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美將他藏了35年,只因他的膚色

2020-09-05 環線科技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不是一個人發明出來的,而是一個六人團隊,但是大家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好像只認識約翰·馮·諾依曼一個人,有人說或許馮·諾依曼是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吧,但實際上,在這個團隊裡有著重大貢獻的是一名華裔科學家:朱傳榘。

​朱傳榘出生於1919年的天津,在他20歲時就赴美留學,後來進入了賓西福尼亞大學和另外五名美國人一起發明計算機,1946年,因為這個是由馮·諾依曼擔任的開發任務,所以大家也以為這是一個全是白種美國人的功勞,但其實這個團隊裡還有一名黃皮膚的華人科學家。

​發明計算機在我們現代人眼中看來不是一件難事,但在當時要創造一個從未有過的大型機器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並且研發計算機不是需要時間就能做到的,由於沒有可以借鑑的機器,他們的每一步都是靠自己嚴謹的實驗推算而來。作為整個團隊中唯一獲得了「計算機先驅」的科學家,朱傳榘付出的貢獻是比想像中更多的。

​朱傳榘先生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提高計算機的「通用」邏輯運算能力的人。我們來舉個例子,在當時計算機能夠進行的運算的,在計算這件事情上無法具有深層邏輯,無法讓計算變得更智能化,就仿佛只是一個普通的計算器,計算和問題都是定向的,但是朱傳榘的成就就是將計算這件事情變得更智能,他將二進位和電子線路結合起來,賦予了計算機更有邏輯的運算過程,讓計算器成為了一個可以自己思考的計算機。由此可見朱傳榘先生在團隊裡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是缺他不可的。

​不過為什麼這麼重要的科學家卻在國際社會上沒有掀起轟動呢?這就和朱老的皮膚離不開關係,雖然朱老當時已經娶了一個美國妻子,已經移民成了美國的公民,但是朱老仍然是一名華人,因為中西方長期以來的「敵對」關係,在美國社會裡存在歧視鏈,他們看到朱傳榘時,看到的不是一名科學家,而是一個黃種人。所以朱傳榘先生的貢獻只能被藏在其他的科學家身後。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才承認了朱傳榘先生做出的貢獻。

