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6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為講好新時代「三農」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將於2020年6月25日22:00推出「鄉土中國」系列紀錄片《扒龍船》,全面展現龍船文化、詮釋新時代龍船精神。
《扒龍船》預告
紀錄片《扒龍船》採用全紀實的方法,通過對「疊滘龍船漂移」賽事的真實記錄,講述龍船文化傳承的故事。影片從慶雲隊、東勝東隊兩支互為競爭對手的傳統強隊備戰比賽說起,串聯龍船鼓樂、龍船飯、修船師傅等疊滘龍船故事,為觀眾全方位、多角度還原了這項延續多年的經典賽事,讓觀眾深入體會「疊滘龍船」的獨特魅力,感受傳統文化的新光彩。
作為端午節的民俗活動之一,龍船賽事對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傳遞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受疫情影響,今年龍船賽事基本取消。紀錄片《扒龍船》的首播,讓觀眾在家中也可感受龍船賽事盛況、體會「敢為人先,齊心協力」的龍船精神。
傳承龍船精神
詮釋疊滘水鄉運動激情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的「疊滘龍船」是「水上速度與激情」的代名詞。普通龍舟賽事在江面上進行,多支隊伍直道競速,速度快者獲勝。而在疊滘龍舟漂移賽事中,龍舟需要在L型、C型、S型的狹窄河道上甩尾通過彎角,宛如賽車漂移,稍有不慎就會撞船傾覆,場面異常驚險刺激,當地稱之為「煲龍船」。
由於賽事精彩萬分,每逢端午節,疊滘總會聚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觀眾,同時還衍生了吃「龍船飯」、賞「茶基十番」等活動,讓氣氛更加熱鬧。
《扒龍船》總導演強文兵表示:「挖掘龍船故事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是拍攝《扒龍船》這部紀錄片的初衷,通過龍船賽所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就是這部紀錄片所傳遞出的時代強音。」
「《扒龍船》這部片子不僅是用眼睛去觀賞,還要用心靈去感受理解疊滘水鄉的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詮釋。這個詮釋飽含激情,強調合作,極具生命力。」上海紀實頻道藝術總監應啟明在專家看片會上說。
看片會觀賞嘉賓——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潔也感慨萬千,「隨著鼓點越來越密集,我也越來越激動,而人物的出現則令故事愈發飽滿。這部紀錄片極具張力,影像做得非常好,將佛山生生不息的文化和生命塑造出來。」。
保護非遺項目
讓疊滘龍船綻放新光彩
2019年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增強自覺自信、強化責任擔當,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守護自然珍寶、擦亮文化瑰寶,讓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疊滘彎道賽龍船」是佛山市非遺項目。從明代興起,到清代興盛,疊滘龍船已有500多年歷史。清代夫子易瑞瑜曾這樣對疊滘扒龍船做出精彩描述:「翠擁兩岸,嫋嫋清風送爽,男裳女帕,靦腆隨波笑納。齠齔香囊胸披掛,雀躍堪嘉。婦孺包粽告天下,蒲符護家。」長約25米的龍船載著四五十人,遊走在龍形水道裡,飛快通過急彎,巧妙避開石磡,上演一場激情澎湃的水上漂移。緊張刺激的划龍船比賽場景、「煲龍船」的視覺衝擊、龍船急速轉彎瞬間漂移……
為了更好的展現這個非遺項目,攝製組對疊滘「扒龍船」所涉及的龍船歷史、傳統文化、地理風物、參賽隊伍、主要人物等進行了詳細的調研,進行全程紀實拍攝,挑戰在寬度僅6米的狹窄河道內對龍船進行跟蹤抓拍。
豐富鄉土文化
展示新時代鄉村振興景象
在紀錄片前期調研中,主創人員們發現了一個現象,村裡年輕人不管外出打工多忙、距離多遠,都要趕回來參加每年一次的龍船賽。龍船賽沒有豐厚的物質獎勵,更沒有明星參與,吸引著年輕人回來的正是那生生不息的鄉土文化。
「疊水長流光壁漢,滘淙縈澈繞南疆;故裡鍾靈垂敬仰,鄉閭毓秀薦書香」古人的這四句詩經典地概括了當地鄉土文化內涵,自然和諧的鄉土文化是造就疊滘人文底蘊的根基,有了良好的根基,社會、經濟才能發展壯大。龍船賽恰恰是可以展現鄉土人文的絕佳載體。
疊滘的鄉土文化其實是佛山打造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堅守文化自信的縮影,展現出桂城在改革開放歷史變革背景下的人文情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也將陸續推出「鄉土中國」系列紀錄片,以展示農耕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傳承以及新面貌和新氣象,在全社會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原標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 端午節推出紀錄片《扒龍船》》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