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結果正在逐日公布中,幾家歡喜幾家愁。
我師專同學家的孩子剛剛也查到了結果,第一志願沒有衝上,第二志願衝上去了,但是被調劑到了不喜歡的專業——材料類。這是大類招生,包含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等小類。孩子,對這些專業一點也不了解!只是聽說「生化環材」是專業四大坑,在家裡跟父母親鬧彆扭,吵著要復讀。
同學打電話問我,我就給他講了兩個例子。
去年,我高中同學的女兒,在985高校華南理工大學以院系第一名的成績驕傲地換到了更喜歡的專業!今年,又因為成績突出被學校作為交換生交換到美國的大學留學一年,這讓我們一幫同學都感到羨慕不已。
今年7月,放假前,我孩子接到了學校的通知,他被輪換到學校本專業的基地班。這所211大學,有7個國家基地專業(班),實行的是「本科—碩士—博士分流培養」,基地班的保研率在70%以上,免收學費。就像是高中時的尖子班。與此同時,同寢室的原基地班學生有一名因掛科被輪換出來,掉入了普通大類班。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想告訴我師專同學的孩子,報考志願之後調劑到不理想的專業,並不是沒有盼頭了,只要努力幹,學校裡一直機會多多。
高中同學的女兒上大學後,仍然保持高中時的學習習慣,春節期間每晚都會自習到11點半!這是她掌握選擇權的根本原因。我孩子在大學裡,同寢室的孩子都玩遊戲,他也玩,但不管怎麼玩,學習仍不放鬆。孩子參加了學校的健美操隊,平時經常訓練到很晚才回來,但當天的學習任務不完成就絕不上床休息,有時候,還熬夜到凌晨一兩點,實在讓我心疼不已。因而,他兩學期下來,各科成績都還不錯,才進入了學院的視野,得到了意外驚喜。
去年,我們填志願時,根本沒有考慮基地班,專業分高多了。但是,一學年後,通過自身的努力,曲徑通幽,孩子進了基地班。
所以說,到了大學裡,關鍵看自身。同寢室那個高分進基地班的孩子經常逃課,玩失蹤,結果自然是掛科較多,好聽點叫輪換出來,不好聽就是暫時淘汰,被刷出來了。大二還有一次機會,輪換的人數是5個,他能不能知恥後勇,重新殺回去,仍是個未知數。
在此,以一個大學生的父親的身份告誡今年專業不如意的各位考生,志願填報已經結束,別再糾結。你要做的不是後悔過去,而是面向未來。腳下的路怎麼走,能不能走好,完全取決於你自己。認真對待你的專業,哪一行做到極致都了不起,都是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