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華人

2020-09-08 鹽城大事件

對於科學家這樣的人物,我們始終都覺得他們高高在上,是普通人無法觸碰到的偉大人物。以發展的眼光來看,科學家的確是值得敬重的人,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科學家,只要樂衷於科學研究,他都是值得欽佩的人。

在新中國的發展歷史上,曾出現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如錢學森、錢三強、楊振寧等等都是新中國的科學家,為新中國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其實,除了中國知名的科學家,屬於我們的科學家還有很多。正如這位科學家,他早年間流亡海外,是世界上第一臺電腦研發的核心人物。他是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一個被美國雪藏三十五年的優秀科學家。

他就是朱傳榘,一位優秀的科學研發人才。他不僅僅屬於中國,更屬於世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美國方面為何刻意隱瞞朱傳榘對於電腦研發的貢獻?

其實,關於朱傳榘的一切,還要從他早年間前往國外留學說起。

一、國家動蕩不安,被迫前往外國

1919年,朱傳榘出生在中國天津,在他出生的時候,中國正值軍閥混戰的時代。當時全國之內,到處都是戰火和硝煙,全國各地的軍閥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始終無法實現一統。加上當時的國外形勢複雜,列強對於中國虎視眈眈。然而,朱傳榘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之中,或許是時代的原因,讓他被迫顛沛流離。

1939年時,日本侵略者已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也是最為危急的時刻。在此緊要關頭,朱傳榘的家人通過自己的關係將他送到美國留學。一是為了躲避戰亂,二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國家。就這樣,一個為國出發的學子前往美國。

作為中國留學生,朱傳榘背負著很多的責任和義務,出國留學的他,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為了迫切需要他的祖國。儘管他被迫出國留學,但他內心深處的赤子之心從未發生過任何改變。

與此同時,朱傳榘在美國學校之中,還遭到來自其他國家留學生以及美國本土學生的譏諷和嘲笑。對於這些流言蜚語,朱傳榘並沒有在意,他覺得只有自己變得優秀,才會讓那些看不起自己和祖國的人徹底住口。

為此,朱傳榘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然而,後來他所獲得的成就也完全沒有辜負他的努力。在他身上,也讓世人清晰的感受到鳳凰涅槃重生,一飛沖天的勇氣。

然而,誰又能夠想到,曾經被其他人看不起的留學生朱傳榘,會成為震驚世界的科學家。他的核心作用讓不可一世的美國也為之震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世界上第一臺電腦的研發說起。

二、計算機先驅,卻被美國惡意雪藏

其實,在計算機原型產生之前,已經有具有計算能力的電子設備就出現了,但這些設備只能處理特定數據及定向問題,邏輯處理能力還達不到「通用」要求。隨著後來的整合研究,正式的計算機方才出現。

然而,就在在具有「通用」數據處理能力的電腦原型設計中,朱傳榘成功拿出計算機邏輯結構的數個設計版本,直接提高了計算機的「通用」邏輯運算能力,也就是「大腦」功能。

客觀的說,在計算機原型設計和研發中,朱傳榘的貢獻是真正點睛之筆,而朱傳榘也是參與整個電腦原型設計的人物之一,對於第一臺計算機的研發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朱傳榘後來更是參與過計算機小型化、工業化的工作。尤其是第一臺計算機的出現,朱傳榘的功勞巨大,發揮的作用更是大到無法描述。直到1946年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之中,朱傳榘與其他5人共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由於朱傳榘的貢獻突出,使得他也被稱為「計算機先驅」。

客觀的說,朱傳榘對於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研發起到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方面對於朱傳榘所發揮重要作用隻字不提,並且還將朱傳榘雪藏起來。不管朱傳榘有什麼貢獻,美國方面從不對外公布。一時間,世人卻不知道這個為美國科技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人。

說來也奇怪,不可一世的美國為何要特意雪藏朱傳榘呢?其實與當時的國際情況和美國不願意正視事實的虛榮心有關。

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加上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力挫美軍,使得美國丟了面子,也失去了裡子。對於美國而言,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失利,讓他們仇視中國,一度展現出同中國老死不相往來的態度。

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一個擁有真才實學的科學家朱傳榘被美國可以埋葬。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再簡單不過,只因朱傳榘是個讓他們憎恨的中國人。這樣看來,以和平和開放自稱的美國人,並沒有什麼格局。

直到35年以後,中美關係緩和,並且出現建交,與此同時,加上美國媒體的不斷爆料,世人才真正的了解到來自中國的「計算機先驅」。由於證據充分,美國方面再無理由和條件雪藏朱傳榘。與此同時,一位真正優秀的科學家被世界熟知。

