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頑童的藝術人生——著名物理學家費曼二三事

2020-10-18 大科技

科學頑童的藝術人生——著名物理學家費曼二三事

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除了為現代物理學作出過重要貢獻外,他還客串過鼓手、電視明星、黑客、泡吧客,並且做得有聲有色,被人們送上「科學頑童」的稱號。

只要略懂現代物理學的人,都知道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是現代物理的兩大支柱,當兩者分別發展成熟之際,下一步自然就是彼此的結合,這個融合的第一步就是「量子場論」。然而,量子場論卻隱藏著意想不到的困難,不知難倒了多少物理大師。20世紀40年代,費曼與朝永振一郎、施溫格等人殊途同歸,分別提出了正確的解決之道,創立了量子場論的第一個理論典範「量子電動力學」。由於這個成就,他們三人共同獲得了1965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費曼自己卻認為,他對物理學的貢獻並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那項研究,而是他的一個講義——《費曼物理學講義》。這本書有別於一般的講義,裡面妙語連篇,把高深莫測的物理學講得通俗易懂。最能體現它的淺顯易懂之處就是,在他的講義中,只用了9個方程和不到半頁紙,就概括了從牛頓經麥克斯韋直至愛因斯坦的物理學的所有內容!這種簡潔和清晰,對初涉此道的年輕學子來說實在是無價之寶。

作為一個不拘小節、活潑風趣的物理學家,費曼還有不少被人津津樂道的軼聞趣事呢!

費曼研究生畢業以後,參與了美國製造第一枚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而且他可能是惟一用裸眼觀看蘑菇雲的人。1945年7月16日上午5時24分,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三一」試驗場內30米高的鐵塔上,進行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核試驗。當時,在試驗現場的每個人都戴著一副電焊工用的眼鏡以遮擋有害的紫外線,但這個有個性的準物理學家沒有戴,而是躲在一輛大卡車的擋風玻璃後面,他認為這麼厚的玻璃一定能夠阻擋住紫外線。費曼就是這樣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費曼追女孩子也有一些令人噴飯的故事。年輕時的費曼,也是一表人才,但就是乏人問津,於是他決定主動出擊。他在不斷請女孩子吃飯的過程中,並沒有得到什麼一親芳澤的機會,反而搭上了不少開銷。在他無數次愛情滑鐵盧的過程中,倒也有一次讓他大長志氣的記錄。那次他和一位美女共進晚餐,照例由費曼埋單,此女讓未來的物理學家送她到樓下,費曼在途中興奮的購買若干啤酒和三明治,準備到美女家中一同宵夜。但是到了美女家的門前,她卻說家裡已另有約會,給了費曼一記當頭悶棍。然而,費曼也不是好惹的,他說,這宵夜反正我沒吃,就送給你了,但你得給我宵夜錢。那姑娘也還通情達理,把錢如數給了費曼,就飄然入房。費曼一定神,還有晚飯錢沒算!但房門已經關上了。看來,算計來算計去,費曼還是虧了。

費曼還是個藝術愛好者,他最大的業餘愛好就是打鼓,到加州理工學院之後,費曼和當地夜總會裡的一個阿爾及利亞的鼓樂團套上近乎,費曼上臺跟他們一起玩了一下,並且拜師學藝。不僅如此,費曼還在閒暇時兼職做了按摩院的畫師和泡吧客。他恐怕是20世紀以來最有趣的一位物理學家了。  

