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

2020-12-03 海報新聞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

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在制定 「十二年科學規劃」時,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親歷者說

陳長林: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103機研發人員

1956年8月25日,我國第一個計算技術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成立,華羅庚任主任。

當時,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已有10年,工作應該如何開始?大家一致的意見是:先學習蘇聯已有的技術,在此基礎上,根據我國條件,開展自己的研究。即「先仿製後創新,仿製為了創新」。

研發工作很快鋪開。「派人去蘇聯考察和學習;抽調大學畢業班學生開辦計算技術訓練班;集中一批在相近專業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科技人員到計算所協作開創計算機事業。」參與當年研製工作的張梓昌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其中,儘快掌握整機技術是重點之一。計算所決定仿製蘇聯大型計算機和M—3小型計算機作為突破口。仿製沒有實樣,是按照蘇聯圖紙為藍本進行生產、安裝、調試。

1957年12月,M—3圖紙開始分批運抵北京,仿製工作立即展開,因而成為第一項整機任務。M—3是蘇聯的型號,我國在試製時稱為「八一型」機,在工業生產時定名為「103機」。隨著工作開展和人員增多,項目組內部又分設了五個小組:電源小組、運算器小組、控制器小組、磁鼓小組、輸入輸出小組。

當時計算所沒有生產力量,試製生產工作由四機部738廠承擔。最終,738廠用時8個月,完成了第一部計算機的製造工作。1958年8月1日,這部計算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宣告中國人製造的第一架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參觀貼士

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一直保存著一件103機。103機體積龐大,僅主機就有好幾個大型機櫃,佔地40平方米。機體內有近4000個半導體鍺二極體和800個電子管。

吳月輝 【編輯:陳海峰】

相關焦點

  •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
    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從無到有躋身世界前列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計算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微型計算機產量3.1億臺,伺服器年產量達到了295.2萬臺。如今的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運算速度僅為每秒30次。
  • 第一臺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由來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耐性與骨氣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第一臺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由來。計算機如今,大多數人家裡都擁有計算機,口袋裡也可能裝著微型計算機。不管通過什麼方式,凡是用過計算機的人都應該感謝阿蘭·圖靈。20世紀30年代,他提岀了支持現代數字計算機的理論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圖靈利用這套理論成功破譯了恩尼格瑪機的密碼。
  • 新中國的第一:這臺計算機有屋子那麼大
    日常生活中,大家早已習慣使用臺式機或筆記本來學習、工作、打遊戲,而代表中國速度的千萬億次級超級計算機在世界超算領域頻頻拿到好成績,更是讓國人驕傲不已。  如今的先進與便捷或許讓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而這部需要一套一居室才能裝下的電腦,運算速度僅有每秒30次。
  • 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研製成功(新中國日曆)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版今起開設「新中國日曆」欄目,回顧新中國歷史上的今天,呈現發生的大事、要事,突出展現這一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敬請關注。    「我國自製的第一架電子計算機,今天(5月25日)下午七時半在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作了一次表演,經過初步試算,性能良好。」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英文名全稱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國軍方定製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3 10:2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 第一臺每秒運算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製成(圖)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 1959年 ,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中國能夠製造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0萬次以上的電子計算機,標誌著計算機工業的長足發展。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如果讓計算機自己來回答「第一臺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只要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這個問題,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其中大多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簡稱ENIAC。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主要用於軍事技術研發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軍事技術的研發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製成功。它當時由1.8萬個電子管組成,是一臺又大又笨重的機器,體重達30多噸,佔地有兩三間教室般大。它當時的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這在當時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人民網資料)計算機可是IT行業的基礎,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有了「IT產業」。
  • 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標誌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你了解多少呢?
    在20世紀40年代,由於當時進行的二戰急需高速準確的計算工具來解決彈道計算問題,在美國陸軍部的主持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的莫克利、艾克特等人於1945年年底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並為美國軍方使用。
  • 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原來長這樣,小平同志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
    復旦中國首臺電子模擬計算機誕生地中國系列計算機策源地之一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復旦校史館一角,擺放著兩張有點發黃的老照片。照片裡,一臺巨大的、類似老式儀表的「大傢伙」,矗立眼前,取名「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一般人不會知道,1946年,美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發明人類第一臺計算機,相隔10年之後,1956年5月,復旦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師生合作研究、設計,成功研製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即,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它能解四階常係數微分方程等問題。
  • 世界上第一臺商用數字計算機1947年10月9日開始研發
    研發BINAC(二進位自動計算機)的合同於1947年10月9日籤署。這種電子計算機是由Eckert-Mauchly計算機公司(EMCC)為諾斯羅普飛機公司(Northrop)設計的。下圖照片為1949年EMCC車間裡的BINAC。
  •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取名為ENLAC在ENLAC研製中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 諾依曼 總結並提出兩大重要改進意見計算機內部採用二進位進行運算將計算機指令和數據存儲起來,由程序控制計算機執行硬體由五個組成 運算器 存儲器 控制器 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服役時間不長 卻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基礎
  • 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計算機
    我們「大型天象儀計算機研製」項目組只是這個大科研組下的一個局部小組,在嚴沛然教授帶領下,我們完成了計算機控制的任務,從中我們也經受了鍛鍊和提高,使得我們在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的研製中迅速成長。吳立人院長受命創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計算機從專業到系「漫談計算機」和吳幾康先生趙忠堯先生和近代物理所北大計算機創始人張世龍的沉浮許孔時:溫文儒雅,博聞強記跨洋尋覓周壽憲的人生數據第一臺計算機和張梓昌莫根生:一位百歲老人的計算機歷程
  • 華羅庚親點的女科學家,造出了外國專家嘆服的第一臺國產計算機
    或者是2002年,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一號發布,終結了國內計算機產業「無芯」的尷尬歷史……毋庸置疑的是,如今晶片火了。不管是行業內的科研大牛,還是屏幕前的吃瓜群眾,都為這個「卡脖子」「被封鎖」的產業操碎了心,關注點都變成了國產晶片「是否突圍」。
  • 圖說歷史‖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ENIAC 誕生
    75 年前的 2 月 14 日,比情人節更耀眼的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
  • 【當年今日】1946年世界第一臺計算機問世
    >        74年前的今天,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 早在蓋茨或賈伯斯之前,有6位女性編寫了第一臺數字計算機
    而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第一臺電腦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最近科技網站 DigitalTrends 發布了一篇文章,讓這個問題有了答案,你絕對想不到,早在比爾·蓋茨或賈伯斯造系統之前,已經有 6 位女性,編寫了世界第一臺數字計算機,而你,從來不會從歷史書中知道這一事實。圖源: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