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寧陽蛐蛐身價連年攀升 今年最貴的賣了11萬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錢報記者趕赴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當地出產全國最有名的蛐蛐

  從苞米地到交易市場,短短個把月,這裡蛐蛐交易規模超過6億元

  寧陽今年最貴的蛐蛐,賣了11萬

  本報特派記者 陳偉斌 實習生 楊媛媛 文/攝 發自山東寧陽

  每年立秋到白露,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各個鄉鎮農村,人們會湧入田間地頭林地山溝抓蛐蛐,而全國各地的客商則匯聚到這裡買蛐蛐。

寧陽縣的蛐蛐市場上,商家在挑蟲。

  被人群擁堵的寧陽縣泗店鎮上,僅是這短短三四十天的周期,據稱就有超過6億元的資金流動。

  數十年下來,泗店鎮已形成國內數一數二的蟋蟀交易市場。據當地人稱,參與捕蟲的人家,每年這個把月光靠抓蟲賣蟲就有數萬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會「季節性遷移」返回家鄉,加入捕蟲大軍。

  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

  被商人買走的蟋蟀會被人工養殖一段時日,而後流向全國各地,在一個個圓柱形小瓷罐中開始它們的「角鬥士」生涯。

  杭州人玩的蛐蛐,幾乎都是這樣來的。

  轉手數次翻幾番,今年最貴11萬

  每年立秋到白露,寧陽縣泗店鎮柳廠村的黨振海都會把精力放在地裡——每天起早貪黑,不是種莊稼,而是抓蛐蛐。

  抓了20多年的蟲,他經驗豐富,只要在一片苞米地外看看長勢,或停下腳步聽聽這一帶蛐蛐的叫聲,就能判斷出是否有好蛐蛐。

  如有發現,他就會手持半個拳頭大的捕蟲網兜去地裡,貓著腰「聽音辨位」,搜尋蛐蛐。

  「這個只能自己去,在哪兒抓到條好蛐蛐都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的。」黨振海說,這就像商業機密。

  不論白天黑夜,幾乎整個寧陽縣的農地溝壑中,都會有捕蟲人的身影。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玩家和商販都會聚集在此,收購蛐蛐。「寧陽的蛐蛐交易,其實說的就是泗店。」該鎮宣傳員戴成猛對此毫不猶豫。

  在這三四十天時間裡,每天從凌晨四五點開始,泗店鎮鎮中心幾條主要道路都會被擠得水洩不通,周邊的店面,被一些當地人租下來賣蛐蛐。更多的商人則在路邊擺上矮方桌,坐在馬紮上,等待村民們送來剛從地裡捉到的蛐蛐。這些蛐蛐會被村民們按品相先簡單分類裝好。先送到相熟客商那邊賣,餘下的,就挨個小方桌推銷,直至售盡。

  有些大客商,則會在泗店鎮的小旅館裡包幾個房間,或直接住進農家院,等待常年熟識的村民把第一手貨源送上門來。

  這些蛐蛐,被分類分級待價而沽,從一、兩元至幾千幾萬,幾乎沒有一隻會被捨棄。

  將之形容為黃金季節毫不誇張,因為一隻蛐蛐的價格,往往遠超同等體積的黃金。

  當地人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抓蟲,就是因為這一個月,起碼能賺到三萬左右的現錢,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額外收入。「一隻好蛐蛐,甚至頂得上當地人半年的收入,你說能不動心嗎?」當地人說,「一般一天能有六七百的現錢。」

  泗店鎮還專門開通了一些長途客車,不斷將蛐蛐送往全國,「從地裡收還是便宜的,最好的也不過一兩萬,但賣過幾道,價格就翻上去了。」

  寧陽縣蟋蟀協會會長劉德強說,今年最貴的一隻蛐蛐被賣給了一位有名的天津商家,「11萬。」

  過了白露,市面上的蛐蛐價格就猛跌,幾塊錢一隻都無人問津。黨振海說,這是因為白露後的蛐蛐開始鑽洞交尾,「戰鬥力就不強了。」

  從換一節電池,到賣出上萬元

  如今紅火的蟋蟀交易,三十多年前剛開始的時候,可寒磣得很。當年最早換一節電池,或者一毛兩毛,直到如今的一千、五千、上萬。一些大玩家和商販每年拿出幾百萬,找人分頭「淘寶」,要求在20多天內,把錢都花掉,換成好蛐蛐。

