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進步意味著社會的進步,一項科學實驗的成功,代表著社會能達到新高度。比方說電的發明,比方說電腦的發明。每一項發明成果的誕生,在造福了人民的同時,也讓人類走入了新的進程.而這些科學成果的誕生無疑離不開科學家的辛勞和汗水,離不開他們無數次的探索與發現。
電腦作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在其問世時便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而研發這項發明的五位美國被世人稱之為科學家。
可殊不知,這項發明中也有中國人的參與,並且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就是朱傳榘,一個被美國雪藏了35年的科學家。
無畏譏諷,涅槃重生
1919年朱傳榘出生於天津租界一個大戶人家,當時的國家正處於百廢待興時期。雖說,國內軍閥混戰,但還是有很多的新型思想從西方傳入到國內,讓人們見識了世界的不同。
作為大戶人家,朱傳榘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讓其接受西方教育,學習更多的新型知識。而朱傳榘天資聰慧,不管什麼知識,只要他肯學必定一學就通。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人民處於戰火之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朱傳榘因為家底殷實,資源豐厚,在父母的安排之下,1939年踏上了赴美留學的道路。對於前往美國這件事情,其實是他的父母想要其躲避戰亂,並且讓其學習更多的知識來振興中國。
雖說,出國能夠躲避戰亂的威脅,但是那個時候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成見很深,留學生在國外並沒有獲得很好的待遇。
出國留學期間,他經常會受到國外學生的侮辱和譏諷,但擁有一腔熱血的朱傳榘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和擔子。知道只有強大了,才不會遭人欺負的道理。
因此在求學期間,他從未在意過外人的看法。面對嘲笑,朱傳榘從來都是聽著,並記在心中,期待有著一日自己能夠強大到讓他們閉嘴,或許是聰慧過人,也或許是努力終有回報吧。
在美國留學九年的時間,他不僅獲得了賓大電氣工程的碩士,更是加入了美國計算機科研院的成員。正是在計算機科研院朱傳榘迎來了涅槃重生的機會,讓那些看不起他,看不起中國的外國學生徹底閉嘴了。
深藏功名,公之於眾
1946年美國計算機研究員組織了6位年輕人,成立了計算機研究團隊專注於通用性計算機ENIAC的研究。這之中便包括了朱傳榘。
其實,在ENIAC問有世之前,就已經有關於計算類的電子產品出現。但這些產品的功能比較局限,只能夠處理特定的數據,達不到通用的要求。
因此,當美國計算機團隊便整合了諸多計算電子設備的問題,做了相關研究,希望在技術上有很大的變革,徹底改變計算類設備的缺陷,讓計算機上升一個層次。
這次研究中,每個成員都起到了至關的作用,而這個成果能夠問世並且達到一定的邏輯運算能力,朱傳榘可謂是功不可沒。
團隊裡面所有的成員都知道,ENIAC最重要的元素便是邏輯運算能力。如果這個核心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ENIAC等同於一個空殼,毫無作用。而朱傳榘卻是唯一一個能夠便是提高ENIAC通用運算能力的人。
當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傳榘做了無數次的試驗,最終在諸多的試驗中總結了一個方法,便是將二進位與電子線路結合,這樣可以給ENIAC裝上內核,讓ENIAC正常運轉。可以說朱傳榘在這次的研究中起到了點睛的作用。
1946年ENIAC問世之後引起了世界的轟動,大家都熟知了這臺先進的設備,知道了研發這臺設備的五個美國人,但唯獨不知道朱傳榘的名字。
朱傳榘仿佛成為了這個產品的幕後之人,似乎被美國雪藏了一般。一直到35年後,朱傳榘才正式被世界所熟知,甚至還獲得了IEEE的「計算機先驅獎」。
對於雪藏這件事情,其實跟朱傳榘的華人身份以及美國的虛榮心有關。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沒多久,中國又加入了抗美援朝的戰爭之中。
戰爭必定會讓兩國的關係陷入僵局,而且在這次戰爭之中,中國志願軍又挫敗了美軍,讓美軍一度顏面喪失。甚至讓美方政府與中國老死不相往來。
基於當時的國情以及美國的虛榮心,這樣一項轟動世界發明問世之後,必然不會將華人的名稱列入榜單之上。不過,所有的事情都有緩解的時候,不管是中美的關係也好,還是將朱傳榘公布於世界也好。
1972年中美建交,冷戰了20多年的兩國,終於化幹戈為玉帛。兩國的關係緩解之後,公布朱傳榘作為ENIAC發明人之一的事情也逐漸提上了日程。在美國諸多媒體的爆料之下,終於將朱傳榘發明ENIAC的事情公之於眾,並且授予他「計算機先驅」的稱號。
一腔熱血,赤子之心
朱傳榘是一個極有責任心的人,雖然出國之後有30多年未回到祖國,但他卻心繫祖國,想能夠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祖國的現狀,讓祖國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因此,在中美關係緩解之後,他第一時間回到了祖國。
回國之後,朱傳榘第一時間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商業管理學院。在他看來,中國需要走出去,引進來。想要中國有更好的發展讓中國快速富裕起來,科研技術固然重要,商業也是必不可少。只有學會做買賣,學會掙錢,才能夠做到「走出去,引進來」。
除此之外,他還號召中國人民學英語。並且為了鼓勵人民學英語,他還設立了朱傳榘英文獎。於他而言,復興中國,便要讓中國人睜開眼睛,打開窗口看世界。雖然說,這個獎項後面因為資金不足關閉了,但也確實打開了人們語言的窗口。
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朱傳榘為了讓國人明白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還特地在上海交大設立了「朱傳榘精神文明獎」。而這個獎項一直延傳至今,希望悻悻學子們在管控好自己的同時,能夠肩負起國家的重擔。
除了打開過人對於世界的窗口之外,晚年的朱傳榘也打開了的窗口。
耄耋之年,他並不像一般的老人那樣,安於現狀,安享晚年。而是奔波在路上,去看那些從未見識過的景觀,了解世界的文化,在世界各地留下自己的足跡。
並且到了景點之後,他還會對該景點的優點和缺點作總結。比方說,高山地區空氣汙染少,易於老人的修養。比方說去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了解那些造型各異,材料新穎的展品。或許,善於動腦的人便是如此吧!他們一生都在追求,從未停歇過。
小結:
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復興,都與科研工作者密切相關,與朱傳榘這樣仁人志士們有著離不開的關係。
遲暮之年,朱傳榘仍不忘自己的作為華人的身份,用自己的一腔熱血,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一份力量。
這樣的精神值得國人讚嘆,也值得青年們學習。雖說,朱傳榘老人已經離開人世,但他對於世界的貢獻,對於國人的貢獻卻一直銘記在大家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