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由來

2021-01-09 耐性與骨氣是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耐性與骨氣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第一臺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由來。

計算機

如今,大多數人家裡都擁有計算機,口袋裡也可能裝著微型計算機。不管通過什麼方式,凡是用過計算機的人都應該感謝阿蘭·圖靈。20世紀30年代,他提岀了支持現代數字計算機的理論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圖靈利用這套理論成功破譯了恩尼格瑪機的密碼。計算機常常問鼎各類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榜單,這也著實理由充分。計算機最初僅限於學校和研究機構使用,由於能夠執行極其複雜的數學計算,它們為當時的各個科學領域帶來了一場革命。

敏銳的觀察者或許能預見到計算機帶來的這些發展。但他可能無法預見計算機將如何滲入普通人的生活。20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計算機用於通信、教育和娛樂,打字機等舊工具開始變得多餘,家用電腦興起了。如今,在有了網際網路之後,個人電腦更成為社會和經濟網絡化看電影、聽音樂以及網上購物的基礎。最小的電腦能夠裝進口袋,它們的處理能力比早期大到佔滿整個房間的巨型機還要強。那麼,計算機革命是怎樣發生的呢?有史以來,人類都在創造各種原始計算機,即能夠按照要求執行計算的機器。安提基特拉機械是一種安裝有多個齒輪的複雜機器,發掘自希臘安提基特拉島的沉船中,製造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前100年。科學家認為,安提基特拉機械是用來計算天體位置的裝置。

計算機不一定是電子設備,任何能夠根據邏輯規則處理輸入信息並產生輸出信息的裝置都是計算機。試想一下有兩個嚙合的齒輪,一個齒輪有20個齒,另一個有10個齒。小齒輪轉動兩次,大齒輪就相應轉動一次。總而言之,小齒輪轉動x次,大齒輪就轉動x/2次。這也是一種計算機,它將輸入的次數除以2並輸出。1837年,英國數學家查爾斯·巴貝奇( Charles Babbage)製造了一臺精密的機械計算機,稱為分析機。它能通過穿孔卡片(依照一定模式打孔的硬紙帶)接收多次輸入,並在卡片上執行算數運算。

20世紀30年代以前,計算機的發展純粹是一種實踐追求。不過,隨著計算機科學的誕生,這一情況改變了。身處這門新學科最前沿的是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圖靈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期間給導師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因此獲得了學院授予的獎學金,方便他進一步研究。在此期間,圖靈提出了「圖靈機」的概念。圖靈機是一種假想裝置,能夠進行任何具備明確算法的計算。算法是指能被計算執行的一組指令。圖靈設想數據通過紙帶輸入機器,機器運用相應的算法處理數據,然後將計算結果直接輸出到同一條紙帶上。打個比方,算法可能包含這樣的指令:如果輸入數字等於1,將紙帶向左移動兩個位置,並將機器狀態設為2:如果機器狀態是2,就將輸入的數字輸出到紙帶上。

1936年,圖靈和美國數學家阿隆佐·邱奇( Alonzo Church)分別單獨證明了,圖靈機可以進行任何具備明確算法的計算。圖靈進一步研究後指出,圖靈機運行的指令本身也能夠被編碼成輸入數據流,輸入到通用圖靈機這種高級裝置中運行。通用圖靈機能夠模擬任何其他圖靈機的功能。換句話說,通用圖靈機能夠被編程以模擬其他圖靈機,執行具有明確算法的計算。圖靈的構想就是現代可編程計算機的藍圖。

恩尼格瑪機的剋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密碼破譯中心布萊切利莊園工作期時,圖靈在實踐中應用了自己的理論,破解了德國由恩尼格瑪密碼機加密的棘手信息。他設計出了「炸彈」計算機,這種機電裝置能夠生成幾千種加密密鑰,並能自動執行檢查排除邏輯上不一致的密鑰。「炸彈」計算機將恩尼格瑪機可能的密鑰從幾十億種縮減到了幾千種,這時就可以手動排查了,雖然工作量依然巨大,但卻可能完成。

後來,圖靈負責製造出了更好的密碼破解機器—「巨像」( Colossus)。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全電子數字計算機。「巨像」正好趕在1944年諾曼第登陸日之前,成功地在布萊切利莊園開始了運作。在圖靈的計算機技術的幫助下,英國的密碼破譯工作至少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縮短了兩年。看到自己在30年代的願景通過更新的電子技術實現,圖靈備受計算機最終潛在功能的鼓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圖靈在特丁頓的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工作,他開始著手構建第一臺電子通用圖靈機一—完全可編程的數字計算機,從而造出了自動計算機(ACE),該機器在1950年首次成功運行。1952年,圖靈因同性戀行為被捕,政府對他實施了化學閹割。當時,英國法律禁止同性戀。圖靈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就此被毀,兩年後他選擇了自殺。