  劉德強說,寧陽土壤特殊,這裡出的蛐蛐特別壯,也好鬥。最早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逐漸有各地的蛐蛐玩家來寧陽捉蟲,也找當地村民幫忙抓蟲。

  「最早不是給錢,是給手電筒的電池。」劉德強說,那會兒對於當地村民來說,電池是很緊俏的,一隻好蛐蛐換一節電池是最初的交易模式。後來商販越來越多,但是交易的規矩沒變過,「誰先看上誰先買」是鐵打的規矩,第二個人即便願意掏十倍價格,也不能「撬邊兒」,只能向第一個人買。

  劉德強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1年,他親眼看到一隻蛐蛐被一名天津客商從農戶手裡以一元錢收購,隨後轉手賣給一位上海玩家,賣了1000元,「那時的1000元,可是一筆大錢啊。」1995年後,泗店鎮的蛐蛐買賣越做越大,這幾年當地每年蛐蛐交易超過6億元。

  賭蛐蛐,會毀掉整個產業

  在劉德強和黨振海看來,一隻蛐蛐是否「好」,就像賭玉,誰也不知道幾千幾萬買下的蛐蛐,是否會被別的蛐蛐一口乾掉。

  「今年11萬那條是『紅牙青』。」劉德強說,這蛐蛐分六類,每類都分蟲王級、將軍級、大將級……除了從其體色、花紋、腮部、大牙、後腿等方面比較,比鬥中一生不敗、最後一敗和偶爾一敗成為衡量這些蛐蛐「級別」的核心標準。

  在黨振海看來,講究雖然多,但最重要還是看腿是否短粗有力、大牙是否如麥粒般有勁,「但有時也難說,就跟相媳婦似的,情人眼裡出西施。」

  蟲王的傳奇,一般都是被送上賭場,讓主人一夜暴富。

  在採訪中記者就了解到,去年有位上海玩家在寧陽花萬元買了一隻蛐蛐,回上海後放到賭場上,戰無不勝,為這玩家掙了300萬,蛐蛐死後,他特意火化並親自送它回山東「老家」入土為安。

  劉德強不認可那種將蛐蛐買去賭博的違法行為,他覺得從長遠來看,會毀掉蛐蛐產業,但現實中屢禁不止。

  市場熱乎的背後,也有隱憂。

  野生蟋蟀被稱為「秋蟲」,而被稱之為「白蟲」的人工養殖的蟋蟀並不被業界認可,在泗店鎮街面上的店鋪裡,總能看到「抵制白蟲」的標語。

  戴成猛告訴記者,這幾年來,野生蛐蛐的資源在不斷下降。除了寧陽,山東另一個蟋蟀產地德州寧津縣也面臨此類問題。

  「現在寧陽的蛐蛐資源少了很多,所以以寧陽為中心,捕蟲大軍開始往周邊區域擴散。」劉德強說,山東濟寧的梁山、菏澤一些縣市甚至河南,都成了捕蟲大軍的新目標地有的「壟斷戶」會安排一輛大巴車,拉著捕蟲人去河南一些地方,「四五天時間帶著那邊的蟋蟀回寧陽販賣。」

