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二月富萬戶,一釐值千金」。在德州寧津當地有個這樣的說法:抓兩個月的蟋蟀可以讓千家萬戶致富,個頭大、戰鬥力強的蟋蟀更是可能賣出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年處暑之後,上千外地客商齊聚蟋蟀產地寧津,在蟋蟀的江湖裡你來我往,你爭我鬥。如今,寧津市場已經接近尾聲。據說,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高價。

  「軟黃金」蟋蟀動輒身價過萬,午夜後開始熱鬧的蟋蟀市場

  小縣城靠蟋蟀名聞全國,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價

  9月8日,白露過後第二天。晨光還未熹微,德州寧津縣長途汽車站的客運廣場,聚集了操著本地口音的農民和各地口音的客商。最近一個月,這個小縣城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熱鬧,把他們聚集在此的就是風聞全國的小蟲:蟋蟀。

  寧津的蟋蟀驍勇善戰,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賽冠軍。自上世紀90年代起,寧津縣政府每年辦蟋蟀節,吸引了眾多外地客商。關於寧津蟋蟀還有個傳說:風流皇帝宋徽宗酷愛玩蟋蟀,被金兵俘虜,路過山東寧津,行李散了,從車上掉下來一個小盆,蹦出一隻蟋蟀。宋徽宗垂淚對蟋蟀說,你走吧,800年後,你會稱雄華夏。正好800年後,在寧津舉辦了第一屆蟋蟀文化節。

  8日5點,蟋蟀文化市場已經聚集了不少人。當地農民把連夜抓來的蟋蟀分裝在白色小罐子裡。如何分辨哪只小罐裡裝的蟋蟀是「好貨」?秘密就藏在小罐的蓋兒上,每名賣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標註著蟋蟀的品相,有的蓋子上寫著「好」、「大」,還有的畫著圓圈、直線等符號。

  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更是為了挑選一隻好蟋蟀不遺餘力。買家們頭上戴著頭燈,耳朵上別著蟋蟀草——用來挑逗蟋蟀的草棍兒,每到一個攤位就拿著蟋蟀草「挑逗」蟋蟀。一旦蟋蟀被挑釁,震起翅膀發出響亮的叫聲,買家就可分辨優劣了。

  白露已過,蟋蟀節臨近尾聲。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以一萬多的高價被南方的一名買家收走。

  一年一季奔波在田間的人們

  天擦黑男人鑽莊稼地抓蟋蟀,天不亮女人趕往縣城售賣

  市場最東頭,賣家孟女士說,她抓蟋蟀賣蟋蟀已經20多年。前幾年丈夫意外去世,原來夫妻協作一抓一賣的工作由她獨立完成。自從處暑以後,她每晚七八點鐘天色擦黑時出門,穿上迷彩服戴上頭燈鑽進玉米地裡,趕上運氣好的時候,兩三個小時能抓十幾隻,有時候也一無所獲。孟女士說自己體力不比男人,頂多抓到晚上11點就回家,睡上幾個小時,天不亮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從孟集鄉趕到縣城售賣。

  「今年我這最貴的一隻賣了800元,到現在17天賣了3000塊錢。」孟女士說,往年還有一隻賣過2000元,買家是一個南方人,據說那隻小蟲一度戰無不勝,甚是威風。所以,此後每年那個買家還來買她的蛐蛐。

  市場上出攤賣蛐蛐的很多是女人。當地居民說,大半夜地鑽莊稼地很是辛苦,多是男人去抓;午夜過後,女人們便帶著數十上百隻蛐蛐來到市場上。掙得好的夫妻倆,這一季能掙上萬甚至更多。這天早上,老於夫婦都來到市場上賣蛐蛐。「本來我也不想來的啊,可我好不容易逮了一條好蛐蛐,打眼一看就是上千的成色,媳婦兩百就給賣了!」老於氣呼呼地給隔壁攤位的熟人喊道,市場眼見就要收尾了,高價是很難賣上去了。

