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發是製作元素的工坊,超新星爆發遺蹟物質組成恆星及生命

2020-09-04 太空生物學

大恆星的死亡導致了超新星的爆發,這對宇宙的天體結構將是一種衝擊,超新星爆發附近的星球,大約10000億公裡範圍內的星球都將慘不忍睹,一些靠得太近的恆星也許會解體或者恆星外圍的氣體將被吹走,行星則早就被吞噬了。

因為到了超新星爆炸的前夕,恆星一定是一顆紅超巨星,宇宙中較大的紅超巨星幾乎可以充滿整個太陽系,也就是說紅超巨星的外殼延伸到100億公裡之遠甚至更遠,然而當它縮回去再噴灑出來的時候,就遠遠超過100億公裡了,所以超新星爆炸時它的影響尺度是恆星級別的,超新星的存在使宇宙意義深遠的偉大,是物質不可思議的誕生,它把引力使用得淋漓盡致,但又不讓引力過分得逞。

圖解:銀河系超新星爆發遺蹟

製作元素的工坊

宇宙用大恆星作為製作元素的工坊,而又使這個工坊最終能夠自行爆炸,於是宇宙中的新元素就瀰漫到了各個角落,使宇宙的物質變得豐富,由於大恆星的壽命很短,一般只有幾千萬或者幾百萬年,因此從宇宙誕生到今天,應該有許多的超新星工坊爆炸,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已經有了不少超新星製造的物質——重元素。

圖解:超新星製造的物質——重元素

每個超新星都是標準的生產線,都會生產出所有的宇宙元素,在宇宙中的任何一點,只要發現了超新星的遺蹟,就可以斷定那裡又出爐了一批新的元素,當然與宇宙中大部分物質相比,超新星製造的元素還是極少的,人們用高倍天文望遠鏡觀察宇宙發現絕大部分的物質依然是氫氣,這是宇宙中最古老和簡單的物質。

不過我們很幸運,一定是一系列的超新星的爆炸把我們組合成為了生命,通過引力的坍縮、崩潰,再坍縮和再崩潰,在這巨大的宇宙物質的輪迴之中,在某一個區域裡元素終於豐富和稠密了起來,當然這種豐富依然不能影響氫氣的絕對主導地位,只不過比例相對高一些,這些融合在大量氫氣中的多種元素,又會在引力的搖動下逐漸形成若干的「引力核」。

物質向這個「核」來流動,越聚越多,當奔向這個「核」的物質達到太陽的質量時就會發生核聚變,於是核能就開始釋放出來,使本來灰色的物質球發光並且一下子膨脹得非常大,附近的空間都被它給照亮了,我們的太陽就是這樣誕生的,只不過這是50億年前的故事了。

在宇宙中一般情況下恆星的孕育就像是母雞孵蛋似的,往往一孵就是一窩

所以很有可能我們的太陽還有幾個同胞兄弟,但是也正如小雞長大後要離開窩一樣,在搖籃中誕生的太陽也會漂移到別的地方,兄弟們會分手,這種分手對於我們來說是件好事,因為對於生命而言,恆星們過擠地挨在一起是非常的危險的。

圖解:原恆星

元素是構造生命的基礎,地球上就有宇宙中所有的元素,因此才有了我們,但是太陽系裡依然是氫氣佔據絕對比重,與重元素之比大概是10000:1,如果把元素稀釋到氫氣中去,那麼這些元素就根本不可能有機會進行組合,也不可能變得複雜,當然也就不會產生生命。

有意思的是,太陽誕生的時候帶動了周圍的零星物質圍繞它轉動,這種轉動把氫元素吹到遠處,而把重元素拉近到身邊,在太陽系裡離太陽近的4顆行星都是重元素行星(水星、地球、金星、火星)它們都是由金屬或者巖石來組成的,而遠離太陽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氣體的。

就表面的複雜程度來說,巖石行星比氣體行星要複雜得多,所以只有在巖石行星上才有更多的可能產生多種元素結構的生命,太陽挑選出重元素並且讓它們離自己比較近,這就給生命的形成創造了理論上應該具備的所有條件,也就是說不管生命的產生多麼不容易,它的基本產生結構就是這麼簡單。