三、老當益壯,勇往直前

其實,朱傳榘是一個永不服輸的人,事事都要做得比別人好。縱觀他的一生,可謂是輝煌至極,在他的頭上,有著許多榮譽和頭銜,例如美國BTU國際部董事兼總裁辦公室高級顧問,斯坦福研究院董事兼總裁辦公室高級顧問,哥倫比亞國際公司主席,王安電腦公司高級科學家。

可以說,朱傳榘是一位真正優秀的人,然而他的優秀也並沒有因為年紀的增長而發生任何改變。

然而,朱傳榘是個極好動的人,非常喜歡旅遊,世界各地有特色的景觀,他幾乎都去過。在他看來,旅遊不僅能滿足好奇心,增長知識,而且能促進身心健康。

與此同時,朱傳榘對不同地區旅遊也總結出各自的優點。比如,到海濱旅遊可以使人心曠神怡、排解憂愁。而高山地區則空氣汙染小、負離子數量多,利於老年人休養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時,81歲的朱傳榘前往西班牙的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參觀,只因他聽到這裡造型奇美、結構特異、建築材料新穎。

總而言之,作為世界知名科學家的朱傳榘,年齡就像是他的身外之物一樣。朱傳榘從沒有在意過,更沒有當做是自己的羈絆。

結語:

正如朱傳榘自己所說:「確實如此,一個國家要想發展,必須要有眼光,一個人要想保持年輕,就不應該因循守舊。」或許,正是因為他身上這種與眾不同,敢打敢拼的勁頭,讓他獲得成功,並且取得與眾不同的非凡成就。