  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人工飼養的「白蟲」混跡江湖

  「你這就是條白蟲子啦!」拿蟋蟀草撩撥了幾下,一名中年買家直接扭頭離開。

  「要是白蟲子,你給我摔死它!」後面賣蟲的婦女咬牙喊道。

  在當地,農民都說蟋蟀是軟黃金,抓住一隻好的,能頂上30畝地一年的收成,於是便有了人工飼養的心思。買家說的「白蟲」,指的就是人工飼養的蟲子。在鬥蟋場上,若是被人看出是白蟲,那是要被逐出賽場的。

  操著南方口音的買家周先生,已經收到了兩條品相不錯的「大青翅子」。在蟋蟀中,大青翅子為異形福相,是蟋蟀中的佼佼者,寧津最出名的就是這個品種。在北方很多地區,幾百條蟋蟀中也找不到一條大青翅子,而在寧津,如果當年雨水好,大青翅子的比例能達到百分之五。

  怎麼選蟋蟀,門道也是甚多。老錢不是蟋蟀玩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中介」,也就是買家口中的「蟲販子」。據說他去年賣給玩家的一隻蟋蟀一路過關斬將殺到上海的決賽。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在蟋蟀聲聲漫吟輕唱中,涼風四起。白露已過,收蟲季結束,收了好蟲子的玩家們,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在鬥蟋場上一展威力了。

  寧津蟋蟀產業繁榮的背後

  當地農民抓、蟲販子收、南方買家買

  蟋蟀罐等相關產業也蓬勃發展

  中國鬥蟋風俗大約自12世紀中期以後,在江浙一帶開始流行。研究蟋蟀的古譜、鬥蟲技藝此前都以南方為主。舊時,人們還不具備長途奔波、遠赴他鄉逮蟲的條件。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方蟲家漸漸發現了山東蟋蟀的優勢,而且本地蟲源越來越匱乏,於是紛紛北上收蟲。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幾次全國大型的比賽中,寧津蟋蟀數次奪冠,漸漸名聲大振。

  每年收蟲季,眾多買家從上海、江浙甚至廣東趕來寧津。寧津本地農民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加入抓蟋蟀售賣的行列。漸漸地,一些「蟲販子」也開始做起中介的生意,從農民手中收購蟋蟀再賣給玩家以此盈利;與此同時,蟋蟀罐等相關產業也在當地蓬勃發展。

  玩家收到好蟲後,便帶回當地鬥場上與其他蟋蟀一決勝負。當前玩蟲風氣,當屬上海較重,各地勝出的蟋蟀往往都被帶往上海參加級別更高、影響力更大的比賽。在鬥場上,寧津蟋蟀的名氣越來越大,近些年屢屢賣出萬元高價。據說,高價蟲買家多是南方人,不過收到好蟲的玩家大多比較低調,不會輕易將好蟲公開示人。

  萬元好蟲是不是一定戰鬥力強?資深玩家說,品相好的蟋蟀有個好「底子」,但是鬥蟲之前還有近一個月飼養時間。若是飼養得當,蟲兒必然如虎添翼;若是這段時間不悉心看護,好蟲也有可能「泯然眾人矣」。

  (濟南時報)

