告,全球糧食危機會隨著氣候異常愈來愈嚴重。
  • 菜葉殘留農藥毒死百隻蟋蟀 昆蟲愛好者坦言心痛
    本報保定電(記者張娜)   沒買到萵苣,趙先生就買了些小白菜,誰知自己心愛的蟋蟀吃了後,竟然死了100多隻。  趙先生是一個昆蟲愛好者,尤其喜歡蟋蟀和蟈蟈,他的家裡光蟋蟀就養了200多隻。趙先生不無驕傲地告訴記者,他養的蟋蟀叫做油葫蘆,在保定養的不多,別人大多數是從北京、天津等地買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