圖解:太陽系誕生之初

一顆中等體積的恆星是由至少兩代超新星殘餘物質組成

由至少是兩代超新星的廢墟物質再形成一顆中等的恆星,在離這顆恆星比較近的地方,有重元素組成的行星,當然這只是地球的經驗,而且是一種非常輕率的說法,事實上即便在這個簡單的模式裡生命能否誕生還要取決於億萬分之一的概率,這就是要使元素演化出複雜的結構,也就是要讓很多的元素組合起來,或者說要有一種條件把元素都粘在一起,這個元素團粘得越緊越多就越有可能體現出更複雜的狀態,而生命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現象,因此要想產生生命,首先要產生複雜。

碳元素是生命的核心

在宇宙的所有元素中,碳元素最具備粘合的能力,因為它有6個觸角,就像是一個多方位的鉤子,能夠勾住其他的元素,所以目前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形式都是以碳元素為核心的,也就是說一切生命的分子中都包含有碳元素,碳元素的分子結構可以組合的非常的龐大,在這個龐大的分子迷宮中,雖然並不是有了碳元素就一定有生命,但生命一定是離不開碳元素的。

碳元素最終能產生一種特別精妙的組合,能自行設計圖紙,並且把圖紙精確的用另一種分子結構去進行複製,同時還能按照圖紙對分子進行施工,或者說把分子建造成如圖紙所要求的那種結構。

圖解:碳原子結構示意圖

黃媂結語·並不是有了碳元素就可以把元素組合起來

這還需要很多的條件,簡單的說:「一個是能量,一個是安全」。

當分子組成的時候,需要能量在化學意義上激發它們的連結,而當它們的連結形成了之後,就必須要保護這種連結,同時並不是所有的碳元素組合的分子都是生命,生命的模式可能是幾百萬種碳元素產品中的一種,很可能在地球的早期,在這個比現在更充滿能量的地表上元素的組合應該比今天更有條件,就像宇宙的冥冥之手在擲色子。

宇宙也許可以輕易翻開生命這張牌,但是能否把這張牌留下來卻是最主要的,而地球的榮耀就在於把這張宇宙中最偉大的牌給保留了下來,並且這一保留就是40億年。

推薦閱讀

我是【黃媂】,【科普新星培訓營】95後女學員,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精選文章獲獎者。創作有關(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

