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雜誌總結了十大顛覆性技術(排名不分先後)。在全球不穩定的新時代下,這些技術將對軍事作戰產生重要影響。
抗幹擾、抗截獲能力強的雷射通信技術
雷射通信技術也稱作自由空間光學技術,可替代傳統的無線電技術,幫助作戰人員以難被探測(安全保密)的方式傳輸大量數據和語音信息。雷射通信的概念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1998年實現商業應用,近年來進入黃金髮展期和成熟期。
雷射通信技術的優點包括:①使用光脈衝來傳輸數據,無需繞開建築物或湖泊、河流、山脈等自然障礙物,數據速率比傳統的無線電技術高100~1000倍;②可以解決當前的「頻段擁擠」問題;③保密性好;④可在惡劣天氣下正常工作;⑤相關系統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在軍事應用中,雷射通信系統需要堅固耐用,若安裝在地面車輛或飛機上,還需抗振性能好。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已在相隔50公裡的兩座山上成功測試了埃克斯利斯公司的戰術瞄準線作戰網雷射通信系統。該系統包括可在行進中工作的同步發射器和接收端。發射器和接收端需要能夠自動搜尋對方和自動連結,實現艦對艦或艦對岸通信。
可根據需要現場製作無人機的3D列印技術
3D列印又稱作增材製造,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主要用於製造模型和樣機。隨著印表機解析度和材料強度的提高,該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英國BAE系統公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預測,未來飛行員在執行作戰任務時,如果臨時需要無人機支援,可以利用3D列印技術現場列印出所需裝備,相關技術可能在2040年前實現。具體過程為:飛行員提出無人機申請;後方工程師向申請人員載機上的3D印表機發送技術資料,通常是所需機型各零部件的3D列印工程圖紙;飛行員利用3D印表機現場列印出尺寸、航行距離、載重量等參數均符合任務需求的無人機。
2014年8月,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重0.8kg的「剃刀」小型無人機的9個機體部件,共耗時31小時。製造過程採用熔融沉積鑄模技術,熔融狀態的材料經一層層噴塗後形成所需結構。無人機的馬達、伺服系統、自動駕駛儀和電池等電子設備採用商用現有產品。安卓智慧型手機為無人機提供計算能力。
但實際上,當前的3D列印技術還不太成熟,工業界和政府部門需就印表機、列印材料以及列印方法制定系列標準和規範,推動未來3D列印技術的穩步、有序發展。