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蟋蟀的住宅》: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2021-01-17 學予明天

四年級上《蟋蟀的住宅》: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一、學習目標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是怎樣建築成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領悟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積累多音字

1.生字新詞

宅zhái(住宅)

臨lín(臨時)

慎shèn(慎重)

選xuǎn(選擇)

擇zé(擇優)

址zhǐ(地址)

良liáng(良好)

穴xué(穴居)

廳tīng(廳堂)

臥wò(臥室)

專zhuāng(專家)

寸cùn(寸土)

衛wèi(衛生)

較jiào(比較)

2.多音字

cháo(朝著)

zhāo(朝霞)

pū(鋪開)

pù(床鋪)

pá (扒手)

bā (扒拉)

3.近義詞

隱蔽一一隱藏

慎重一一謹慎

柔弱一一軟弱

平坦一一平整

簡樸一一樸素

寬敞一一寬闊

4.反義詞

隱蔽一一顯露

柔弱一一堅強

乾燥一一潮溼

寬敞一一狹窄

增長一一減少

5.理解詞語

慎重:謹慎認真。

隨遇而安: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滿足。

隧道:本課指蟋蟀挖掘的彎彎曲曲的洞穴。

驟雨:下得又大又急的雨。驟,急速。

簡樸:簡單樸素。

三、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本文通過描寫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建築住宅的過程,表現了蟋蟀建築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蟋蟀勞動成果的極大讚美,也體現了作者長期堅持細緻觀察的敬業精神。

四、精讀課文,解析句子,回答問題

1.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

「隨遇而安」是指適應周圍的環境,不論環境如何都能滿足。對於一般的昆蟲來說,只要能找到一個臨時隱蔽的藏身之地就滿足了,而蟋蟀卻不同,它不願利用現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擇址,自己一點一點地挖掘。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講了哪兩方面的內容,作者是怎樣觀察的。

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主要講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這兩方面的內容。作者搜索蟋蟀的巢穴,一連幾個鐘頭細心地觀察蟋蟀建造住宅,發現蟋蟀從秋天初寒到冬天,一直堅持不懈地觀察蟋蟀。

