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2020-12-06 中國政府網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3 10:29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周恩來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毛澤東在會議最後一天講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鬥,給予廣大科技工作者極大鼓舞。會後,全國迅速掀起向科學進軍熱潮。廣大科學技術工作者認真鑽研科學知識,勇攀科學高峰。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有關方面開始計算機研製工作。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1959年,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中國能夠製造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0萬次以上的電子計算機,標誌著計算機工業的長足發展。1973年,在北京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00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隨後,這臺計算機經過3000多小時的試算運轉,性能穩定,質量良好,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這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成果,是中國電子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電子計算機發展日新月異,不斷創造新的佳績。 

責任編輯: 康麗琳

相關焦點

  • 第一臺每秒運算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製成(圖)
    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 1959年 ,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
  • 1973年8月26日中國第一臺百萬次計算機試製成功
    我國首臺運算每秒達100萬次的電子計算機在1973年8月26日試製成功!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了中國首臺電子計算機(模擬型),在1958年刻苦攻關,先後試製出了中國的首臺小計算機與大型電子管計算機「103」,也是我國的第一代計算機。
  • 1973年:中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誕生
    3月8日,周恩來在邀請外國專家及其家屬參加的國際勞動婦女節紀念會上,嚴厲批判了林彪、陳伯達、王力等對外事工作的幹擾破壞,對被錯誤批鬥或被迫離開我國的外國專家表示歉意,並歡迎他們重回中國。     3月10日,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批示,決定恢復鄧小平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
  • 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研製成功(新中國日曆)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版今起開設「新中國日曆」欄目,回顧新中國歷史上的今天,呈現發生的大事、要事,突出展現這一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敬請關注。    「我國自製的第一架電子計算機,今天(5月25日)下午七時半在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作了一次表演,經過初步試算,性能良好。」
  • 每秒鐘運算十億億次、百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正在為人們生產生活...
    日前,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一代百億億次(E級)超級計算機的原型機型研製完成。國家「十三五」高性能計算專項課題3個E級超算的原型機系統——神威E級原型機、「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和曙光E級原型機系統也已全部完成交付。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在制定 「十二年科學規劃」時,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
    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中國電子行業篳路藍縷,久久為功:70年大事記
    1951年中國半導體物理奠基人黃昆返回北大物理系執教。1952年大連工學院電機系併入工程學校,5月西北通信工程學院成立,同年10月北京航空學院成立。1953年中國第一臺全國產化電子管收音機在南京無線電廠試製成功,命名為「紅星牌 502 型」, 結束了中國收音機依靠進口散件裝配的歷史。
  • 科技日曆|從無到有,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誕生
    科技日曆|從無到有,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誕生  Winnie Lee • 2019-12-22 15:30
  • 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原來長這樣,小平同志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
    復旦中國首臺電子模擬計算機誕生地中國系列計算機策源地之一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復旦校史館一角,擺放著兩張有點發黃的老照片。照片裡,一臺巨大的、類似老式儀表的「大傢伙」,矗立眼前,取名「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一般人不會知道,1946年,美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發明人類第一臺計算機,相隔10年之後,1956年5月,復旦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師生合作研究、設計,成功研製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即,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它能解四階常係數微分方程等問題。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計算機
    憑藉對祖國的熱愛,憑藉對天文學的熱愛,北京工業學院嚴沛然教授帶領儀器系部分師生組成科研組,在北京光學儀器廠和無線電電源控制設備廠的配合下,開始了天象儀的設計和試製工作。天象儀是一個模擬宇宙、天體運行的大型機光電系統,採用計算機控制。
  • 集成電路:從電子管、電晶體到CPU
    其實,在電子計算機的襁褓期,機電結構還是純電子計算機,繼電器還是電子管?計算機的發展也面臨著迷茫中的抉擇。  1943年,當二戰激戰正酣時,美軍迫切需要高速計算工具,以計算炮彈的彈道。在迅速獲得15萬美元的預算後,速度成為第一訴求,繼電器在收到信號後因為有百分之一秒延時而拖慢計算速度註定要被拋棄。
  • 中國成功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
    新華社長沙10月29日電(記者白瑞雪、喻菲、王玉山)隨著第一臺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29日在湖南長沙亮相,作為算盤這一古老計算器的發明者,中國擁有了歷史上計算速度最快的工具。    峰值性能1206萬億次是質的飛躍    2008年9月下線的中國第一臺超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A」,運算峰值速度為每秒230萬億次。一年後,隨著「天河一號」研製成功,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萬億次。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英文名全稱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國軍方定製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 慈雲桂: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慈雲桂是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的總設計師,他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奠定了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基石,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1917年慈雲桂出生於安徽省桐城縣(今銅陵市樅陽縣)。
  • 圖說歷史‖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ENIAC 誕生
    75 年前的 2 月 14 日,比情人節更耀眼的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
  • 中國計算機晶片30年的歷史,它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1958年,原七機部張梓昌高級工程師對蘇聯提供的M-3機設計圖紙進行局部修改後,成功研製出103計算機,該機字長31位,內存容量為1024位元組,運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次,該計算機共生產36臺。計算機為模板成功研製104計算機,該機共生產7臺,有電子管4200個,二極體4000個,字長39位,每秒運行1萬次。
  • 新中國的第一:這臺計算機有屋子那麼大
    日常生活中,大家早已習慣使用臺式機或筆記本來學習、工作、打遊戲,而代表中國速度的千萬億次級超級計算機在世界超算領域頻頻拿到好成績,更是讓國人驕傲不已。  如今的先進與便捷或許讓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而這部需要一套一居室才能裝下的電腦,運算速度僅有每秒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