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今日】1946年世界第一臺計算機問世

2021-02-23 一飛航空

       

74年前的今天,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ElectronicNumericalAnd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其主要發明人是電氣工程師普雷斯波·埃克特(J.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學家約翰·莫奇勒(John W.Mauchly)博士。這臺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在人類科技史上還沒有哪一個學科可以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相提並論。如2006年上市的Intel雙核心移動處理器Core 2 Duo,原件密度為150百萬支電晶體,大小為90.3m㎡,重量幾乎可以忽略,功耗最多為31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216億次,造價僅為637美元。單從性能一項看就比ENIAC提高了約4000萬倍。難怪著名計算機科學家費裡德裡克·布魯克說:人類文明迄今,除計算機技術外,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計算機(Computer)全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形式有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在電子計算機研製過程中,當時任彈道研究所顧問、正在參加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工作的數學家馮·諾依曼(1903-1957,美籍匈牙利人)帶著原子彈研製(1944年)過程中遇到的大量計算問題,在研製過程中期加入了研製小組。原本的ENIAC存在兩個問題沒有存儲器且它用布線接板進行控制,甚至要搭接幾天,計算速度也就被這一工作抵消了。1945年,馮·諾依曼和他的研製小組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EDVAC,在此過程中他對計算機的許多關鍵性問題的解決作出了重要貢獻,從而保證了計算機的順利問世。雖然ENIAC體積龐大,耗電驚人,運算速度不過幾千次(現在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是由中國出資的天河二號,運行速度為每秒5.49億億次浮點計算!),但它比當時已有的計算裝置要快1000倍,而且還有按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執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存儲數據的功能。ENIAC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從此科學計算的大門也被打開了。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廣州一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100號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23-1棟323-325

電話:020-89448894

廣東廣空飛行培訓學院廣東工貿培訓基地(白雲校區)  

廣東廣空飛行培訓學院南洋理工培訓基地

        

相關焦點

  •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吃電很兇,據傳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鐘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拍手慶祝了」。
  •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吃電很兇, 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鐘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從事5000次的加法運算,運作了九年之久。吃電很兇, 據傳ENIAC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的電燈都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損耗率相當高,幾乎每15分鐘就可能燒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員須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找出壞掉的管子,使用上極不方便。曾有人調侃道:「只要那部機器可以連續運轉五天,而沒有一隻真空管燒掉,發明人就要額手稱慶了」。
  • 【冷知識】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於1946年誕生,它的名字叫
    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全稱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其主要發明人是電氣工程師普雷斯波·埃克特(J.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學家約翰·莫奇勒(John W.Mauchly)博士。這臺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為487000美元。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英文名全稱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國軍方定製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主要用於軍事技術研發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軍事技術的研發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製成功。它當時由1.8萬個電子管組成,是一臺又大又笨重的機器,體重達30多噸,佔地有兩三間教室般大。它當時的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這在當時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人民網資料)計算機可是IT行業的基礎,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有了「IT產業」。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取名為ENLAC在ENLAC研製中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 諾依曼 總結並提出兩大重要改進意見計算機內部採用二進位進行運算將計算機指令和數據存儲起來,由程序控制計算機執行硬體由五個組成 運算器 存儲器 控制器 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服役時間不長 卻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基礎
  •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如果讓計算機自己來回答「第一臺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只要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這個問題,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其中大多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簡稱ENIAC。
  • 新中國的第一:這臺計算機有屋子那麼大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其中筆記本電腦產量1.7億臺;伺服器產量繼續快速增長,2018年達到了295.2萬臺,同比增長34.6%。
  • 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標誌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你了解多少呢?
    在20世紀40年代,由於當時進行的二戰急需高速準確的計算工具來解決彈道計算問題,在美國陸軍部的主持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的莫克利、艾克特等人於1945年年底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並為美國軍方使用。
  •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於情人節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就是誕生於情人節這一天。1946年2月14日,這個情人節格外的耀眼,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了,取名 埃尼阿克(ENIAC)。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
  •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從無到有躋身世界前列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伺服器年產量達到了295.2萬臺。如今的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運算速度僅為每秒30次。
  • 發明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深藏功名,公之於眾1946年美國計算機研究員組織了6位年輕人,成立了計算機研究團隊專注於通用性計算機ENIAC的研究。這之中便包括了朱傳榘。其實,在ENIAC問有世之前,就已經有關於計算類的電子產品出現。但這些產品的功能比較局限,只能夠處理特定的數據,達不到通用的要求。
  • 第一臺計算機是誰發明的?始於一個富二代,歷經196年還能用
    而最初打開計算機大門的就是一位英國科學家查爾斯·巴貝奇,他在1823年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雖然是機械的,但是為後世的計算機技術影響深遠,即使到了180多年後的今天,他當時所製造的這臺計算機依然能正常使用。
  • 1973年8月26日中國第一臺百萬次計算機試製成功
    我國首臺運算每秒達100萬次的電子計算機在1973年8月26日試製成功!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了中國首臺電子計算機(模擬型),在1958年刻苦攻關,先後試製出了中國的首臺小計算機與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03」,也是我國的第一代計算機。
  • 史上今日:1960年1月18日 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
    史上今日:1960年1月18日 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2017-01-18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1960年1月1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休斯實驗室的西奧多·梅曼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在制定 「十二年科學規劃」時,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
    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在制定「十二年科學規劃」時,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
  • 發明世界首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電腦作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在其問世時便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而研發這項發明的五位美國被世人稱之為科學家。可殊不知,這項發明中也有中國人的參與,並且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就是朱傳榘,一個被美國雪藏了35年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