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炭疽病
病因
草莓炭疽病最主要原因為氣溫上升、降雨量增加,而沒有及時的進行散熱和排水。多年進行草莓種植沒有更換種植地的重茬連作也是引起草莓炭疽病發的一個原因。還有就是密植不合理,導致田間比較封閉鬱悶,空氣不流通,通透性變差也會引發炭疽病。最後就是沒有合理的進行枝葉管理以及進行清園的工作,從而刺激了潛在病菌,導致植株被病菌感染。
症狀
該病主要發生在匍匐莖抽生期與育苗期,生長結果期很少發生。該病主要危害匍匐莖與葉柄,葉片、託葉、花、果實也可感染。發病初期,病斑水漬狀,呈紡錘形或橢圓形,3~7毫米,後病斑變為黑色,或中央褐色、邊緣紅棕色。
防治措施
保護性殺菌劑:咪鮮胺
內吸性殺菌劑:多菌清、唑醚代森聯
02 白粉病
病因
這種病是由一種叫做羽衣草單囊殼菌引起的,主要和溫度溼度有關。作為一種低溫高溼的病害,它發病的溫度通常在15-25℃之間,溼度在90%以上。通常在深秋或早春連續陰雨天氣會導致發病,如果能接受長時間的光照,就不容易發病。
症狀
葉子、花和果實均能染病。匍匐莖上很少發生。
患病初期,葉子上會有白色菌絲,之後出現白斑。花蕾或果實染病後,也無法開放和膨大。
花瓣變紅、葉片變紅上卷均是白粉病發病前兆。
防治措施
預防
丙森鋅、苯醚·甲硫、代森錳鋅、百菌清
治療
氟矽唑、苯醚甲環唑、腈菌唑、唑菌胺 酯、氟菌唑、醚菌酯 乙嘧酚
03 灰黴病
病因
草莓灰黴病菌以菌絲、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可借風、雨水、灌溉水等在植株上進行傳播連陰天和光照不足的天氣,溫室內空氣溼度長時間處於90%以上,田間積水,栽培密度過大,通風不良、偏施氮肥等,往往草莓灰黴病發生較快
葉片:一般從葉緣開始發病,後向內呈「V」型擴展,形成水浸狀的大斑,空氣潮溼時病部形成灰褐色黴層。
葉柄、花柄:初期生淺色水浸狀小斑,後顏色轉深,擴展為長橢圓形病斑,溼度大時亦有灰褐色黴層。
該菌偏好「甜、嫩」,所以草莓花果期是發病高峰期;最佳防治時期在第1級花序有20%-30%以上開花,第2級花序剛開花時,當發現花柄開始變紅、下垂,花萼後有小紅點,需及時用藥防控。
防治措施
預防
環醯菌胺+醚菌酯、氟唑菌醯胺+吡唑醚菌酯
治療
醯胺類:如環醯菌胺、啶醯菌胺等
吡咯類:如咯菌腈
吡啶胺類:如氟啶胺
二甲醯亞胺類:如異菌脲、腐黴利
N-苯基氨基甲酸酯類:如乙黴威
苯胺基嘧啶類:如嘧黴胺、嘧菌環胺等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等
04 葉斑病
病因
草莓葉斑病又稱蛇眼病,屬於真菌性病害。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匍匐莖、花萼和果柄。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淡紅色或紫色不規則的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到5~6毫米似蛇眼形的病斑,周圍為紫褐色,中心為灰色。嚴重時葉片變褐、乾枯。此病從春到秋均有發生,但主要發生在夏、秋高溫高溼季節。葉斑病病原菌在枯枝、落葉上越冬,第二年產生孢子,藉助空氣傳播。植株弱,氮肥多,高溫高溼是發病條件。
防治措施
預防
環醯菌胺+醚菌酯、氟唑菌醯胺+吡唑醚菌酯
治療
醯胺類:如環醯菌胺、啶醯菌胺等
吡咯類:如咯菌腈
吡啶胺類:如氟啶胺
二甲醯亞胺類:如異菌脲、腐黴利
N-苯基氨基甲酸酯類:如乙黴威
苯胺基嘧啶類:如嘧黴胺、嘧菌環胺等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等
05 褐斑病
病因
主要危害葉片,葉斑近圓形,直徑2-4毫米,邊緣紫褐色,中部黃褐色至灰白色,後期斑面現小黑粒,此即為本病病徵(病菌分生孢子器)。該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器在病葉組織內或隨病殘體遺落土壤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為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接種體,借雨水濺射傳播侵染致病。溫暖多溼,特別是時晴時雨的天氣易發病。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上產生紫紅色小斑點,後擴大為中間灰褐色或白色,邊緣褐色,外圍有紫紅色或棕紅色,病健交界明顯了。葉尖部分病斑常呈「V」字型擴展,有時呈「U」型病斑,組織枯死;嚴重時,病斑多互相癒合,葉片變褐枯死;後期病斑有不規則輪狀排列的褐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措施
治療
二甲醯亞胺類:如異菌脲、腐黴利
N-苯基氨基甲酸酯類:如乙黴威
苯胺基嘧啶類:如嘧黴胺、嘧菌環胺等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等