相關焦點

  • 「超新星」是恆星生命的起點嗎,超新星爆發與黑洞有什麼關係?
    恆星生命演化周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超新星」,我們發現超新星中有一個「新」字,那麼超新星是不是恆星生命的起點呢?其實不是,恆星也是有生命的歷程的,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實際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巨大的氣體球,恆星多是形成在星雲之中,星雲中包含了大量的氣體,其中絕大多數的物質是氫,處於電中性或電離態。在一定條件下,星雲中的物質發生向內收縮,當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最終會引發氫核聚變反應,從而誕生一顆新的恆星。
  • 星雲是超新星爆發的遺蹟嗎?
    超新星爆發時,星的外層向周圍空間迅猛地拋出大量物質,這些物質在膨脹過程中和星際物質互相作用,形成絲狀氣體雲和氣殼,遺留在空間,成為非熱射電源,這就是超新星遺蹟。星的殘骸可演化為中子星或白矮星。1976年D.H.克拉克等所列的射電源表中有120個超新星遺蹟,絕大部分是銀河系內的射電源。   光學特徵 大多數超新星遺蹟具有絲狀的亮雲或殼層。根據自行和視向速度得知,絲狀物都沿徑向向外膨脹,不同的絲狀物有不同的膨脹速度,例如仙后座A內就有快速運動(6,000公裡/秒)和慢速運動(30公裡/秒)的絲狀物。觀測絲狀物的光譜可得到其密度、溫度和化學組成等資料。
  • 化學元素製作工坊
    大恆星的死亡導致了超新星的爆發,這對宇宙的天體結構將是一種衝擊,超新星爆發附近的星球,大約10000億公裡範圍內的星球都將慘不忍睹,一些靠得太近的恆星也許會解體或者恆星外圍的氣體將被吹走,行星則早就被吞噬了。
  • 鐵核坍縮導致星體瓦解,產生核坍縮超新星爆發
    5.激波擴散並破壞整個恆星,將物質高速拋向星際空間,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下落的物質在撞擊恆星表面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中微子被釋放出來,中微子會給激波傳遞能量使得它向整個星體擴散,於是整個恆星的包層都因為這個原因被炸碎了,同時釋放了大量的能量,這個過程稱為「核坍縮超新星」或者說「核坍縮超新星爆發」,原因是由於核坍縮導致中心形成一個緻密的天體,恆星的整體都被炸碎了
  • 超新星爆發不僅是恆星演化和拋灑元素的過程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
    在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出現了幾乎完全由中子構成的結構之後,恆星的外表層繼續下落的過程裡面,當物質撞擊在中子星的表面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釋放,會導致整個表層的反彈,而且恆星在這個時候有兩個特殊的過程同時在進行著,一方面是恆星的核在坍縮,另一方面是物質在下落的過程裡面和核的碰撞又會導致外表層的膨脹,這種膨脹是以非常高的速度來進行的,這就是所謂的「超新星爆發現象」。
  • 如果距離地球四光年的恆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發,我們會怎麼樣?
    超新星爆發是大質量恆星在主序期結束後,向中子星或者黑洞演化過程中的一個歷經階段,從我們捕捉到的超新星爆發的現象來看,無論是從亮度,還是釋放出來的巨量高能粒子,都是普通恆星遠遠無法比擬的。那麼,如果在距離地球4光年的區域發生了超新星爆發,我們的地球會怎麼樣呢?
  • 恆星暮年,壯心不已 ——揭開超新星的神秘面紗
    依靠動態的3D模型,科學家重建了遙遠超新星的爆發過程,揭示了超新星爆發的細節,為我們打開了宇宙的又一扇窗口。科學家眼中的超新星每一秒鐘,總有一顆恆星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以暴力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此時的恆星在天空中好像是新出現的亮星,科學家稱它為超新星。毫無疑問,超新星爆發是非常宏偉的宇宙演出,在科學家眼中,它也是我們理解星系物質成分與恆星演化過程的關鍵。
  • 超新星——參宿四要爆發了嗎?
    那麼,這一現象是否代表著其已經爆發為超新星呢?而這,有將會對地球和人類造成何種影響呢?別急,聽宇健給你慢慢道來。像參宿四這樣的恆星壽命只有幾千萬年。而如今,他已經步入了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將變得極其的不穩定,並且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目前,對於參宿四突然變亮的具體原因,科學家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但是,如果其真的爆發成為超新星,這將是天文史上的一次重大的事件。到時候,我們將在白天看到第二個「太陽」。
  • 蔚為壯觀的超新星爆發,為什麼如此值得研究?
    那麼,為什麼要研究超新星呢?超新星爆發是非常壯觀的,亮度可以一下子提高100億倍,是現在已知恆星世界中最激烈的爆發現象。天體物理學家一般認為,超新星是恆星演化的一個十分關鍵的階段。對於質量比太陽大3.5倍以上的恆星,在其演化的晚期,核心部分的核能源用盡之後,會發生星體核心的大坍縮,並由此引起一種核反應而導致星球大爆炸。
  • 高能所在Ia型超新星爆發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型超新星爆發的研究成果。Ia型超新星是一類特別的天體,具有一致的峰值光度,被作為標準燭光廣泛應用於宇宙學距離測定之中,對Ia型超新星的觀測直接導致了宇宙加速膨脹和暗物質的發現。但是,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性質和爆發機制仍不清楚。目前主要的Ia型超新星爆發模型有兩類,即單簡併模型和雙簡併模型。
  • 宇宙最燦爛最耀眼的「煙火」恆星燃燒後期輝煌的終結,超新星爆發
