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中國和歐盟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日前在布魯塞爾接受環球資訊廣播記者專訪時表示,這項經貿領域的重要成果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和帶動效應,不僅證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也會給中歐雙方投資者以及中國普通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您如何評價中歐完成投資協定談判的重要意義?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與歐方領導人的視頻會晤中所指出的,中歐投資協定將為中歐相互投資提供更大的市場準入、更為優化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從全球大的經貿格局看,中歐投資協定是當今世界前三大經濟體之間達成的第一個高水平投資協定,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和帶動效應。
協定既惠及中歐雙方,也將有力拉動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甦,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做出中歐兩大市場的重要貢獻。這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繼續抬頭,世界經濟和全球化受到嚴重衝擊的背景下,是難能可貴的。
1月7日,江蘇連雲港東方公司碼頭裝卸進出口貨物一派繁忙景象。(圖源:視覺中國)
中歐投資協定對標的是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著眼的是我國的制度型開放。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不少歐洲朋友問我,中國是不是要關起門來一門心思搞「內循環」了?我想,中歐投資協定的達成,充分證明了我國的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政府深化改革開放的承諾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歐洲一些聲音認為,中歐投資協定不利於歐美在對華問題上形成統一立場,將影響跨大西洋合作,中歐投資協定達成無疑是中國的勝利。您對此有何評論?
確實,在歐洲和美國有一些人持這種看法。對於這種看法,我們可以回顧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過程。早在7年前,雙方就決定啟動協定談判。2019年4月的第二十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雙方領導人決定在2020年完成協定談判,並在多個場合重申這一承諾。因此,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時間是由談判進程決定的,同外部因素並無關聯。
中歐是全面戰略夥伴,中歐關係具有獨立的價值。中歐關係的發展自有其內在驅動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之下,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如期達成協議,這充分彰顯了自由貿易和互利合作的強大魅力。
德國漢堡港資料圖。2020年8月4日,漢堡港營銷協會董事兼執行長馬特恩表示,中國是漢堡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從本質上說,中歐雙向投資是互利共贏的,中歐過去40餘年合作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不僅有利於中歐雙方,也有利於世界經濟復甦增長,符合各方利益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代表著歷史的正確發展方向。
中國有句話叫「在商言商」。中歐投資協定是中歐之間的雙邊經貿協議,不針對也不影響第三方的合法權益。解讀為地緣政治工具是不合適的。我們的大門始終向世界各國敞開,我們願同所有各方發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
德國漢堡港資料圖。2020年8月4日,漢堡港營銷協會董事兼執行長馬特恩表示,中國是漢堡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您認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的最大難點是什麼?哪個環節的談判攻關最讓您印象深刻?
事非經過不知難。從2013年開啟談判到2020年底宣布談判完成,雙方相關部門組成談判團隊,歷時7年,經過35輪談判。可以想像,雙方為此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
要說其中最大的難點,我想還是中歐發展階段不同、國情各異,雙方的主張、需求、關切自然也不盡相同。我曾和歐盟同事開玩笑說,歐洲國家發展水平相當,你們與英國之間的「脫歐」談判尚且如此曲折,那麼中歐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聯合體,能夠如期達成這樣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投資協定,確實更不容易。
我回顧了一下七年來的談判歷程,有一點突出感受。談判每次克服困難,取得重大進展的節點,均是中歐領導人就中歐關係進行戰略擘畫的關鍵時刻。談判進行的這幾年,國際政治經濟關係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歐領導人始終以遠見卓識聚焦中歐合作大格局,牢牢把握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大方向。
過去一年來,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中歐雙方領導人密集開展視頻會晤、通話交流,就如期達成協定形成高度共識,給予了有力政治推動。一年中,習近平主席7次公開談到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正是在中歐領導人的持續高度關注和政治指引下,雙方談判團隊努力克服疫情影響,通過視頻方式保持著緊密溝通,加班加點、快馬加鞭,在一年時間裡完成了10輪正式談判,最終如期在2020年內實現圓滿收官。
中歐投資協定能給中歐兩方投資者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歐是擁有超過20億人口,33萬億美元GDP的龐大經濟體。雙方互為對方主要貿易夥伴,也應該成為主要投資夥伴。
但中歐之間的資本流動規模還比較小,歐盟對華投資只佔中國吸引外資約5%,中國對歐投資僅佔歐盟吸引外資總量的3.4%。中歐投資協定將有力改變中歐投資流量及存量與中歐龐大貿易規模不相稱的局面,更加充分保障雙方企業在對方市場的投資權益。
2020年11月20日,天津一汽-大眾華北基地第50萬輛整車下線。(圖源:視覺中國)
從協定內容上看,協定涵蓋市場準入承諾、公平競爭規則、可持續發展和爭端解決四方面內容,將進一步消除中歐雙向投資壁壘,對優化整合歐亞大陸生產鏈、價值鏈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以市場準入為例,我國將首次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所有行業以負面清單的形式做出承諾,歐方也做出高水平市場準入承諾。雙方還決定,在絕大多數行業不對高管、本地研發等設限,並全面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我相信,中歐之間的商品、技術、服務、資本、人員流動和貿易投資聯繫都將因為這一協定而獲得全新的制度性紅利。
考慮到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歐洲投資進入到國內新開放的行業,您認為中歐投資協定能給中國普通老百姓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歐投資協定雖然名為「投資」協定,實際上也將廣泛惠及咱們國內的老百姓。我相信在協定籤署後,更多的歐盟企業將會選擇紮根中國、擴大對中國的投資,從而帶動歐盟優質產品、服務「本地化」,同時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根據協定,中國將對歐盟開放包括新能源汽車、民營醫療、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的市場準入。隨著中歐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合作與競爭,一定能夠不斷促進相關產業結構提質升級,創造更多質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為咱們的消費者和老百姓提供更多選擇。
2020年11月12日,一列滿載中國貨物的中歐班列在江蘇連雲港鐵道編組場駛出。(圖源:視覺中國)
提升合作與競爭,其中蘊含著機會和挑戰,危中見機,化危為機,這是我們的先人留下的智慧,相信也希望我們的企業界富有這一智慧,做好了準備,贏得挑戰,創造機會,實現更高水平的合作。
同時,這個協定不是「單行線」,而是「雙行道」,也是為中國企業在歐洲更好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對雙方民眾而言,都是互利共贏的。
您如何評價2020年中歐關係的發展?對未來中歐關係發展有何展望?
2020年適逢中歐建交45周年。習近平主席與歐盟機構領導人三次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雙方還成功舉行第二十二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共同建立了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攜手打造中歐綠色夥伴、中歐數字合作夥伴。
在全球貿易持續萎靡的趨勢下,中歐貿易逆勢增長,中國首次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除了《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我們還正式籤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為中歐經貿合作創造了更多機遇。中歐還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進行廣泛交流,成功舉行中歐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
在全球治理和地區熱點問題上,2020年中歐雙方牢牢把握多邊主義的方向盤,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發揮領導作用,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促進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我們還共同維護伊朗核協議,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加強對非洲的三方合作,為建立一個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2020年11月19日,12萬劑中國新冠疫苗運抵巴西聖保羅州。(圖源:視覺中國)
展望2021年,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歐盟也將啟動實施經濟復甦計劃,中歐關係面臨重要機遇。雙方應努力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後續工作,共同維護開放貿易和投資環境,維護多邊主義;進一步加強抗疫合作,實現疫苗全球公平分配,促進經濟復甦;加強綠色、數字等領域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為雙方人民的福祉、全球和平與繁榮貢獻中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