相關焦點

  • 理論物理學家段一士:睿智儒雅的「科學頑童」
    段一士:睿智儒雅的「科學頑童」——追記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蘭州大學教授段一士  12月21日17時45分,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物理教育家、蘭州大學教授段一士因病醫治無效,在甘肅蘭州逝世,享年90歲。
  • 科學頑童費曼:愛因斯坦之後最「好玩」的理論物理學家
    理察.費曼(來源:wikipedia)理察·費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受愛戴、最卓越、最具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費曼不僅是一名物理學家,他還是熱情奔放的鼓手,實用的惡作劇者,出色的教育家和不懈的樂觀主義者,成為這樣的「多面手」,費曼父親對他的言傳身教功不可沒。費曼的父親很早就設法引導兒子用「科學的方式」去思考,並讓他懂得僅僅知道事物的名稱和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質有著根本的區別。
  • 科學頑童李淼的人生三味
    伴隨著那些艱澀的科學理論開始漸漸走向前臺,為大眾所熟知,一些微妙的變化正在發生……作為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物理學家,李淼近幾年在科普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他活得真實,保持學習的勁頭。在今年4月,他成為了「嘉賓大學」第三季學員。
  • 走進「頑童」科學家,看看不服輸的人生
    今天說的這位科學家,被稱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科學家,他就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這位頑童一樣的物理學家,業餘愛好是開保險箱、打賭、玩桑巴鼓,人生信條是:能捉弄人的時候,絕不放過。 喜歡開鎖的物理學家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科學「頑童」理察·菲利普斯·費曼
    不為人知的諾獎花絮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科學「頑童」理察·菲利普斯·費曼】 (因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研究而榮膺196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家獎) 美劇《生活大爆炸》裡傲嬌的謝耳朵是很多人的偶像,很多內行也看出他身上閃耀著美國科學「頑童」理察·費曼的影子。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科學「頑童」理察·菲利普斯...
    不為人知的諾獎花絮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科學「頑童」理察·菲利普斯·費曼】 (因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研究而榮膺196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家獎) 美劇《生活大爆炸》裡傲嬌的謝耳朵是很多人的偶像,很多內行也看出他身上閃耀著美國科學「頑童」理察·費曼的影子。
  • 張首晟談人生追求、科學品味與人文情懷
    ■邢志忠  2015年2月,利用去新加坡講課的機會,我來到南洋理工大學並讀到了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2013年8月26日在新加坡的訪談錄,覺得受益匪淺,願與科學同道一起分享。  人生最高追求是留下你創造的知識  由於歷史的原因,張首晟是通過中國官方的留學生交換計劃到德國留學,接受了本科教育。當時糾結他的重大問題之一是未來的職業追求問題。1981年暑假,張首晟沿著高速公路搭便車環遊德國,藉此解決自己心中的奮鬥目標問題。每到一座城市,他都熱衷於了解城市的歷史和欣賞城市的建築和藝術。
  • 法著名物理學家涉嫌剽竊—新聞—科學網
    法國物理學家和科普作家Etienne Klein 圖片來源:LIONEL BONAVENTURE 著名法國物理學家和科普作家Etienne Klein或將失去巴黎科學技術先進研究所 近日,法國科學和教育部向媒體證實,部長Najat Vallaud-Belkacem和國務秘書Thierry Mandon已經籤署命令,終止Klein的任期。目前,該命令正等待總統奧朗德籤字生效。 但Klein表示自己拒絕離開。他在一封公開信中寫道,調查小組並未發現什麼證據指明自己剽竊,因此他沒有理由被「炒魷魚」。「我的科研誠信是絕對的。」他說。
  •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逝世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金屬和晶體材料學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五屆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物理學院教授馮端先生,於馮端院士因其科學研究的卓越成績,榮獲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1999年的陳嘉庚數理科學獎,國際編號為 187709的小行星也因此被命名為「馮端星」。
  • 致敬,著名物理學家霍金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新華社快訊:據英國媒體報導,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著名物理學家馮端院士逝世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網發布信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馮端先生,於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耄耋之年,馮端回望自己的科學之旅,仍是那麼淡然:「……在我看來,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知,可能是人生中最有意義、也最有樂趣的事了。」
  • 世界著名女性物理學家
    國際上最著名的兩位女物理學家是母女倆,即1903年與其丈夫因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而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波蘭裔法國女科學家居裡夫人(Marie Skłodowska Curie,1867-1934),和1935年與其丈夫一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伊蕾娜·約裡奧-居裡(Irène Joliot-Curie,1897-1956),亦即居裡夫人的大女兒。
  • 【科學向日葵】「頑童」愛數學-吳文俊
    他就是數學「頑童」吳文俊。他的工作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研究影響深遠,被國外同行稱為:計算機代數和符號計算領域一位「真正的巨人」。 「笨人」欠下的科學「債」 其實吳文俊的數學路最早是從拓撲學開始的,「吳示性類」「吳示嵌類」,以及「吳公式」,都在這一時期誕生。許多著名數學家從他的工作中獲得啟發,或直接以他的成果為研究起點。 20世紀70年代,他被下放至位於海澱的北京無線電一廠,隨工人一起製作計算機。
  • 科學的未來是:藝術
    因此,科學與藝術的聯姻,將有利於科學理論的發展!尤其是當科學發展遭遇瓶頸時,藝術所帶來的「靈感」(其本質就是隱喻和類比),可能會使科學產生新的突破!因此,本文實際上是講科學與藝術的共通之處:隱喻與類比!——本質上,就是在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間,找到微妙聯接。而這思維方式,無論是科研領域、還是教學領域,中國基本沒有這種傳統。
  • 緬懷錢學森 |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一位科學家的獨特見解
    他舉例說,大科學家都是有文學藝術修養的,愛因斯坦喜歡藝術,小提琴拉得很好。對我國原子彈氫彈作出重大貢獻的汪德熙教授,不僅是一位鋼琴家,有很高的音樂水平,他還會調鋼琴。汪德熙的哥哥汪德昭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水聲學家,對音樂也有很高的修養。同濟大學的老教授、著名建築學家陳從周詩寫得非常好,他的詩集《?青集》錢老十分欣賞,曾反覆念誦。他認為,這些科學家都做到了「文理相通」。
  • 科學與藝術,為什麼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科學與藝術都源於自然,同樣是人類認識和探求自然真善美的一種手段。法國作家福樓拜也說過,科學和藝術總在山頂重逢。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曾說過,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演講中,梁琰詳細解讀了科學與藝術融合的必要性,已經實踐過程中的探索和經驗。活動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在「浙江科普」微博號、「科學+」頭條號兩個平臺進行。融合,因為互補在我們的認識中,藝術感性而科學理性,兩者是否有必要結合?怎麼結合?
  •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史蒂芬·霍金(資料圖)海外網3月14日電 據美國《時代周刊》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 輪椅上的科學巨人:霍金的傳奇人生
    霍金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和思想家,是現代最具影響力的偉人之一。他的專著《時間簡史》,1988年首次出版,截止2019年,已再版十餘次,被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發行量超過2500萬冊,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著作。
  • 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盤點:第一是愛因斯坦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為世界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值得我們稱讚和學習。今天本文要盤點是世界五大著名物理學家,分別是愛因斯坦、牛頓、法拉第、伽利略、亨利·卡文迪。2、牛頓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大家在雜誌或物理學上都能看到他傑出的研究,被世界稱之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在功績上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成為了現代工程的基礎。在力學上,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並提出了牛運動定律。
  •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30歲就達到人生巔峰
    因此,很少有著名的專家能成功地跨越鴻溝,成為非常成功的教師,更別說是博學多才的科學家了。亞里斯多德無疑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博學家,他的成就和學說同樣聞名於世。另一個不太出名但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物理學家、教師和作家是理察·費曼。費曼可以說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成就跨越了多個學科。我們不禁要問——他20多歲的時候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