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製 | 萬玥璨
主筆 | 文敏柔
攝影 | 陳楚紅
設計 | 邱小芳
韋傑:卓藝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項目總監、設計總監
設計不僅是需要沉澱的行業,更是無時無刻追求新鮮觀點和視角的行業。在這一點上,韋傑年輕的心態令我們意外,在他身上看不出一絲70後的影子。他也坦言,自己單純、孩子氣的性格,是最滿意的地方。
有趣的領導者自然會打造活躍的團隊,年輕的團隊也會影響領導者,卓藝在這種相互作用下,讓外界看到了一家「年輕有趣」的設計公司,創意的激情碰撞總能在這裡迸發。
最初,從老師手上接過公司的重擔,韋傑從一名設計師,逐漸成長為公司的決策者和經營者,他給自己的評價是「始終不夠成熟」。但這個評價卻是過謙,卓藝的發展軌跡和成績足以證明他的實力。
企業做大做強不難,但如何維持規模,不受到資本裹挾卻是難事。韋傑始終期望能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對每一個員工、對每一個項目負責。
騰訊:你參與過很多大型公建項目,如北京機場T3航站樓、白雲機場,設計時的出發點是什麼?
韋傑:卓藝設計參與的公建項目主要是機場航站樓的室內設計,我們要考慮如何用標準的材料、成熟的工藝、可控的成本實現設計,公建項目的約束條件比較多,例如各工種之間的協調、材料和工藝的挑選、施工工期、造價控制等等,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做出必要的妥協,項目越大做出的妥協相對越多,例如我們參與過的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
騰訊:在小型的航站樓項目中,哪一個讓你發揮的空間比較有餘?
韋傑:我們曾經參與西藏林芝機場航站樓的室內設計,林芝機場並不大,整個航站樓的室內面積只有六千多平方米,我們做了三個設計方案,其中一個方案是提取了西藏建築的設計基因,重新演繹在航站樓的室內設計裡,雖然最後沒能落地實現,但創作過程依然充滿了樂趣。
騰訊:在你看來,這麼多年間,開發商在設計層面有著怎樣的變化?
韋傑:開發商們的意識和接受度在不斷提升,逐漸開始進行產品升級,對顏值、品質和藝術品味更有追求。開發商的進步也在推動著設計師的進步,形成了一個雙向促進的良性循環,最終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水準。
騰訊:簡約的室內風格如今越來越走俏,但如何簡而不同成為了一個難題,你怎麼思考這一問題?
韋傑:我不認為這是一個難題,反而覺得很有趣,我們喜歡為每個簡約風格的設計項目塑造強烈的個性。目前,公司正在設計一個以90後為消費主體的地產項目,我們從不同角度調研了90後的消費習慣,發現他們的消費習慣偏向於顏值和個性,因此在設計中加入了值得探索和打卡的趣味點,例如形態各異的氣球狗裝置等等。
騰訊:在你經手的作品中,哪個是你印象最深的?
韋傑:一定是我自己的家。設計師設計自宅是很分裂的,身兼甲方和乙方兩個角色,總會產生無數新想法,又會被家人或自己否定,想再好一點再省一點。現在的家已經入住四年,但我覺得還沒設計完。
騰訊:每個設計師的從業生涯中都會遇到瓶頸期,你的瓶頸期是什麼時候?
韋傑:自我感覺總是在瓶頸中掙扎!設計師在設計同類型項目的時候容易形成固化的思維方式,我也害怕會陷入其中,所以更喜歡以一種自我否定的方法來工作。例如我會按照自己的慣性思考方式先做一版方案,把第一版方案視為自己思考的邊界,提醒自己需要去打破、去超越,然後再著手第二版方案,這個自我否定的過程有時候很痛苦,有時候也很快樂。
騰訊:你是學建築出身,為何最後卻從事了室內設計,這之中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
韋傑:其實室內設計就是建築設計的向內延伸,當年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姜文藝老師創辦的工作室(也就是卓藝設計的前身)參與了很多室內設計項目,覺得室內設計特別有趣,因為涉及的空間、需求、材料和工法更多,也就讓室內設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像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首都機場T3航站樓、貝聿銘設計的北京中國銀行總部都是從室內設計開始著手,從內向外展開設計。
騰訊:在你經營公司的過程中,最大的難處是什麼?你想將卓藝打造成一個怎樣的公司?
