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標誌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你了解多少呢?

2020-12-06 流轉的時光斑駁的過往

在20世紀40年代,由於當時進行的二戰急需高速準確的計算工具來解決彈道計算問題,在美國陸軍部的主持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的莫克利、艾克特等人於1945年年底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並為美國軍方使用。

由於ENIAC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存儲容量太小,程序不能存儲,極大地限制了機器的運行速度,急需更合理的結構設計。隨後,數學家馮·諾依曼參加到新型計算機的研製中來,通過對ENIAC機不足之處的認真分析和討論,誕生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設計方案EDVAC。

自從ENIAC的誕生和EDVAC方案的發表,美、英、蘇、法等國迅速加快了計算機的研製步伐,一批計算機相繼推出,於50年代形成生產規模。在美國,更是實現了由軍用擴展到民用,由實驗室研製進入工業化生產,從科學計算擴展到數據處理,計算機產業化趨勢開始形成。

初級階段的幾種典型的計算機:

01ENIAC

ENIAC: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的簡稱,英文全稱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它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宣告誕生。承擔開發任務的「莫爾小組」由四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埃克特、莫克利、戈爾斯坦、博克斯組成,總工程師埃克特在當時年僅24歲。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舉行揭幕典禮。

02EDVAC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離散變量自動電子計算機,是世界上首次按照馮諾依曼的存儲程序設計的計算機,它利用水銀延遲作主存,用磁鼓作輔存,但直到1952年才正式投入運行,其速度比ENIAC提高了240倍,主要用於核武器的理論計算。

03EDSAC

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omputer,電子延遲存儲自動計算機,是世界上首次實現存儲程序計算機,由英國劍橋大學威爾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領導、設計和製造的,並於1949年5月投入運行。它使用了水銀延遲線作存儲器,利用穿孔紙帶輸入和電傳打字機輸出,是第一臺採用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計算機。

04

UNIVAC:Universal Automatic Computer,通用自動計算機,它的設計者也是ENIAC的主要研究者莫希萊和埃克特。1951年6月14日,第一臺UNIVAC作為商品交付給美國人口統計局使用,它開創了電子計算機專門用來進行數據處理的先河。後來,UNIVAC又參加了美國大選的統計處理工作,並預測了總統當選的情況,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當時的社會輿論一直公認UNIVAC迎來了一個嶄新的計算機時代。

50年代後期,隨著電晶體技術的成熟,各個計算機製造公司開始紛紛淘汰電子管,大量地生產各種型號的電晶體計算機,即第二代電子計算機。1964年,IBM公司成功地研製出大型集成電路通用計算機IBM360,拉開了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序幕,IBM360計算機推出的系列化、通用性和標準化極大地影響了世界各國計算機工業的發展,成為計算機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進入70年代之後,大規模、超大規模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使電子計算機在速度上不斷地提高,體積不斷地縮小、價格逐年地下降,電子計算機發展進入了第四代。隨著電子計算機硬體技術進一步成熟,速度越來越快、通用性越來越好的計算機在各個行業被廣泛應用。計算機需求量的猛增,促使了計算機產業迅速壯大起來。