  這些蛐蛐,被分類分級待價而沽,幾乎沒有一隻會被捨棄。因為一隻好蛐蛐的價格,往往遠超同等體積的黃金。

相關焦點

  • 山東「蟋蟀」經濟:寧陽縣今年最貴蛐蛐賣了11萬
    據當地人稱,參與捕蟲的人家,每年這個把月光靠抓蟲賣蟲就有數萬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會「季節性遷移」返回家鄉,加入捕蟲大軍。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被商人買走的蟋蟀會被人工養殖一段時日,而後流向全國各地,在一個個圓柱形小瓷罐中開始它們的「角鬥士」生涯。
  • 山東一隻蛐蛐賣11萬 小小蟲子咋這麼值錢
    (原標題:山東一隻蛐蛐賣11萬 小小蟲子咋這麼值錢)
  • 山東寧陽縣一隻蛐蛐賣出高身價!靠蟋蟀產業給全縣帶來6億年產值
    山東泰安寧陽縣,蟲客在吃、住、行、購、娛樂、旅遊等方面的消費,能給全縣帶來6個億左右的產值。為了助力「蟲經濟」,寧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舉辦「鬥蟋比賽」,規範蟋蟀資源的開發。今年受疫情影響,寧陽蟋蟀在網絡上的銷售,逐漸成了「主力軍」。據村民回憶,寧陽縣這幾年身價最高的蛐蛐曾賣出過11萬元。
  • 神評論|一隻蛐蛐比我還值錢-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四川洪水中最溫暖的大手【四川洪水中最溫暖的大手: 這才是值得大家追劇的星,滿滿的正能量】>>>查看詳情近日,四川多地迎來新一輪強降雨,青衣江、岷江等31條江河出現超警超保水位,截至18日20時,四川洪澇已致341.9萬人受災。
  • 蟋蟀市場出現高價蛐蛐 一隻賣3萬(圖)
    [摘要]因為遭遇乾旱,今年每隻蛐蛐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一隻極品「紅牙」最高價賣到3萬。即便這樣,愛蟲者仍趨之若鶩。一些地方將鬥蟲當成一種賭博。因為遭遇乾旱,今年每隻蛐蛐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一隻極品「紅牙」最高價賣到3萬。即便這樣,愛蟲者仍趨之若鶩。為逮蟲賣錢,附近村莊不管老人還是孩童,幾乎個個都是行家裡手。用蟲友的話說:他們都是「為蟲瘋狂」之人。訪山東兩個小縣城因蛐蛐名揚四海「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
  • 濟南蛐蛐名聲在外 身價高漲一隻能賣六百元/圖
    不過在玩家們看來,由於建高樓,打農藥,現在的蛐蛐越來越少了。  小蛐蛐,身價高一隻賣到600元  一場秋雨之後,天氣漸漸轉涼。在英雄山文化市場,蛐蛐玩家們開始行動起來,挨個攤點搜尋中意的蛐蛐。一個白色的瓷罐上蓋一塊圓形的鐵片,再綁上一根細細的橡皮筋,好鬥的蛐蛐就這麼被困在了裡面。  「好蛐蛐簡單點說得頭大、脖子粗、腿長。」
  • 山東小夥靠捉蟋蟀,10年買兩套房!最貴一隻賣了1萬2!網友:哎,我的...
    山東小夥靠捉蟋蟀,10年買兩套房!最貴一隻賣了1萬2!>多的時候一晚能抓100多隻蟋蟀少的時候能抓二三十隻最貴的一隻賣了1.2萬元好的蟋蟀比黃金還貴比如下面這隻身價8000元↓↓
  • 鬥蟲大賽下月開戰 臨清最貴的蟋蟀賣到9000元
    尤其是泰安寧陽的蟋蟀市場,時下正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數萬名蟋蟀愛好者前往。  相比寧陽「蟲經濟」的產業規模,聊城市的蟋蟀經濟便顯得有些不溫不火,但即便如此,目前,臨清市蟋蟀交易的最高成交價,還是達到了9000元。  雖然這距離該市蟋蟀歷史最高成交價6.5萬元少了許多,但也足以讓聊城不少玩家羨慕不已。
  • 一種常見的「昆蟲」,竟帶動了6億經濟,一隻賣到了11萬的天價
    要說蟋蟀在中國的什麼地方比較出名,那麼就不得不說一說山東泰安寧陽縣了,這裡自古以來就盛產蟋蟀,而且寧陽鬥蟋還有著「天下鬥蟋第一蟲」的美譽。如今這小小的蟋蟀更是形成了當地的產業,很多蟲客都會來到此地。而這些蟲客在這座縣城中的吃、穿、住、行、購物、娛樂等等方面的消費,都會為這個縣城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有消息稱一年這些消費能夠給全縣帶來6億元左右的年產值,而且據當地的居民說,這些年來有一隻身價最高的蟋蟀被賣到了11萬元的天價。