​晚年的朱傳榘先生回到國內,在國內的高校裡擔任教授,將祖國的盛衰作為自己的使命,一直都掛念著中國的人民,後來朱先生積極參與建設改革開放的很多方面,一直致力於祖國的發展。像朱先生這樣的華人科學家還有很多,雖然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希望每一位華人科學家都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榮譽和稱讚,不要出現令人惋惜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美將他藏了35年,只因他的膚色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不是一個人發明出來的,而是一個六人團隊,但是大家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好像只認識約翰·馮·諾依曼一個人,有人說或許馮·諾依曼是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吧,但實際上,在這個團隊裡有著重大貢獻的是一名華裔科學家:朱傳榘。
  • 發明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華人
    正如這位科學家,他早年間流亡海外,是世界上第一臺電腦研發的核心人物。他是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一個被美國雪藏三十五年的優秀科學家。他就是朱傳榘,一位優秀的科學研發人才。他不僅僅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美國方面為何刻意隱瞞朱傳榘對於電腦研發的貢獻?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自從步入新時代以來,電腦已經成為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無論是辦公還是學習,若沒有電腦的話,效率將會大大降低。ENIAC,是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它推動了社會文明和人類進步,把人類帶入了資訊時代。也許很多人都以為,ENIAC的誕生是美國人的功勞,但實際上,研發ENIAC的核心人物,卻是一個華人。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現在,電腦正處於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雖然它也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進化。它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889年,在那一年,美國科學家HermanHolly發明了基於電力的電動制表機。在1930年,美國科學家範內瓦·布希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模擬電子計算機,16年後,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通用電子計算機也誕生了。1946年2月14日,它出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這是為滿足計算軌道所需而開發的。
  • 發明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比方說電的發明,比方說電腦的發明。每一項發明成果的誕生,在造福了人民的同時,也讓人類走入了新的進程.而這些科學成果的誕生無疑離不開科學家的辛勞和汗水,離不開他們無數次的探索與發現。電腦作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在其問世時便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而研發這項發明的五位美國被世人稱之為科學家。
  • 研發世界首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華人
    世界上最輕薄的電腦只有1.78釐米,2斤重,但是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有一間房子那麼大,佔地面積達到了170平,長寬高30.48x6x2.4,參與設計ENIAC的約翰·馮·諾依曼被譽為是「現代計算機之父」。但實際上,參與設計ENIAC的還有一個中國人,並且是設計ENIAC的核心人物,但美國因為他是華人的身份刻意隱瞞35年。
  • 研發世界首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世界上最輕薄的電腦只有1.78釐米,2斤重,但是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有一間房子那麼大,佔地面積達到了170平,長寬高30.48x6x2.4,參與設計ENIAC的約翰·馮·諾依曼被譽為是「現代計算機之父」。
  • 發明世界首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他就是朱傳榘,一個被美國雪藏了35年的科學家。雖說,國內軍閥混戰,但還是有很多的新型思想從西方傳入到國內,讓人們見識了世界的不同。作為大戶人家,朱傳榘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讓其接受西方教育,學習更多的新型知識。而朱傳榘天資聰慧,不管什麼知識,只要他肯學必定一學就通。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人民處於戰火之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朱傳榘因為家底殷實,資源豐厚,在父母的安排之下,1939年踏上了赴美留學的道路。
  • 中國硬核科學家:發明世界第一臺電腦核心人物,被美國隱瞞35年
    現實生活中,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幾乎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都離不開計算機(電腦)。離開了計算機,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寸步難行」。可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核心發明人是誰?其實,發明世界第一臺計算機的核心人物,是我們中國人,只可惜這位「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卻被美國整整雪藏了35年。
  • 第一臺電腦發明的核心人物,因身份問題被美國雪藏35年,後來怎樣
    第一臺電腦發明的核心人物,因身份問題被美國雪藏35年,後來怎樣我們都知道科學家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的一種職業,每一個科學家都可以為這個世界提供自己的力量,能夠推動社會的進程,然而也有一些科學家,他們把終身都奉獻給了祖國,為了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國家沒有對外公布,他們的名字,所以他們畢生都沒有受到人們的愛戴,直到他們去世之後,他們的名字才被人們知道。
  • 電腦發明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之久,原來是個中國天津人
    而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名叫ENIAC,是由一支美國的科研隊伍研發製作,在這隻隊伍中不僅有這美國人,還有一個有著亞洲面孔的華人,他是這次計算機科研的核心人物,但是卻被美國隱瞞多年,他就是朱傳榘。朱傳榘(左1)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後來朱傳榘得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實力,朱傳榘經人介紹,於1946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朱傳榘與5個美國人共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 研發世界首臺計算機的核心華人,被美國雪藏35年,名字聽著耳熟
    眾人皆知「現代計算機之父」是約翰·馮·諾依曼,他和「莫爾小組」的工程師以及華人科學家共同研發出了世界上首臺通用計算機——ENIAC,而這臺十分笨重又昂貴的計算機(重達30英噸,造價48萬美元)拉開了網絡時代的序幕。
  • 發明第一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是一名華人,卻被美國雪藏35年
    即便自己努力的成果被冠以他人姓名,也依然不改初心,繼續向前,哪怕已到花甲垂暮之年,亦是朝氣蓬勃,對生活充滿激情,他就是「計算機先驅」之父——朱傳榘。發明第一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是一名華人,卻被美國雪藏35年。年少不圖安逸狀,拓寬學識赴遠洋朱傳榘,1919年生於天津一個大戶人家,在當時,他的家庭條件還不錯。在他少年時,因五四運動興起,很多新觀念傳播廣泛。
  • 又一時代落幕: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由它製造,35年後為何...
    據21世紀經濟報導,2年前,東芝將其80.1%的電腦業務股份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夏普將這一部門重新命名為Dynabook。2020年6月,夏普行使了購買東芝剩餘19.1%股份的權利,東芝在8月4日發布聲明稱,交易已經完成。
  • 計算機發明的核心人物,竟然是我國天津人,被美國故意隱瞞35年
    在我國,就有很多這樣的科學家,夙興夜寐,在科技領域做著卓越貢獻,不知大家可否知道,最早發明計算機的核心人物,竟然是我國天津人,他在做出這種科研成果以後,被美國故意隱瞞了35年之久。那個時候,新思想剛剛興起,五四運動如火如荼,朱傳榘也不例外,從小,他的家庭條件不錯,家裡人的思想也十分開放,不僅讓他學習我國的優秀知識,還學習了很多西方的課程。朱傳榘為人聰慧,加上他自身勤學苦練,成績名列前茅,在1939年,朱傳榘想要到國外去看看,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便赴美留學。
  • 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的日本東芝,為什麼最終推出了市場
    在如今的公司職場,基本上是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相比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其最大的特點是機身小巧,是一種小型、可便於攜帶的個人電腦。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T1000,這款於1985年推出的產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MS-DOS作業系統。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筆記本電腦也變得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而功能卻越發強大。
  • 只因奧斯卡拿了他的「青核果」
    只因奧斯卡拿了他的「青核果」在《鬥羅大陸》的劇情中,馬紅俊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他不及是一個「胖嘟嘟」的人,還是一個非常喜歡吃東西的「吃貨」,因為不論什麼時候,馬紅俊都會吃東西,只有個別情況的時候,馬紅俊才會不吃。但是這也說明馬紅俊是一個「吃貨」,只是這一次馬紅俊卻不是為了吃的,所以今天我要為大家講述的就是,馬紅俊為何「吃驚」?
  • 雲南第一臺自主安全電腦在大理誕生
    6月24日,在大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中國長城(雲南)網信事業配套保障工程項目產品下線,標誌著雲南第一臺自主安全電腦在大理誕生。中國長城作為網信產業國家隊、主力軍、排頭兵,通過聚焦新一代網信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形成了「芯—端—雲」完整生態鏈,孕育出長城「飛騰+麒麟+安全」網信產業生態,形成了體系化的核心優勢。
  • 東芝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曾經造出世界第一臺筆記本...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據央視財經,近日,東芝宣告正式退出筆記本電腦業務。東芝有關負責人人表示,當前東芝已將旗下筆記本電腦業務及所有股份全部轉賣給夏普,相關交易已於8月初完成,這也標誌著,東芝正式退出了已經經營了35年的筆記本電腦業務。
  • 揭秘江蘇第一臺電腦:CPU大小相當於三個櫥櫃
    如今,電子計算機(即電腦)早已進入平常百姓家,不過在20世紀六十年代,電子計算機絕對稱得上罕見。就在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電子計算機為何物時,1966年前後,位於南京東井亭100號的南京有線電廠內,就生產出了江蘇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這在當時國內也是屈指可數的。這臺計算機是誰主持研發的?怎麼製造出來的?是用來做什麼的?由於整個研發生產過程異常低調,這些信息至今不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