遺留的創新

在生命最後幾年,圖靈設計了用於評估計算機智能的圖靈測試,邁出了人工智慧領域的第一步。人工智慧旨在構建能夠思考的計算機。據說圖靈還編寫了第一個西洋棋算法,只是當時還沒有計算機能夠運行這個程序。2009年,英國首相戈登·布朗( Gordon Brown)為英國政府當年對圖靈的行為發表公開道歉。不管是對知識的探索,還是在私人生活方面,阿蘭·圖靈都走在了那個時代的前列。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的「第一」: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在制定 「十二年科學規劃」時,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英文名全稱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由美國軍方定製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
  • 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新中國的「第一」)
    時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提出,要研發我國自己的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在我國還是空白學科,「十二年科學規劃」將與「兩彈一星」直接配套的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列為國家四項「緊急措施」。1958年8月1日,我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完成了四條指令的運行表演,每秒運算速度為30次,成為我國計算技術這門學科建立的標誌。
  •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取名為ENLAC在ENLAC研製中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 諾依曼 總結並提出兩大重要改進意見計算機內部採用二進位進行運算將計算機指令和數據存儲起來,由程序控制計算機執行硬體由五個組成 運算器 存儲器 控制器 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服役時間不長 卻奠定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基礎
  • 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原來是為戰爭而誕生的,漲知識了!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
    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3 10:29 來源: 新華社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有關方面開始計算機研製工作。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1959年,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
  •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主要用於軍事技術研發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軍事技術的研發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製成功。它當時由1.8萬個電子管組成,是一臺又大又笨重的機器,體重達30多噸,佔地有兩三間教室般大。它當時的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這在當時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人民網資料)計算機可是IT行業的基礎,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有了「IT產業」。
  • 圖說歷史‖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ENIAC 誕生
    75 年前的 2 月 14 日,比情人節更耀眼的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
  • 中國第一臺計算機原來長這樣,小平同志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
    復旦中國首臺電子模擬計算機誕生地中國系列計算機策源地之一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復旦校史館一角,擺放著兩張有點發黃的老照片。照片裡,一臺巨大的、類似老式儀表的「大傢伙」,矗立眼前,取名「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一般人不會知道,1946年,美國人賓夕法尼亞大學發明人類第一臺計算機,相隔10年之後,1956年5月,復旦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師生合作研究、設計,成功研製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即,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它能解四階常係數微分方程等問題。
  •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如果讓計算機自己來回答「第一臺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只要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這個問題,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其中大多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簡稱ENIAC。
  • 世界上第一臺商用數字計算機1947年10月9日開始研發
    研發BINAC(二進位自動計算機)的合同於1947年10月9日籤署。這種電子計算機是由Eckert-Mauchly計算機公司(EMCC)為諾斯羅普飛機公司(Northrop)設計的。下圖照片為1949年EMCC車間裡的BINAC。
  • 我國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研製成功(新中國日曆)
    「我國自製的第一架電子計算機,今天(5月25日)下午七時半在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作了一次表演,經過初步試算,性能良好。」  1956年5月26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題為《一架電子計算機在復旦大學製成》的消息。
  • 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卻不被接納,三十年後才被認可
    現在好多書籍上都說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1945年11月投入運行的ENIAC,其實1940年底就有人發明了電子計算機並成功運行,但未能得到接納,甚至這臺電子計算機還被拆除,直到1973年才重新被認可。
  • 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計算機
    我們「大型天象儀計算機研製」項目組只是這個大科研組下的一個局部小組,在嚴沛然教授帶領下,我們完成了計算機控制的任務,從中我們也經受了鍛鍊和提高,使得我們在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的研製中迅速成長。吳立人院長受命創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計算機從專業到系「漫談計算機」和吳幾康先生趙忠堯先生和近代物理所北大計算機創始人張世龍的沉浮許孔時:溫文儒雅,博聞強記跨洋尋覓周壽憲的人生數據第一臺計算機和張梓昌莫根生:一位百歲老人的計算機歷程
  • 第一臺每秒運算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製成(圖)
    經過刻苦攻關,1958年至 1959年 ,相繼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計算機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一代計算機。1965年,中國自行研製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5萬次的電晶體電子計算機,一般稱為中國第二代計算機。20世紀70年代初,在上海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集成電路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每秒鐘運算速度達到11萬次,一般稱為中國第三代計算機。
  • 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標誌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你了解多少呢?
    在20世紀40年代,由於當時進行的二戰急需高速準確的計算工具來解決彈道計算問題,在美國陸軍部的主持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的莫克利、艾克特等人於1945年年底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並為美國軍方使用。
  • 早在蓋茨或賈伯斯之前,有6位女性編寫了第一臺數字計算機
    而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第一臺電腦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最近科技網站 DigitalTrends 發布了一篇文章,讓這個問題有了答案,你絕對想不到,早在比爾·蓋茨或賈伯斯造系統之前,已經有 6 位女性,編寫了世界第一臺數字計算機,而你,從來不會從歷史書中知道這一事實。圖源:U.S.
  • 新中國的第一:這臺計算機有屋子那麼大
    日常生活中,大家早已習慣使用臺式機或筆記本來學習、工作、打遊戲,而代表中國速度的千萬億次級超級計算機在世界超算領域頻頻拿到好成績,更是讓國人驕傲不已。  如今的先進與便捷或許讓人們很難想像,中國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103機,佔地達40平方米,而這部需要一套一居室才能裝下的電腦,運算速度僅有每秒30次。
  • 科技日曆|從無到有,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誕生
    科技日曆|從無到有,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誕生  Winnie Lee • 2019-12-22 15:30
  • 模擬計算機和數字計算機有什麼不同之處
    )        模擬電子計算機中使用的電信號本質上模擬實際信號。一種由數字計算機內部處理的電信號,稱為符號信號或數位訊號。這的主要特徵是兩個相鄰符號之間沒有第三個符號的"離散的"2.操作速度不同。模擬計算機的計算速度慢,基本不再適用;數字計算機的運行速度非常快,應用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