然而,就在夕陽漸把細部隱去,一切被暈染得柔和而安寧的時候,朱傳榘永遠不老的精神卻讓世人感覺每天都是新的,而我們也從未老過。

相關焦點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自從步入新時代以來,電腦已經成為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無論是辦公還是學習,若沒有電腦的話,效率將會大大降低。ENIAC,是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它推動了社會文明和人類進步,把人類帶入了資訊時代。也許很多人都以為,ENIAC的誕生是美國人的功勞,但實際上,研發ENIAC的核心人物,卻是一個華人。
  • 中國硬核科學家:發明世界第一臺電腦核心人物,被美國隱瞞35年
    現實生活中,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幾乎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都離不開計算機(電腦)。離開了計算機,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寸步難行」。可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核心發明人是誰?其實,發明世界第一臺計算機的核心人物,是我們中國人,只可惜這位「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卻被美國整整雪藏了35年。
  • 發明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比方說電的發明,比方說電腦的發明。每一項發明成果的誕生,在造福了人民的同時,也讓人類走入了新的進程.而這些科學成果的誕生無疑離不開科學家的辛勞和汗水,離不開他們無數次的探索與發現。電腦作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在其問世時便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而研發這項發明的五位美國被世人稱之為科學家。
  • 研發世界首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華人
    世界上最輕薄的電腦只有1.78釐米,2斤重,但是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有一間房子那麼大,佔地面積達到了170平,長寬高30.48x6x2.4,參與設計ENIAC的約翰·馮·諾依曼被譽為是「現代計算機之父」。但實際上,參與設計ENIAC的還有一個中國人,並且是設計ENIAC的核心人物,但美國因為他是華人的身份刻意隱瞞35年。
  • 研發世界首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被美國隱瞞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世界上最輕薄的電腦只有1.78釐米,2斤重,但是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有一間房子那麼大,佔地面積達到了170平,長寬高30.48x6x2.4,參與設計ENIAC的約翰·馮·諾依曼被譽為是「現代計算機之父」。
  • 發明世界首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比方說電的發明,比方說電腦的發明。每一項發明成果的誕生,在造福了人民的同時,也讓人類走入了新的進程.而這些科學成果的誕生無疑離不開科學家的辛勞和汗水,離不開他們無數次的探索與發現。電腦作為當今社會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在其問世時便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而研發這項發明的五位美國被世人稱之為科學家。可殊不知,這項發明中也有中國人的參與,並且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只因他是個華人
    現在,電腦正處於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雖然它也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進化。它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889年,在那一年,美國科學家HermanHolly發明了基於電力的電動制表機。在1930年,美國科學家範內瓦·布希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模擬電子計算機,16年後,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通用電子計算機也誕生了。1946年2月14日,它出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這是為滿足計算軌道所需而開發的。
  • 電腦發明的核心人物,被美國隱藏35年之久,原來是個中國天津人
    而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名叫ENIAC,是由一支美國的科研隊伍研發製作,在這隻隊伍中不僅有這美國人,還有一個有著亞洲面孔的華人,他是這次計算機科研的核心人物,但是卻被美國隱瞞多年,他就是朱傳榘。朱傳榘(左1)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後來朱傳榘得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實力,朱傳榘經人介紹,於1946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朱傳榘與5個美國人共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 發明第一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是一名華人,卻被美國雪藏35年
    即便自己努力的成果被冠以他人姓名,也依然不改初心,繼續向前,哪怕已到花甲垂暮之年,亦是朝氣蓬勃,對生活充滿激情,他就是「計算機先驅」之父——朱傳榘。發明第一臺電腦的核心科學家,是一名華人,卻被美國雪藏35年。年少不圖安逸狀,拓寬學識赴遠洋朱傳榘,1919年生於天津一個大戶人家,在當時,他的家庭條件還不錯。在他少年時,因五四運動興起,很多新觀念傳播廣泛。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美將他藏了35年,只因他的膚色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不是一個人發明出來的,而是一個六人團隊,但是大家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好像只認識約翰·馮·諾依曼一個人,有人說或許馮·諾依曼是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吧,但實際上,在這個團隊裡有著重大貢獻的是一名華裔科學家:朱傳榘。
  • 研發世界第一臺電腦的核心人物,美將他藏了35年,只因他的膚色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不是一個人發明出來的,而是一個六人團隊,但是大家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好像只認識約翰·馮·諾依曼一個人,有人說或許馮·諾依曼是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吧,但實際上,在這個團隊裡有著重大貢獻的是一名華裔科學家:朱傳榘。
  • 第一臺電腦發明的核心人物,因身份問題被美國雪藏35年,後來怎樣
    第一臺電腦發明的核心人物,因身份問題被美國雪藏35年,後來怎樣我們都知道科學家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的一種職業,每一個科學家都可以為這個世界提供自己的力量,能夠推動社會的進程,然而也有一些科學家,他們把終身都奉獻給了祖國,為了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國家沒有對外公布,他們的名字,所以他們畢生都沒有受到人們的愛戴,直到他們去世之後,他們的名字才被人們知道。
  • 計算機發明的核心人物,竟然是我國天津人,被美國故意隱瞞35年
    在我國,就有很多這樣的科學家,夙興夜寐,在科技領域做著卓越貢獻,不知大家可否知道,最早發明計算機的核心人物,竟然是我國天津人,他在做出這種科研成果以後,被美國故意隱瞞了35年之久。即使這樣,挫折依然沒能打倒他,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來美國是要學習知識,他發憤圖強,用優秀的成績打擊了這些瞧不起他的人。
  • 研發世界首臺計算機的核心華人,被美國雪藏35年,名字聽著耳熟
    眾人皆知「現代計算機之父」是約翰·馮·諾依曼,他和「莫爾小組」的工程師以及華人科學家共同研發出了世界上首臺通用計算機——ENIAC,而這臺十分笨重又昂貴的計算機(重達30英噸,造價48萬美元)拉開了網絡時代的序幕。
  • 林語堂 發明第一臺中文打字機自動牙刷後 破產了
    林語堂的晚節不保,肇端於世界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南洋大學。可究其根本,還是要怪他好好的書不教,非要搞發明創造!1947年,這臺打字機終於被製造出來,被命名為「明快中文打字機」,每分鐘可以打50個字,效率大大提高。
  •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是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如果讓計算機自己來回答「第一臺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只要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這個問題,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其中大多是: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誕生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簡稱ENIAC。
  • 世界第一臺個人電腦長啥樣,發明的公司重要部門,被我國企業收購
    1981年,IBM公司造出了世界第一臺個人電腦IBM5150。從外形上看,與今天的臺式機很像。該電腦的售價為1565美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1981年時,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為1.7768:1,即1美元與1.7768美元的購買力相同。
  • 又一時代落幕: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由它製造,35年後為何...
    有關東芝出售筆記本電腦業務一事,央視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東芝的有關負責人,負責人表示,當前東芝已將旗下筆記本電腦業務及所有股份轉賣給夏普,相關交易已於8月初全部完成,這也標誌著,東芝正式退出了已經經營了35年的筆記本電腦業務。
  • 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的日本東芝,為什麼最終推出了市場
    在如今的公司職場,基本上是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相比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其最大的特點是機身小巧,是一種小型、可便於攜帶的個人電腦。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是東芝公司的T1000,這款於1985年推出的產品採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並帶有9英寸的單色顯示屏,沒有硬碟,可以運行MS-DOS作業系統。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筆記本電腦也變得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而功能卻越發強大。
  • 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是如何誕生的?晶片的發明有著,怎樣的意義?
    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到了17世紀70年代,荷蘭的看門人列文?虎克有一天透過兩塊鏡片偶然發現鏡片後面的小鐵釘一下子變大了好多倍。這個發現引起他莫大的興趣,於是他動手做了一個金屬支架和一個小圓筒,把兩塊鏡片分別裝在圓筒兩頭,還安上旋鈕,來調節兩塊鏡片間的距離。這樣,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就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