06 青枯病
病因
草莓青枯病系細菌性維管束組織病害,是草莓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草莓栽培區均有發生,青枯病菌寄主範圍廣泛,除草莓外,還危害番茄、茄子、辣椒及大豆、花生等100多種植物,以茄科作物最感病。
症狀
多見於夏季高溫時的育苗圃及栽植初期。發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葉1~2片凋萎脫落,葉柄變為紫紅色,植株發育不良,隨著病情加重,部分葉片突然失水,綠色未變而萎蔫,葉片下垂似燙傷狀。起初2~3天植株中午萎蔫,夜間或雨天尚能恢復,4~5天後夜間也萎蔫,並逐漸枯萎死亡。將病株由根莖部橫切,導管變褐,溼度高時可擠出乳白色菌液。嚴重時根部變色腐敗。
防治措施
治療
三氯異氰脲酸
農用硫酸鏈黴素
氟哌酸
07 草莓疫黴果腐病
病因
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原有惡疫黴或蘋果疫黴、柑橘褐腐疫黴和柑橘生疫黴三種真菌。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果、病根等病殘物中或土壤中越冬,有很強的抗寒能力,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遇水釋放遊動孢子,借病苗、病土、風雨、流水、農具等傳播,侵染為害。地勢低洼、土壤黏重、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遇低溫和陰雨多溼天氣發病重,連作重茬地發病重。
症狀
該病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葉上均可發生,根發病由外向裡變黑,革腐狀。早期地上不顯症狀,中期植株生長差,略顯短小,到開花結果期如遇乾旱,則植株失水萎蔫,漿果膨大不足,色暗無光澤,果小、味淡、汁少,嚴重時死亡。葉、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燙狀,迅速變褐至黑褐色死亡。青果被害,出現生淡褐色水燙狀斑,並迅速擴大蔓及全果,果實變為黑褐色,後乾枯、硬化,似皮革,故亦稱為革腐病。熟果則病部稍褪色失去光澤,白腐軟化,呈水浸狀,似開水燙過,有臭味。制果醬或果凍、果汁、果酒時混入病果,會使加工品產生苦味。
防治措施
治療
初期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代森錳鋅、百菌清、克菌丹500倍液,或72%克抗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35%瑞毒黴、69%烯醯嗎啉 .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多菌靈3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左右1次,連防3~4次。採收前3天停藥
01 蚜蟲
防治措施
防治
抗蚜威是選擇性強的殺蚜蟲劑,具有觸殺,燻蒸和葉面滲透作用。
吡蟲啉吡蟲啉是菸鹼類超高效殺蟲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植物和天敵安全等特點,並有觸殺、胃毒和內吸等多重作用
溴氰菊酯溴氰菊酯是菊酯類殺蟲劑中毒力最高的一種。
滅掃利滅掃利是一種菊酯類殺蟲,具有觸殺、胃毒和一定的驅避作用,無內吸性,
02 紅蜘蛛
症狀
對大多數紅蜘蛛來說,均屬於高溫活動型。溫度的高低決定了紅蜘蛛各蟲態的發育周期、繁殖速度和產量的多少。乾旱炎熱的氣候條件往往會導致其大發生。因此,一定在高溫乾旱季節來臨之前及時防治。
防治措施
阿維菌素
阿維螺蟎酯
乙蟎唑
聯肼乙蟎唑
噠蟎靈
四蟎嗪
螺蟎脂
03 薊馬
薊馬是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幼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黃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體微小,體長0.5-2mm,很少超過7mm。
薊馬喜歡溫暖、乾旱的天氣,其適溫為23℃~28℃,適宜空氣溼度為40%~70%;溼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溼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
河南寶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果樹蔬菜與大田作物的病蟲害治理和水肥管理方案,致力於提供訂閱式植保與營養管理方案。從最開始的現代化工到寶然生物,近二十年來,專注果樹、蔬菜病蟲害治理與水肥管理,致力於給種植戶提供一對一訂閱式植保與營養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