相關焦點

  • 「中華蟋蟀第一縣」為啥是山東省寧津縣
    促織,即蟋蟀,又名蛐蛐、秋蟲等,常常在北方的秋夜裡,鳴響整個村莊。而寧津縣的蟋蟀叫聲格外響亮,且體健力足、牙齒尖利、剽悍好鬥,在鬥蟋「江湖」上歷來小有名氣,也因此衍生出蟋蟀陶製作等諸多相關行當,全縣形成80多個蟋蟀專業村,養蟋蟀、做陶器、賣器具,相關從業人員2萬餘人。
  • 蟋蟀博弈,蟲王爭霸見分曉
    「我市屬於黃河衝擊平原,農作物和礦物質比較豐富,為蟋蟀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其體質好、勇猛善鬥的品性。同時,我市土壤呈弱鹼性,適宜蟋蟀生長,骨骼、牙齒比較堅硬,菏澤蟋蟀以兇猛、善鬥、骨碩、色純、品全等著稱,也為我市養蟋鬥蟋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菏澤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宋新明說,「近兩年,菏澤蟋蟀已成功吸引外地廣大蟋蟀愛好者的注意。
  • 蟋蟀市場出現高價蛐蛐 一隻賣3萬(圖)
    訪山東兩個小縣城因蛐蛐名揚四海「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 」在蟋蟀聲聲漫吟輕唱中,涼風四起。愛蟲之人,又打點行囊,向著每年都要去的山東寧津、寧陽等蟋蟀產地進發。三秋主人就是其中一位,因為童年的美好記憶,作為上班族的他仍對蟋蟀情有獨鍾。
  • 三毛錢的蟋蟀賣一萬元 - 東方網
    「蟋蟀這蟲子別看它小,沒有價!得看是什麼貨色,誰來買。」有人因為這小蟲一夜暴富,有人為它傾家蕩產。上海「拔蟲」高手如是說——有報載,山東寧陽蟲王的一隻蟋蟀在澳門被炒到了17萬元。近日,記者更驚聞上海的蟋蟀市場同樣火爆,一隻進價三毛錢的蟋蟀最終以一萬元的高價出手,更有人家藏「寶」蟲,開出了18000元的天價。為此,記者這個外行來到了「玩蟲一族」裡看熱鬧。
  • 蟋蟀
    這位不請自到的「客人」是一隻蟋蟀。在我家衛生間的角落裡安營紮寨,獨自演奏,「吱吱吱、吱吱……」不時地發出長短不一的樂聲。我只聞其聲,不見其容,頗有些遺憾。身居鬥室,好久未聽到這種聲音了,倍感親切而熟悉。多年沒有聽到,仿佛失去了大自然的天籟之聲。時隔多年,聽到此聲,我回憶起鄉下的日子,在鄉下那無憂無慮的日子裡,在那伴著蟲鳴鳥唱的日子,時光匆匆,令人嚮往。
  • 濟源多地蟋蟀泛濫成災 網友:吃碗米線跳碗裡
    根據濟源網友反映的情況,8月24日下午記者在濟源多地調查後發現,今年濟源多地「鬧」蟋蟀,五龍口鎮一位張姓村民告訴記者,不僅人多的地方蟋蟀多,莊稼地裡蟋蟀也多。濟源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濟源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蟋蟀,逐漸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獲得 一品蟋蟀獲的方法分享
    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 1...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這個在遊戲中也是非常的稀有,許多的小夥伴也是想盡了辦法,卻發現還是沒有,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上海蟋蟀玩家豪擲億元北上收蟲 稱能修身養性
    在這座城市裡,既有人玩10元、20元一隻的「草根蟋蟀」,也有人收四五萬元一隻的「蟲王」,就連蟋蟀盆也成為收藏品。  花鳥市場響起蟋蟀鳴聲  上周末,嶽州路上的聚星花鳥市場人潮湧動,尚未走進市場,門口就看見排成方陣的白色瓷罐,一個個蓋著鏽跡斑斑的鐵蓋子,再綁上一根橡皮筋。
  • 蟋蟀——童年的記憶
    孩子們用書本紙卷出一個個小圓桶,捉到蟋蟀後把它封在裡面,帶回家小心翼翼地放進鋪好黃土的瓶子或罐子裡,精心飼養。然後約定個時間,把各自的蟋蟀放進土罐裡,讓它們相互廝殺。兩隻雄性好鬥的蟋蟀放在一起,如同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張開翅膀,露出兩顆八字型的大牙齒,滴滴地叫個不停,然後就相互撕咬,失敗者轉身就跑,而勝利者則鼓起翅膀,發出得意的鳴叫。
  • 山東「蟋蟀」經濟:寧陽縣今年最貴蛐蛐賣了11萬
