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扒龍船》端午登陸央視

2020-12-02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訊 (記者郝天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將於6月25日晚10點推出「鄉土中國」系列紀錄片《扒龍船》,全面展現龍船文化,詮釋新時代龍船精神。

  據了解,紀錄片《扒龍船》採用全紀實的方法,通過對「疊滘龍船漂移」賽事的真實記錄,講述龍船文化傳承的故事。影片從慶雲隊、東勝東隊兩支互為競爭對手的傳統強隊備戰比賽說起,串聯龍船鼓樂、龍船飯、修船師傅等疊滘龍船故事,全方位、多角度還原了這項延續多年的經典賽事,讓觀眾感受「疊滘龍船」的獨特魅力。

  《扒龍船》總導演強文兵表示:「挖掘龍船故事背後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是拍攝《扒龍船》的初衷,通過龍船賽所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就是這部紀錄片所傳遞出的時代強音。」

  「《扒龍船》不僅是用眼睛去觀賞,還要用心靈去感受理解疊滘水鄉的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詮釋。這個詮釋飽含激情,強調合作,極具生命力。」上海紀實頻道藝術總監應啟明在專家看片會上說。

  「疊滘彎道賽龍船」是佛山市非遺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攝製組對疊滘「扒龍船」所涉及的龍船歷史、傳統文化、地理風物、參賽隊伍、主要人物等進行了詳細調研,挑戰在寬度僅6米的狹窄河道內對龍船進行跟蹤抓拍。

  據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還將陸續推出「鄉土中國」系列紀錄片,以展示農耕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傳承,以及所呈現出的新面貌新氣象。


相關焦點

  • 端午首播!央視獨家!世界唯一龍船漂移紀錄片將震撼上線!
    端午首播!央視獨家!世界唯一龍船漂移紀錄片將震撼上線!萬眾期待的紀錄片來了!扒龍船、彎道漂移/煲龍船、龍船飯......「世界唯一龍船漂移」紀錄片《扒龍船》,6月25日端午節當天首播!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端午節推出紀錄片《扒龍船》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頻道,端午節推出紀錄片《扒龍船》 2020-06-26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道縣「扒龍船」:五月五,龍船下水打爛鼓!
    然而,就在這時,幾個全副武裝的官兵突然趕到濂溪河,他們揮舞著白晃晃的長刀,一下子就將端午的喜慶砍斷了,將喧囂的鑼鼓聲砍斷了,將兩岸的歡笑聲砍斷了,將一個地方的民俗風情砍斷了。這種可惡的幹涉,無不讓划龍船的漢子們和兩岸的觀者沮喪懊惱而又無可奈何,可他們還沒有理由責怪這些官兵,他們知道這些官兵也是奉命行事,是奉皇帝的旨意才來制止這種民間活動的。
  • 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
  • 就在今晚,無錫出品紀錄片登陸央視!講述的是……
    就在今晚 count downDAY 2019.11.24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CCTV-9)委託製作、無錫廣電集團旗下無錫廣新影視動畫技術有限公司承制的紀錄片《辛丑謎案——漢陽鋼藥廠爆炸案調查》就要在央視九套播出啦
  •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即將登陸央視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甄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BBC 世界新聞頻道、故宮博物院等八家博物館7日在北京共同宣布,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從1月10日起在CCTV-9每晚八點播出。它將為觀眾呈現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中國。
  • 從央視《航拍中國》第二季四川篇,談紀錄片如何配音
    李龍濱老師不僅是《航拍中國》第一季、第二季的解說,還是《西南聯大》、《大美湘西》、《草原,綠色的河》等大型紀錄片的解說。年僅42歲的李龍濱老師是一個「全能型」配音員,不僅擁有超多部配音作品(《葉問》李釗、《南方有喬木》時樾、《暗黑者》鄧燁、《軍師聯盟》郭嘉、《羋月傳》藺相如等),還有多部配音導演作品(《心理罪》、《新步步驚心》、《新天龍八部OL》、《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等),多部欄目配音作品(央視《開心辭典》、央視《健康早班車》、央視《幸運52》、央視《環球驛站》等),以及多部專題解說配音作品(上文提到的
  • 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龍之江》登陸央視
    歷時三年,由黑龍江電視臺和中央新影集團聯合製作的十集人文歷史紀錄片《龍之江》將於2月4日至7日登陸央視財經頻道。
  • 端午風俗的歷史演變 還原端午本真
    《清嘉錄》記載:「龍船,閶、胥兩門,南北兩濠及楓橋西路水濱皆有之。各佔一色,四角枋柱,揚旌拽旗。」不過西湖龍船形制及劃法卻另有很多講究。在龍船中艙伏有鼓吹手,兩旁划槳十六,俗稱其人為「劃手」;在船頭有一位篙師,手執長鉤立於船頭,叫「檔頭篙」;在頭亭之上,還要選長相端莊漂亮的小孩,裝扮臺閣故事,俗稱為「龍頭太子」;船尾高丈許,牽有彩繩,令兒童在上面化裝扮成「獨佔鱉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貴妃醉酒」等戲劇人物造型。有競渡龍船,也有畫舫遊艇供遊客觀龍船比賽。
  • 中英合拍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登陸央視
    圖片來自網絡紀錄片《中國的寶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BBC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 、英國野馬製作公司(Mustang Films)製作。中英合拍製作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裡,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20多件頂級文物。
  • 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登陸央視 呈現前所未見的中國
    日前,在央視紀錄片頻道原創自然類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的首映禮上,大氣磅礴的畫面,引人入勝的動物故事,引得在場觀眾不住讚嘆。為了這部片子,總導演李文舉離開正在上初中的女兒一去便是5年之久;同樣為了這部片子,總攝影師王路曾多次身處險境,用他們的話說,「我們都是《動物世界》迷。」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楊志成 攝    10月27日下午,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2018年度推介盛典在京舉行,20餘部反映美麗中國的原創紀錄片新作將於2018年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反映美麗中國的紀錄片,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明清端午節俗:北方避毒與遊賞 南方避瘟與競渡
    北方鄉村端午節俗大體與北京同,只是鄉村端午節俗中更強調家族關係,新嫁女在端午前,要回娘家,稱為「躲端午」。(光緒《灤州志》)姻親間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未婚的男方要送女方節禮,新婚的母家要以粽餅從豐饋婿。  南方端午的避瘟與競渡  明清南方端午節俗主要有避瘟與競渡。
  • 杭州西溪龍舟文化節端午開幕 船槳紛飛感受非遺魅力
    五月初五端午佳節,看一場刺激的龍舟競渡,吃一個自己親手包的香粽,品嘗一份原汁原味的「龍船飯」……這些,早已成為杭州市民享受端午傳統民俗的一種風尚。西溪溼地的「五常龍舟勝會」,是杭州很有觀賞價值的民俗文化亮點,活動十分隆重,有「請龍王」、「吃龍船酒」、「披紅」、「賽龍舟」、「謝龍王」等流程。其中,「賽龍舟」是重頭戲。
  • CCTV2開播六集人物紀錄片紀錄片《屈原》
    六集人物紀錄片《屈原》,是第一次對屈原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電視影像呈現,填補了中國紀錄片的一項空白。(CCTV2)播出,每晚兩集欄目介紹:六集人物紀錄片《屈原》,是第一次對屈原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電視影像呈現,填補了中國紀錄片的一項空白。
  • 2020端午節放假時間安排表 端午節習俗和美食
    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菖、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 英語熱詞:粽葉飄香的「端午節」英語怎麼說?
    龍船下水喜洋洋。」我們來看一段相關的英文報導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