  • 蛐蛐的秘密:生命力僅百天的蟲子何以被把玩近千年
    果然,轉過年,蟲季一到,老崔一抬腿又下山東了。  老崔還算不上最痴迷的玩家。一位88歲的老爺子,被醫生宣告活不過80天時,從重症監護室出來,身上掛著尿袋、手背上打著吊針、坐著電動輪椅到了山東。他跟賣蟲的農民說,蛐蛐叫百日蟲,他可能活不到蛐蛐出戰了,但到了季節「特別想聽蛐蛐叫」。
  • 《北方各路蛐蛐特點》
    先說寧陽蟋蟀,現在全國最熱門的產蟲區!蟋蟀特點頭大項寬,腿長牙齒長大,顏色漂亮龍行大!缺點蛐蛐幹老度普遍差點(也有超級幹的)。選寧陽蟋蟀要整皮一色的!蛐蛐要選那種地勢高的地方,地勢低的蛐蛐雖然相貌大,但是普遍不幹!寧陽蟋蟀早秋要少動,十月一號以後慢慢開始鬥,常出好東西!但是報廢比例也很高。大戶老闆喜歡的地方!
  • 六旬老人收藏萬餘棵仙人掌最貴的身價有1萬多塊
    66歲的祖志成,是位仙人掌種植達人,他的濟南仙園中種了一千多個品種近萬棵仙人掌,最貴的身價過萬元。  「這棵叫特麗蓮,你可以把它想成特別美麗的蓮花,這個是夢幻牡丹,國際上獲過獎的……」26日上午,記者來到濟南仙園,發現這裡擺滿了形形色色的仙人掌。園主祖志成像介紹自己收藏的古董一樣,一一介紹他得意的仙人掌。  令人奇怪的是,祖志成種植的不少仙人掌咋都沒有刺呢?
  • 老北京什麼時候興起鬥蛐蛐的?玩家不是一般人
    據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裡說,過去北京專有人從事逮蛐蛐、賣蛐蛐的,立秋之前到各玩家去借盤纏,然後帶上乾糧和專用工具,到北京西山、北山去掏蛐蛐,一走就是十來天。掏蛐蛐的專用工具是:一把鐵釺子,能用來挖土、撬石、探穴;一個裝蛐蛐用的柳罐鬥;一個鐵絲或是銅絲編的蛐蛐罩子,還有一個竹棍頂端綁著老鼠須子的蛐蛐探子。除此之外,還要預備上水壺。
  • 中超球員身價更新了,武磊超越數名宿,最貴U23都有誰?
    在中超最貴11人陣容中(我們選擇了4-2-3-1陣型),包含了三名本土球員,分別是門將顏駿凌(80萬歐)和左右邊後衛王燊超(55萬歐)和張琳芃(75萬歐),這三個位置也是中超賽場上少數沒有外援的位置。中超最貴11人陣容(4-2-3-1):門將:顏駿凌(80萬歐)後衛:王燊超(55萬歐)、吉爾(750萬歐)、佩西諾維奇(230萬歐)、張琳芃(75萬歐)
  • 數百「蟲老闆」燈光市場收蛐蛐
    本報記者 張曉科 攝      每年進入8月,位於曲阜西北部的姚村鎮便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作為蛐蛐主產地,姚村的燈光市場聞名全國,每年都有數百計的收購商會集於此。據初步統計,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在此交易蛐蛐的金額高達千萬元。蛐蛐帶來的豐厚利潤,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捉蛐蛐的大軍之中,也催生了蛐蛐經紀人這一新興職業。
  • 山東寧陽檢察院與山大法學院合作促幹警法律素養提高
    檢校合作暨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檢校合作暨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正義網山東4月28日電(通訊員 沈愛國 劉慶新)昨日上午,山東省寧陽縣檢察院與山東大學法學院舉行檢校合作暨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齊延平、黨委書記蓋玉強、山東省院政治部副主任隋少彥、泰安市院副檢察長吳新村,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敬政,寧陽縣委副書記陳曉娜、寧陽縣院檢察長尚曉兵出席儀式。寧陽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侯濤主持儀式。
  • 鬥蟋蟀裁判50天內收入過萬 杭州人擲重金北上收蟲
    杭州人赴山東收蟲每年擲千萬  也許正是因為蟋蟀的吸引力,讓杭州玩家不惜在其身上屢擲重金。一般來講,每年的8月1日到9月5日,是杭州人收蟲的時候,每年大概會有500人,跑到山東、河南等地收蟲,不過99%的蟋蟀都是在山東收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