相關焦點

  •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仿寫,家長都收藏了!
    彎鉤似的新月,爬上柳梢頭,點點露珠,也如珍珠一般發出耀眼光芒。2、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比喻,以蝸牛的觸角比喻細絲的形狀,寫得非常逼真,可見作者觀察得十分仔細、認真。仿寫:深藍色的夜空中,綴滿了滿天的星鬥,看起來像一襲華麗的袍子。
  • 部編四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複習第三單元練習檢測答案參考
    30%(一)《蟋蟀的住宅》節選 16%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已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蟋蟀怎麼會有建築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
  • 蟋蟀
    秋季的夜晚,農作物趨於成熟,到田間地頭一走,不是青蛙那「滾瓜、滾瓜……」的叫聲,就是蟋蟀那「吱吱吱、吱吱……」的歌聲不絕於耳。它們唱響了大地的華美樂章。走近,那聲音會因你的腳步聲突然中斷,一片寂靜。不過,你剛剛走過的瞬間,那蛙鳴蟲叫聲立刻又響了起來。那種鄉間動物音樂會常常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讓人百聽不厭。倘若在回家的夜路上,聽著這種聲音會讓人膽量倍增,懼怕之意跑到九霄雲外。
  • 部編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看拼音寫詞語(附答案)
    部編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看拼音寫詞語(附答案) 日益 聯繫 緊密 精神 物質 時代 適用 任何 創造 不斷 第10課 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 嫩紅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反面 觸角 彎曲 細小 痕跡 牢固 休想 第11課 蟋蟀的住宅
  • 「蟋蟀南飛」
    □王玉平  到一小學三年級聽過一節課,老師引導學生完成課文《聽聽,秋的聲音》的配套練習。其中有這樣一道題,根據提示想像寫話:  1.黃葉會怎樣和大樹告別?它會對大樹說些什麼?  2.蟋蟀會怎樣與陽臺告別?它會對陽臺說些什麼?  3.大雁和白雲會怎樣互相叮嚀?它們會說些什麼?
  • 蟋蟀——童年的記憶
    (原創)戴新閣 /文不知為什麼,現在蟋蟀越來越少了。記得小時候,每當秋天,山中、叢林裡蟋蟀的叫聲不絕於耳,秋季來臨,小夥伴們就一起去抓土蚱(蟋蟀),抓蟈蟈、撲螞蚱,其中抓蟋蟀、鬥蟋蟀是最為開心的事。那時,大家都想逮一隻兇猛的蟋蟀,戰勝對手讓,凡是有蟋蟀的地方無所不至,山林中、巖石下、牆根草叢中,磚瓦雜石堆裡,到處尋找蟋蟀藏匿的地方,費盡心思去撲捉兇狠能鬥的蟋蟀。我那時住在臺東延安二路,經常去的地方是櫸林山,有時還到「廣東公墓」的墳地裡去找,傳說墳地裡的蟋蟀牙板毒,特別兇猛,但往往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墳地裡蟋蟀很少。
  • 南京舉行鬥蟋蟀大賽 2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圖)
    鬥蟋蟀自古就是中國傳統的遊藝項目,10月4日,首屆鬥蟋蟀城市對抗賽在南京舉行,來自南京、上海、北京、杭州四個城市的6支代表隊的200多隻蟋蟀將在鬥師戴著白手套,拿著專業鬥蟋蟀的草芡逗引蟋蟀進入場地到熱身,然後開始比賽。全程由一臺攝像機近距離拍攝投映在主席臺後面的大屏幕上,整個大廳內燈光灰暗,為的是保證其餘蟋蟀「選手」的休息。但是屏幕上的直播讓每一個參賽的人都看得目不轉睛,不時發出讚嘆或助威聲。而賽場邊還有一位專職裁判手拿秒表控制時間,引導選手,頗具風度。
  • 四年級上,《語文園地三》: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秋天的諺語
    四年級上,《語文園地三》: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秋天的諺語一、交流平臺要想把文章寫具體、寫準確必須進行認真觀察;接著,要想寫出事物的變化,還要連續觀察一段時間;最後知道了觀察時要動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看
  • 在飼養蟋蟀時你們有沒有發現蟋蟀好鬥,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些現象都表明,雄蟋蟀見面廝咬是天生的爭雌。 人們知道,蟋蟀的眼睛早已退化,對於同類的相遇,根本 不可能用眼睛辨認。那麼,它們依靠什麼識別敵友呢?這是由 於総繂頭上生有一對長約三四釐米、感覺靈敏的觸鬚,隨時隨 地都在向前方和左右掃測,當同類的觸鬚相碰時,只需接觸二 三下,便能判斷出對方是雄是雌,並作出戰鬥或友好的準備。
  • 為領導當一回「原配蟋蟀」
    你不知道『上趕著不是買賣』嗎?你這麼做,對方一定以為我們另有所圖……」很快,領導又有了新指示:「這個事情你看能解決嗎?」這朋友一看,問題不大,但因為記得上次下手過快的教訓,於是點頭應下,準備拖個幾天再去處理。誰想領導很快就急了:「不是說能解決嗎?怎麼到現在沒動靜?對方肯定以為我們沒誠意呢……」發火的態勢與前次無異。這朋友很鬱悶,怎麼橫豎都是我的錯?辦早辦晚都不得要領呢?
  • 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
    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時間:2016-12-15 12:3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蟋蟀可以用翅膀唱歌? 雌雄蟋蟀都會發聲嗎? 蛩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在寂靜無人的時候獨自吟唱呢?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
  • 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正好800年後,在寧津舉辦了第一屆蟋蟀文化節。  8日5點,蟋蟀文化市場已經聚集了不少人。當地農民把連夜抓來的蟋蟀分裝在白色小罐子裡。如何分辨哪只小罐裡裝的蟋蟀是「好貨」?秘密就藏在小罐的蓋兒上,每名賣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標註著蟋蟀的品相,有的蓋子上寫著「好」、「大」,還有的畫著圓圈、直線等符號。  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更是為了挑選一隻好蟋蟀不遺餘力。
  • 鬥蟲大賽下月開戰 臨清最貴的蟋蟀賣到9000元
    時下樓市境況趨好的現實中,9000元錢,可以在不少樓盤買到兩個平方米的住宅,即便是家用大件家電,也可以置辦上三兩件。  然而,如果讓你花9000元錢去購買一隻蟋蟀,你會不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每年月份牌翻到立秋,就是各路玩家深入田頭收蟋蟀的時候。
  • 每天十分鐘,四年級語文輕鬆學(期中考試重點考點),建議收藏+分享哦!
    第三、四單元 一:整單元易錯讀音 渾濁(zhú zhuó) 彎曲(qū qǔ) 竭(jié xiè)力 溺(nì ruò)水
  • 蟋蟀的文化
    蟋蟀文化編輯蟋蟀在神話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們認為有蟋蟀存在便等於好運和智慧,傷害蟋蟀便帶來不幸。
  •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獲得 一品蟋蟀獲的方法分享
    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 1... 古代人生一品蟋蟀怎麼得,這個在遊戲中也是非常的稀有,許多的小夥伴也是想盡了辦法,卻發現還是沒有,想要知道這個一品蟋蟀怎麼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捉蟋蟀
    捉 蟋 蟀金秋季節,在玩蟋蟀中,從養、鬥上,不僅有些技巧,在捕捉時也有一定方法。首先,要懂得蟋蟀的種類,以便取捨。蟋蟀是個總稱,細分起來,在我國已定名的即達30種以上。捕捉此種蟲,主要是觀其形、聽其鳴;再就是倍受人們所青睞的蟋蟀了。俗稱蛐蛐兒、促織等。此種蟲反應敏捷,蹦得極快,捕捉較難。正因如此,須備一套實用的工具。蒲松齡在「促織」文中,提到了「竹筒和絲籠」。他所說的「竹筒」是用來汲水、澆洞捉蛐蛐兒,「絲籠」用來盛蛐蛐兒。現在人們捕捉時,除這兩種工具外,還備有撬蟲窩的鐵撬子,扣蟲的銅絲、不鏽鋼絲罩,以及盛蟲的小罐、細竹筒等。
  • 蟋蟀蟈蟈是不是同一種昆蟲?
    比如「一根繩子上的兩個螞蚱」,螞蚱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就是蝗蟲?  我查找資料的過程,簡直就是重新溫習了一次生物課。    蟋蟀蟈蟈螞蚱 都是民間叫法  總的來說,前面所提到的蟋蟀、蟈蟈、螞蚱、蝗蟲,都屬於昆蟲綱直翅目,它們有一些共同特徵,如「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大,後足跳躍式,前翅為覆翅,有發達的發音器和聽器」等,這些相似之處,也許就是我們容易將它們混淆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生物學分類和民間叫法,存在邏輯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