    據當地人稱,參與捕蟲的人家,每年這個把月光靠抓蟲賣蟲就有數萬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會「季節性遷移」返回家鄉,加入捕蟲大軍。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被商人買走的蟋蟀會被人工養殖一段時日,而後流向全國各地,在一個個圓柱形小瓷罐中開始它們的「角鬥士」生涯。
  • 蟋蟀情2019收蟲實錄
    今天超級寵物星蟋蟀頻道再次與廣大蟲友分享蟋蟀情邵老師的佳作,歡迎閱讀:史上最經典《蟋蟀情選養鬥憶文章匯總13篇》。 農戶客廳,一千多隻蟋蟀分成幾堆雜亂地堆放著,問了一下價格,我便從最便宜的30元一條的那堆開始選蟲。 2019年玩蟲正式拉開序幕!時間是2019年8月24日上午8點整。今年的任務有點重,原因是師弟白牙重青小陸要二戰寧陽世界盃。 照理。
  • 鬥蟋蟀裁判50天內收入過萬 杭州人擲重金北上收蟲
    現在,杭州寶石山下葛嶺的那座「半閒堂」,據說就是以前賈似道鬥蟋蟀的地方。  現在,杭州蟋蟀玩家的聚集點比較固定,每年8、9月,杭州的吳山和葛嶺等地,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一個玩家如果遇到一隻好的蟋蟀,雖然這隻蟋蟀的生命只有短短百日,但是玩家一輩子都會念叨著它。」呂君說。
  • 夜新聞丨「蟋蟀獵人」凌晨兩點下地淘金 這裡的蟲子能換車
    在山東寧陽縣的泗店鎮,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們大多數會選擇請假回鄉來抓蟋蟀,運氣好的一個蟋蟀就能賣到上萬元,甚至幾萬。前幾天老王已經捉到了一個3000塊的蟋蟀,「去年這裡一隻最貴的蟋蟀賣到了11萬,到了上海又被炒到16萬,一個蟋蟀能買一輛車啊」老王對記者說。
  • 山東小夥靠捉蟋蟀,10年買兩套房!最貴一隻賣了1萬2!網友:哎,我的...
    山東小夥靠捉蟋蟀,10年買兩套房!最貴一隻賣了1萬2!>多的時候一晚能抓100多隻蟋蟀少的時候能抓二三十隻最貴的一隻賣了1.2萬元好的蟋蟀比黃金還貴比如下面這隻身價8000元↓↓
  • 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
    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時間:2016-12-15 12:3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 蛩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在寂靜無人的時候獨自吟唱呢?
  • 鬥蟲大賽下月開戰 臨清最貴的蟋蟀賣到9000元
    時下樓市境況趨好的現實中,9000元錢,可以在不少樓盤買到兩個平方米的住宅,即便是家用大件家電,也可以置辦上三兩件。  然而,如果讓你花9000元錢去購買一隻蟋蟀,你會不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每年月份牌翻到立秋,就是各路玩家深入田頭收蟋蟀的時候。
  • 山東寧陽縣一隻蛐蛐賣出高身價!靠蟋蟀產業給全縣帶來6億年產值
    為了助力「蟲經濟」,寧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舉辦「鬥蟋比賽」,規範蟋蟀資源的開發。今年受疫情影響,寧陽蟋蟀在網絡上的銷售,逐漸成了「主力軍」。據村民回憶,寧陽縣這幾年身價最高的蛐蛐曾賣出過11萬元。網友評論:「會不會分不清是誰的了?」蟋蟀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
  • 蟋蟀鑑賞:6上峰紫殼白牙
    頭型五面出角,細白鬥絲衝頂,脖項闊厚深長,肉身細糯,配一副豎門厚白牙,牙根圓實是其特點。  9月29日徵戰南京首屆「金陵杯」蟋蟀協會字號賽,以650毫克對戰670毫克(上下10毫克為正碼)寧津紫大頭,輕嘴重夾,一口制勝;10月2日第2輪「金陵杯」字號賽上,以660毫克拋打680毫克寧津名將黃大頭,兩蟲相遇,紫殼白牙搶口快,連發幾個重口,對方措手不及落荒而走。
  • 教你養蟋蟀,完成繁殖的步驟!
    蟋蟀社區,每日更新蟋蟀打鬥視頻、蟋蟀趣聞、蟋蟀捕選養蟲秘笈,歡迎關注!
  • 蟋蟀蟈蟈是不是同一種昆蟲?
    記 者 湯佳駿    昨日快報第5版報導了小女孩「夢幻水晶」的床底下跑進了一隻蟋蟀,她被蟋蟀的叫聲吵得影響睡眠,外公外婆也想不出辦法(詳見快報昨日第5版)。  見報後,有讀者打電話來出主意:「用開水澆一下床底,不管它躲在什麼角落,準燙死。以前也有隻蟋蟀跑到我家裡過,我就是這麼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