相關焦點

  • 【當年今日】1946年世界第一臺計算機問世
    >        74年前的今天,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從第一臺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70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電晶體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從第一臺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電晶體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從第一臺計算機誕生至今已過去50多年了,在這期間,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首先是電晶體取代了電子管,繼而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處理器和存貯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數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貯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國Intel公司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它每秒可進行3280億次加法運算(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6600萬倍)。
  • 量子計算機何時到來
    這盞「吊燈」是一臺量子計算機的核心部分,立方形玻璃箱由半英寸厚的硼矽酸鹽玻璃製成。   這臺量子計算機就是日前在2019年國際消費類電子展現場,IBM首次對外展示的全球首臺獨立量子計算機——IBM Q System One。
  • 【冷知識】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於1946年誕生,它的名字叫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74年前的今天,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其主要發明人是電氣工程師普雷斯波·埃克特(J.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學家約翰·莫奇勒(John W.Mauchly)博士。這臺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為487000美元。
  •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從無到有躋身世界前列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伺服器年產量達到了295.2萬臺。如今的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運算速度僅為每秒30次。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英文名全稱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國軍方定製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於情人節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就是誕生於情人節這一天。1946年2月14日,這個情人節格外的耀眼,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了,取名 埃尼阿克(ENIAC)。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
  • 帕斯卡計算機: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
    ,可進行加減乘除4種運算,史稱帕斯卡計算機(Pascal’s arithmetic machine,也被稱為Pascaline,以下簡稱帕斯卡機)。帕斯卡機享有諸多第一:它是第一臺投入生產的計算機、第一臺商用計算機、第一臺受專利保護的計算機、第一臺被寫入百科全書的計算機等,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帕斯卡研發計算機的初衷,是為了減輕父親繁重的稅務計算負擔。
  • 中國量子計算機 九章的問世,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
    #隨著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的問世,傳統計算機在保密過程中的安全性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目前在計算機上廣泛使用的是公鑰加密算法 RSA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量子計算機是怎麼破解現在有公鑰加密算法的,對於某個運算:f(x),我們要計算得到f(0)和f(1),在經典計算器運算時需要運行兩次,而在量子計算器中,
  • 量子計算機-新的時代
    這臺量子計算機怎麼長得如此怪模怪樣的,層層包裹,藏在一個塑料桶裡?      親,你有所不知,這臺量子計算機,大概是由以下零部件組成的:容納處理計算的量子比特的加固室;液氦罐和其他低溫設備,使量子比特的溫度保持在絕對零度左右;以及電子裝置,用以控制量子比特的動作並「讀取」它們的輸出,還有連接這一切元素的電纜。      這個科技突破的份量有多大?
  • 第一臺每秒運算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製成(圖)
    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 1959年 ,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
  • 九章「問世」了 你知道什麼是量子計算機嗎?
    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用量子比特來存儲信息。每個量子比特不僅能設置為1或0,還可以設置為1和0。可以簡單理解為,量子計算機每個單位儲存的信息更多。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 請你想一個1到10之間的數字,然後用一隻手表示出來。一隻手每一次只能表達一個數字。
  • 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計算機
    數十年來,北京天文館幫助人們使用儀器觀測和模擬天象,為國人普及、了解天文知識,演示天體基本運動規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學生。2001年,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林文漪深情地說:「北京天文館非常漂亮。在我戴紅領巾的時候,就對這座科學殿堂流連忘返。」數十年來,北京天文館不知道承載了多少人對昔日時光和青春年華的美好回憶,傾注了多少人對蒼茫星空和浩瀚宇宙的思索夢想。
  •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如果讓計算機自己來回答「第一臺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只要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這個問題,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其中大多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簡稱ENIAC。
  • 新中國的第一:這臺計算機有屋子那麼大
    1956年,國家成立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科研人員對計算機技術的消化研究開始了。  閔大可教授率隊赴蘇考察,根據前蘇聯M-3機的設計圖紙,中科院計算所等單位設計了中國第一臺小型電腦1 0 3 機。國營738廠用時8個月,完成了這部計算機的製造工作。
  • 量子計算機的ENIAC時代
    離我們最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推動力是計算機和原子能。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誕生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那麼第一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什麼時候可以誕生呢?量子計算機是否能為人類帶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呢?我們到底在量子計算機的什麼階段呢?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用上量子計算機呢?本文Vincent還是通過一個視頻來回答這些問題。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主要用於軍事技術研發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軍事技術的研發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製成功。它當時由1.8萬個電子管組成,是一臺又大又笨重的機器,體重達30多噸,佔地有兩三間教室般大。它當時的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這在當時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人民網資料)計算機可是IT行業的基礎,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有了「IT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