韋傑:設計行業就像一個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江湖,既有不惜自宮練成神功的東方不敗,統領著江湖最大的日月神教,也有少林武當峨眉丐幫和五嶽劍派,還有同樣身懷絕技不拘小節瀟灑行走江湖的令狐衝,各路門派各方高人組成了這個精彩紛呈的設計江湖,家家都有自己的獨門武功但也有自家難念的經,對於我而言最難的是在這個時代的江湖中,怎麼能把卓藝打造成一家令狐衝式的設計公司。
騰訊:你曾和廣州其他設計師共同開辦了「七+5」公益組織,你投身公益的初衷是什麼?
韋傑:9年前和謝英凱一起聽到了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吳恩融教授分享他的公益設計項目「無止橋」,令我們觸動很深!於是就萌生了成立公益設計組織的想法,希望聚集更多有「大我」情懷的設計師,通過設計,讓更多人享受到設計帶來的生活方式和品質的提升。如今「七+5」已經從成立初期的5位成員擴展為9位成員,包括謝英凱、肖毅志、胡彥、石川、鄭錚、馮廣峰、陸守國、孫文松和我,雖然平時各自從事著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品牌設計和媒體營運,但我們經常會有各種聚會,一起討論「七+5」的公益設計。
騰訊:這一組織最近有什麼新動態可以分享一下嗎?
韋傑:「七+5」一直以來非常低調,較少進行宣傳。但我們參與了很多公益設計項目,包括南京兒童醫院兒童活動室、武漢協和醫院小兒血液科活動室、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童血液病科遊樂室、廣東省青年公益眾創空間。「七+5」特別關注公共廁所對民生、對城市的影響,對廣州市的各種類型的公共廁所改造都做了調研分析和概念設計,並在2014年的廣州設計周上做了一個以城市公共廁所設計為主題的設計展。除此之外,「七+5」還為河北邯鄲城市公共廁所提供了一個城市迷你公共系統的設計概念。
今年「七+5」正在進行的項目有兩個,其中一個是謝英凱、胡彥、石川、肖毅志和我一起負責的順德沙浦村設計改造,另外一個則是肖毅志負責的廣州西灣和苑垃圾中轉站設計改造,都是把建築和室內一起優化改造的特別有意義、也特別好玩的公益項目。
快問快答
1、你最喜歡自己的哪個特點?
單純、孩子氣
2、感性和理性,你屬於哪一類?
被理性包裹著感性
3、你的人生信條是什麼?
宿命
4、平時喜歡聽誰的歌?
很多,喜歡的類型比較寬泛
5、喜歡田野風光還是都市繁華?
都市
6、最不喜歡的食物?
蒜頭
7、你認為自己廚藝怎麼樣?
一塌糊塗
8、工作時遇到最不開心的瞬間?
不被尊重
9、讓你堅持這份工作的理由?
做設計所得到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10、如果不做設計,你會從事什麼職業?
幼兒園老師
11、比較欣賞的設計師是?
太多了
12、 不上班待在家時會做什麼?
睡覺、做家務
13、喜歡別人怎麼稱呼你?
小哥哥
14、收到過最令你感動的禮物是?
回到辦公室桌上的一束花
15、今年最想送給自己的禮物?
一次旅行
16、堅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麼?
設計
17、未來1年最想做的事情是?
減肥
18、如果回到過去,想回到那一段時光?
更享受當下
19、你期望退休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1/3的時間做設計和公益
20、三個詞總結自己的今年?
焦慮,忙碌,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