    在公元185年,根據後漢書記載,中國當時還是漢朝統治時期,由當時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紀錄了一次不同尋常的事件,超新星爆發,據記載當時超新星爆發在南門二方附近,爆發出的比太陽還要亮的光一直持續了九個多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有記錄的超新星爆發。在中國宋朝的時候也有過一次超新星爆發的紀錄。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為罕見的天象之一,為什麼會有超新星爆發呢?
  • 宇宙最燦爛最耀眼的「煙火」恆星燃燒後期輝煌的終結,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為罕見的天象之一,為什麼會有超新星爆發呢?我們先說一下超新星爆發的概念。新星爆發是大質量恆星燃燒後期其核心發生引力坍縮,釋放出引力勢能而引起的。那些初始質量超過8倍太陽的巨大恆星演化後期將有更高的核心溫度,氫耗盡之後就啟動氦聚變,氦耗盡之後就啟動碳聚變,碳耗盡就啟動氖聚變,再啟動氧聚變,鎂聚變、矽聚變,一層一層的聚變,最後整個恆星就像洋蔥一樣每一層的物質都不一樣。
  • 什麼是超新星?
    恆星的「恆」字雖然有永久不變的意思。但是,即便是質量特別大的恆星,也有核能物質消耗殆盡的那一天。對於中小質量的恆星來說,生命結束後都會變成白矮星,而大質量恆星最終都將因其中心出現動力學非穩定性而導致坍縮,並產生超新星爆發的現象 。超新星爆發時釋放出大量的光和能量,在短時間內亮度快速增加。
  • 太陽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嗎?
    隨著原來核心附近的氫元素核聚變釋放能量生成更多的氦元素,這些氦元素就又落入到恆星核心處,隨著氦元素不斷在恆星中心聚集,導致恆星核心的物質密度、溫度不斷增加,終於開啟了第二輪核由氦元素聚變生成碳元素的反應。此刻,恆星核心之外聚變還處於氫→氦的過程。恆星的核聚變過程就是如此內外變化,核心不斷生成更重的元素,釋放能量,抵抗自身的引力塌縮過程。
  • 人體鈣元素從天而來?科學家找到證據,沒有超新星爆發就沒有我們
    根據報導,近期《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出現了一篇與超新星有關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一顆名為SN 2019ehk的恆星在其發生超新星爆發前一個月就受到了許多國家科學家的密切關注。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這顆恆星富含該元素,也就是說它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會向宇宙噴射大量鈣元素,因此有網友好奇,我們骨骼裡的鈣是否就來自這類超新星的爆發呢?SN 2019ehk是一顆怎樣的恆星?
  • 人體鈣元素從天而來?科學家找到證據,沒有超新星爆發就沒有我們
    ,該論文指出一顆名為SN 2019ehk的恆星在其發生超新星爆發前一個月就受到了許多國家科學家的密切關注。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這顆恆星富含該元素,也就是說它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會向宇宙噴射大量鈣元素,因此有網友好奇,我們骨骼裡的鈣是否就來自這類超新星的爆發呢?
  • 若「海山二」超新星爆發,將成為宇宙生命的殺手
    船底座「海山二」恆星系統距離我們大約7500光年左右,科學家認為「海山二」此前爆發過一次嚴重的偽超新星事件,這顆恆星的質量大約為太陽的90倍。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科學家認為「海山二」如果出現超新星爆發,可能將地球上的生命滅絕,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海山二」是埋藏在太陽系附近的定時炸彈,能夠終結地球上的生命。一些專家認為「海山二」超新星爆發釋放出的伽瑪射線暴是宇宙生命的殺手,而我們目前正在面臨這個威脅。
  • 如果距離四光年的恆星爆發超新星,地球會怎樣?我們該何去何從?
    ,這三顆恆星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什麼樣的恆星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在生命末期的一個劇烈爆炸階段,大都是內核坍縮引起,整個超新星爆發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超過太陽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輻射能還要大,所以超新星也是一個劇烈的能量爆發過程,因此即使它在極其遙遠的宇宙深處,天文學家也能發現它的存在!
  • 640光年外的參宿四超新星爆發,真會威脅到地球嗎?
    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演化的一個階段,一般這種恆星的質量會在太陽質量的8-10倍以上,因為足夠質量的恆星才會在中心形成鐵核,此時在恆星的外殼是氦燃燒階段就極度膨脹的氣殼,而越向內則是不斷累積的重元素堆積殼層,猶如一個洋蔥,形成的元素越重,其聚變就越劇烈,最後鐵核的形成可能只需要幾天乃至幾小時,元素從氦聚變到鐵時,再不會前進一步,因為鐵以後的元素聚變無法通過原子核聚變發生。
  • 盤點12個最特殊的超新星爆發遺蹟,每個都是一場壯觀的宇宙煙花
    宇宙中的衰老恆星在死亡時通常會發生劇烈的爆發事件,恆星殘骸在宇宙中形成極其炫麗的畫面,這個過程被稱為超新星爆發,是天文學家最喜歡觀測的宇宙事件之一,下面來看看有哪些最炫麗的超新星爆發遺蹟吧!SN 1987A超新星是科學家直接目睹的一場恆星爆炸事件中形成的,這顆年輕的超新星在距離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雲中,也是第一顆人類用眼睛能直接看到的超新星,目前星雲的範圍還沒有擴散得很大,還能看到爆炸產生的三個氣體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